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颌外科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李伟

关键词:正颌手术, 颌骨畸型, 心理治疗
摘要:本文旨在判断成人的求医动机、心理状况及颌骨畸型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对正颌外科的适应证,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进行正确的认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腹裂的护理体会

    腹裂较为少见,约3~7万新生儿中发生1例[1],其中以低体重儿、早产儿多见.以往死亡率较高,但随着静脉高营养及呼吸机的应用,加上护理技术的提高,手术治愈率明显上升[2].目前,国内在护理上尚未见有关腹裂方面的报道.我科1998年9月~2001年5月共收治腹裂患儿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华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外周静脉穿刺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静脉置管常用于重危病人抢救或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也可用于肿瘤化疗给药.一般地,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多行中心静脉置管,我们采用外周静脉穿刺替代中心静脉置管,1999年3月~2000年2月为11例恶性血液病及肿瘤患者行APBSCT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毓敏;刘继琴;周燕;许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高眼压症的特殊护理

    急性高眼压症多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及某些继发性青光眼所致.患者有剧烈的眼胀痛、头痛、恶心、呕吐,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因此患者痛苦难忍[1].对62例急性高眼压症患者的进行特殊护理,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刘琼;江海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粒细胞减少病人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观察

    目的探讨粒细胞减少病人的静脉留置套管针安全留置时间,以减少或避免其静脉炎的发生.方法按粒细胞减少程度将71例粒细胞减少病人分为3组,对其套管针静脉留置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与留置套管针的静脉炎发生率成正比,3组分别为46.1%、68.3%、78.9%.结论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所致的静脉炎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及留置时间的长短有关,提示我们为减少或避免粒细胞减少病人静脉炎的发生,应根据病人粒细胞减少的程度选择不同的静脉留置时间.

    作者:朱培莉;余志华;陈炳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我院采用1.25%碳酸氢钠气道冲洗法进行气道湿化,并与传统的生理盐水气道内滴药法进行了临床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超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的并发症及处理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重症肝炎、肝衰竭的重要治疗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中肝红素,消除体内毒物,使病变的肝脏再生,为肝移植赢得时间[1].本文总结了2000年9月~2001年4月我科53例ALSS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袁春兰;罗玲;吕和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护士长信息本在病房管理中的作用

    我科设立了护士长信息本,具体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和内容1.1 方法.设计横格的硬皮记事本1本,在本的首页写上留言,说明应用信息本的目的和方法,内设3部分,时间、内容、签名.其中内容分2块,其一,护士长各种信息内容;其二,护士阅读后反馈意见及各种好的建议.平时将信息本与交班本定位一处,护士在交接班的同时阅读信息本,领会后签名,然后将不同意见及好的建议写在反馈栏内,护士长每天上班后同样阅读信息本,了解来自护士方面的信息.

    作者:王叶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斯的明布比卡因对分娩镇痛的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分娩镇痛在产科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能使产妇减轻疼痛,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因传统分娩过程带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而促进母婴安全[1].我院将新斯的明与布比卡因经椎管内施行分娩镇痛,取得优良效果,现将有关内容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世玲;覃滋和;李孟云;李爱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药物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护理1例

    我院于2001年1月8日收住1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住院期间因使用抗生素,突然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因抢救及时,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雅英;边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正颌外科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本文旨在判断成人的求医动机、心理状况及颌骨畸型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对正颌外科的适应证,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进行正确的认识.

    作者:李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前的健康教育方法

    随着高气压医学的发展,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范围越来越广,据调查,多数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及家属缺乏治疗的配合知识,有的怀疑高压氧的治疗作用,甚至担心高气压会对机体产生损害而不能顺利接受治疗.有报道称健康教育对因知识缺乏引起的焦虑和担心可起到明显的辅助心理治疗作用[1],在非紧急抢救情况下,我们对首次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于治疗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淑新;张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自1981年McCormick等人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1],国外学者对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但证实了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的职业因素[2],并且在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直至今日,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在这领域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倍增的趋势,医院又是这些疾病的聚集地,这些都使护士获得性职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加强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也就更为迫切.为此,本文就国外对护士针刺伤的有关研究作一简单的综述,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作者:谢红珍;聂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救治难点与护理对策

    针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治的难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997年7月~2000年6月我院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口服)病人7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8例;年龄5~80岁;伴呕吐18例,出现反跳36例,抢救成功率94.5%.

    作者:杨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牵舌法治疗呃逆的临床观察42例

    我院采用牵舌法对42例呃逆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1997年1月~2001年8月住院或就诊的全部呃逆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11~69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术后患者16例,晚期血吸虫病及肝硬化9例,肝癌4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尿毒症2例,脑血管意外2例,胃炎1例,不明原因者6例.

    作者:周平波;马雨慧;周瑞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2种管路系统的影响

    持续可活动腹膜透析(CAPD)在我院开展已6年,一直以来,我们都致力于对腹透(PD)病人及家属采取规范化培训,包括理论指导,操作示教,反示考核,居家跟踪随访及动态管理等,及时解决长期CAPD病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取得较满意的透析效果.现报告如下.参考文献:[1] 涂文婷. 家庭CAPD病人随访调查及护理管理[J].现代护理,2001,7(7):35.

    作者:涂文婷;胡蔚青;傅伟霞;邵蓉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探讨

    1 临床资料我科1998年1月~2000年12月共开胸手术治疗70岁以上患者116例.其中男98例,女18例,年龄70~84岁,平均年龄73岁.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2例,其中6例并发呼吸功能衰竭,3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9例治愈.

    作者:王线妮;张永真;朱以芳;吴慧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强化服务意识 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及纠纷

    为了防范和减少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我们要强化服务意识和明白工作中一些潜在的法律问题,重视和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作者:王莉;杜美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为因素剖宫产临床调查研究及护理对策

    目的降低人为因素的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给产妇、新生儿造成的不必要伤害及医疗资源的浪费.方法设计人为因素剖宫产调查表,对2000年4~10月136例产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人为因素剖宫产占91.7%,主要是因为产妇及家属对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缺乏科学的认识,医护人员图省事,对剖宫产适应证掌握不严,产前缺乏宣教.结论做好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减少产妇分娩痛苦,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

    作者:郝建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脑出血病人的体会105例

    996~1999年我科采用美国509监护仪,对105例脑出血病人连续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临床抢救赢得宝贵时机,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房丽;唐慎平;张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不同方法洗胃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分析

    近年来,我们采用逐渐增加洗胃液量洗胃及重复洗胃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培英;申民强;董秀芹;姚玉川;王新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