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抑郁症MMPI测试结果分析

李丽娜;高凌云

关键词:抑郁组临床量表(MMPI), 抑郁,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的MMPI测试结果特点.方法 32名抑郁症患者与37名健康人进行MMPI心理测试比较.结果 除Mf,Ma、R3因子外,其余因子存在明显差异(P<0.05),抑郁组临床量表排前四位的因子为D、Hy、Pt,Pa,附加量袁排前四位的因子为Dy、Es、MAS、Cn(x<'2>=122.83,P<0.01),两点编码以M23/32为主,男性与女性Mf(27.89±2.87,33.00±3.92)、Ma(20.59±6.87,15.00±5.61)、Es(33.56±6.70,29.36±4.78)3个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t=12.87,4.66,4.44;P<0.01,0.05,0.05)结论抑郁症患者MMPI量表分有其特有的分布,有利于非专科医生用于临床诊断筛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目的 修订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方法 通过文献整理,参考前人有关量表和自煽的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研究者选取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部分地区的初中生作为被试,使用了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等方法修订了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 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由一阶和二阶因素构成.结论 修订后的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效度令人较为满意.

    作者:赵小军;石常秀;曹长德;汪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综合医院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综合医院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对在综合医院实习的西医与中医实习医师分别进行调查.结果 与常模相比,实习医师的SCL-90总分与各因子分均存在异常,以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和总分较为突出.性别与家庭经济状况对其心理有明显影响.不同院校其总分与各因子分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实习医师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给予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适当的干预措施.

    作者:石华;杨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氯硝西泮治疗儿童社交恐怖症

    目的 对氯硝西泮与丙咪嗪治疗儿童社交恐怖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方法 儿童社交恐怖症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12.23±2.30岁,病程2.13±0.84年),采用氯硝西泮1~4mg/d,po.治疗8周.另外,采用丙咪嗪治疗同类病人32例(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12.56±2.53岁,病程2.29±0.91年),用量25~75mg/d,po.治疗8周.结果 氯硝西泮组显效率为56%,总有效率为81%,丙咪嗪显效率为50%,总有效率7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氯硝西泮组不良反应较丙咪嗪少.结论 氯硝西泮对儿童社交恐怖症有肯定的治疗作用,近、远期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一欣;王岩;杨静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武警官兵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的研究

    目的 研究武警官兵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方法 对某部队自1983年至2007年自杀的21例官兵进行了自杀原因、自杀方式、结果、发生年份、职务、年龄及其他情况分析.结果 ①官兵自杀有一定预兆;②恋爱、考学、疾病、人际关系,退伍、经济和社会压力是自杀的主要原因.结论 健全部队危机干预体系,实施自杀预防策略,可以减少自杀问题对部队及官兵家庭造成的危害.

    作者:孙香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初中生考试焦虑、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

    目的 探究初中生考试焦虑、社会支持的一般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学生考试焦虑测验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6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初中生大多处于轻度焦虑范围内;②初中生的考试焦虑、社会支持在城乡、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性方面差异并不正著;③社会支持各维度与考试焦虑之间的相关不正著.结论 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相关不王著,还需对二者关系进行验证.

    作者:王淑燕;李文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尊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并揭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尊与自我和谐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方法 运用自尊量表(SES)、自尊调查表(SEI)、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川、浙两地三所高校25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团体测验.结果 自尊量表(SES)与自尊调查表(SEI)存在极其显著相关,自尊与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的三个分量表对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和谐与自尊二者密切相关,均可成为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切入点.

    作者:王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公司员工工作流畅状态及其与价值观的关系

    目的 探讨员工工作流畅状态与性别、年龄及价值观之问的关系,为人力责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125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清晰的目标与年龄呈正相关(r=0.177°),男性与女性员工在享受的体验这一维度差别接近显著水平(t=1.88,p=0.06);工作流畅状态与帮助他人、成就感与高兴的(快乐的)三种价值观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80°,r=0.180°,r=0.182°).结论 女性员工更容易从工作中获得享受的体验;帮助他人、成就感与高兴的(快乐的)三种价值观对工作漉畅状态有正向影响作用.

    作者:侯典牧;刘翔平;戴良辰;曹新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人际关系敏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人际关系敏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进行新生教育及心理咨询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某大学2004~2007级新生中人际关系因子超3的新生339人,对其SCL90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人际关系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分显著高于新生总体和全国常模,且显著性达到0.001水平;②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其他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正著性达到0.01水平.结论 人际关系敏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客忽视,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或团体训练等方式对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宁;郭小靓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盐酸文拉法辛与丙米嗪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盐酸文拉法辛对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1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文拉法辛组57例,丙米嗪组57例,治疗8周,用HAMD和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文拉法辛组与丙米嗪组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起效时间有显著性盖异(P<0.05),副反应方面有显著性盖异(P<0.01).结论 SNRI与TCAs之间比较对躯体形式障碍有效、安全、起效快,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单敬;赵云;贾会珍;柴瑞丽;张桂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987名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 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6PF得分与全国男、女大学生常模差异显著.结论 积极、有效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辅导值得重视,人格的培养与完善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陈嵘;秦竹;杨玉芹;马定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自考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目的 探讨自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的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对226名自考生进行施测.结果 ①自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显著.②避免失败动机存在城乡差异,而追求成功动机和合成动机在性别、城乡等变量上差异都不显著;低自我效能组存在性别主效应,城乡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③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④高自我效能组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低自我效能组.结论 不同自考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不同自我效能感影响自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

