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器械的规范化管理

张晓波;吕玉琴;辛丹;丛玉萍

关键词:手术室, 手术器械, 重复使用, 控制医院感染, 避免交叉感染, 现报道如下, 医学科学, 灭菌效果, 管理措施, 工作质量, 专业化, 制度化, 规范化, 预防, 消毒, 清洗, 科室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作为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的管理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保证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达到有效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我科室自2005年开始对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采取了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开设护理专科门诊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设护理专科门诊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择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及同时在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在护理专科门诊就诊的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血糖控制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开设护理专科门诊能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

    作者:邱翠竹;杨泽福;曾春平;罗少庄;朱倩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地塞米松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中的应用及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 总结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作用. 方法对38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的应用方法以及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观察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应用地塞米松者有13例出现用药后低血钾性四肢麻痹;2例出现甲状腺危象前兆,9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口唇和四肢麻木,对症处理后均迅速恢复,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清君;苟丽;左书强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疗养院护理质量控制的探讨

    提高疗养院护理质量控制是疗养院护理管理者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任务.近年来,我院护理工作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坚持为人民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作为全院护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笔者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明兰;管荣娟;黄昌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 调查160例早产儿胎龄、体质量、重度窒息情况,通过床旁颅脑彩超确诊42例早产儿IVH,记录IVH临床表现、彩超结果,并比较胎龄、体质量、Apgar评分与早产儿IVH发生的关系,进行χ2检验.结果 42例IVH早产儿经对症支持治疗,维持脑灌注等处理后,临床治愈27例,临床好转3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7例.胎龄、低体质量、重度窒息与早产儿IVH发生有显著关联.结论 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程度与早产儿IVH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应加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症状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闫晋;贾雁平;陈欣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对住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和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 建立跌倒风险评估制度,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2005年开始建立并实施高危跌倒筛查、高危跌倒预报、护理干预的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并比较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前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提高. 结论跌倒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作者:屠新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牲疾病,其中以中老年人多见.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与病死率[1].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庞艳梅;李媛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复用穿刺针清洗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和改进复用穿刺针的清洗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90件复用穿刺针分为常规组、实验A组、实验B组各30件.常规组采用预洗+超声清洗+机洗;实验A组采用预洗+多酶浸泡+手工冲洗+机洗;实验B组采用预洗+多酶浸泡+手工冲洗+超声清洗+手工冲洗+机洗.对3组清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进行χ2检验.结果 实验B组清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2组.结论 预洗+多酶浸泡+手工冲洗+超声清洗+手工冲洗+机洗能有效去除针腔内的血液污垢,是目前穿刺针的佳清洗方法.

    作者:韩平平;吕永杰;张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巧用血糖试纸盒保存治疗盘中盐酸肾上腺素

    盐酸肾上腺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药品,治疗盘中必须常备,但其易碎且需避光保存,针对此问题,我科从2007年7月起用废弃的罗氏血糖试纸盒存放盐酸肾上腺素,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琪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社会需求的调查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的可行性,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同卷调查,了解其健康教育需求、健康教育需求方式,并对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设立的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对设立专科护理门诊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后收治的6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研究组接受专科门诊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90.8%(109例)患者认为应该设立糖尿病护理门诊以满足就医者的健康咨询及健康教育,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研究组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设立后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均较专科护理门诊设立前有显著提高.结论 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可满足就诊患者多元化的需求;强化了医疗门诊作用;护理学科的发展现状能满足专科护理门诊的需求.

    作者:余春燕;陈新娣;黄心茹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及临床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及临床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冠心病患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服药管理.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主观幸福感和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及幸福感得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并与自身干预前比较亦有显著改善.干预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脏射血分数、心绞痛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等临床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增加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而且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聋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沟通

    有效的信息沟通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而语言是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1],语言性沟通-交谈是护理实践中沟通的主要方式[2].与聋哑残障的手术患者进行语言性沟通显然困难重重.

    作者:潘晓琴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细节管理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细节管理在13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行肝动脉结扎止血术、二期切除术,已存活2年以上.6例行局部切除术,存活1年左右.3例行肝动脉结扎+明胶海绵和大网膜填塞后缝合止血,6个月内死亡.2例年老体弱,出血量较少,未行手术,存活7个月左右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而关注护理细节,运用细节管理,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充分体现了细节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作者:黄建美;刘华纯;刘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3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分为对照组65例和实验组66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和护理干预,比较2组孕期、围生儿情况以及实验室感染指标监测情况.结果 2组在年龄、入院孕周、分娩孕周、距分娩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积极护理治疗中,必须对感染指标进行监测,做好预防感染的护理,一旦出现感染先兆必须终止妊娠.

    作者:温泰芳;胡小云;李晓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对胸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法制的健全,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胸外科患者大多为肿瘤和创伤患者,因此,健康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对胸外科住院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手段进行干预,使患者更好的适应院内治疗,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朝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预防压疮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盘状表面电极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对预防压疮形成的临床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81例患者按入院日期奇偶数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学压疮预防标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加用盘状表面电极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进行压疮预防.比较2组的压疮发生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发生Ⅰ度、Ⅱ度压疮各1例,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共发生压疮9例,其中Ⅰ度压疮5例,Ⅱ度压疮4例,发生率为22.50%,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常规压疮防治护理方法配合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用于压疮的预防,较单一使用常规压疮防治护理方法能更有效降低危险人群压疮的发生率,该项操作技术简便、无痛、无创,是早期预防压疮,进行护理干预的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坚;杨大志;吴宝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循证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18例,分别进行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调查2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护患沟通率以及健康教育的覆盖率,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焦虑和抑郁的测评.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护患沟通率以及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循证护理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范秀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体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隙出血,其中以脑梗死为常见[1].随着对脑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2-4].

    作者:施爱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小儿文原体肺炎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4例,实验组除了采用一般护理外还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对2组患儿家长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儿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家长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基本知识掌握不足.经过健康教育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复发率降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不但满足患儿和家长的需求,还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孙燕飞;王桂杰;陈清波;肖政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不同护理流程处理肠减压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的护理流程处理肠减压术的效果.方法 将86例施行肠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流程处理肠减压过程,对比2组处理效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手术结束后实验组手术间污染率、手术切口污染率、对医护人员的刺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用无菌塑料袋施行肠减压术护理流程再造,提高了手术人员的满意度和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娜妹;张菊梅;彭秋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17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后疼痛情况及镇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24,72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镇痛药物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红月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