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王俊清;张燕;李萌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疫苗, 疫苗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 观察及护理, dendritic cell vaccine, 免疫治疗, 肿瘤细胞转化, 抗原呈递细胞, 抗肿瘤细胞, 性细胞分化, 现报道如下, 观察和护理, 肿瘤治疗, 应用前景, 抑制, 人类健康, 免疫应答, 机体, 防御体系, 恶性程度
摘要: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主要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固有的防御体系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或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转化,促进恶性细胞分化来降低肿瘤的恶性程度[1].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所知功能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也是体内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呈递细胞,它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近年来有关DC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显示了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巨大应用前景,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我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收治了21例恶性肿瘤患者,并采用了树突状细胞疫苗进行免疫治疗,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组建集中救治地震伤员家庭式病房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 探讨组建集中救治地震伤员家庭式病房的做法.方法 包括病房的安排,家庭式病房配置,救治用物配置,患者家属安排,饮食安排,护理队伍组建,护士岗前培训,岗位职责的制订等.结果 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救治环境及利于伤员家属身心恢复的家庭式病房,得到患者、家属的好评,并利于医生及护士对伤员的集中管理.结论 家庭式病房是促进患者及家属在地震后能尽早平复心理创伤,早日恢复健康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曾丽雯;张小燕;李小金;何瑾云;黄天雯;熊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收治地震伤员的病房管理

    目的 确保地震伤员住院期间,病房管理能安全有序进行.方法 收治地震伤员前后在病房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腾出病房、做好病房布置、组织志愿者、伤员的安全管理、设立隔离病房、建立脊柱创伤骨科专科护理查房和会诊制度、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做好康复指导.结果 已有10例伤员康复出院.结论 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谢凤兰;蔡秀珍;成守珍;曾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例四川大地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高的损伤类型之一,早期死亡率达30%[1].因此,早期的正确救治和护理对挽救伤员的生命至关重要.5月28日晚,一批来自四川汶川等地震重灾区的伤员,被送至我院爱心病房.5月29日,其中1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转至我科,经过治疗和护理,于7月2日顺利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冬梅;朱建英;甘丽芬;赵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社区老年人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212例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水平为(2.39±0.63)分,其影响因素是受教育水平和人均月收入;主观幸福感水平为(37.31±7.24)分,其影响因素是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老年人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36.P<0.01.结论 在社区护理服务实践中,社区护理人员应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框架,通过各种护理措施,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孔祥玲;刘维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识别与干预对策

    在精神疾病中抑郁症发生自杀的危险性高,自杀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20~50倍.有研究[1]报道,5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意念,15%~25%的抑郁症患者终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同时,抑郁症患者自杀不同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计划周密,行动隐蔽[2],成功率高,给防范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对抑郁症患者自杀进行有效的预防及干预,已成为精神科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医疗任务及研究课题.我院共设置了5个精神科病区,由于采取了有效的自杀识别与干预措施,10年来收治的抑郁症患者,无一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自杀死亡,本文对有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亚金;王晓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郊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和分析郊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经过分析提炼出3个主题:郊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多伴有并发症;缺乏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存在认识误区;接受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有限.结论 郊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应加强郊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并改进健康教育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王辉;孙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合同护士的应对方式及社会文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

    随着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医疗机构规模、功能的拓展,聘用合同制护士不但成为护士队伍人力补充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将成为用工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合同护士工作时间短,年龄相对年轻,各方面待遇与正式职工有差异,使得合同护士面临很大的压力.研究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1].如何稳定和发展合同制护士队伍,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为了解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合同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作者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的研究方法,调查了合同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及其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波;荆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震灾后启用气性坏疽防治预案的体会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中创伤合并气性坏疽的救治护理路径.方法 启用气性坏疽防治应急预案,对18例创伤合并气性坏疽病例进行有序的紧急生理和心理救护.结果 18例伤员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好转,心理创伤得到平复,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 气性坏疽防治应急预案为医护人员救治灾后气性坏疽指引了方向,保证了救治气性坏疽伤员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

    作者:何平;张安琴;张义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例氰化钾中毒患儿的护理

    氰化钾(potassium cyanide)是一种剧毒化学物品,迅速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其主导的毒性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表现.一般经口摄入1~2 mg/kg即引起中毒,一旦摄入100~200mg的氰化钾后,意识会在1 min甚至10 s内丧失,在之后的45 min左右内,中毒者会陷入昏迷或深度睡眠,在2 h内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因循环衰竭、呼吸麻痹而死亡[1].我院2007年12月收治1例氰化钾中毒患儿,经过紧急抢救和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燕青;刘燕萍;叶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护理

