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性传播疾病孕产妇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陈娟英;钟卫清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 孕产妇, 心理状况,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性传播疾病孕产妇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和个别交谈的方法对210例性传播疾病孕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问卷以无记名方式由孕产妇本人如实填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极大部分的性传播疾病孕产妇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焦虑、抑郁心理所占比例多.焦虑170例,占86.7%;抑郁140例,占714%.性传播疾病孕产妇担心的是将疾病传染给胎儿及家人,其次担心疾病的治疗会对胎儿造成影响.结论 对性传播疾病孕产妇除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外,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海口市企业职工健康体检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企业职工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口市某企业2年内职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体检结果显示,各项异常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电图异常(55.21%)、脂肪肝(24.46%)、胆固醇偏高(23.70%)、高血脂症(14.55%)、三酰甘油偏高(11.12%)、高血压(2.92%)和糖尿病(0.95%).脂肪肝、胆同醇、三酰甘油偏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示出增高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检出率较高;男性上述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对企业职工应加强健康教育、健康随访和定期体检.

    作者:聂冬莉;郑进方;祝朝勇;沈碧云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夫西地酸钠与止血芳酸存在配伍禁忌

    2009年3月,我科在临床应用夫西地酸钠与止血芳酸连续静脉输注时出现药物性状的改变,我们查阅了药物使用说明书没有此2种药物配伍禁忌的说明,为确定2种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特进行了模拟实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琪;柳宇;秦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人性化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服务品质的提升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1].

    作者:吴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因素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201名手术科护士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大的压力因素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和患者护理方面,得分分别为(2.76±0.42)分和(2.81±0.31)分,影响小的因素是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1.54±0.81分).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大的因素是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3.21±0.58)分,其次是患者突然死亡(3.09±0.81)分和护理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认可(2.88±0.32)分.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影响大的2个因素是患者护理方面和护理专业及工作,相关系数分别为0.402和0.376.结论 手术室护士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其次是职务晋升和工资待遇问题.应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护理质量,维护好护患关系.

    作者:党海丰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3月门诊输液的患者54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73例和责任制护理组275例.常规护理组行门诊输液常规护理,责任制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比较2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X2检验.结果 责任制护理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同时,责任制护理组的健康教育效果也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责任制护理有助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任凤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晚期胰腺癌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

    目的 了解并分析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对4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前后发放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白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4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入院初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厌世并抗拒治疗、焦虑恐惧、抑郁.同时,患者因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经济条件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也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后,大部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勇气,保持佳身心状态.

    作者:吴霞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陈秀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妇女生殖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计划生育对策

    目的 探讨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的关系,为开展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门诊2007-2008年计划生育手术病例共900例,对患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子女、避孕措施、选择终止妊娠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其生殖健康影响因素.结果 对900例门诊计划生育手术病例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业、地区的患者在选择终止妊娠方式及避孕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应关注外地人口,普及避孕知识,加大避孕方法的实施力度,降低人工流产率,以利于女性生殖健康.

    作者:孙贵红;李成燕;何盛媛;刘碧芬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血管内超声术中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护理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行血管内超声术时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情况,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2000年4月-2009年4月对481例冠心病患者的532处血管段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观察其术中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情况并探讨护理及抢救措施.结果 发生术中冠状动脉痉挛11例,发生率2.3%.11例患者感觉疼痛伴低血压,有ST改变者6例;心动过缓2例;给予临时起搏器置入2例;1例心脏停跳,进行心脏按压.11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生命体征平稳后离开导管室.结论 血管内超声术中并发冠状动脉痉挛是一种躯体疾病伴发的严重心理应激反应,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积极严格术中的抢救护理,可以减少类似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菲;韩雅玲;张进;彭岩松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心理护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胸外科住院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83例和心理护理组85例.常规护理组接受胸外科住院患者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QOL)评定量表的评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护理组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QOL评分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胸外科住院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聪维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58例对照组和62例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患儿发生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对患儿进行NBNA测定.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儿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7天和第14天护理干预组NBNA评分≤35分的患儿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减少并发症进一步引起的脑损伤.

    作者:李彦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在临床工作中针刺伤的危害,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以降低临床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对进行培训前(2007年3月-2008年3月)发生针刺伤的132名临床医护人员的针刺伤情况,及培训后(2008年5月-2009年5月)136名临床医护人员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3月-2008年3月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89.7%.经过培训后,2008年5月-2009年5月针刺伤发生率为23.1%.护理人员为针刺伤发生频率高的群体;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引起的损伤占损伤总数的37%.结论 加强职业防护,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护理操作规程,可以明显的降低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腺样体刮除术患儿的护理

    腺样体肥大乃儿童期常见疾病之一.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手术刮除是较为理想的方法,效果也比较好.这种手术除要求医生有较高的技术之外,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者:刘英秀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发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正中神经损伤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出血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加强术前心理准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谢海燕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巧配盐酸头孢替安的方法

    盐酸头孢替安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由于本品含有缓冲剂无水Na2CO3,溶解时产生CO2,形成较大的压力,常规配制时如将适量的稀释液直接加入安瓿内溶解抽吸,会出现活塞与注射器迅速脱离;如将无菌针头插入稀释好的安瓿瓶塞内,被稀释的溶液会从针头外端大量溢出.

    作者:曹光霞;刘琪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3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患者早期生存364例,死亡4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64例,其中心律失常16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3例,肺部感染35例,肾功能衰竭3例,脑栓塞1例,经救治,均予纠正.结论 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朝红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脑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5例应用抗生素引起脑病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加强血液透析治疗,未透析患者予以血液透析治疗,透析过程中做好精心的护理.结果 5例患者意识状态均恢复正常、神经系统症状消失,1例停止血液透析,4例过度到维持性血液透析.结论 血液透析对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脑病效果良好,而精心的护理可以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林小敏;王环;林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人性化护理在肝癌患者动脉导管栓塞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癌患者动脉导管栓塞化疗中的应用及效果,为改进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144例行动脉导管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SDS和SAS评分.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好转率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呕吐、出血、迷走神经反射和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前实验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值得在医院进一步推广.

    作者:胡书芳;孙明芝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垂体瘤术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是继发于急、慢性神经系统损伤,因心钠素(ANP)或脑钠素(BNP)介导的肾脏神经调节功能紊乱,造成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障碍、肾脏保钠功能下降、血容量下降而引起的低钠血症[1].

    作者:周玉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手足口病患儿的消毒隔离措施探讨

    目的 观察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其病房消毒隔离的各项措施.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各项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通过严格的病房消毒隔离及预防控制措施,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无一例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均痊愈出院. 结论做好病房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有助于手足口病的防治.

    作者:胡小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