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CTP和MVP化疗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常华丽;鲍亚丽;杨爱云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毒副反应, 现报道如下, 疗效, 患者
摘要:2000年3月-2004年11月,我院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别采用CTP和MVP 2种方案进行化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05年1月-2005年12月肝病中心收治的98例重型肝炎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面对面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观察患者心理行为的方法进行心理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孤独、抑郁等心理.结论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对疾病的转归和愈合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戊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肝脏超声造影的护理配合52例

    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更新,肝脏疾病的显影越来越清晰,然而对有些肝脏疾病,超声仍然不能准确判断其性质.超声造影剂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新型造影剂的问世,使肝脏疾病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明确诊断的要求.声诺维是新型第二代造影剂[1],2004年我院被确认作为首批此类造影剂的使用单位,将声诺维应用于肝脏超声的诊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而护理配合在保证造影的顺利进行,造影剂的良好显影以及协助准确诊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2004年12月-2005年2月,我院对52例患者肝脏超声造影中的护理配合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莉;宁菲;杨艳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在内窥镜消毒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STERRAD(r)100S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在内窥镜消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福尔马林熏蒸灭菌法进行比较.方法 2005年1-3月,采用福尔马林熏蒸器械灭菌法完成92台手术104次熏蒸共2 706件内窥镜手术器械灭菌.2005年1-3月采用STER-RAD(r)100S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完成165台手术180个循环共4 950件内窥镜手术器械灭菌.对比两种方法的器械损耗率、手术感染率,并发放问卷调查医护人员对两种灭菌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STERRAD(r)100S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在器械损耗率、手术感染率和医护人员满意度指标上均明显优于福尔马林熏蒸灭菌法(P<0.05).结论 STERRAD(r)100S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具有环保、安全、低温、快速、节省费用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陈燕玲;刘雪燕;刘慧;林志彦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合作的探讨

    2004年11月,我院新的消毒供应中心正式启动运行,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检查、保养、打包和敷料的打包工作均在消毒供应中心完成,与手术室的合作已一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肾移植受者与血液透析者生存质量的比较研究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替代疗法之一,疾病本身和许多心理社会因素均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是挽救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但其在给患者带来了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和免疫移植剂的副作用以及心理社会因素,都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为改善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对接受以上2种治疗方法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英;黄婉琳;廖苑;龚耀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α-干扰素2种皮下注射方法的对比观察

    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活性及免疫调控作用,是至今惟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HBV感染治疗的药物,目前正广泛用于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1],临床上多采用皮下注射方法,但其疗程长,注射次数多,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注射部位疼痛、皮肤淤斑、硬结等诸多问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我科2004年1月-2005年8月采用α-干扰素垂直皮下注射法,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冉琼;李龙琼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鼻胃管置入方法研究新进展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此操作为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之一,其中以鼻胃管置入为关键.鼻胃管置入方法较易掌握,但由于在置管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不适使置管困难,常导致置管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近些年来,诸多专家对鼻胃管置入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更具有人性化和科学性,现综述如下.

    作者:庄淑梅;王春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指压按摩法防治持续注射阿托品致肠麻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指压按摩法防治持续注射阿托品致肠麻痹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指压按摩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次数、肠麻痹发生例数以及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天数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次数、肠麻痹发生例数、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指压按摩法可有效防治持续注射阿托品导致的肠麻痹.

    作者:刘玉峰;李萍;梁培芹;李桂凤;杨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简易人工呼吸器消毒周期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国外报道为9%~70%,国内报道为43.1%,死亡率高达50%~69%[1,2].在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离不开膨肺等胸部物理治疗手段[3],需频繁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本研究选择2003年9月-2005年2月120例应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的患者,观察简易人工呼吸器的不同消毒周期与VAP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简易人工呼吸器的合适消毒周期,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根莲;贾旭升;韦晓君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结核病患者家庭护理远程管理与疗效的关系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县2002年以来,对此类患者采取集中规范化治疗.为探讨家庭护理与疗效的关系,2003-2005年,我们从防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抗酸菌涂阳患者,实施家庭护理远程管理,通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晓琼;郭仰霖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血液透析疗法治疗患儿毒蕈中毒的护理4例

