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慧;孔海燕;林碎钗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髓内钉术后感染的护理.方法对19例患者进行术前的饮食指导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引流管的护理和功能锻炼的宣教.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19例患者髓内感染都得到控制,窦道创面愈合.除1例患者出现足下垂外,其余患者的患肢都达到理想的功能.结论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交锁钉术后髓腔感染是一种相对经济,控制感染效果又好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护理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郑荷娟;袁玉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迁延,活动范围局限,长期脱离家庭和社会生活而导致了行为退缩[1].对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减轻社会病残程度的研究已成为精神康复研究的核心课题[2].
作者:黄妹青 刊期: 2006年第19期
Lenbur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护士核心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1].
作者:叶天惠;陈锦秀;易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行口底癌切除舌再造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总结7例行胸大肌肌皮瓣舌再造术患者的护理观察重点,包括皮瓣的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及皮瓣蒂根部血运情况;再造舌体伤口周围皮肤及渗出物的性状;而呼吸道的观察在于患者的呼吸和血氧监护.结果7例移植皮瓣均成活,再造舌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术后4 h肌皮瓣颜色变白,经及时处理后缓解.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和呼吸道并发症.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行舌再造术后护理观察的重点在于皮瓣、口腔伤口和呼吸道观察,细致、全面的护理观察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徐晨;朱易凡;余素梅;陈礼云;刘俊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训练中心的标准化管理方法.方法对训练中心硬件及软件进行改进.(1)硬件.包括医院候诊环境、诊室、训练室等;(2)软件.包括训练跟踪管理、就诊流程、健康教育处方等,以提高弱视患者的依从性.结果弱视患儿的视力恢复有效率达到95.4%,基本治愈率为71.4%.结论儿童弱视训练中心模式提高了弱视训练的效果.
作者:陈燕燕;陈洁;倪灵芝;江龙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和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经口咽入路治疗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技术日趋成熟.寰枢椎脱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颅颈交界区的畸形,多为先天性,其机理主要是齿状突或C2椎体后上缘从前方压迫延髓-颈髓.
作者:吕秀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肺性脑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呼吸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导致机体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
作者:孙秀侠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切身利益.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
作者:林素兰;王梅新;王淑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射频消融是近几年来推广的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它是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升温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具有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1].
作者:李春红;李俊芝;王志杰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前医院吸氧常用的塑料湿化瓶管芯,由于长期频繁使用,不易进行消毒处理而易造成交叉感染.同时湿化瓶发出的噪音很大,尤其在夜间声响非常明显,影响患者睡眠.
作者:张爱华;努尔亚;刘新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干细胞采集具有方便、创伤小、短期内可重复采集等独特的优点,在临床的应用日见广泛,也逐渐被志愿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无关供者所接受.
作者:蒋秀美;陆风云;李建勇;钱思轩;濮益琴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由于随年龄增加睡眠时间逐渐减少的传统认知普遍存在,使老年人单纯因为睡眠不佳而到医院求治者很少.老年患者于住院治疗其他疾病期间仍然服用安眠药改善睡眠的现象比较普遍[1].
作者:戴付敏;李桂芳;张俊红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1].颅内外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植入术被证明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手段,是目前脑血管病治疗的趋势[2].
作者:谷月玲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同时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口服阿司匹林并同时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将每例患者的16次静脉穿刺随机分为8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6,7,8,9,10,11,12 min.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不同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大小之间存在关联,P<0.01,且8 min组与9 min组出血率及出血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相邻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9 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缩小出血面积.
作者:刘建宏;梁远娣;王小芹;白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CPN)是一种制订好的计划,它的功能是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遗漏项目,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1].
作者:谢华;章瑞云;秦丰明;黄立印;宋金美;唐欧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尤其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继发感染为常见,高效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各种侵袭性治疗是导致医院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1].
作者:吴雪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传统方法留尿是采用便器接取沉淀尿液来观察结石的排出情况.便器虽能接取尿液,但不方便过滤结石,特别是在患者外出时留尿就更不方便,易造成结石的流失,从而影响排石量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丽媛;凌秀芬;张艳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在实际工作中,儿科病房在内容和方式上相对其他科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儿科护理管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现探讨如下.
作者:周成;吴朝晖;郑小芬;吴碎春;金茹;张愫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对比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探索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方法.方法选用N-PASS量表(neonatal pain,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对12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疼痛评分,按随机原则分3组:未干预组(对照组)、应用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和给予体位支持组,每组40例.分别于针刺足跟后1,5 min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3组间的疼痛评分在刺激后1,5 min各组间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值=22.13,P<0.05;F值=22.44,P<0.05).疼痛程度方面,不同的干预方法在1 min的轻、中度疼痛的镇痛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x2值=9.67,P<0.05;x2值=7.85,P<0.05),对重度疼痛和5 min时疼痛的缓解效果,各种干预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对急性、短暂性疼痛很敏感;不同的干预方法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近期效果不同,NNS在短期内缓解疼痛的效果优于体位支持组;非药物疼痛干预方法对新生儿轻、中度疼痛效果好,在短时间内作用显著;应重视对新生儿疼痛的管理.
作者:时亚平;刘江勤;王建光;林振浪;贾玉双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近年来有关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已有显著进展.但骨髓增生低下患者往往无法接受正规联合化疗,且化疗中并发症多,缓解率低[1],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十分迫切.
作者:赵娟;王丽黎;周慧 刊期: 200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