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外营养支持程序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安珍玉;李金梅;万歆

关键词:肠外营养支持, 程序化护理, 护理模式, 临床应用, nutritional support, 护理问题, 护理工作, 导管感染, 危重病人治疗, 发生率, 有效实施, 营养途径, 效果满意, 无菌技术, 实施效果, 清洁消毒, 临床工作, 护理质量, 后期发展, 规范化
摘要:肠外营养支持是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营养途径,经几十年的临床应用证实,它在危重病人治疗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使许多难以救治的病人得以康复和生存[1].由于肠外营养(TPN)支持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导管感染、发热反应等并发症时有发生.因导管感染与其穿刺口局部清洁消毒程度、无菌技术等操作的严谨性有关[2],故对TPN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对TPN护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护理工作被动,方法不得当,操作不规范,使护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23.3%,影响了TPN的实施效果.对此,我们于2002年开始对118例行TPN支持的病人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护理,使护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1.7%),保证了TPN支持的有效实施,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实施病区护士交接班程序标准化的实践与体会

    护士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交接班程序标准化、规范化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各班的责任,避免工作中的遗漏,有效防止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1].

    作者:于勤;杨桂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癌痛患者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中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癌症疼痛的治疗方法中,阿片类镇痛药是必不可少的药物.我院2001年6月~2004年12月应用阿片类药治疗恶性肿瘤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90例,现将这类患者在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谷晓静;张红军;王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残存的护理27例

    近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普及开展,为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部分残存的加量照射,提供了有效的方法[1].2000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对鼻咽癌根治放疗后残存27例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马守翠;李树玲;孙利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镇痛肠镜检查术的护理30例

    肠镜检查术在我国已开展40余年,目前已非常普及,是结肠及末段空肠疾病的主要、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之一.但是普通肠镜检查术的过程非常痛苦,病人会出现疼痛、呻吟、喊叫、血压升高,严重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因此病人对此检查有紧张、焦虑、恐惧感.一些病人常因害怕此项检查或复查而延误病情.我院2002年3月以来将镇痛肠镜检查术应用于临床,同时加强了肠镜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现已做30例,均获成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宫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门诊输液室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探讨

    医疗废弃物是指人们在诊断治疗卫生处理等医疗活动中和患者入院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健康人群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废弃物[1].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主要窗口之一,病人流动性大,病种复杂,每天可产生出大量的医疗废弃物.近几年来,我院非常重视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香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近年来有学者对术前心身障碍与外科手术的结局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病人术前的恐惧和焦虑反应,能降低痛阈及耐痛阈,使术中、术后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反应,如感觉疼痛和痛苦、全身肌肉紧张、对止痛药依赖以及长期卧床不起等,从而影响手术预后、疾病康复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贞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儿鼻内窥镜下经口腺样体切除的护理40例

    近年来,我院采用了鼻内窥镜下经口切除腺样体的手术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一些新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青波;王小杰;姜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30例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措施,总结经验.方法对30例产科DIC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例均有明显的诱因,治愈率为93.33%.结论注重诱因,动态观察,及时发现危象,及时报告,为医生及早诊断提供依据;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准确及时执行各项治疗措施,为治疗成功提供有力保证.

    作者:刘志容;何红燕;莫丽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观察

    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对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起正性促进作用,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的成熟.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其喂养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对于各种喂养方法的利弊及鼻胃管喂养时是否需要口腔刺激一直存在争议[1,2].近些年,国内外研究表明,NNS对早产儿生理、生长发育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NNS对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为了解NNS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2004年5~12月,我们对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38例早产儿,2组喂养相关情况做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荣;林风玲;郭淑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和理念使得护理工作由单一的功能制护理转向对患者心身及相关的社会因素的综合护理.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樊爱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改良法与无痛胶布撕脱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然而,由于胶布的粘性,传统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和胶布撕脱法在实际操作中存有不少弊端,不但增加静脉输液护理操作难度,甚至增添病人的痛苦,埋下护患纠纷隐患.我们通过临床实践的摸索,对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和胶布撕脱法进行改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陈根芝;胡高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流程重组影响护理服务效率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部分护理服务流程重组,提高护理服务的主动性和效率,终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在相同的护理资源条件下采用流程重组设计、系统性整合相结合的方法,对部分护理服务项目流程进行重组.结果重组后床边巡视交班时间每位主管护士每天可节约33min;输液前的摆药流程重组使每位主管护士每天可节约18min;病人拉灯呼叫护士次数由重组前(33.67±7.45)次下降为重组后的(19.33±7.26)次(P<0.01);病人到达病区后护士接待流程重组实施前平均耗时(6.54±3.86)min/个病人,实施后平均耗时(1.15±0.83)min/个病人(P<0.01).结论护理服务流程重组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主动性及护理服务效率.

    作者:谭惠仪;李美华;黄雪仪;彭穗娟;罗丽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数据库技术在护理绩效工资分配中的应用

    计算机的普及和宽带网络的大规模铺开,为医院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现代化的医院,我院在护理工作中全面应用计算机技术,如护士技术档案的管理、培训工作的教材准备、文档的处理、绩效工资分配等,都采用了微机处理和多媒体技术.

    作者:杨纯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支气管镜治疗小儿气道异物的护理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经支气管镜查看气管、支气管内情况的检查方法[1].支气管镜检术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能给予患儿积极有效的治疗,效果快,损伤轻,痛苦小.2004年2~10月,我院五官科通过支气管镜治疗127例气道异物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朝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护理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调查分析

    随着护理新技术、高科技护理新产品应用于临床,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护理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繁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新产品、新技术问世很久也不能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我们对省级2家大医院护理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松焕;芦良花;张红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对肝病患者开展创新健康教育服务的探索

    目前,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宣传形式和治疗手段在各医院中广泛应用[1].就传染病专科医院而言,以往那种传统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人对健康教育服务越来越高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广大肝病患者在患病期间所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针对慢性肝病患者这一特殊的疾病群体,如何开展健康教育,使其达到满意效果,目前尚无规范的宣教模式.为此,研究适应特殊疾病和特定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从中选择佳方式是医院健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2].经过调查研究大胆尝试探索,我院从2001年起开展以创新健康教育服务为先导,全面实施人性化的医疗护理健康服务.4年来我院对就诊住院的各类肝病患者进行了创新健康教育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桂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疼痛是癌症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止痛治疗在临床上有多种方法,有穴位封闭止痛[1]、药物止痛等,都取得了较好疗效,在不同程度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硫酸吗啡控释片与即释吗啡相比药效相同,但止痛时间更长.2003年9月~2004年8月,我科对128例癌痛患者使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症疼痛,同时配合完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郭英;郭嬿;邹启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离体颅骨瓣再植的护理54例

    颅骨缺损是开颅手术后病人必然存在的一个问题,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且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美观.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颅骨缺损修补材料种类很多,但迄今为止,尚无任何一种修补材料能在塑形、抗击、耐压、隔温和防寒方面完全替代颅骨[1].

    作者:郑秀萍;孔丹;周慧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智能温控眼睛冲洗器的制作与应用

    为了避免眼睛冲洗液温度不稳定,减少护士操作前加温、测温的重复工作,减轻病人对常规使用热水瓶或水壶时易爆易破的担心和惧怕,我们设计简易智能温控器并应用于临床,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惠文;黄惠敏;王亚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OXA+5-FU2/LV方案治疗大肠癌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2003年8月,我科采用中国抗癌协会推荐的奥沙利铂(OXA)、氟脲嘧啶5-FU、亚叶酸钙(LV)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28例.该方法不但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而且避免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菊;程贤敏;杨晶;李悦;李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