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许水莲

关键词:PICC, 化疗,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肿瘤化疗患者PICC留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74例,成功率为92.5%,插管平均操作时间为(25.0±5.5)min,80例中发生并发症12例占15%.结论 PICC穿刺成功率高,做好置管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或同种异体腓骨联合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自体或同种异体腓骨联合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5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腓骨联合打压植骨术进行治疗.予以合理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结果 本组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无出血、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1~10年,每3~6个月X线片复查1次,无一例行关节置换术;56例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70.42±8.57)分提高至术后的(87.12±7.86)分.结论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指导适应性功能锻炼及术后正确的体位摆放、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加强功能康复和出院指导,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还能有效减轻并发症,降低伤残率,有助于实现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余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奥瑞姆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奥瑞姆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瑞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较其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亦明显升高.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奥瑞姆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思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临床护理人员HIV/AIDS防护行为依从性的调查分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AIDS)规划署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已有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3950万人.目前,我国AIDS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223 501例,其中AIDS患者62 838例,死亡报告22 205例[1].随着来医院就诊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不断增多,医务人员的职业接触机会也越来越多,已证实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HIV的概率为0.3%[2].由于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长期工作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第一线,从而使职业暴露感染HIV/AIDS的危险增加[3-4].推广和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是预防职业暴露感染HIV/AIDS的关键.

    作者:赵晓燕;薛黎明;黄晓美;马旭阳;章红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血脂异常并全血低钙患者非药物护理干预的成本-效果分析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与全血低钙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1].为了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控制血脂异常和补钙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多以药物治疗为首选[2].为了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降低医疗成本,拓宽护理工作的视野和内涵,我们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对162例体检中心血脂异常并全血低钙患者采取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3]进行评价,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君君;钱明;乔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饮用绿茶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饮用绿茶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食疗效果.方法 将200例肾功能正常且初次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激素等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饮用绿茶的食疗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激素等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护理1年后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肾病综合征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护理1年后,实验组患者血糖、血脂、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肾病综合征复发率为11.76%,而对照组患者肾病综合征复发率为28.57%,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饮用绿茶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地减少复发,达到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翟丽萍;张素珍;黄煜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1例老年重型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患者的护理

    目的 加强对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罕见病例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1例老年重型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该患者疾病的特殊性,通过合理安置,采用局部暴露疗法,做好患者皮损清洁换药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经过13 d的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随诊3个月,无复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和有效的疼痛护理,严格实施皮损清洁换药护理是治愈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严重皮肤损害的关键.

    作者:王庄斐;余美嫦;区正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03例冠心病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查找国内相关文献,寻找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佳护理方案,并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实践中.结果 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改善了并发症的预后,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合理的护理对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或防止并发症加重及改善并发症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满足了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较高要求.

    作者:吴立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是对客观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过程[1],使可能出现的偏差在事前就得到避免,是一种能有效降低损失而带有预防性的管理模式.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及抢救的特殊场所,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2].护理工作是手术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诸多环节可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手术室进行风险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笔者探讨了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小丹;李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舒适护理对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12月我院收治的清醒留置胃管患者7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的S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和焦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不适10例,对照组仅为1例,观察组无不适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留置胃管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亚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在确诊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研究[1]表明,劣性的社会关系不利于癌症患者的身心康复,而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明显改善其身心状况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探讨肝癌患者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春艳;平荣;张翠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肿瘤化疗患者PICC留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74例,成功率为92.5%,插管平均操作时间为(25.0±5.5)min,80例中发生并发症12例占15%.结论 PICC穿刺成功率高,做好置管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许水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各类甲状腺肿物患者105例,对各类甲状腺肿物患者实施了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行单纯瘤体切除,手术时间37~50 min,术后恢复好,无中转手术病例,手术全部成功.住院6~8 d,平均住院6.85 d,术后均无喉返及喉上神经损伤表现,患者预后良好,术后无出血及神经、甲状旁腺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严密仔细操作,术后认真、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和积极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出及时处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钟锐;张阿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前后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手术前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76例采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及手术配合经验,强调手术前后临床观察及护理重点.结果 7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无植骨块脱出、塌陷及不愈发生,优良率达100%.结论 此类手术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稳定性,提高植骨的融合率和减少了手术后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米冬花;李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六神丸合剂联合高氧液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六神丸合剂联合高氧液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晚期肿瘤压疮患者4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清创治疗护理后,实验组采用六神丸30~60粒研成粉末,2%利多卡因3~8 ml调和致完全溶解后均匀涂抹于创面,并以浸有高氧液的无菌纱布外敷,保鲜膜固定,定时更换;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外涂创面后无菌纱布覆盖,定时更换.分别观察2组压疮的治愈率、有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压疮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19%和90.48%,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5.45%和63.64%,2组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Ⅲ期压疮的治愈时间为(13.60±4.92)d,对照组的治愈时间为(20.76±5.51)d,实验组Ⅲ期压疮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六神丸、利多卡因合剂联合高氧液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云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减轻缩宫素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用于减轻缩宫素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于本院自然分娩,产后子宫缩复不良的产妇50例,按常规法和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分别在每例患者两侧臀部各肌肉注射缩宫素1次.比较2种方法注射后15 min药液外溢情况及局部疼痛程度.结果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缩宫素发生药液外溢率为4%,产生疼痛率为10%;使用常规肌肉注射法,发生药液外溢率为16%,产生疼痛率为26%.2种方法在药液外溢和局部疼痛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与常规法比较,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可以有效减轻缩宫素肌肉注射时引起的疼痛.

    作者:邢丽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为冠心病急症,其范围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到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一系列临床生理病理状态[1].随着双心医学模式的逐步开展,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ACS被公认为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有研究[2]报道,45%的ACS患者伴有抑郁症.国内学者调查[3]结果显示,52%的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同时ACS患者伴有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关于患者在ACS发生后出现的复杂心理反应,国外多侧重于情绪障碍的研究,很少进行全面的精神心理调查,国内目前更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资料.

    作者:刘美芳;姜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行介入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同时对施以针对性护理工作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79例老年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74例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行针对性护理及常规护理,将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皮下出血、血肿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以及术后焦虑程度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3%与37.8%.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存在生理老化、组织器官退行性病变等特点,导致介入术后易发生术后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且严重时影响预后效果,临床上应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后伤口护理,术后康复训练,皮下出血、血肿、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等方面予以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l临床并发症的发病率,有益于改善预后.

    作者:武文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肝癌患者TACE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老年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65岁以上的肝癌患者比例有所上升.由于肝癌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就诊时多属于中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TACE)是目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癌患者较常用的技术之一[1].但老年肝癌患者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下降,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差,易导致TACE术后并发症.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确保老年肝癌患者顺利恢复,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直探索和总结的一个课题.我科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TACE治疗老年肝癌患者38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霞;薛彩云;徐慧;姜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多元文化护理在心内科病房工作中的应用

    护士在了解和熟悉患者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差异对患者的影响,站在多元文化的角度为患者提供护理,以减缓文化冲击,帮助其适应文化环境称为多元文化护理[1].20世纪60年代,世界性的多元文化研究在护理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护理学科的分支,即多元文化护理学.不同文化模式的人对健康、疾病、治疗、护理、保健、照顾的认识和需求有所不同.当患者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时,因受到陌生文化的冲击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失衡[2].临床护理涉及的文化冲击常见于语言、宗教信仰、饮食习惯、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3],在我国护理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护理的研究和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苏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要点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2月至201O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112例的临床治疗资料,并对其在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针对本组患儿发病情况,治疗时及治疗后均采取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后遗症.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季节、年龄差异,在治疗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贾艳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