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按压时间的临床观察

张春萍;孙晓铮

关键词:腹壁, 注射, 低分子肝素钙, 按压时间, 现报道如下, 血栓形成, 皮下瘀血, 脑梗死, 治疗, 预防, 应用, 患者, 腹部
摘要:近年来,低分子肝素钙被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脑梗死及血栓形成,效果较好.但由于腹壁注射后按压时间短,多数患者注射后会出现腹部皮下瘀血,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具有自杀危险的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68例

    自杀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在50万以上,自杀未遂者约为1000万.在世界各国,自杀均被列为前十位死亡原因之一[1].所有自杀者中,约39.8%患有抑郁[2],而约15%的抑郁症患者终死于自杀[3].为了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68例具有自杀危险的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清芝;张凌云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不同卧位双上肢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对比观察

    血压是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血压测量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效果.为保证其测量的准确性,教材对测量血压进行了规范:要求测量上肢动脉血压时,手臂位置(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1].为探讨手臂位置与心脏不在同一水平时测得的血压值是否准确,我们选取100名健康青年女性,进行不同卧位的双上肢无创血压的测量,以了解卧位对血压值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仙红;姜建慧;王芳新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血管镜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的护理

    治疗下肢静脉倒流性溃疡的手术方式很多,近年来通过对临床近远期疗效的研究显示,以深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的效果为佳[1].而血管镜直视下行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的手术,兼有静脉内和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的优点,又避免了两者的缺点[2].我院血管外科2000年4月-2005年6月实施了血管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治疗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莫军军;王莺;陈石妹;龚芝萍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需绝对平卧12 h[1].由于手术及心理等因素,常导致患者术后排尿不畅或排尿困难,尿液潴留于膀胱,引起尿潴留[2],造成患者腹部胀痛难忍,增加痛苦并加重心理紧张.为了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导尿率,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0月对90例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采取了综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倩;王叶丽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术后精神障碍(postoperative psychonosema,POP)是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患者术后出现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不同程度的障碍[1].研究发现POP短则存在数天或数月,长则数年甚至永久性存在[2,3].国外文献报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30%~50%[4,5].国内资料显示,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4.43%[6].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实施CABG手术107例,其中术后并发精神障碍13例占12.1%,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梦琳;龚仁蓉;曾玲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高危新生儿血糖的临床分析与护理318例

    目的 探讨高危新生儿血糖的临床特点、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美国稳步血糖仪及相应试纸采血测定318例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血糖.结果 低血糖共113例占35.5%.经治疗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9.2 h,低血糖持续时间≤24 h 73例,25~48 h 18例,>48 h 8例,反复低血糖14例.高血糖6例.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生后24 h内要连续监测血糖,对高危新生儿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作者:周志玉;何莉;邓靖怡;刘晓红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老年患者保留尿管拔管后快速排尿方法的探讨

    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拔出后容易出现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需要再行导尿.为此,2005年2-9月,我们对24例老年留置尿管患者的拔管方法加以改进,并与24例采用传统方法拔管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通过拔管方法的改进,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拔管后首次排尿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减轻了患者痛苦,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赛珍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运用循证思维探讨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策略

    目的 探讨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策略.方法 运用循证思维方法对1例运动神经元病合并重症肌无力,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分析,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直接和间接实证,并进行评估、分析及归纳,制订出护理策略.结果 相关护理策略即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清洁及适宜的温度、湿度;进行持续气道湿化;严密观察患者的吸痰指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结论 经采取上述护理措施,患者体温正常,未出现肺部感染,气道内无痰痂形成.对运动神经元病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恰当、完善的护理措施,确保了整体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艳;化前珍;王欣;白敬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2种穿刺针采血对C肽试验结果的影响

    C肽试验是临床应用于糖尿病诊断及其分型的一项试验,以测定静脉血中C肽的浓度来反映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和储备功能[1],需要分5次采集受检者静脉血.为了减少对患者的静脉穿刺次数,临床常采用静脉留置针取血,而5次取血间隔必须以生理盐水封管,以使管腔不被血液堵塞.但是当再次抽血时2 ml血液标本中会混有存留在针腔和肝素帽内的0.2 ml封管液,可能会稀释血液浓度而影响检测结果.为了研究静脉留置针采血过程中封管液对C肽检测结果的影响,我们对40例志愿者分别行静脉留置针采血和常规采血并进行自身对照,对封管液是否影响C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蕊;梁红霞;赵艳芳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2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研究

    目前中心静脉置管(简称CVC)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应用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有许多研究,但对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比较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收集2005-2006年我院锁骨下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置管患者200例,分别研究2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发生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提示临床对于需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如无特殊情况及要求,应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途径,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淑霞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概念的影响

