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李海林;叶勤;吴瑞枝;陆蓉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善与自我和谐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善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的灵活性有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善良好的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与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心理健康善较差的学生.自鲺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症状的变异量.结论自我和谐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作者:赵冰洁;陈幼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奎的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硅的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6例,疗程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完成8周治疗的3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显效21例(58.33%),有效12例(33.33%),无效3例(8.33%),总有效率94.66%,副作用轻微,无明显心血管系统不良副反应.结论奎的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作者:李中才;刘银海;王美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人的精神状态.方法采用SCL-90评定60例乳腺增生女患者和60例健康妇女在月经周期4个不同时期的精神状态.结果研究组躯体化、抑郁及焦虑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月经前期、分泌期、月经期等3个时期总分较对照组高;在月经期及月经前期总均分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较对照组高.结论乳腺增生患者精神症状,主要是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与健康人存在差异.
作者:黄学军;许行建;虞子宇;林景泰;梁绍敏;薛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放松训练法对高考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减轻考前焦虑提供科学措施.方法选择同一学校两个高中三年级的班级,分别作为对照组(n=72)和放松训练组(n=70).高考前的3个月开始进行全身放松训练,每天约25分钟,连续两个半月.比较训练前后两组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评价放松训练法的作用效果.结果对照组考生在考前半个月SCL-90的阳性项目数以及焦虑、强迫、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等5项因子分和SAS总均分均显著高于3个月前;放松训练组考生经2个半月的放松训练后,其SCL-90的焦虑、强迫、人际敏感、抑郁、躯体化等5项因子分和SAS总均分均显著低于放松训练前,且阳性项目数、总均分以及焦虑、强迫、抑郁、躯体化、人际敏感等5项因子分和SAS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考前半月的相应分值.结论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的心身反应增多且加重,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全身放松训练法能有效改善考生的各种心身反应和紧张焦虑状况,有利于保护考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贾金鼎;尤海峰;郭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具分裂样症状表现及锥体外系反应,极易与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状及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出现的锥体外系反应相混,本文通过对具有分裂样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的全面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近10年住院具有分裂样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和治疗观察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16例患者入院均被误诊或疑为精神分裂症,后经临床表现、治疗观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结论对具有分裂样症状的患者,若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精神科医生应开拓思路,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以全面诊断.
作者:赵晶媛;李强;张冬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毒品型与暴力型、财产型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类型分布特征.方法以378名毒品型罪犯、259名暴力型罪犯和99名财产型罪犯为被试,对CPI的测验结果进行F检验、LSD检验、Z检验和χ2检验.结果①3个罪犯群体在绝大多数分量表上的平均值低于中国常模团体的平均值;②毒品型罪犯在支配性、社交性、社交风度、自我接受、独立性以及同众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财产型罪犯,而在社会化、自我控制、好印象和宽容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财产型罪犯;③3个罪犯群体在人格的内向-规范问题型有更高比例的分布.结论罪犯群体具有广泛而明显的消极性人格特征,毒品型罪犯与暴力型罪犯的人格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作者:张锋;朱海燕;宋志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傈僳、景颇和怒族335名11~16岁中、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3种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②3种民族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随着年级阶段的提高呈现出减少的趋势;③3种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④3种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结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文化背景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洪猛;高松;傅金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间高校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SAS量表调查了316名江西师大学生.结果①SARS流行期间高校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常模及平时水平.②对疾病的了解、个人经历及灾害意识等影响焦虑的程度.③焦虑与适应能力、人际关系、个性特征、智力活动、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SARS流行期高校学生焦虑水平明显增高,焦虑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缓解其焦虑症状.
作者:付春江;陈莉;雷良忻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SARS发病高峰期SARS病房护士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北京市第一批某SARS定点医院第一批进入病房的护士进行调查,其结果与常模相比较.结果第1周SAS、SDS总粗分分别为34.40±5.83、38.85±7.61,明显高于我国常模,其中焦虑、抑郁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1.42%、25%,忧郁、焦虑、躯体不适感明显;第1周与第3周SDS分值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关注SARS病房中护士的心理卫生问题,及时给予干预.
作者:郭俊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产妇SCL-的躯体化、抑郁、抑焦、恐怖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主要心理问题为躯体化、抑郁、焦虑.②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孕期夫妻关系、孕期产妇情绪、居住条件、分娩时医务人员的态度以及担心生女孩后被丈夫及家人冷落是影响产妇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重视产妇的身心健康.
