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输液后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韩翔;杨华华;王建英

关键词:静脉输液, 输液后, 拔针方法, 护理学, 心理负担, 患者, 方法不当, 教科书, 学界, 无痛, 疼痛, 实践, 操作
摘要:拔针是静脉输液的后一项操作,如果方法不当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对无痛拔针方法的探索已在全国护理学界越来越被关注.我们除按照护理学教科书[1]和刘铭镛等介绍的方法[2]拔针外,在长期实践中又摸索出另一种拔针方法,我们有计划地对这3种拔针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介绍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大咯血介入治疗的护理19例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或肺血管破裂,血液随咳嗽经口腔咯出,咯血量>300 ml可诊断为大咯血[1],大量咯血是一急危的肺部疾患,多是支气管动脉出血,致死率高[2].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其预后大为改善[3].1998年7月~2003年10月,我院对19例大咯血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有效止血率达100%,现将19例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艳湘;李淑芬;黎绮芬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一次性1 ml注射器死腔容量对剂量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不同品牌一次性1 ml注射器死腔容量及残余药量的测定,探讨其在使用中如何保证药物剂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5种品牌6种批号的一次性1 ml注射器,分成6组,每组随机抽取注射器各30支,测定其死腔容量及残余药量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组注射器的死腔容量之间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以针头型号为4号半的洪达牌和死腔容量及残余药量大的海新牌一次性1 ml注射器为例,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其实际注入皮内剂量分别为58.3 U和75.5 U.结论不同品牌及针头型号的注射器死腔容量及残余药量不同,死腔容量及残余药量导致一次性1 ml注射器使用中药物剂量的严重偏差.因此,在使用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其在使用中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作者:罗海燕;王冬梅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快速过敏皮试仪常见故障分析与管理对策

    2002年10月~2003年10月,采取实地询问、临床观察、资料筛评等方法,对一年来本区8所医院12台快速过敏皮试仪(简称皮试仪)维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各医院对新一代皮试仪使用过程中存在人为或机械、仪器故障等因素,现将管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杨平;刘金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43起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

    为探讨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现将我院2001~2003年发生的43起护理缺陷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卢爱金;蔡玉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护理记录中主客观资料的区分处理及探讨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护理记录作为客观资料归入病历之后,护理记录中主客观资料的区分处理问题已成为困惑护士的一个难点和疑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记录改革的不断深入,据此笔者提出以下问题与同道共同探讨.

    作者:张晓华;邱学燕;韩本权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首次住院的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使健康教育达到佳的教育效果,以满足糖尿病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迄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1],鉴此,2002年5月~2003年5月,我们应用临床路径[2]对首次住院的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霞;张俐;任琳;牛红艳;梁继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肝癌围手术期治疗与护理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目前有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在国内占癌症死亡位次的第2位[1].由于肝脏外科的进展,手术切除效果有很大提高,使肝癌的治疗有了瞩目的发展.1996年7月~2001年7月我科共收治原发性肝癌50例,经围手术期治疗,有29例实施肝癌切除,现将治疗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由翠珍;吴蓉;赵荣宇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病人的护理23例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术后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止血的方法仍存在某些不利方面[1] .国外一些新的缝合或封堵股动脉穿刺口的器械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效果十分理想[2~5] .为了减少病人的并发症及不适与痛苦,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3年3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CAG)与治疗(PCI)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口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于桂香;阳凡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气道肿瘤的临床应用与护理555例

    微波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道肿瘤,近年来已经得到迅速发展[1].我科自1989年开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中央型肺癌,以后又用于治疗气道内良性肿瘤,在解除支气管阻塞、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生命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989~2003年我科555例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道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茜;白冲;李强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日本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由于糖尿病的控制与病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健康教育对病人尤为重要.

    作者:李欣;郑淑梅;晁华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医嘱口服药品佳服用时间探讨

    医嘱药品何时服用?餐前、餐中、餐后还是两餐之间?对于每日1次给药的药品,何时服用?医嘱单上明确注明服药时间的不多,而护士又是医嘱的执行者.在这种情况下,住院病人口服药品服用时间完全取决于护士的合理用药意识和用药教育是否到位.国内有这方面的呼吁[1~3],但尚无详尽的阐述.为避免或减少治疗失败和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笔者就此问题作一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叶月娥;朱玲玲;周权;张仲苗;郑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婴幼儿小阴唇粘连的观察与分析

    幼女小阴唇粘连是小儿妇科疾病之一.是由一层灰色略透明的薄膜将小阴唇连在一起.由于小阴唇粘连出现排尿时尿线方向异常、排尿不畅等症状,外观见不到阴道易被误诊为先天畸形.2001~2002年,我院小儿妇科专业门诊观察了60例小阴唇粘连的婴幼儿,经过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婴幼儿小阴唇粘连观察与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宋鸿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软担架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现将软担架的制作及应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涛;李金学;岳涛;张桂英;黄宇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病人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及对策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药物由于其较传统的抗抑郁药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尤以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应用广泛,然而这类药物并非完美,除了起效慢,仍有一些不良反应,且未被认识,通过对1998年3月~2000年6月150例使用上述3种药物住院病人的观察,我们对不良反应作了总结,并对其并发症有了正确认识,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恬茵;欧红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一种输注浓缩红细胞的新方法

    成分输血是现代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但在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时常因浓度过稠而导致滴注不畅,需经常挤捏管道,甚至因血液凝固而堵塞,不得不更换输血器或重新穿刺,既加重了病人的痛苦,浪费了材料,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现介绍一种经济实用的输注浓缩红细胞的方法.

    作者:王菊玲;应伟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1)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2)合理分配饮食,严格控制高血脂;(3)积极预防动脉硬化、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及诱发因素;(4)改善肢端循环,适当运动,禁止吸烟,可服用改善微循环,活血化淤药物;(5)保持足部卫生,鞋袜要合脚,清洁,通气良好,穿软底布鞋,棉织袜,禁止赤脚行走;(6)对鸡眼、胼胝、脚癣及时治疗,防止感染化脓;(7)注意保温、洗脚水不宜超过患者体表温度,禁用热水袋、电毯、理疗、火炉取暖,以防烫伤;(8)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双足过度负重,预防外伤;(9)经常检查足部有无危险因素,并妥善处理.

    作者:王淑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7例

    本院于2003年7月~2004年3月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7例,取得良好效果,7例病人均痊愈出院.为了提高病房护士对呼吸机的应用及护理水平,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许金美;张耀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小儿头皮式套管针负压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由于静脉套管针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轻痛苦,方便使用,而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是在危重患者抢救及小儿手术前后护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儿用的静脉套管针细小、柔软,加之患儿病情急危,循环功能差等原因,使置管成功率低.临床上我们采取施以负压的方法穿刺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素宏;卢林正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神经内科的效果评价

    为提高脑卒中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我院于2002年1月在神经内科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选择2002年6月~2003年6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及常规护理,结果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能使患者更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王风云;高海荣;韩楠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巧用磁性挂钩固定引流袋

    外科术后病人,为保持尿管和引流管的通畅,尿袋和引流袋的妥善固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我院一直沿用绳结、胶布、别针和S型铁丝钩悬挂等固定方法,极不方便护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制作了固定引流袋的磁性挂钩,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良;杨万芬;刘金华;李学兆;杨金华;薛娣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