    心脏介入诊疗术传统的做法是经股动脉穿刺,随着学科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经桡动脉路径以它特有的优点逐渐应用于临床.2007年1月-2008年5月,我院共行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术70例,对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宁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地震伤员医院感染防控的措施与体会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5月23日,遵循<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四川地震灾区部分伤员转出和接收工作的紧急通知>,我院集中收治地震转诊伤员42例,在卫生部<汶川地震灾区医院感染防控指南>(简称指南)(5月21日发布)精神指导下,医院感染科迅速开展感染控制管理、监察工作,至发稿时为止,伤愈出院16例,没有发生一例气性坏疽、炭疽;没有发生院内感染;没有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没有因为伤口感染截肢和死亡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冬云;谢红艳;熊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地震致大面积创伤伴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又称外伤性无尿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综合征、Bywaters综合征、外伤性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是指人被石块土方压埋,尤其是肌肉丰满的肢体被压1 h以上(如大腿),而后引起身体一系列的病理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少尿甚至无尿,以肾功能衰竭为特点.

    作者:吴丹;廖燕;李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例地震后挤压综合征并行双下肢截肢术患者的护理

    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是指肢体肌肉丰富的部位受到严重碾压或长时间压迫后,受压肌肉组织大量变性坏死,出现以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衰竭为特征的综合征.严重危急生命,脏器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后,我院收治了1例因地震沙石滚下被压双下肢,于1 d后被救出的地震伤员.该患者发生了挤压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衰并行双下肢截肢术,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目前情绪稳定,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欢;郭媛;杨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型手术T形保暖被的制作与应用

    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由于手术野较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出血、冲洗等操作散热较多,输液、麻醉等因素易发生低体温.现有的手术患者保暖被较小,保暖效果较差.为了既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又保证手术患者的充分保暖,我院自制了手术T型保暖被,经手术患者广泛应用,保暖、安全、防感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华宾;曹启鸾;任科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地震伤员急诊处理的医院感染控制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伤亡十分惨重.抗震救灾期间,我院作为西南地区的国家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许多重灾区的危重伤员、地市级医院无法救治的危重伤员都会经由飞机、救护车等方式运送来进行诊治,而急诊科就成为地震伤员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第一站,短期内收治急诊处理地震伤员即超过2千余名[1].

    作者:刘司寰;李明凤;邹利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我效能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对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农村102 230名成年人调查结果[1]显示,COPD患者约占15岁以上人口的3%,患病率之高是十分惊人的.COPD是一种慢性病,反复发作,不能治愈,而且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防治COPD的措施之一.而有研究[2]表明要改善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其结果,关键的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水平.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能够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健康行为的发生[3].因而在COPD患者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帮助患者积极地进行戒烟、呼吸功能锻炼和给予心理疏导等,对于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自我效能理论在COPD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金凤;刘美芳;艾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汶川地震受伤患者情绪障碍特点分析及心理干预

    地震是突发、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对家庭财产、人的生命和心理安全均构成极大威胁.许多幸存者亲历财产毁失、亲人死亡、个体受伤等惨烈场面后出现无助、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和回避等应激反应,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置,将对日后生活、工作造成更长远、严重的影响.笔者对38例地震受伤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了调查评估,并实施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书芬;于宏华;李古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主要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固有的防御体系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或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转化,促进恶性细胞分化来降低肿瘤的恶性程度[1].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所知功能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也是体内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呈递细胞,它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近年来有关DC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显示了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巨大应用前景,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我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收治了21例恶性肿瘤患者,并采用了树突状细胞疫苗进行免疫治疗,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俊清;张燕;李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与害怕跌倒关系的探讨

    害怕跌倒(FOF)为个体在进行日常活动时为了避免跌倒而产生的自我效能低下[1].FOF是跌倒重要的心理危险因素[2].国内外关于脑梗死后伴抑郁焦虑状态与FOF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期望了解脑梗死患者FOF的发生状况及其与伴发抑郁焦虑状态的关系,使得由心理因素所导致的FOF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秋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特大地震灾害中帐篷手术室的应急性管理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在此次世界罕见的重大地质灾害中,绵阳市中心医院这座处在重灾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了举足轻重的医疗救援任务.手术室是进行诊疗及抢救的重要场所之一,5月12日15:00-5月14日在抗震救灾中与各临床科室密切配合,共完成485例灾民的手术配合,至5月24日共完成989例灾民手术的配合.救治的灾民年龄2个月~91岁,对于此次抗震救灾中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巧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