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头皮式套管针负压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卢素宏;卢林正

关键词:头皮式套管针, 负压, 穿刺置管, 临床应用, 静脉套管针, 手术前后护理, 循环功能, 危重患者, 静脉穿刺, 减轻痛苦, 方便使用, 成功率, 柔软, 抢救, 患儿, 方法
摘要:由于静脉套管针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轻痛苦,方便使用,而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是在危重患者抢救及小儿手术前后护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儿用的静脉套管针细小、柔软,加之患儿病情急危,循环功能差等原因,使置管成功率低.临床上我们采取施以负压的方法穿刺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临床路径对首次住院的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使健康教育达到佳的教育效果,以满足糖尿病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迄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1],鉴此,2002年5月~2003年5月,我们应用临床路径[2]对首次住院的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霞;张俐;任琳;牛红艳;梁继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小儿头皮式套管针负压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由于静脉套管针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轻痛苦,方便使用,而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是在危重患者抢救及小儿手术前后护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儿用的静脉套管针细小、柔软,加之患儿病情急危,循环功能差等原因,使置管成功率低.临床上我们采取施以负压的方法穿刺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素宏;卢林正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急诊病房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与体会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急救护理学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但急诊作为医院的窗口单位,代表着医院的整体水平,同时急诊也是矛盾的多发地带.为确保急诊病房的护理质量,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作者:杨秀瑾;徐海凌;张文燕;范静;郭鹏菊;姜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柴芍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给药方法的探讨

    重症胰腺炎(SAP)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一种化学性炎症,症情危重,多伴有电解质紊乱、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并发症.我院采用西医治疗配合柴芍承气汤胃管注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阎文针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儿童浅静脉留置时间与效果分析

    随着浅静脉留置在临床运用的普及,我们发现不同的留置部位其留置效果有明显差别,现对我院1个月~10岁儿童手背、颞浅、正中、大隐、足背静脉留置效果作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汤文决;张旦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巧用磁性挂钩固定引流袋

    外科术后病人,为保持尿管和引流管的通畅,尿袋和引流袋的妥善固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我院一直沿用绳结、胶布、别针和S型铁丝钩悬挂等固定方法,极不方便护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制作了固定引流袋的磁性挂钩,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良;杨万芬;刘金华;李学兆;杨金华;薛娣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气道肿瘤的临床应用与护理555例

    微波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道肿瘤,近年来已经得到迅速发展[1].我科自1989年开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中央型肺癌,以后又用于治疗气道内良性肿瘤,在解除支气管阻塞、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生命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989~2003年我科555例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道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茜;白冲;李强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高血压病人血压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

    以前,我院对血压数据缺乏规范性记录管理,只是记录在特护记录单上,病人用药前及用药后血压记录不直观、不明了,不能给医生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完整、系统的客观依据,造成资源浪费.2002年9月~2003年10月,我院高血压科自行设计了血压记录表,特别是5月14日美国JNC7标准发表后,又做了修改,应用于临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松焕;张月兰;张莉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对含碘造影剂皮试方法的探讨

    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各型含碘造影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在心血管造影方面,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其不良反应小、应用安全,越来越受青睐.但就不同型造影剂(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使用前的皮试方法,按照基础护理学[1]教课书中的规定与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差距,现就此问题与同行商榷.

    作者:刘艳萍;赫金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病人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及对策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药物由于其较传统的抗抑郁药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尤以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应用广泛,然而这类药物并非完美,除了起效慢,仍有一些不良反应,且未被认识,通过对1998年3月~2000年6月150例使用上述3种药物住院病人的观察,我们对不良反应作了总结,并对其并发症有了正确认识,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恬茵;欧红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双氧水外用致过敏性休克1例

    双氧水(又名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具有抗菌、消毒作用.临床用于清创伤口,除极少数病人用后有不适感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更为少见,我科于2004年1月出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神经内科的效果评价

    为提高脑卒中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我院于2002年1月在神经内科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选择2002年6月~2003年6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及常规护理,结果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能使患者更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王风云;高海荣;韩楠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新型冰帽的制作与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常规使用冰帽或电子颅脑降温仪行头部降温,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存在许多缺点,使降温效果受到了限制.为克服上述不足,寻找一种理想的头部降温方法,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将家用凉垫高温粘合成普通冰帽形状,做成新型冰帽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其英;刘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静脉输液后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拔针是静脉输液的后一项操作,如果方法不当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对无痛拔针方法的探索已在全国护理学界越来越被关注.我们除按照护理学教科书[1]和刘铭镛等介绍的方法[2]拔针外,在长期实践中又摸索出另一种拔针方法,我们有计划地对这3种拔针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翔;杨华华;王建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颈椎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26例

    2000年3月~2003年12月,我院利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26例,随访1~4 a,效果良好,现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殷婷;陈水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桥式交叉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创伤术后的护理6例

    1999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对6例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进行了双下肢桥式交叉皮瓣移植术.虽然伤情重,创伤大,但由于术后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皮瓣成活,保住了肢体,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戴莲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软担架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现将软担架的制作及应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涛;李金学;岳涛;张桂英;黄宇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护理记录中主客观资料的区分处理及探讨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护理记录作为客观资料归入病历之后,护理记录中主客观资料的区分处理问题已成为困惑护士的一个难点和疑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记录改革的不断深入,据此笔者提出以下问题与同道共同探讨.

    作者:张晓华;邱学燕;韩本权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43起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

    为探讨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现将我院2001~2003年发生的43起护理缺陷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卢爱金;蔡玉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相关因素与护理

    随着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精神病人体重增加已成为精神科关注的热门话题.体重增加是导致许多躯体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危险因素,并且可以降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了有效预防精神病人的体重增加,该研究对我院2002年6~12月首次发病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168例进行调查,并对导致体重增加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体重增加不仅与抗精神病药物有关,而且与病人的体重指数、主食量、睡眠时间和活动量有关.这些因素可以通过护理干预加以控制,因此,根据体重增加的相关因素,提出了相应护理措施.

    作者:刘宪荣;刘丽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