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霞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的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是由于腹膜纤维脂肪组织增生引起腹膜后广泛纤维化使腹膜后空腔脏器受压而发生梗阻[1].对本病目前以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输尿管松解术、D-J管置入引流术及经皮肾造瘘术等治疗为主[2].我科1995年3月-2004年6月收治RPF患者14例.经治疗护理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珍 刊期: 2007年第31期
膀胱肿瘤在行保留膀胱的手术后复发率一般为40%~70%,目前膀胱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在众多预防复发措施中仍以膀胱灌注疗法为有效和实用,可明显降低肿瘤复发[1].其疗效与局部药物浓度成正比,同时依赖于药物与膀胱壁的接触时间[2].药物注入膀胱后患者需保持平卧、左侧、右侧、俯卧位各15min,连续2次.
作者:罗婕;袁龙梅;曾琼娥;张秀琴;李文娟;黄玲;黄小红;张善艳 刊期: 2007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5月共有25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内瘘血管出现功能不良.其中11例内瘘血肿,6例穿刺点硬结,3例血管狭窄,均采用喜疗妥外涂按摩加超短波理疗持续1~2个疗程;5例内瘘血栓形成,采用尿激酶溶栓后喜疗妥按摩加超短波理疗1-2个疗程.结果 除2例血管狭窄无改善、2例内瘘血栓形成时间>24h要行第2次内瘘术外,其余患者内瘘功能得到恢复.结论 在内瘘功能不良出现的早期,积极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处理,是内瘘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作者:陈念嫦;徐桂红;罗春晓 刊期: 2007年第31期
止血带是手术室护士工作中常用的操作工具之一,它能减少手术野出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并发症[1].研究普遍认为,应用止血带时应考虑患者四肢的长短和粗细,以及特殊的手术过程,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止血带,包括其宽度和压力.国内外同类研究报道,大多针对止血带袖带宽度[2]或肢体周径的大小[3]而选择压力,也有报道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4]和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3]来确定止血带的压力.
作者:吴秀东;郑小春;赖红燕;郑东月 刊期: 2007年第31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皮试是一项基本且常见的护理操作,临床对于皮试前皮肤的准备多用75%乙醇、0.5%碘伏等化学消毒剂进行.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一部分患者的皮肤对化学消毒剂过敏,使皮肤发红而影响对皮试结果的判断,导致假阳性率的上升[1],限制了临床医生的用药.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经济、安全、方便的皮肤准备方法.
作者:钟雪莲;王欣;王秀荣;云小蕊;沈丹薇 刊期: 2007年第31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危险的主动脉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内膜撕裂或剥离,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患者易因大血管破裂而死亡.根据其病变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分为3型[1],其中Ⅰ型可累及主动脉升、弓、降部,需行外科血管重建,用4分支人工血管取代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2005年1月-2006年5月,我科为13例患者施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慕贤;谢庆;陈思;李敏仪 刊期: 2007年第31期
声带活动不良是近几年来喉科较常见病之一.因声带活动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发声、吞咽功能障碍,给患者在精神、生活、工作上带来烦恼.自从有研究[1]于1966年在国内首次将杓状软骨拨动术应用于环杓关节运动系统的治疗以来,不同的研究对其疗效的报道不一[2].2000年8月-2006年1月,我科对56例声带活动不良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杓状软骨拨动术治疗,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观察其发声特点、嗓音声学、形态学等变化,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徐文;侯丽珍 刊期: 2007年第31期
近年来,随着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岗位的设置,CNS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激励与制约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的考核工作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CNS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其成长与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1],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以强化CNS履行岗位职责的意识,不断激发CNS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CNS整体的职业素质,促进CNS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作者:丁艳萍;高名全 刊期: 2007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探索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了一次性侧孔针注射器、一次性斜面针注射器在治疗室环境及净化操作台上,在加药与不加药条件下逐瓶检验计数微粒数,每组各30例比较产生的微粒数,观察何种情况可减少微粒的产生. 结果在治疗室环境下穿刺瓶塞可明显增加液体中微粒数(P<0.01),同时加药可导致微粒数激增(P<0.01).而在净化操作台操作产生的微粒数明显低于治疗室环境(P<0.05).在相同情况下,侧孔针注射器穿刺瓶塞可减少橡胶塞微粒的产生(P<0.01). 结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溶药、加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同时穿刺本身、粉针剂药物及空气中所含微粒数也对液体中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秦秀丽;商月娥;徐今宁;苏隽;李霞;刘素温;南茹;曹玉梅 刊期: 2007年第31期
由各种原因所致食物不能经口腔到胃的过程为吞咽障碍.常见的导致吞咽障碍的原因有脑卒中、脑外伤、吞咽通道及其邻近器官的炎性反应、损伤、肿瘤、放射治疗、食管动力性病变等.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疾病、伤害的增加,吞咽障碍患者日益增多,由于无法经口进食,患者常采用经鼻胃管途径实施肠内营养.
