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奎硫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对照研究

张玉娟;蒋玉卉;赵淑芹;方润领;马建东

关键词:奎硫平, 氯丙咪嗪, 氯氮平, 强迫症状, 分裂症
摘要:目的了解奎硫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奎硫平(国产)合并氯丙咪嗪、氯氮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8周.用PANSS、Y-BOCS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Y-BOC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分裂症、强迫症状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TE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奎硫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疗效肯定,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治疗伴强迫症状分裂症的一个较好选择.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环境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评定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及病情稳定患者,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家庭的亲密性、情感表达、娱乐性、独立性、成功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矛盾性及控制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稳定组上述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复发组与稳定组上述各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稳定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优于复发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

    作者:周刚柱;孙正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嫉妒妄想分析

    目的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嫉妒妄想的发生频率及妄想的特征,所致的攻击行为.方法对64例住院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分析并对是否伴有嫉妒妄想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有嫉妒妄想占60.9%,嫉妒妄想组在伴有被害妄想、幻听、幻视及对配偶攻击行为方面显著高于无嫉妒妄想组.结论伴有嫉妒妄想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更大的对配偶攻击危险性及更多的其他精神病性症状,应及时加强治疗与监管.

    作者:陈基泽;李植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特征,分析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独立学院大学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数的13.7%,经分类比较,低年级学生、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同学(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较高.结论独立学院大学生中有中度心理痛苦的同学占总数的13.7% ,低年级、母亲文化程度等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作者:田家莉;徐广玉;彭秀坤;陈月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0~2003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方法采用SCL-90连续4年对2000~2003年级新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扩招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呈稳定态势.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是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结论开展适应教育,进行心理干预,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迫切.

    作者:段鑫星;付豪;宋冰;顾伟;江厚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学生学业成绩、人格、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学业成绩、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医学生353名.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查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被试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近一学期各科成绩标准平均分作为被试学业成绩.结果医学生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指数为101.19±11.72.对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学习成绩、身心健康、人格的关系在α=0.30水平上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其他、神经质、内外向6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医学生总体幸福感处中等偏上水平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学业成绩不存在显著相关;神经质、内外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雁;孙延超;李长江;梁虹;孙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影响老年人智力和生活能力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智力和生活能力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05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婚姻状况、日常锻炼、抑郁、社会支持水平等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的智力和生活能力有影响,而居住方式、吸烟、饮酒等因素与这二者无明显关联.结论在保护老年人智力和生活能力的工作中,要注意婚姻状况、日常锻炼、抑郁、社会支持水平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作者:樊旭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降低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学生92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人,分成4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48人接受心理卫生知识讲座,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4个量表进行前后测,运用协方差分析对比实验效果.结果 27.2%的大学生被试处于高交往焦虑,18.5%的被试非常羞怯,14.1%存在高度交流恐惧,困扰大学生的主要是小组讨论、会议交流和2人交谈.接受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实验组被试IAS分、ShyS、PRCA总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其中小组讨论恐惧、会议交流恐惧也显著下降,另女生EPQ-E分数较实验前明显上升.但本实验中,2人交谈恐惧和公开演讲恐惧方面没有显著改善.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比心理卫生讲座更能有效地降低大学生交往焦虑和羞怯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作者:李英;刘爱书;张守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与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SCL-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父、母之间无显著差异,经心理干预及随着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父母SAS、SDS评分也随之下降.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作者:龙金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当代大学生恋爱态度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恋爱心理、恋爱能力和恋爱中的问题.方法运用自编<当代大学生恋爱倾向调查表>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恋爱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主导需要.结论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恋爱已不再是一种时尚,而也应该成为一种学习的任务,进行实践.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和指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恋爱观,学会正确的恋爱行为方式,即学会怎样施爱,怎样受爱;怎样区分爱情与友谊;怎样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交往、恋爱与性和恋爱与人生的关系.

