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

蓝惠兰;王首红;黄碧灵;谭杏飞;廖游玩;覃铁和

关键词: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湿化, 通气管道
摘要:目的 探讨3种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使用MR410型(吸气与呼气管路均无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B组使用MR730型(吸气管路带加热丝而呼气管路无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C组采用MR850型(密闭式一次性、双加热式自动加水、加湿)湿化管道系统.3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对3组气道分泌物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及气道痉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在气道分泌物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无管道痰痂形成,亦无气道痉挛发生.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湿化效果与呼吸机管道湿化系统的管道是否有加热丝有关,加热湿化系统管道,有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自护能力的提高对于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患者现存的生活质量如何,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是我们希望了解的内容.

    作者:孙巍;陶红;张晓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一次性双能输液器在粉剂药物配制中的应用

    我院建立了粉剂型药物的配制和输液一体化密闭完成的双能输液器模式,经2005年5月-2007年5月的实验和完善,在技术操作上达到了计划的目标,临床反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连香;刘起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输液是早产儿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合并各种并发症,需长时间静脉补液,以往采用头皮钢针或留置针穿刺,虽然操作简单,易于护理,但难以长期保留,容易脱出需反复穿刺,早产儿浅表静脉细,输液时受渗透压及pH的影响,药物的稀释程度不足,静脉内血流相对缓慢,极易导致静脉炎,皮肤坏死.

    作者:杭建苓;姚芃;李金星;许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干预的效果观察

    近年我国中青年冠心病和猝死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遏制.自我管理疾病是三级预防的新途径,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自信心、积极性[1],我科采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进行三级预防护理于预,提高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影响情感性精神障碍病房气氛的相关因素探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我院于2006年1月专门成立了抑郁症治疗中心,集中收治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1],他们的情感表达要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2,3],对病房治疗环境的要求也较高.

    作者:安凤荣;张瑞美;董玉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助式滴眼液器的设计与应用

    滴眼液是眼部疾患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为巩固治疗效果,医生通常会让患者在出院后继续点眼药1~2周;而青光眼患者需终身使用眼药治疗以及大量门诊需用眼药治疗的患者都需要回家自行滴眼药;因患者及家属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常常发生眼药滴不进眼内、瓶口接触患眼睫毛既浪费了药液,又因污染眼液,导致眼部的感染.

    作者:张绍蓉;任春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种不同的术前用药方法对心脏手术患儿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不同用药方法对心脏手术患儿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心外科4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按麻醉术前用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术前用药为咪唑安定0.5 mg/kg加50%葡萄糖后以0.2 ml/kg口服;对照组术前用药为咪唑安定0.08 mg/kg肌肉注射,观察2种不同用药方法 给药前、给药时、给药后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的变化;给药时患儿接受情况;给药后镇静催眠效果满意度等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 2组患儿给药时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患儿接受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镇静催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采用口服方法 作为心脏手术患儿术前用药,安全有效,患儿易接受,是一种简单的术前用药方法.

    作者:孙伟;刘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常见病,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再生技术的开展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1],其中围手术期正确应用护理程序保证移植手术顺利进行是此项治疗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毛露霞;王彦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阶段式目标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在病态支配下,某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出现危害自身及社会集体的行为,其本身也缺乏对病态的认识和判断.

    作者:殷俊先;曾会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3种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使用MR410型(吸气与呼气管路均无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B组使用MR730型(吸气管路带加热丝而呼气管路无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C组采用MR850型(密闭式一次性、双加热式自动加水、加湿)湿化管道系统.3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对3组气道分泌物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及气道痉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在气道分泌物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无管道痰痂形成,亦无气道痉挛发生.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湿化效果与呼吸机管道湿化系统的管道是否有加热丝有关,加热湿化系统管道,有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

    作者:蓝惠兰;王首红;黄碧灵;谭杏飞;廖游玩;覃铁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麻下超快速脱毒治疗曲马多成瘾患者的护理

    全麻下超快速脱毒治疗(ultra-rapid opioid detoxifica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UROD),指在全身麻醉下脱毒者可以耐受高剂量的拮抗剂,迅速清除和中和体内蓄积的阿片成分,使脱毒者时间缩短至1 d,为脱毒者尽早应用阿片受体拈抗剂创造条件,为不能忍受常规替代镇静治疗者提供另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冷梅芳;张云;卓福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化疗药物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1].护理人员在配制、使用和处理化疗药物时,如防护措施不当,会对自身健康带来不利影响[2].

    作者:邓暑芳;罗森亮;吴成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上海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护理人力配置及回归模型的建立

    随着护理学科和护理管理学科研究深入,对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开展较多.但对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开展较少,目前尚无公认的急诊科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模式模型.

    作者:王小兰;叶文琴;杜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降低留置导尿管患者伴随性感染的研究

    目的 规范留置导尿管及其护理过程,降低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感染率.方法 将73例留置导尿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按无菌操作原则置尿管,置管后以常规方法 进行护理;实验组应用六西格玛改进模式及失效模式测量、分析留置导尿管感染主要原因,改进置管及置管后护理操作流程.在留置导尿的3,5,7,14d对2组进行细菌采样记录.结果 实验组第5、7天尿道口有菌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中段尿、尿袋接口处有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 系统分析的留置导尿管感染原因准确,采取的控制感染措施有效,能有效降低留置导尿管感染风险,对降低留置导尿管感染率有效可行.

    作者:戴慧珊;王宁;曹凤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辅助生殖技术后宫内外同时妊娠患者的护理

    宫内外同时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是指官腔内妊娠(intrauterine pregnancy,IUP)与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同时存在的一种病理妊娠,其本质是双卵双胚着床在2个部位发育的一种特殊的多胎妊娠[1].

    作者:何道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胸肺部物理治疗与护理

    胸肺部物理治疗是根据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黏液系统的传送带作用,运用体位引流、叩打、振动等方法,机械的帮助潴留的分泌物向上推移,终排出[1].

    作者:刘芳;赵梦;刚婷婷;聂力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和泮托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

    瑞甘(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用于急性肝坏死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修复和肝昏迷的治疗.泮立苏(泮托拉唑钠)为助消化药.在肝脏疾病患者中两者常常联合应用.

    作者:陈万梅;韩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1],治疗上主要采取强心、利尿、扩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对症治疗,而硬膜外阻滞是我院在刘风岐教授指导下新开展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因其是一项新的治疗技术,临床尚未广泛开展,因此,护理方面报道很少.

    作者:姜秀荣;李晶;沈春玲;周广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危重症患者腹腔内压力监测方法及护理

    正常状态下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简称腹内压)平均为零或接近零,任何腹内容物的容积增加均可导致腹内压增高,当IAP》12 mm Hg(1mm Hg=0.133 kPa)可引发腹内高压,当IAP》16 mm Hg可致腹腔间隙综合征(ACS)[1,2].

    作者:刘鸿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ICU患者入室状态评估表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我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全院的危重患者,为了对患者转入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转入时现状的评估,保证救治的连续性及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医患了解,减少医疗纠分,于2006年8月我科设计了入室状态评估表(以下简称评估表),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