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丹;王伟
目的:探讨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拟定提升策略.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作为测量工具,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校教师209人行大样本施测.结果:高校教师的专业教学效能感水平优于其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其职称、教龄、专业一致性和教学再培训对其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专业再培训对其教学效能感影响不大.结论: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自身应重视认知、归因模式和社会文化等观念的转变,从理论+信念、能力+认知、操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提升教学效能感的培训.
作者:谢楠;周涛;钟跃勤;邓仁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教学情境是被优化的教学环境,而情境教学是既注重教学结果又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生理学授课效率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了在生理学教学中创设并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优点,方法及实践效果.
作者:郑学芝;金秀东;徐秋玲;张绪东;刘桂莲;孙卫;念红;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分析我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博士培养的基本问题,根据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探讨了我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博士人才类型的需求特点,结合实际提出医学信息管理博士培养过程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旨在为我国的医学信息管理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曹锦丹;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08年入PACU的患者1832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观察不同年龄组并发症发生率的特点.结果:PACU常见的并发症中,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要特别注意患者呼吸循环方面的观察和护理,尤其要加强对小儿、老年患者的护理.
作者:胡玲;高静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将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使用依达拉奉及银杏叶治疗,对照组单用银杏叶治疗,连续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统计显示: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故说明依达拉奉有良好的改善血液流变学.
作者:邵晓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带教法在急诊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两个自然班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2人,采取传统呈现法教学,实验组30人,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测评结果.课堂观察结果及两组调查问卷测评结果.结果:在成熟知识掌握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在操作和方案方法设计等知识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课堂愉悦程度及交流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带教法效果好,值得在急诊外科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贝荣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提高医学生的外科基本操作能力,缩短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的适应期,以无菌术为基本教学内容,革新课堂教学方法,采用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演示和讲解、学生练习、对学生操作录像、指导学生观看和讨论录像、对比识别自身缺点和再次练习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外科基本操作教学探索了新的有效途径.
作者:韩加刚;杨翔;王振军;孙继红;郭晓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通过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组织学生开展PBL教学.结果发现PBL教学可以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和良好的互学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PBL教学的效果,应当在课前认真设计病案,设计巧妙提示问题,并选择合格的教师,在讨论结束后进行回顾总结.
作者:贾蕊;屈秋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护理要点总结经验.结果:对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出院前指导.根据不同的时期,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论:护理工作对手术终成功意义重大,护理人员要善于总结经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丁慧月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临床理论、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的重要时期.文章旨在时全日制医学实习生实习轮转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完善医学生实习、提高教学医院临床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并以此探讨适合以两周为轮转周期的全日制医学实习生的实习规划.
作者:胡敏;程艳香;洪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南京医科大学通过依托高水平学科平台,创造优质学术环境,以高水平科研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和育人能力,从而推进本科专业建设,促进附属医院内涵提升,提高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培养和造就卓越医学人才方面初显成效.
作者:陈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着重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方面的发展现状,并根据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育模式等处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达到创业教育目的.
作者:胡文华;张金凤;刘晓锋;那晓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激动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加重期COPD病人60例,给予吸入布地奈德干粉400μg,2次/d,同时吸入福莫特罗干粉9μg,2次/d.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并测定痰液中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IL8)的含量,并对肺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肺功能治疗前后有明显提高(P<0.05),呼吸症状均有所改善,尤其是喘息症状改善明显;痰中IL8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激动剂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症状均有改善,痰中IL8水平降低,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加强了对气道炎症的作用有关.
作者:叶宏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通过简单介绍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的成功范例,分析其特点和成功的因素,为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合格医生的现状提供建议,指出医学教育是解决城乡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进行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8月-2009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后,进行超声诊断,观察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人数78例,诊断符合率81.2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常用方法,在对早期乳腺癌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具有准确率高的特点,但是也有漏诊的情况.
作者:陈邦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型多媒体教学在影像学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学影像学专业教材为蓝本,以老式多媒体课件为模板,形成新型多媒体课件.利用新型多媒体课件对80名影像专业学生,采用同一名教师讲课与学生讨论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实习教学,并与老式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91.25%的学生认为新型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衔接度有所提高.结论:新型多媒体课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符合现代医学人才要求和适应医学影像发展的需要.
作者:高丽;李金平;姜慧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以无记名问卷对信管专业(医学方向)学生专业学习状态进行调查,了解该专业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状态、动机状态、情感状态及专业学习效果等,分析影响学习状态的相关因素,建议加强专业认知教育,调整课程设置,强化课堂教学以及进行学习策略训练.
作者:李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教学在综合医院儿科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总结病房+门诊实习组学生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各项成绩并与单纯病房实习组进行比较.结果:病房+门诊实习组的学生在临床病例特点提炼总结能力、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等方面较单纯病房实习组明显提高.结论:门诊教学在综合医院儿科实习教学中起重要作用,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病例特点总结等能力.
作者:张晓蕊;刘捷;曾超美;刘瑶;左英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0例,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参麦组在进行常规治疗上,又使用参麦注射液40ml并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实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参麦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90%比75%,P<0.01),40例中仅有2例口干.结论:参小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廖积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制药工艺学是我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海洋药学等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理论课,该课程教学对这些专业人才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紧密结合生物制药行业需求,在教学团队、教学平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作者:高向东;郑珩;何书英;劳兴珍;孔毅;吴梧桐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