    作者:袁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共70例病人均符合CCMD-2-R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阴性症状为主,病程≥5年.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5例).训练组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行为训练;对照组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定疗效.结果训练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成爱萍;张景霞;延英芹;李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入伍地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调查

    目的研究新入伍地方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格特征,为部队人才素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167名新入伍地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①除躯体化因子外,受试者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性低于全军常模和全国大学生常模的对应值(P<0.01);但按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文理科专业分组,组间比较SCL-90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受试者EPQ问卷的E维度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而L维度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5);其个性外向、情绪倾向稳定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军人常模,而情绪倾向不稳定、不稳定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5或P<0.01).结论新入伍地方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其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利于适应部队生活.

    作者:李权超;李健;杨阳;刘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上海市闵行区初中预备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初中预备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有效地制定各项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 结果有3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中的娱乐性和亲密性关系显著;个性特征中神经质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及学生的个性特征关系密切.

    作者:龚鸿曾;周祖英;曹艺宁;唐爱;王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学毕业生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调查分析医学毕业生心理,采取教育对策.方法应用Zung 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医学院校187名应届医学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本组SAS、SDS标准分平均值为37.04±9.08与40.18±10.57;SAS男性37.07±9.38,与女性略同;SDS男性40.55±10.95高于女性39.90±10.30,差异不显著.SAS、SDS≥50的高分人数57例,占30.46%,其中≥50轻度焦虑抑郁为19.24%,≥60重度焦虑11.22%;男、女性别组焦虑抑郁者分别为25例与33例,各占28.09%与33.67%,女性轻度抑郁比例多于男性,差异显著.结论本组医学生情绪状态整体水平尚可,少数学生偏离正常.女性焦虑抑郁人数分布高于男性.应加强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完善就业工作体制,拓宽就业渠道.

    作者:徐丽梅;魏孝琴;李文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利培酮0.5mg、1mg、2mg,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不同剂量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但在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方面却有显著差异.结论 1mg利培酮是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理想剂量.

    作者:吴越;苏旭江;王群松;张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对6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SDS和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并且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梅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精神病人凶杀案的作案特征与责任能力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凶杀案的作案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问题.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精神病人与非精神病人的案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精神病人杀人具有突发、公开性、不自主性、残忍性;多在病理动机下单独作案,受害人多为熟人或亲人,案中、案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检验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妄想、幻听、认知障碍是导致杀人的直接因素.精神分裂症是发生凶杀行为的主要疾病(46.6%),其次为躁郁症(12.2%).结论作案特征与作案动机及检验能力是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寇振芬;孙付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某二炮部队官兵智力水平对业绩的影响

    目的了解某二炮部队军人智力水平对业绩的影响.方法对1205名官兵进行团体智力测验及相关分析.结果二炮部队官兵及操作手智力与业绩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1).结论二炮部队官兵智力水平对业绩有显著影响.

    作者:黄继真;赖淑珍;田留宗;周先立;郑良根;魏永超;熊富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奎硫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奎硫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奎硫平(国产)合并氯丙咪嗪、氯氮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8周.用PANSS、Y-BOCS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Y-BOC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分裂症、强迫症状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TE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奎硫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疗效肯定,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治疗伴强迫症状分裂症的一个较好选择.

    作者:张玉娟;蒋玉卉;赵淑芹;方润领;马建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学生压力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压力状况.方法用改编的大学生压力调查表对41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在8种压力水平上存极其显著性差异;不同学校学生除了在学习和就业压力上有显著性差异外,在其它压力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分别在人际交往、学习、身体与健康、恋爱和就业压力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在恋爱压力上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成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学生的社会期望及其与心理控制源、人格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社会期望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期望量表(UCSD)、心理控制源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即Q-RSC)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大学生社会期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专业差异非常显著,音乐和思想政治专业的大学生被试的社会期望均显著高于教育技术专业的大学生被试;②大学生的社会期望与心理控制源、情绪稳定性、倔强性的负相关显著,与外向、社会掩饰性的正相关显著.结论①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社会期望存在显著差异;④社会期望与心理控制源、人格特征的相关显著,具有丰富的内涵.

    作者:李义安;李先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