    护理学家Roy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在特定时间内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受与信念,可引导个体的行为[1].自我概念的水平受外界重要人物的评价、强化以及个体对自身行为归因风格的影响[2].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的贫乏或支持缺失,致使患者的自我概念水平较低,极大地影响了个体维持健康的能力和患者康复的能力[3].本研究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晓翠;周玉萍;孙守云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3年5月-2005,8月,我科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共46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秋影;陈碧英;吴细群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按压时间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钙被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脑梗死及血栓形成,效果较好.但由于腹壁注射后按压时间短,多数患者注射后会出现腹部皮下瘀血,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萍;孙晓铮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包扎止血法的临床观察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操作方便、快捷,是目前冠脉介入手术常用路径.但由于治疗中各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常规应用,穿刺部位出血成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尽管近年来血管封堵和缝合止血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费用昂贵,操作相对复杂,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徒手压迫仍然是目前临床上为常用的止血方法.但传统压迫止血所需时间较长,压迫过程中术者较易疲劳,患者不适感较多.为了继续寻找冠脉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的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我院2004年3月-2005年10月开始观察了3种不同压迫止血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芳;宋冬梅;李绪珍;金海君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记忆功能障碍及健康教育对策

    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不发生脑卒中或严重的低血糖,仅持续的高血糖即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而影响大脑认知功能,甚至发生痴呆,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糖尿病自我监测能力及生活质量[1~3].所以,对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记忆能力的监测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对采用临床记忆量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记忆能力的报道较少,对2型糖尿病无关联想学习和有关联想学习的分析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采用临床记忆量表测定评价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记忆功能变化,分析了其记忆功能障碍的特点,并制订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伟;杨敏;张秀丽;刘德山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利多卡因涂擦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应用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及早发现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多种先天性代谢隐性疾病的方法.目前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但采血时经常遇到出血少,标本量不足,二次采血等现象,不仅增加了新生儿的痛苦和皮肤损伤,也影响了血标本的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工作量.我院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部位涂擦利多卡因后再穿刺采血样,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丽英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简明输液滴速计算法

    临床输液时,常常需要控制输液滴速,如医嘱规定250ml液体6 h输完.当输液泵不能满足多个患者需要时,或在没有输液泵的基层医院进行输液时,均需要护士通过控制输液调节器调节滴数,这就需要准确计算输液滴速.而原中专教材<护理学基础>[1]所介绍的公式已经欠准确;而且运算程序较复杂,不太适合临床应用.而殷磊主编的本科教材<护理学基础>[2]中推荐的方法,实施也较困难.在此,笔者引入较为准确的滴系数值,以原中专、大学本科2本<护理学基础>的输液滴速计算公式为基础,推导出如下的新输液滴速计算公式:滴速=输液总量(ml)÷(小时数×3),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周蓉;秦祖梅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清热消肿膏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组织学研究

    目的 探讨清热消肿膏外敷对静脉输液渗漏所致静脉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9只.A组为清热化瘀膏外敷治疗组,B组为硫酸镁湿敷对照组,C组为生理盐水湿敷对照组.采用50%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时间10 min,剂量为2.5ml/kg·体重,注射部位为兔双侧大隐静脉.在注射时,使其部分渗漏,渗漏面积为2 cm×2 cm.拔针后,A、B、C 3组分别予以清热化瘀膏外敷、硫酸镁湿敷、生理盐水湿敷.每2 h观察局部皮肤情况1次,观察各组的消肿时间和效果,分别在8,24,48 h从A、B、C各组中取3只动物,并处死动物以备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平均消肿时间(12.3±3.6)h,显著优于B组(P<0.05)及C组(P<0.01).A组炎症表现轻,B组次之,C组血管损伤及周围组织炎症明显.结论 清热消肿膏外敷为一种防治输液渗漏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吕小芳;刘燕平;程晓鸣;庄美琼;叶瑾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气管切开口加用灭菌纸巾的可行性研究

    随着需要气管切开患者的增多,气管切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系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此类患者临床常见咳嗽反射强烈,气管切开口纱布常被痰液、湿化液污染[1],需频繁更换,使患者的不适感增加,医疗成本及护理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常由于纱布更换不及时,导致创口感染[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风险管理意识、成本核算意识和人本护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本研究对9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气切口加用灭菌纸巾,发现在降低并发症、患者舒适度及成本核算等有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应立英;任蔚虹;徐群燕;来鸣 刊期: 2006年第3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亲角色重塑的影响

    分娩使孕妇变成了真正的母亲,但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不能和婴儿同室,常担心孩子的健康,使孕妇进入母亲角色受到阻碍,致使其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的甚至可能出现扩大性自杀[1].因此,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大多注重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及乳房护理[2,3],而进行有关的心理护理干预和干预后效果的研究较少.为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亲角色重塑的影响,本文对2004年1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生产的80例母婴分离产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对母婴分离产妇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利于产妇母亲角色的重塑,增强母乳喂养信心,减轻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萍;罗宏;杨晓燕;刘学洁 刊期: 2006年第3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