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卫生课程教育对低年级大学生SCL-90评分的影响

侯依兰

关键词:精神卫生, 心理卫生课程教育, 干预研究, 大学生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卫生课程教育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师范大学2002级本科学生446人,对试验对象进行2个学期心理卫生课程教育.测量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分别作课程教育前后测评比较.结果心理卫生课程教育干预后,SCL-90测试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项目上得分比干预前显著下降(P<0.001) ; SCL-90因子分≥3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变化,经χ2检验除躯体化项目外,其余9个项目都有显著的降低.结论心理卫生课程教育可以影响大学生SCL-90评分,提示心理卫生课程教育可以作为高校心理辅导重要形式之一.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当代大学生恋爱态度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恋爱心理、恋爱能力和恋爱中的问题.方法运用自编<当代大学生恋爱倾向调查表>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恋爱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主导需要.结论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恋爱已不再是一种时尚,而也应该成为一种学习的任务,进行实践.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和指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恋爱观,学会正确的恋爱行为方式,即学会怎样施爱,怎样受爱;怎样区分爱情与友谊;怎样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交往、恋爱与性和恋爱与人生的关系.

    作者:袁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附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文拉法辛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及探讨口服剂量、用药时间、副反应等相关问题.方法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0例,其中1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均口服文拉法辛治疗8周,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1、2、6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疗效及临床出现副反应情况.结果抑郁症患者口服文拉法辛1周起效,治疗有效剂量75~225mg;卒中后抑郁的患者2周后起效,治疗有效剂量为100~225mg;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与口服剂量大小无关.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起效迅速,疗效可靠,安全性能好.

    作者:李秀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与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SCL-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父、母之间无显著差异,经心理干预及随着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父母SAS、SDS评分也随之下降.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作者:龙金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精神病人凶杀案的作案特征与责任能力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凶杀案的作案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问题.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精神病人与非精神病人的案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精神病人杀人具有突发、公开性、不自主性、残忍性;多在病理动机下单独作案,受害人多为熟人或亲人,案中、案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检验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妄想、幻听、认知障碍是导致杀人的直接因素.精神分裂症是发生凶杀行为的主要疾病(46.6%),其次为躁郁症(12.2%).结论作案特征与作案动机及检验能力是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寇振芬;孙付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利培酮0.5mg、1mg、2mg,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不同剂量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但在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方面却有显著差异.结论 1mg利培酮是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理想剂量.

    作者:吴越;苏旭江;王群松;张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童癫痫患者智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患者的临床和智能情况.方法 1994年1月~2002年12月曾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7例5~I5岁的儿童癫痫患者进行智能测验,并与60例正常儿童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癫痫组共有19例患者智能低下,60例正常儿童只有2例智能低下.结论癫痫本身对儿童患者的智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萍;魏蕤红;王传升;张中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创造性倾向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创造性倾向大学生的人格差异,探讨高创造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以322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极端分组法以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测验结果划分出高创造性倾向组和低创造性倾向组,然后对不同创造倾向大学生的CPI测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创造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10个分量表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且其人格类型分布趋势不一致.结论高创造性倾向大学生具有首创精神和上进心,敏感,自我确认和自我评价较高,社会适应良好,但自我控制力较低,自我中心倾向明显,高怀疑,倔强固执;高创造性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类型多为Alpha型和Gamma型.

    作者:宋志一;朱海燕;张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入伍地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调查

    目的研究新入伍地方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格特征,为部队人才素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167名新入伍地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①除躯体化因子外,受试者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性低于全军常模和全国大学生常模的对应值(P<0.01);但按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文理科专业分组,组间比较SCL-90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受试者EPQ问卷的E维度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而L维度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5);其个性外向、情绪倾向稳定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军人常模,而情绪倾向不稳定、不稳定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5或P<0.01).结论新入伍地方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其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利于适应部队生活.

    作者:李权超;李健;杨阳;刘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嫉妒妄想分析

    目的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嫉妒妄想的发生频率及妄想的特征,所致的攻击行为.方法对64例住院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分析并对是否伴有嫉妒妄想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有嫉妒妄想占60.9%,嫉妒妄想组在伴有被害妄想、幻听、幻视及对配偶攻击行为方面显著高于无嫉妒妄想组.结论伴有嫉妒妄想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更大的对配偶攻击危险性及更多的其他精神病性症状,应及时加强治疗与监管.