    误食某些野生蘑菇会导致毒蕈中毒.近年来,此类病例在儿科中偶有发现,症状十分复杂.毒蕈内含有毒蕈碱、毒肽、毒蕈溶血等物质,只有部分毒蕈经高热烹调后可以解毒,但大多数毒蕈用此法难以去掉毒性.上述有毒物质不仅能引起胃肠反应,还能损伤内脏.2000-2004年,我科对4例毒蕈中毒患儿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冬蔚;叶白如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1例重度急性汽油中毒患儿的抢救及护理

    汽油,主要成分是C4-C12烃类,为混合烃类物品,是一种麻醉性毒物.口服汽油7.5g/kg体重即可致死[1].急性汽油中毒有呼吸道吸入汽油蒸气,汽油呛入呼吸道或经消化道吸收3种途径.汽油中毒,尤其是经口汽油中毒的婴儿较为罕见,相关报道极少.2004年7月,我院儿科成功救治了因误服汽油中毒致肺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婴儿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佘亚娥;居蓓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无痛护贴用于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观察

    输液是药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作为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操作,输液疼痛在临床上历来不可避免,严重影响了患者对医疗干预的接受程度,有时甚至成为患者拒绝输液治疗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延误了疾病的治疗.为了减轻输液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减少患者的痛苦,体现对患者人性化的关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科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自2005年4月21日起对前来输液的患者试行采用无痛护贴,观察患者接受输液时的疼痛程度变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景艳;韦亚琴;顾文珠;张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输液器洗胃的临床应用

    洗胃是治疗、检查和术前准备所采取的一项基础护理,临床工作中通常选择电动吸引洗胃法、漏斗胃管洗胃法,注洗器洗胃法、自动洗胃机洗胃法等[1],但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均因费用高、操作步骤繁琐、操作器材用后要清洗消毒,有潜在医源性感染等因素而放弃使用.然而输液器洗胃操作步骤简单,费用低,用后一次性销毁,洗胃效果又能达到临床要求,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艳玲;陈智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动机访谈:促进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新方法

    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危险行为)2种.健康行为的采纳和危险行为的戒除可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增强慢性病治疗效果,促进康复[1].然而行为改变并非易事,以提供建议为主的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在行为改变方面收效甚微,仅有5%~10%的成功率[2].近年来,动机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Miller[2]认为动机是个体改变行为的愿望,并非内在个性特征,个体的动机可以被影响,并朝着特定的方向发生改变.Miller等通过对酗酒者的心理治疗,在对动机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促进行为改变的新方法:动机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逐渐被护理人员认识并应用.

    作者:侯云英;范秀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护理记录涉及的法律责任研究

    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护士在进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反映,各项医疗措施的执行以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的具体体现及其结果的记录.它不仅真实反映患者的病情,也直接反映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学术及管理水平,而且为医疗、教学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在涉及医疗纠纷时,又是重要的举证资料,是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1].对护理记录涉及的法律责任较为系统的研究,则是关系护理理论教学研究及实践的一个基础性且又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就护理记录涉及的法律责任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良君;万东升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社会支持对肝移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社会支持与肝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探讨提高这一特殊人群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描述、相关性研究方法,对90例肝移植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两方面问卷调查,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生存质量中的社会领域、总体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总体生存质量与主观支持呈正相关,生理领域与客观支持呈正相关;社会领域与总体生存质量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与肝移植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护士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提高肝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并有效利用.

    作者:杨永红;王惠珍;曾国兵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PBL教学法在中专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不同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中心、以学科为课程设置基础、以授课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护理教育方法.PBL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院校公认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得到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和WHO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在当代世界医学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汝华;管慧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浅谈内科护理的安全细节

    内科疾病属非手术性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方面的要求较高,且内科疾病多有病程长,患者身体素质差,病情多变、治疗效果不及时或不明显的特点,这对病情观察、评估有一定难度,使护理工作面临更多责任和风险.本文从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静脉输液3方面,讨论可能导致内科医疗纠纷的潜在风险,预防和杜绝因医护工作而引起的医疗纠纷.目的在于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用法律对护理人员进行自身保护,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神经内科实施护理提示制度的方法与成效

    2002年,我科开始在神经内科5个病区开展实施护理提示制度,疏通了信息传递的通道,强化了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保证了护理团队的信息通畅,促进了护理团队的高效运作,有效防范和减少了护理缺陷,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护理,满足了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秀兰;梁建姝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