余惠
目的 探讨自体或同种异体腓骨联合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5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腓骨联合打压植骨术进行治疗.予以合理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结果 本组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无出血、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1~10年,每3~6个月X线片复查1次,无一例行关节置换术;56例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70.42±8.57)分提高至术后的(87.12±7.86)分.结论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指导适应性功能锻炼及术后正确的体位摆放、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加强功能康复和出院指导,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还能有效减轻并发症,降低伤残率,有助于实现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余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肿瘤化疗患者PICC留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74例,成功率为92.5%,插管平均操作时间为(25.0±5.5)min,80例中发生并发症12例占15%.结论 PICC穿刺成功率高,做好置管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许水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技术,在门诊静脉采血过程中,有时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因素致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皮下淤血、局部血肿、疼痛、晕针晕血等不良反应,既影响了再次静脉采血,又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引起护患矛盾与纠纷.本文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手段,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惠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心肌缺血患者常伴发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监测更易捕捉一过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短暂性ST段变化,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心电图形而难以发现突发、短暂心肌缺血的不足[1].心电图ST-T变化可反映出心肌缺血的特征[2].根据室性早搏在心室起源的解剖部位不同将室性早搏分为不同类型.根据宽大畸形QRS波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的形态可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准确定位[3].关于心肌缺血患者、健康体检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差异及针对不同部位室性早搏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选择动态心电图记录的309例室性早搏患者,其中心肌缺血患者161例,健康体检者148例,对比分析各部位室性早搏发生率,研究心肌缺血患者、健康体检者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的差异,揭示针对不同部位室性早搏可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振香;吕聪敏;李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用于减轻缩宫素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于本院自然分娩,产后子宫缩复不良的产妇50例,按常规法和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分别在每例患者两侧臀部各肌肉注射缩宫素1次.比较2种方法注射后15 min药液外溢情况及局部疼痛程度.结果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缩宫素发生药液外溢率为4%,产生疼痛率为10%;使用常规肌肉注射法,发生药液外溢率为16%,产生疼痛率为26%.2种方法在药液外溢和局部疼痛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与常规法比较,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可以有效减轻缩宫素肌肉注射时引起的疼痛.
作者:邢丽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手术前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76例采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及手术配合经验,强调手术前后临床观察及护理重点.结果 7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无植骨块脱出、塌陷及不愈发生,优良率达100%.结论 此类手术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稳定性,提高植骨的融合率和减少了手术后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米冬花;李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各类甲状腺肿物患者105例,对各类甲状腺肿物患者实施了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行单纯瘤体切除,手术时间37~50 min,术后恢复好,无中转手术病例,手术全部成功.住院6~8 d,平均住院6.85 d,术后均无喉返及喉上神经损伤表现,患者预后良好,术后无出血及神经、甲状旁腺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严密仔细操作,术后认真、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和积极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出及时处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钟锐;张阿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护士在了解和熟悉患者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差异对患者的影响,站在多元文化的角度为患者提供护理,以减缓文化冲击,帮助其适应文化环境称为多元文化护理[1].20世纪60年代,世界性的多元文化研究在护理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护理学科的分支,即多元文化护理学.不同文化模式的人对健康、疾病、治疗、护理、保健、照顾的认识和需求有所不同.当患者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时,因受到陌生文化的冲击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失衡[2].临床护理涉及的文化冲击常见于语言、宗教信仰、饮食习惯、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3],在我国护理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护理的研究和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苏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不合格血标本的主要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保证血标本的采集质量.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4~9月的10 138份血标本,按检验质量标准评价标本质量,对不合格标本逐一登记,进行分类记录整理.结果 10 138份血标本中有236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33%,其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采血量不准确、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标本溶血等.结论 通过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完善标本采集操作规程与流程,增强工作责任心,能够保证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作者:吴忠旺;朱林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12月我院收治的清醒留置胃管患者7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的S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和焦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不适10例,对照组仅为1例,观察组无不适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留置胃管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亚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1例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精心护理.结果 31例患者中,成功行微创保胆手术27例,成功率87.10%,3例患者由于腹腔粘连、慢性炎性反应较重,中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 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能保留胆囊功能,改善患者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赖云青;张玉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六神丸合剂联合高氧液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晚期肿瘤压疮患者4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清创治疗护理后,实验组采用六神丸30~60粒研成粉末,2%利多卡因3~8 ml调和致完全溶解后均匀涂抹于创面,并以浸有高氧液的无菌纱布外敷,保鲜膜固定,定时更换;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外涂创面后无菌纱布覆盖,定时更换.分别观察2组压疮的治愈率、有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压疮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19%和90.48%,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5.45%和63.64%,2组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Ⅲ期压疮的治愈时间为(13.60±4.92)d,对照组的治愈时间为(20.76±5.51)d,实验组Ⅲ期压疮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六神丸、利多卡因合剂联合高氧液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云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加强对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罕见病例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1例老年重型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该患者疾病的特殊性,通过合理安置,采用局部暴露疗法,做好患者皮损清洁换药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经过13 d的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随诊3个月,无复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和有效的疼痛护理,严格实施皮损清洁换药护理是治愈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严重皮肤损害的关键.
作者:王庄斐;余美嫦;区正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儿童髋关节的正常发育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至8岁时髋臼发育基本成熟,髋臼指数已接近成人水平,发育潜能明显下降[1].因此,通常把8岁以上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称之为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对这一类患儿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手术后髋关节再脱位、髋关节僵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何降低并发症,以期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一直为临床所关注.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们共手术治疗8岁以上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9例48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晓艳;时菁;王文贞;刘一鸣;李萍;张丽娟;朱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与全血低钙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1].为了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控制血脂异常和补钙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多以药物治疗为首选[2].为了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降低医疗成本,拓宽护理工作的视野和内涵,我们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对162例体检中心血脂异常并全血低钙患者采取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3]进行评价,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君君;钱明;乔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接受人工流产手术妇女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人流时不用任何镇静镇痛药物,观察组静脉推注芬太尼和丙泊酚.对2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0%;观察组宫颈扩张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观察组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PAAS)发病率和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丙泊酚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是安全、有效的,正确及时的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洪斐;严国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风险管理是对客观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过程[1],使可能出现的偏差在事前就得到避免,是一种能有效降低损失而带有预防性的管理模式.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及抢救的特殊场所,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2].护理工作是手术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诸多环节可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手术室进行风险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笔者探讨了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小丹;李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奥瑞姆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瑞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较其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亦明显升高.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奥瑞姆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思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在确诊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研究[1]表明,劣性的社会关系不利于癌症患者的身心康复,而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明显改善其身心状况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探讨肝癌患者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春艳;平荣;张翠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要点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2月至201O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112例的临床治疗资料,并对其在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针对本组患儿发病情况,治疗时及治疗后均采取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后遗症.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季节、年龄差异,在治疗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贾艳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