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郭瑜洁;郁艳梅;陈冬湖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睡眠质量,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收集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实验组8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生理干预、心理干预、改善环境、调整睡眠时间、选择合适药物,规范执行时间、适当使用镇静安眠药等综合护理睡眠干预措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t检验.结果 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均存在睡眠障碍;睡眠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自身比较有显著改善;并且睡眠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睡眠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睡眠障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治疗耳部疾病并发眩晕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耳部疾病的微波治疗过程中眩晕的发病率、规律及机制,探索其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103例耳部疾病患者行微波治疗过程中眩晕的发病率;眩晕发作与患者年龄、疾病类型、微波治疗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耳部微波患者中,眩晕的发病率为22.3%;中耳疾病患者并发眩晕的发生率高于外耳疾病;微波治疗结束后并发眩晕的发生率高于治疗中;眩晕发作与年龄无关.结论 微波治疗耳部疾病过程中,眩晕为常见并发症,中耳疾病患者发生率尤高,且微波治疗结束后并发眩晕的发生率高于治疗中,须注意防范.

    作者:王淑琴;王志强;邢双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胰岛素笔注射针头重复使用保存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胰岛素笔注射针头多次使用的安全性,以节约患者开支.方法 将60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温组和冰箱保存组各30例,常温组注射后胰岛素笔放于清洁干燥容器中常温保存备用;冰箱保存组注射后胰岛素笔放于冰箱冷藏室中保存备用.采用咽拭子细菌培养的方法 ,比较2组注射针头在第1、3、5、7天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无论室温保存或是冰箱保存,所有标本均未见细菌生长.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胰岛素笔注射针头可重复使用,但必须专人专用,常温保存与冰箱保存均能达到同样效果.

    作者:蔡小俐;周艳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诊断性鼻胃镜检查患者的护理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胃镜检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活检成为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作为一种侵入性手段尚不能被大多数的患者所接受并进而拒绝检查,从而延误诊治[1].超细胃镜(鼻胃镜)在保留了胃镜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具有比普通胃镜外径小、镜身纤细、柔软,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检查痛苦等优点.我院2007年5-12月对820例患者进行了经鼻胃镜检查,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种中心静脉压测量方法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传统测量法和压力传感器测量法监测中心静脉压的优缺点及相关性.方法 对31例监护患者,用2种方法 在患者的同一中心静脉管腔测量中心静脉压,共计186次,采用非参数配对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传统测量法和压力传感器测量法监测中心静脉压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压力传感器测量值不能代替传统测量值.2组测量值显著相关.结论 2种中心静脉压测量方法 测得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具有相关性.

    作者:韩月红;张雪松;邱卫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压疮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Braden评分法对39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压疮预警风险评估,根据其分值进行早期周密的护理干预.结果 39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均未发生压疮,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Braden评分法对患者进行预警风险评估、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压疮发病率.

    作者:陈丹琼;谭晓珍;朱肖奇;段清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唇腭裂患儿术后及静脉输液肘部制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唇腭裂患儿术后要注意防止患儿抓挠唇部的术区伤口,且术后输液多在头皮静脉,因此对此类患儿均需要注意对其手臂肘部的固定.以往临床上均使用自制纸盒或夹板的方法来固定小儿手臂,但是采用纸盒固定胶布容易脱落,自制夹板工序复杂且需要重复清洗消毒使用,这样既增加了医疗成本,绷带和胶布的固定又常常使患儿的皮肤发红,感到不舒服.2007年9月-2008年4月我科开始使用一种矿泉水瓶改装的固定装置,试用于72例3个月~2岁的唇腭裂术后患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媛璐;贾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理理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运用

    护理理论作为护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体系,越来越多地用于指导护理实践,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独立性和自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1],而护理学科的发展使护理在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中的作用愈加明显,特别是护理理论的运用使精神疾病的临床护理有了理论基础,措施更具体,进一步突出了护理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护理理论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期为更多的抑郁症护理工作者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艺;刘素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消融房室交界区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消融房室交界区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6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行消融房室交界区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过程.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是顺利完成手术的保障.

    作者:陶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简易指骨夹板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上无移位的指骨骨折,往往不需要手术治疗,只要妥善固定,骨折即可顺利愈合.结合临床,我们制作了简易的指骨夹板,效果可靠,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朝霞;刘友娟;林月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DCA循环法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医院消毒供应的管理方法 .方法 应用PDCA循环法建立全院消毒供应管理制度,加强全员教育,提升中心供应室管理的专业水平,组织联合检查小组定期联合督导,及时反馈,严格落实.结果 通过管理,全院消毒相关人员标准化清洁、消毒、灭菌意识加强,大幅度减少了科室自备包,逐渐向消毒供应集中化过度.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 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行之有效.