    作者:季中;孟燕;刘圣荣;王文秀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近10年我国高血压病心理干预疗效的元分析

    目的 对近10年来,心理干预在国内高血压治疗中的实验效果进行总的检验与评估.方法 搜集整理有关文献,对有效资料进行分类,采用元分析效果量的计算方法,对高血压心理干预后的心理量表值和血压变化值进行研究.结果 心理指标总效果量为0.790,95%的置信区间为(0.754,0.826);生理指标舒张压的总效果量为0.666,95%的置信区间为(0.631,0.700).结论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治疗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作者:马伟娜;洪灵敏;朱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孕妇临产前焦虑、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产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测评工具,对736名临产前孕妇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定,并分析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绍济收入等因素对孕妇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 孕妇临产前,焦虑发生率为26.90%,抑郁发生率18.75%,与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有关(P<0.05).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孕妇产前焦虑、抑郁状况有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对孕妇开展产前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作者:荆蕊平;刘金环;张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关联性负变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关联性负变(CNV)的特征.方法 随机选择年龄在6~15岁之间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与观察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奥氮平治疗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疾病严重程度.两组分别用CNV检测,分别比较CNV反应时闻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反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较正常对照组CNV起点A潜伏期延迟(P<0.05),A点到S2负变化(CNV)的平均波幅低于正常对照(P<0.01);PINV平均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预备信号后出现的P2波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P<0.01),潜伏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NV潜伏期、平均波幅以及PINV平均波幅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大脑感知容量减低,认知资源减少或分配能力减低有关.

    作者:周振和;朱红梅;袁国祯;唐步春;汪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优生与差生成败归因、成就动机差异研究

    目的 探讨优、差生的成败归因和成就动机差异.方法 采用归因和动机量表对初中优、差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成功情境,优、差生能力(F=4.64,P<0.05)和教学质量(F=12.37,P<0.01)归因城乡差异显著;②失败情境,优、差生教学质量归因城乡差异显著(F=10.87,P<0.01);③优、差生避免失败动机城乡差异显著(F=8.29,P<0.01).结论 优、差生成败归因与成就动机差异显著.

    作者:王晓琳;刘培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海军特训男兵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橡讨在特殊要求下高强度,高难度训练的海军男兵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16PF、SCL-90、FS-14和自编的意志品质量表对90名男性成员进行心理测量与调查,然后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较短时间、高强度和高难度的训练对个体的身心症状的感受影响大,影响海军特训男兵身心症状感受的因素主要与总疲劳、心理疲劳、16PF的心理健康因素及16PF的忧虑特质、选择当兵、战友关系等有关.结论 要科学地安排训练,注意解除他们的疲劳,帮助他们形成融洽的集体氛围,端正入伍动机,培养海军特训男兵自信、活泼、乐观、轻松、稳定、沉着的个性特征,不断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沈兴华;黄俊龙;周建;蒋春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将83例化疗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接受常规化疗及护理外,还进行为期8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化疗及护理,以乳腺癌患者防御方式(DSQ),社会支持(SSRS)为指标,评价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防御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影响.结果 心理干预后,对两组进行比较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多地采取积极防御方式,较少地采取消极的防御方式(P<0.05).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在社会支持总分、主现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等方面较心理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综合性的心理干预能够使乳腺癌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增加,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增加,从而降低负性情绪的影响,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杨秀贤;杨艳杰;乔正学;邱晓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不孕症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近年来不孕症心理干预的研究状况.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整合近年来国外不孕症心理干预的相关研究.结果 总结了不孕症与心理因素的关系、不孕症的心理干预方法,不孕症心理干预的效果.结论 关于不孕症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这主要与研究设计有关.

    作者:傅纳;郑日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和谐完美主义量表的初步编制

    目的 编制一份测量和谐完美主义者合理认知与行为的量表.方法 在理论分析与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青少年、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的项目进行数据搜集和管理,运用内容分析、残差规整以及因素分析终确定和谐完美主义的项目与维度,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和谐完美主义心理由合理信念、自我提升、完芙动机、自省、悦蚋他人5个维度构成,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0.88,重测信度为0.71~0.86,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57%.结论 和谙完美主义量表具有较理想的信效度,较适合本土学生应用.

    作者:王金秋;徐强;李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性应激反应的心理治疗的个案研究

    目的 矫正大学生恋爱的息性应激反应表现出来的情绪失控、哭喊、寻死等症状.方法 采用心理认知疗法对某高职大一女生N进行干预.结果 急性应激反应是对刺激评价源认知不足,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结论 有效的行为刺激评价源认知治疗应激反应,调节个人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使情绪反应恢复正常.

    作者:姜智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