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欣;朱建丽;康津伟
目的 探讨实施胃肠减压时适当的胃管插入长度,并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且行胃肠减压的成年患者97例,在手术过程中,由外科医生确认胃管全部置人胃内后测量胃管实际置入长度.分别以鼻胃管和口胃管的长度为应变量(Y),以身高为自变量(X)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鼻胃管的回归方程Y=0.238X+19.72.口胃管的回归方程Y=0.275X+14.63.结论 在临床操作中可利用此方程根据患者身高推算出患者插管所需长度,从而减少临床操作的盲目性.
作者:吴继红;陈雪茹;林建山;黎惠娟;张岚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指(趾)问静脉输液的有效穿刺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9月,将56例手背、足背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用指(趾)端回压静脉穿刺法,按输液单双日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自身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如握拳、拍打局部使静脉充盈;观察组采用指(趾)端回压静脉3~6次后穿刺.比较2组浅静脉充盈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浅静脉充盈优秀率分别为78.57%和51.79%,穿刺成功率2组分别为96.43%和7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回压指(趾)端静脉穿刺法血管充盈优秀率、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法,指(趾)端回压静脉穿刺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水英;唐春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治疗技能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2组患者的依从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药物自我处置技能显著提高.结论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作者:韩凤珍;张静;张建强;魏贵明;谷凤云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是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若应用不当则可致不良反应[1].临床上在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升压药时常使用微量注射泵[2].
作者:易春霞;胡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盐酸替罗非班为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作用快、选择性高的血小板抑制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静脉注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1].
作者:付桂枝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按摩乳中穴、乳根穴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 选择分娩后的正常单胎初产妇237例,随机分为3组,A组70例,每天供给产妇膳食套餐;B组77例,除每天供给产妇膳食套餐外,每天供给中药催乳汤;C组90例,除每天供给产妇膳食套餐外,每日早晚按摩乳中穴、乳根穴各1次.观察比较3组产妇乳汁分泌的情况.结果 C组产妇乳汁分泌明显多于A、B 2组.结论 产后按摩产妇乳中穴、乳根穴能有效促进乳汁分泌,且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曾三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状况,为制订护理策略提供依据,以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对8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AQ 5个方面的得分程度有所不同,以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得分高,活动能力受限情况、治疗方法满意程度得分相对较低,疾病主观感受程度得分低,此5项得分依次为(95.96±14.52)分,(91.35±15.68)分,(8209±9.80)分,(81.05±10.28)分和(56.27±11.12)分.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不同层次方面的改善程度不同,提示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以进一步全面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蕊;林平;高学琴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将本院开展此项技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洁;杨泽斌;袁淑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护理技术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护理技术的质量控制对减少实验误差尤其重要.
作者:徐英;杜伟;顾建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前,相当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被监护于封闭式病房里接受治疗.而有关研究[1]表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高达77.9%,这与此类患者长期脱离社会环境、生活和活动的单调乏味有关.
作者:陈月新;余海英;季显琼;陈策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鼻导管吸氧法是临常用治疗手段.有研究[1]认为,使用单腔鼻导管比双腔鼻导管氧疗效果好.
作者:徐君;李勤;卜源芬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笔者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摸索出一个在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利用留置针针芯内的回血快速测量血糖的简易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琼 刊期: 2007年第20期
人力资源是医院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第一位战略资源[1].盖洛普公司经过缜密的数据分析发现:要测量一个工作场所的优势,可以简化为12个问题(Q12),这些问题能够用来测量那些吸引、指导和保留有才干的员工所必需的核心要素,能测评一个部门的工作环境,而且能据此区分优秀与一般的部门.
作者:朴锦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具有高度遗传倾向和致残率的慢性精神疾病.现在世界各国对慢性疾病实行自我管理计划(CDSMP)探讨,即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医护协作来保持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的健康状态[1].
作者:刁艳云;吴英丽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对血液透析透析液细菌超标的原因和有效的监测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在血透机开机运转正常5,15,30,60 min分别对透析进液采用3种采样方法进行采样,采集样本20,60,37份,透析出液采样97份,透析废弃液采样10份.对透析进液、出液和置换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按无菌注射法斜刺入透析进液管内抽取透析进液进行采样,细菌菌落数含量低为(19.5±18.0)CFU/ml,无菌注射器针头平行穿过接头器口抽取接头器内部透析液采样,其细菌菌落数增高至(122.5±87.5)CFU/ml,进液接头器自然流出法采样的细菌菌落数为(1280.0±120.0)CFU/ml.各组采样数据以经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段采集透析液的细菌含量,透析装置经过反渗水的冲洗,冲洗了机器内部的细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数减少.结论 透析液进液细菌含量高于出液的原因在于采样时开放进液接头器装置时污染.所以,建议在血透机的透析进液接头器前10 cm处安装一进液采样口,使透析进液、出液采样标准化.
作者:马玉英;殷惠晴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后对股动脉穿刺处的止血方法,目前国内多采用人工压迫法止血.
作者:李成剑;许辉;王若萍;石黎元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控制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是当前医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护士是临床工作的重要执行者,也是切断医院感染途径的具体实施者[1].
作者:彭艳华;盛健玲;李蔚;周龙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新生儿血液标本的采集在临床上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而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又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
作者:梁小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组DNA病毒,主要经性生活传播,HPV感染已经证实其是致宫颈癌的必要因素[1,2].
作者:李小萍;黄朝霞;邬真;淮丽;吴娇玲;邱笑飞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手术室灭菌物品质量的保证关系到多个环节,其中灭菌物品的包装材料是容易被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传统使用的双层30~40支纱制成的棉布包装,效果虽好,但有很多问题.
作者:宫怡文;边秀莲;董梅;张海岩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