作者:吴花林;翟淑怡;孙秀纯;马存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个体阅读的心理过程,寻找提高阅读效率的途径.方法查阅近期6篇相关文献,分析学生阅读现状.结果个体阅读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信息输入、感知理解和加工储存3个阶段.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阅读速度慢,注意力涣散,缺乏整体阅读观念等.导致他们的阅读效率低,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发展.结论可以从3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信息输入规范化,心理词典条理化,知识表征形象化;注意力集中,目的性突出,整体性阅读;一训,二练,三培养.
作者:马莹华;隋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编制中学生成就动机量表,考察286名初三学生的成就动机状况.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成就目标、归因方式、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对成就目标进行自我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初三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成就动机因素是自我效能、表现目标、能力归因和掌握目标,努力归因、运气归因和自我效能是影响初三学生成就目标的主要因素,客观因素归因也会影响表现目标.对研究结果进行本土化思考,建构中学生成就动机的理想模型.
作者:张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对广泛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广泛焦虑症的住院病人服用帕罗西汀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其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其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治疗广泛焦虑症的有效率为86.7%,痊愈率为63.3%,副反应较轻.结论帕罗西汀对广泛焦虑症治疗安全而有效,尤其适用于老年人.
作者:李双;姚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和医学生心理健康、应付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2002级医学生共367人,进行了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心理健康评定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SCQ)测试.结果①医学生中女生组成熟型应付方式显著高于男生组(16.28±3.89/14.59±3.50,t=2.48,P<0.05).②EMBU中的FF1和MF1与SCL-90中的9个心理健康指标均呈负相关,FF5与SCL-90中的8个心理健康指标(除躯体化外)均呈显著正相关;FF1、FF2和MF1因子与医学生成熟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FF1与医学生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而FF2、FF5和FF6因子与医学生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③不成熟型应付方式与SCL-90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④EMBU和SCQ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表明,FF3、FF4、FF5、MF3、MF2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等6项因子都进入了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父母积极的养育方式对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起着有效的作用;应付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影响作用.
作者:楼美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特征.方法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DSQ)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各50例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组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等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缺陷.
作者:张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方法对我校1998~2001,4年入学的新生进行SCL-90测试,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年级、性别、学科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并用SPSS对新生总体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将代表性样本的分析结果与总体比较,排除年级和学科人数比例悬殊造成的误差.结果我校四届新生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常模,抑郁和敌对2因子得分与常模无异,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年级差异主要在偏执、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4因子和总症状指数,2001级新生的平均状况较其他年级稍好,但阳性症状痛苦水平高;男生比女生更敌对,而女生较多恐怖和偏执方面的表现;学科间的差异则表现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目等因子和总症状指数.
作者:钱兰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际交往训练降低医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有效模式,以培养交往手段,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方法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2000级8个班,412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106人为被试对象,结合专业学习,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贯穿人际交往训练,训练前后分别测查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并用Q分类法检验被试课前和课后自我评价.后,对被试和其余6个班的学生进行生理测验,并对测验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被试在交友信心、乐观豁达、口头表达、积极接纳、说服技巧方面均比训练前有显著和极显著提高;且考前心理应激反应明显降低,防御方式趋向成熟,测验及格率高于其余6个班.结论结合专业进行人际交往训练可在近期内改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深受大学生欢迎.
作者:陈嵘;秦竹;楚更五;赵宗翼;张丽;雷玲;许秀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习策略发展特点.方法采用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对2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的学习策略在年级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在性别上学习策略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策略的运用上明显优于男生;不同成绩组之间差异显著,高成绩组明显优于低成绩组.结论在学习策略的教学和应用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级、性别、不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
作者:王颖;张林;鲁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海军地方大学生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214名入伍学习训练学员为样本,进行了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同时对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心理障碍的检出率为32.24%,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偏执、焦虑等;地方大学生入伍学员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差于军人,也差于军校大学生,但与全国大学生相当;不同学历和不同性别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生比本科生稍差,男生比女生也稍差,但他们的差异不太明显.海军地方大学生入伍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管理因素、人际关系、职业理想、学习因素、生活方式等5个因素直接相关.结论海军地方大学生入伍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作者:周永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研究幼儿健康、亚健康状况,我们编制<幼儿健康、亚健康问卷>对桂林市及其地区的9所公私立幼儿园进行分层抽样,抽取被试346名,其中,大班幼儿170名,中班幼儿176名,采用团体问卷调查法,调查结果显示:大中班幼儿亚健康状况确实存在.影响幼儿亚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幼儿性别、家长文化程度及幼儿所在的地区.
作者:严仲连;陈时见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