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腔异物取出器械的改进

刘雪萍;马建英;王媛;范茹

关键词:鼻腔异物, 异物取出, 鼻腔黏膜, 专用器械, 黏膜损伤, 情绪紧张, 临床应用, 儿童, 操作, 异物钩, 橡胶塞, 恐惧感, 玻璃球, 制作, 纸卷, 玩耍, 钮扣, 患儿, 果核, 豆类
摘要:鼻腔异物多发生于儿童在玩耍时将豆类、果核、玻璃球、橡胶塞、纸卷、钮扣等塞入鼻孔内难以取出,一般常用钩状器械将异物钩出,因钩状器械尖端锐利,在操作时由于儿童哭闹、躁动,易损伤鼻腔黏膜,甚至出血.因此,更加重患儿情绪紧张及恐惧感.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操作中我们根据实际需要用曲别针制作了一种取出鼻腔异物的专用器械,临床应用58例,无一例发生鼻腔黏膜损伤,现介绍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PICC化疗时相关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我科2002年6月率先在东北三省及沈阳军区开展了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进行化疗,至2004年12月已完成176例,对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敏;乔峰;刘洪岩;陈雪;李佳;曾伟;谢晓冬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51例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gncope,VVS)又称血管抑制性晕厥,是常见的一种晕厥,可发生于患者,也可发生于正常人.此类疾病以发病急、病情重、确诊困难、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等特点而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对2002年1月-2004年10月在我科就诊的51例VV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此类疾病的一般护理及防范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丰娥;吕晓娜;赵宜军;邴义香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治疗及家庭干预效果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迁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对来自外部环境刺激的易受伤害性,其中来自于家庭成员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2].有文献报道,家庭教育和家庭干预是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3].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对入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治疗及家庭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应用易拉铝盖药物是否消毒的临床研究

    传统瓶塞的消毒在输液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消毒2次,还要间隔一定时间才能去加药,在大量加药过程中此法操作频繁,占用时间长,工作起来不实用;由于操作人员不规范,存在瓶塞再次被污染的可能.现今临床上易拉铝盖药物大量应用,据笔者调查除安瓿类药物外,大约有97%的为易拉铝盖.此药物在生产包装过程中经灭菌处理,除去铝盖后的瓶塞暴露面绝对无菌.此铝盖易开启,无须开瓶器,用手指就可轻松掀除,且不污染瓶塞的无菌面.笔者认为此药物应用时无须消毒.2004年,我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对40类200瓶药物进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冬梅;齐丽雯;梁风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妊娠合并戊型肝炎的护理39例

    妊娠合并戊型肝炎属高危妊娠范畴,对母婴健康构成一定威胁,在优生优育、重视母婴健康的情况下,更应引起重视,故我们对2001-2004年曾收治的39例妊娠合并戊型肝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确保母婴平安,现介绍如下.

    作者:达小萍;王金凤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安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留置针205例,从卧床与非卧床、高渗与低渗、不同封管液及不同部位留置时间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留置时间不受体位及穿刺部位的影响(P>0.05);留置时间与液体渗透压及封管液有关(P<0.05);肿胀发生与液体渗透压及体位有关(P<0.05);静脉炎的发生与渗透压有关(P<0.01),与体位无关(P>0.05),且肿胀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炎发生率(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不受体位及活动影响,只要治疗及病情需要可随时选择静脉留置;输入高渗液体应3 d更换留置部位1次,并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田春梅;靳丽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不同暖身疗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体温的影响

    良性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多发性疾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前列腺肥大的有效、常用的手术方法.相对于开放手术,其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但术中需用大量(20~50L)等渗、非电解质溶液冲洗,一方面,如此大量的冲洗液可被暴露的外科囊静脉窦吸收入血管内导致前列腺切除术综合征;另一方面,可严重影响患者的体温,导致或加重寒战、躁动、意识障碍及术中出血增多,血压剧烈波动等.

