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

刘坤;路江;何玉环

关键词:心理干预, 患儿, 静脉穿刺, 穿刺疼痛, 现报道如下, 临床护士, 静脉输液, 心痛, 操作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基本的操作,为了减轻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身心痛苦,我们对58例接受静脉穿刺的患儿进行了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足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足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术前护理包括皮肤护理、个体化心理行为辅导及病室配置.术后护理包括肢体放置、转移区皮瓣的护理、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正确应用抗凝药、游离取皮区的护理和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坏死,经Ⅱ期植皮后,皮瓣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足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霍建珊;朱国兴;陈妙霞;危笑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不孕症妇女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不孕症妇女指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 a而未曾受孕者[1].近年来,我国青年人结婚及生育年龄普遍后延,加之环境污染、社会因素、性传播疾病等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使不孕症患者明显增加.为了在临床上早诊断、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在<不孕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1995)中将不孕症的诊断年限确定为1 a,并已逐渐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在我国,约10%的已婚夫妇不能生育.

    作者:周耀;张晗;张欣宗;张凡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护理12例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是一种内分泌疾病,是指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呈现性发育现象,以女孩的乳房发育,男孩的睾丸发育增大为早特征,同时有生长加速,骨龄增加和具有生殖能力[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多趋势,且女患儿多于男患儿.2002年7月-2005年4月,我院共收治ICPP患儿1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黎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卧床重症患者基础、生活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了解对卧床重症患者实施基础、生活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2003-2004年,对卧床重症患者的护理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应用于护理实践.比较新护理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前后,基础、生活护理等存在问题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或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结论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是提高基础、生活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毛秀莲;袁小玲;雷粤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基本的操作,为了减轻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身心痛苦,我们对58例接受静脉穿刺的患儿进行了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坤;路江;何玉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细化、量化护理计划单在长期卧床患者基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细化、量化护理计划单,对长期卧床患者落实基础护理后的效果.方法利用典型病例,制订详细的便于执行的护理计划,并以点带面具体落实.结果实施细化、量化的护理计划单以来,长期卧床患者的基础护理措施得到落实,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结论实施细化、量化护理计划单后,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使长期卧床患者得到周到细致的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后顾之忧.

    作者:张晓飞;杨玉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抑郁症伴强迫症状的研究与护理对策

    自从Neiman(1980年)提出强迫与抑郁为常见的共存症状以来,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强迫症常见的并发症是焦虑、忧郁,而抑郁症中也常伴有强迫症状[1].目前临床公认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2]中,强迫症状被列入评定抑郁症状的一项常规内容,可见两者的密切关系.本研究调查了伴强迫症状抑郁患者的症状学特征,并与不伴强迫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映台;杨丽芬;潘君玲;马平都;陈志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5年内护士对操作技能培养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就本院年轻护士对操作技能培养的认知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以期找到切实有效的培养年轻护士技能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胜春;金钰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香港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与趋势

    自上个世纪末香港专科护士教育起步以来,现全港已培养专科护士200多人.香港专科护士的培养走过了10余年的路程,培养的模式在不断地变更,从曾经的本科教育到现今的硕士教育,护生的入学要求也在随之改变.

    作者:冯先琼;曾继红;李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以岗位绩效管理为切入点提升基础护理质量

    2002年起,我院以岗位绩效管理为切入点,借助其激励272172 济宁,山东省兖州矿业集团第三医院护理部作用,将基础护理质量纳入全员岗位绩效考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瑞秀;李燕;付敏;谢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ICU护士培训的新进展

    综合医院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收治病情危重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存活率.这就要求ICU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监护急救技术,向患者提供优良的护理.因此,重症护理教育在提高ICU护士重症护理水平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ICU护士培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为探索重症护理教育体系和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蔡艳芳;覃喜香;周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后的效果.方法对1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整体化护理,观察患者血压异常变化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内瘘闭塞率、住院率、满意率及检测血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等指标,与血液透析未实施整体化护理的96例患者的各项指标相比较.结果整体化护理实施后比实施前血液透析患者ALB、PA、Hb等指标都明显上升(P<0.05).血压异常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上升(P<0.05),内瘘闭塞率明显下降(P<0.05),住院率明显下降(P<0.01),满意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曹玉兰;黄飘;颜香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气管切开术后不完全堵管拔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以往在拔管前常规需完全堵管48 h后再行拔管,近几年也有文献报道了不堵管直接拔管的方法[1,2].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对所有气管切开可实施拔管的患者施行不完全堵管24 h或48 h再行拔管,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向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药油剂预防气管插管全麻呼吸道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将100例普外科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分别于术前15 min,术后麻醉清醒3 h用自制中药油剂喷喉,对有留置胃管患者插胃管前及拔胃管前再喷喉1次,对照组常规用药物(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结果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如疼痛、声嘶、充血、水肿、咳嗽、咯痰等,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值=6.001 9,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前术后采用中药油剂喷喉,可起到局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润滑气道、保护呼吸道黏膜的作用,便于麻醉插管,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宏;薛澄淋;高雁娟;容庆丰;袁淑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16例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SMVT)是一种危重急腹症,病死率达32%[1],约占肠缺血疾病的15%~20%[2].因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往往需要术中才能确诊,误诊率高达90%~95%[1].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6例SMVT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刘爽;苏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

    妊娠期乳腺癌是一类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由于哺乳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的变化及其对癌瘤的影响与妊娠期乳腺癌相似,故将二者统称为妊娠期乳腺癌.其诊断标准为妊娠期、哺乳期和产后一年内确诊的原发乳腺癌[1].国外报道,其占全部乳腺癌的1%~2%,国内报道为1%~8%[2].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在忍受病痛的同时,精神也受到严重创伤,其心理活动既有与一般乳腺癌患者相同的共性,又有妊娠期的特殊变化.1999年4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我科共收治9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并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动态观察和心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玉;刘非;张莹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医院评审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促进

    2005年1月,我院顺利地通过了北京市第2周期医院评审.通过评审,为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思路,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莉;何玮;杨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的护理150例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预防及诊断CAD可以有效地降低本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多层螺旋CT以其扫描速度快、无创伤及分辨率高等特点,使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对150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分析,总结了MSCTA扫描中的护理技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丽;陈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细菌培养的观察

    2001年,我科分别引进美国B-D公司和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留置针在临床试用.按照美国B-D公司产品说明书的建议,留置时间为3~5 d,好不超过1周[1,2].德国贝朗公司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成人3 d.李晓燕等[3]通过对5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观察,发现平均留置时间8~9 d.为进一步探讨留置针的佳留置时间,我院2004年5月-2005年3月,对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局部观察并在拔管后对管头进行细菌培养,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守凤;王艳;张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仿膜透析器在无肝素透析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理想的抗凝方法.方法在应用血仿膜透析器行无肝素透析前后常规采血测定凝血常规三项常数,按成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透析器及透析管路凝血程度,判断透析器、透析管路有否凝血征象,比较透析前后各项指标.结果无肝素透析前后血液凝血常规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透析过程中除1例次因血路建立困难,致透析器凝血、静脉压升高需更换透析器重建血路外,余能顺利完成透析,成功率达98%.结论血仿膜透析器行无肝素透析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全身凝血机制无影响,此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为抢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作者:肖海霞;张秋子;黄凌;杨泽曼;黄小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