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历史分析法考察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

李泽楷

关键词:历史, 研究, 护理教育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必须加强护理与护理教育的关系的综合研究,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7例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海扶刀)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的肿瘤治疗方法,该方法将体外低能量(<3 W/cm2)超声波聚焦在体内特定靶区,通过聚焦处高能量(>1 000 W/cm2)超声波产生瞬态高温效应、空化效应,杀死靶区肿瘤细胞[1].2001年11月~2002年5月应用该方法治疗7例子宫肌瘤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晓静;盖长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消除静脉推注时微量空气进入人体的方法

    为了减轻病人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在输液过程中行静脉推注,临床上通常选择在一次性输液器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但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的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小气泡,随着静注或静滴进入人体静脉而造成栓塞.少量的微泡<0.02 ml/(kg体重*min)可测出但不引起生理紊乱;速率达0.4 ml/(kg体重*min)时可出现静脉压升高,微量气泡连续进入的致死量为2 ml/(kg体重*min).故此,为提高其操作的安全性,我们采用直接将注入药物的针头刺入输液器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方宝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分析

    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存在很高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脑瘤术后病人有很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手术时间长、激素的应用、长期卧床、偏瘫、脱水、脑组织血栓物质的释放等,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1].若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可以导致脑栓塞、肺栓塞,造成病人严重致残、猝死.为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脑瘤术后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2001年1~12月及2002年1~12月的脑瘤术后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以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颖;张秀云;王庆珍;贾金秀;路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儿呕吐的病因分析及护理158例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由于逆蠕动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由于新生儿胃、食管反射协调功能差,呕吐时容易出现误吸,轻者致吸入性肺炎,重者窒息死亡.疾病引起呕吐严重者,因大量胃液丢失,可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长期呕吐可发生营养不良.所以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我院儿科158例新生儿呕吐的相关因素作了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建英;蒋慧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精神科护理中与法律相关的几个问题

    在精神卫生行业中,精神病人存在精神症状,缺乏自制力,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以,极易引起医疗纠纷.现就精神科护理中与法律相关的问题阐述如下.

    作者:郑淑凤;张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对老年病人实施触摸护理68例

    老年护理不仅局限于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尚需从深层次的情感护理入手[1].富有同情心,病人乐于接受的触摸护理,能提高病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使他们身心愉快,舒适和放松.2000年1月~2001年12月,通过对我院68例老年病人实施触摸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淑凤;贾丽枝;李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显微外科皮瓣移植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43例

    1999~2002年我科共进行各类皮瓣修复手术43例,因特别强调了围手术期护理,皮瓣全部成活,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超;于英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过敏史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类)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用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2].影响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甚多,经临床观察发现,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是影响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玲;张芳;曹敬花;高艳华;冯义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病人服务中心是提高医院两个效益的新途径

    2001年7月1日,我院成立了病人服务中心,旨在为住院病人及危重病人提供方便,减少临床护理人员非专业性工作,把主要精力用于为病人直接护理服务工作中去.现对我院病人服务中心成立后的实践与体会进行初步总结,以求教于同行专家.

    作者:陈慧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护理服务管理与病人满意度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方法,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及服务质量.方法 1996~2001年,护理部组织问卷调查小组每季度对56个病区随机抽查30%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不良护理服务项目进行管理改进,并对收集的原始数据作分析处理.结果病人满意度从1996年的76.9%上升到2001年的99.4%,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论不断加强护理服务的质量管理,是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惠根;钟华荪;黄红友;胡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儿小腿后群肌注射部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肌肉注射用药具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的特点,是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之一.为减少肌注的并发症,增加安全性,减轻或避免病人痛苦,不少学者对常用肌注部位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讨.但这些研究多偏重于成年人臀大肌、三角肌及股四头肌等部位[1~7],对成人小腿后群肌注的解剖学研究则少见报道[8].而对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肌肉注射部位的解剖学研究则罕见报道.为给临床提供较多的新生儿肌注部位,我们对16具32侧新生儿尸体的小腿后群肌进行了解剖学观测,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

    作者:贺生;王海鑫;胡庆甫;徐国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无肝素透析救治急慢性肾衰合并高危出血的护理58例

    2000年3月~2002年5月,我科对58例急慢性肾衰合并出血倾向的患者采用无肝素透析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蔷薇;葛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侧卧仰颏位滴鼻的护理研究

    2001年对我院40例鼻窦炎患者采取侧卧仰颏位滴鼻,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梅;孟祥凤;王思明;姜杰;李建玲;李英婷;谢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体温脉搏呼吸测量组合板的设计与应用

    体温、脉搏、呼吸测量与记录是临床护士应用多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但是,目前使用测量用具如笔、秒表、体温表等,因放置不集中、不配套,给工作带来不便,且效率低.为此,我们经多年临床实践研制成集笔、秒表、体温表盒、纸夹为一体的多功能组合操作板,已应用于临床,获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范传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护理新认识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先进的手术方法,其特点是切口小,无需缝合,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无需住院.由于眼科手术护士现需直接参与手术,所以需要新的眼科知识及专科技术培训.

    作者:尹文玲;张兰英;刘燕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

    一些医疗机构已将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对待[1].积极准确地评估疼痛,不仅可以识别疼痛的存在,还有助于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疼痛强度被认为是决定疼痛影响个体总体功能和健康感的主要因素[2].近年来,我国已有单位将疼痛强度评估量表应用于临床[3],但如何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及喜好程度选用合适的量表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患者的感受为出发点,了解外科手术患者使用4种疼痛强度评估量表的情况,为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提供依据.

    作者:李漓;刘雪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护理查房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我科通过对278例危重病人采取不同形式的查房,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娜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手术配合

    现代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使绝大多数的颅内动脉瘤都能经血管内途径栓塞治愈,从而免除了开颅手术[1].自2001年4月至今,我科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了8例颅内动脉瘤,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福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30例

    1993年以来,我科使用江苏省常熟制药厂生产的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并与同期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的病例作对照比较,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翠琼;孙洁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全喉切除前臂皮瓣发音管成形围手术期护理5例

    1999~2002年我院在对5例晚期喉癌患者实施根治术的基础上,应用前臂游离皮瓣进行发音管成形,取得良好效果.正确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重建术成功的保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蔚;蒋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