    作者:易秀峰;罗勇;高丽梅;卢秀芬;廖碧珊;张俊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脐带结扎保护带在新生儿脐残端早期修剪中的作用

    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我们探索脐残端修剪已8年多,以往效果不很理想.2002年我科改用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脐带结扎保护带结扎断脐,脐残端修剪收到显著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和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林瑶珠;李瑛;杜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实用新型注射药瓶开封器的研制与应用

    我们自行设计研制了注射药瓶多功能开封器(以下称开封器,已获国家专利),临床应用得到医护人员的首肯,现报道如下.

    作者:哈智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警示性标志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警示性标志在门、急诊输液患者实施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输液中易发ADR的药物、人群进行警示性标志和分区管理,制订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在输液过程中实施用药预防性、警示性告知制度,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用药的情况和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护士有针对性地加强巡视观察,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ADR.结果实施警示性标志管理后,密切了护患关系,扩大了患者的用药知识和对ADR的宣传,提高了ADR的监测率和用药的安全性.结论警示性标志是将门诊输液患者的用药监护与人文关怀服务融合的有效措施,达到了护患双赢的目的.

    作者:黄霜霞;杨嘉丽;陈燕群;唐志敏;李奎开;温文利;李婷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脑胶质瘤术后局部化疗的护理11例

    我科2001-2004年对11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局部化疗,有效地降低了脑胶质瘤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杜英;马燕;初铁轶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基础理论考核分析与应对策略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医疗模式和新的护理观念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我院护理部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各级临床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基础理论考试,并对767份不同层次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基础理论考试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玲;石丽玲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脑部髓母细胞瘤术后放疗的护理45例

    脑部髓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生长迅速,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彻底切除,复发率高,故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加术后放射治疗[1].此病患者经历了手术创伤,又要接受放疗,明显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放疗中的毒副反应、并发症及脑瘤引起的语言、肢体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悲观、忧郁、缺乏信心,甚至终止治疗.我科与天坛医院合作,于2001年5月-2005年1月共收治脑部髓母细胞瘤术后放疗患者45例,采取脑瘤特殊护理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静儒;邱小光;李娜;孙会军;胡志霞;李卫华;何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护理记录书写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院从2002年11月始病房护士根据护理级别书写护理记录,将以往的交班本变为备忘录,现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杨晓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席汉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7例

    席汉病是指分娩大出血或休克致垂体前叶发生坏死,功能下降,使各种促激素分泌减少,导致患者基础代谢减弱,第二性征消失,闭经,乳房、外阴萎缩,阴毛及腋毛脱落,性欲减退,血压、血糖偏低,甚至昏迷.席汉病伴发精神障碍,虽然临床较为少见,但病情特殊而严重,且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治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我院1998-2001共收治席汉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7例,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光秀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多酶液在内镜活检钳保养中的效果观察

    多酶液是多酶清洗剂与水配成的溶液,使用多酶液浸泡清洗内镜及附件能增强消毒效果已有报道[1,2],然而这种清洗方法对延长内镜及附件的使用寿命有无作用尚无人探讨,为了进行这种效果观察,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以内镜附件之一的活检钳为代表,使用多酶液对活检钳进行浸泡清洗来观察多酶液在内镜附件保养中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雪梅;金海燕;张锦萍;廖淑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抑酸药物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喉接触性肉芽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较少,儿童绝无[1],病因较复杂,是难治性疾病.手术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疗效不肯定,并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经济负担.因此,喉接触性肉芽肿的非手术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我科1999年4月-2003年4月,对经过反复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喉接触性肉芽肿4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口服抑酸药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徐文;侯丽珍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吸氧自动计时器的设计与应用

    氧疗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吸氧执行按小时计费,如何能准确计时成为医患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吸氧记录卡,患者每次吸停氧都由护士去记,护士的工作量很大.同时一些老患者自已会开关,不去叫护士记,漏收费的现象严重,甚至为了氧气计时差别产生了一些纠纷.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吸氧自动计时器,它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价格低廉.经临床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服务的透明度,现将其具体功能及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邢海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16例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重,术后易发生呼吸衰竭,术后护理至关重要.1998年6月-2004年6月,我科通过16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徐国军;张志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四肢手术清创车的研制与应用

    我们自行研制了一台手术清创车,患者经过3年的临床使用,手术患者62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月英;林凤英;梁少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