    作者:陈基泽;李植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个性特征及应付方式调查

    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方法选择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24例为研究组,以同期健康同龄女性24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完成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结果 EPQ测定中,研究组N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E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积极应付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消极应付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个性和应付技能缺陷,应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学会和掌握积极应对技能,改善消极态度和不良适应行为,有利于情绪障碍的改善及心理康复.

    作者:谭春英;孙玉玺;马建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某二炮部队官兵智力水平对业绩的影响

    目的了解某二炮部队军人智力水平对业绩的影响.方法对1205名官兵进行团体智力测验及相关分析.结果二炮部队官兵及操作手智力与业绩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1).结论二炮部队官兵智力水平对业绩有显著影响.

    作者:黄继真;赖淑珍;田留宗;周先立;郑良根;魏永超;熊富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学生学业成绩、人格、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学业成绩、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医学生353名.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查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被试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近一学期各科成绩标准平均分作为被试学业成绩.结果医学生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指数为101.19±11.72.对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学习成绩、身心健康、人格的关系在α=0.30水平上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其他、神经质、内外向6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医学生总体幸福感处中等偏上水平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学业成绩不存在显著相关;神经质、内外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雁;孙延超;李长江;梁虹;孙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学生的社会期望及其与心理控制源、人格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社会期望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期望量表(UCSD)、心理控制源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即Q-RSC)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大学生社会期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专业差异非常显著,音乐和思想政治专业的大学生被试的社会期望均显著高于教育技术专业的大学生被试;②大学生的社会期望与心理控制源、情绪稳定性、倔强性的负相关显著,与外向、社会掩饰性的正相关显著.结论①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社会期望存在显著差异;④社会期望与心理控制源、人格特征的相关显著,具有丰富的内涵.

    作者:李义安;李先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现代战争对战时军人心理的影响及心理训练实践的探索

    目的剖析现代战争对战时军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心理训练实践及评估结果,为我军平战时心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陆军某部80名新兵连战士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心理训练,具体包括自我认知训练、信念强化训练、情绪控制训练、团队合作训练4个方面.结果心理训练组和对照组在打靶成绩、受嘉奖情况、心理测试数据等评估指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现代战争对战时军人心理耐受力、心理应激力、心理意志力和心理控制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平时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水平.

    作者:张伟;刘晓红;倪方;程灵芝;唐云翔;李川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家庭环境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评定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及病情稳定患者,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家庭的亲密性、情感表达、娱乐性、独立性、成功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矛盾性及控制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稳定组上述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复发组与稳定组上述各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稳定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优于复发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

    作者:周刚柱;孙正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海洛因依赖者对毒品、非毒品信息记忆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病人对毒品、非毒品信息记忆的差异.方法图片的学习、内隐记忆和再认.结果对毒品图片的判断,无论是学习过的图片还是新图片,正确量大,反应时长.结论毒品、非毒品信息对海洛因成瘾病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对毒品信息的反应更强,保持时间更长.

    作者:肖壮伟;隋雪;王雨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奎硫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奎硫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奎硫平(国产)合并氯丙咪嗪、氯氮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8周.用PANSS、Y-BOCS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Y-BOC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分裂症、强迫症状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TE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奎硫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疗效肯定,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治疗伴强迫症状分裂症的一个较好选择.

    作者:张玉娟;蒋玉卉;赵淑芹;方润领;马建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学毕业生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调查分析医学毕业生心理,采取教育对策.方法应用Zung 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医学院校187名应届医学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本组SAS、SDS标准分平均值为37.04±9.08与40.18±10.57;SAS男性37.07±9.38,与女性略同;SDS男性40.55±10.95高于女性39.90±10.30,差异不显著.SAS、SDS≥50的高分人数57例,占30.46%,其中≥50轻度焦虑抑郁为19.24%,≥60重度焦虑11.22%;男、女性别组焦虑抑郁者分别为25例与33例,各占28.09%与33.67%,女性轻度抑郁比例多于男性,差异显著.结论本组医学生情绪状态整体水平尚可,少数学生偏离正常.女性焦虑抑郁人数分布高于男性.应加强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完善就业工作体制,拓宽就业渠道.

    作者:徐丽梅;魏孝琴;李文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为高校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经验.方法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设计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实施程序,并进行了具体的实践.结果大学生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在适宜的团体中,开放自己,接纳别人,内化经验,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理念和交往行为.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张改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西酞普兰及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目的了解西酞普兰及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对3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以西酞普兰治疗,其中部分病例合并认知治疗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均有效,合并认知治疗组起效早,疗效好.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

    作者:龙金亮;王永学;刘向阳;张惠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