    作者:袁晓宁;王少利;杨雪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手背不同静脉穿刺疼痛感的比较研究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是基本治疗手段,手背静脉是常用的穿刺部位[1,2],在临床工作中,不少患者反映不同的手背血管在穿刺时对疼痛的敏感度存在差异,是偶然还是必然?国内外在报道中只是就穿刺前准备、配合方法、穿刺方法、固定方法、辅助方法和护理干预方面进行过相关的报道与研究[3-21],对于自身手背不同血管疼痛敏感度,尚无这方面的具体的报道.2006年3月-2008年3月,针对该疑问结合2所医院实际情况,本研究对2112例患者同一手背不同静脉穿刺疼痛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晓岚;王淑琼;王霞云;陈薅;周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制肩部牵引约束带在颈椎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估自制肩部牵引约束带在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以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普通手腕式约束带约束腕关节并牵引暴露椎体.改良组采用自制肩部牵引约束带约束肩部行牵引暴露椎体.分别比较2组前、后路手术腕部皮肤情况.结果 2组患者腕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患者应用肩部牵引约束带在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手术中行肩部牵引,术中椎体暴露良好,特别对第5、6、7颈椎手术的患者,避免了因持续加大牵引力度导致腕部严重压痕,同时提高了术中X线机定位的准确度,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作者:王文兰;刘莉;黄素珍;陈卫珍;郭翠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水合氯醛不同使用方法的比较

    10%冰合氯醛是一种镇静止痉药,临床上常用于新生儿高热惊厥、颅内疾患引起的抽搐,也是磁共振、心脏超声检查前的常用药.以前常用10%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由于小儿合作性差,容易引起药物浪费,影响镇静效果,只能分两次给药以达到镇静效果,但增加了危险性.为此,笔者不断探索更好的方法,用鼻饲法与口服法、灌肠法做了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佩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假性球麻痹患者胃管留置时间的影响

    假性球麻痹系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临床表现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瘫痪或不全瘫痪,软腭、咽喉、舌肌运动困难,吞咽、发音、讲话困难,无肌肉萎缩,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增强,为可逆性病变[1].近年来,老年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假性球麻痹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此类患者必须给予鼻饲,以维持营养,保证治疗,同时减少并发症.然而,长期放置鼻饲管可使患者吞咽功能出现废用性退化,不利于康复[2,3].为此,本研究对老年假性球麻痹的鼻饲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并对鼻饲患者的拔管时机进行选择,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翠;张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将11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57例.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访,传统应答措施;实验组参照凯特洛列的ASMP教程进行知识宣教,采用现场示范,护患沟通,病友交流,录像播放,电话随访与支持等形式开展延续护理服务.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疾病知识认知程度、运动锻炼的频率,医嘱依从性,再住院率,关节畸形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实验组在疼痛程度、知识认知程度、运动锻炼频率、医嘱依从性、再住院率、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罗永娟;吴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椎管麻醉体位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椎管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因其不仅可为相应手术提供优良的手术条件,且费用较全身麻醉低,在基层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椎管麻醉多采用侧卧膝胸位,即双膝关节屈曲并尽量向胸部靠拢,下颌也尽量向胸部屈曲以使脊柱大限度弯曲.良好的体位是麻醉穿刺成功的关键,而实际工作中因患者紧张及疾病等原因常出现摆体位时间过长、体位不理想、麻醉穿刺过程中体位变动等情况,影响麻醉穿刺成功率.

    作者:任广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合一疗法治疗溃疡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庆大霉素、白蛋白、局部氧疗(简称三合一疗法)治疗溃疡期压疮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治疗的溃疡期压疮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病例清创后采用三合一疗法,对照组病例清创后加庆大霉素和敷料覆盖包扎.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患者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0例.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三合一疗法可明显提高溃疡期压疮的临床疗效.

    作者:冯敏芳;边海芳;傅程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收集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实验组8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生理干预、心理干预、改善环境、调整睡眠时间、选择合适药物,规范执行时间、适当使用镇静安眠药等综合护理睡眠干预措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t检验.结果 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均存在睡眠障碍;睡眠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自身比较有显著改善;并且睡眠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睡眠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睡眠障碍.

    作者:郭瑜洁;郁艳梅;陈冬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随访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随访对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了糖尿病教育的160例糖尿病出院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包括电话随访),观察时间为12个月,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无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改善状况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干预组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院6、12个月后空腹血糖水平与出院时及同一时段干预组比较明显增高;干预组出院6、12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出院时相比明显降低.结论 出院随访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里的有效手段,指导并督促2型糖尿病患者独立担负起后续指标控制的责任,对患者血糖控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周萍;梁仁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通过采用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眼内填充(气体、硅油、重水置换)使难治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大大提高,为许多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增殖较重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外伤所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带来了复明的机会[1].由于手术较复杂,术后反应重,手术时间长,所以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对视力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尤为重要.

    作者:应丽丽;蔡春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