作者:倪元红;邹志英;彭南海 刊期: 2007年第31期
随着对踝关节运动学及动力学特点的深入了解和假体设计的改进,全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缓解疼痛、改善步态、重建踝关节功能的有效手段[1].由于踝关节置换的手术指征严格,目前临床上仍未广泛开展,其相关的报告及护理配合极少见.我院于2003年9月应用Link Star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1例,术后疗效肯定,随访18个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丽芬;林岩;谭淑芳 刊期: 2007年第31期
随着CT检查技术的发展,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开始应用于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在为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TA检查的护理配合中发现,选择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及给药速度的不同,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很大,而确定合理的给药速度及给药部位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此我院接受CTA检查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注射部位及给药速度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阳;赵丽;陈淑杰 刊期: 2007年第31期
患者标识是整个医疗活动的基本核对部分,住院患者腕部识别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1].我院在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JCI)认证准备过程中,参照2006年国际患者安全管理目标(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2],为提高住院患者识别的正确性,达到国际医院标准的患者身份管理模式,对患者的身份管理从流程上进行了改进.
作者:许美芳;叶志弘;乔凯 刊期: 2007年第31期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发挥其降低高凝状态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安全性高、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1];给药方便;不需要特殊监测,临床上逐渐取代了普通肝素,用以预防、治疗静脉血栓栓塞及急性冠脉综合征[2].
作者:葛兆霞 刊期: 2007年第31期
鼻胃管插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置管方法,对于昏迷患者传统的操作方法是:插管前先撤去患者的枕头,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慢插入至预定长度[1].但在带气管插管的患者中,临床实践发现此方法难度大,首次成功率较低.为此笔者对带气管插管的昏迷患者留置鼻胃管方法予以改进,采用抬高床头15~30°后直接插入,2005年12月-2006年5月,对104例患者采用2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仕芬 刊期: 2007年第31期
人工破膜是临床上常用的引产催产方法.目前大多数医院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使用破膜叉或妇科钳刺破或夹破胎膜,存在着手术精确度差、胎儿头皮易损伤的危险.而且破膜后羊水溢出,可能沿宫颈损伤的血管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而诱发羊水栓塞.为克服上述缺点,笔者研制出人工破膜引流器试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于华荣 刊期: 2007年第31期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脑缺血和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常导致患者病残和死亡.因此,针对动脉瘤性SAH继发严重脑血管痉挛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对防治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疾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显示[1],低年龄、较大的脑内血肿量和白细胞计数峰值是重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临床护理中应逐一加以重视,防止脑血管痉挛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群;缪建平 刊期: 2007年第31期
乳房的完整是女性体态完美的重要因素.乳房缺失会给女性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腹直肌横形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乳房再造是目前常用的自体组织乳房再造的方法.其优势是组织量大,再造乳房丰满,并有一定的下垂度,手术的同时又进行了腹壁整形,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自然、持久、美学效果良好的乳房,而且为患者解决了身心两方面的痛苦,从而提高了乳房缺失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盛敏;张媛媛;揭小燕;高景;张岚 刊期: 2007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联合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HPLT)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HPLT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 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消化道出血、盆腔脓肿形成、中肝静脉不完全堵塞、肝动脉栓塞、腹腔积液、输入袢抑制综合征等并发症,经积极有效的处理后痊愈,于术后3个月出院.至今无瘤生存28个月,移植肝功能及消化功能良好.结论 HPLT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极高,加强术后出血、感染、移植肝血管并发症、胃肠吻合口漏、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能充分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廖苑;叶海丹;黄婉琳;陈雪霞;张劭;何晓顺 刊期: 2007年第31期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后期在循证医学思想影响下而产生的护理新理念,近年来逐渐得到护理学教育与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认识和关注.循证护理倡导运用研究结果来引导护理决策及执行护理实践,但至今在实际应用上仍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在实践循证护理时,出现一些不正确的理解和应用[1~4].
作者:李桃 刊期: 2007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