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hell”区弹性应变率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估

章瑾;钱纪江;刘祖平

关键词:弹性成像, 甲状腺结节, Shell, 良性, 恶性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周围“Shell”区域的弹性应变率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价.方法 选取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用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结节(A)、正常组织(B)、结节周围区域(Shell)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周围区域(Shell2)的弹性应变率,获得B/A、A/Shell、B/Shell、B/Shell2数值,并进一步获得每个病例的病理结果.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块61例,恶性肿块41例,其中B/A、A/Shell、B/Shell比值,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组A/Shell与B/Shel2比值,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中23例为乳头状癌,18例为非乳头状癌,B/A、A/Shell比值,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恶性肿瘤病灶周边的组织硬度明显高于良性病灶,良性肿块周边的组织也存在着组织硬度增高的现象;乳头状癌本身与其“Shell”的硬度差异(A/Shell)明显高于非乳头状癌.甲状腺结节“Shell”区域的检测有助于评估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情况.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声门下吸引对减少气囊上方细菌移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对减少气囊上方细菌向下呼吸道移位的数量及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81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持续声门下吸引组)41例,B组(对照组)40例,插管后每天同时采取每例声门下滞留物、下呼吸道内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记录两组细菌培养结果和VAP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7天后A组细菌培养阳性率22.0%低于B组62.5%(P<0.01);A组VAP发生率7.32%,B组40.0%(P<0.01).结论 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减少气囊上方细菌数量及气囊上方细菌向下呼吸道移位,进而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叶忠亮;傅志华;宋晓明;蔡云;谭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左心室局部与整体舒张功能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整体与节段心肌的舒张功能,探讨整体与局部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心尖四腔切面,采用脉冲多普勒获得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和A,采用组织多普勒获得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e′、a′以及左室壁16个节段的运动速度Er和Ar,计算E/A、e′/a′、Er/Ar值.结果 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松弛性减退组、假性正常化组、限制性充盈异常组的异常节段数占比分别为(8.60±5.51)%、(67.74±28.66)%、(73.44±19.72)%、(93.54±5.79)%.结论 随着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下降,舒张功能异常的心肌节段数量逐渐增加,异常节段占比可作为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的量化指标.

    作者:董卫江;谢小岚;张京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4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度洛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对9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治疗组和舍曲林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同时进行卒中常规治疗.疗效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治疗后1、4、8周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进行评定;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 治疗1周时度洛西汀组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上较舍曲林组降低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度洛西汀组在治疗后评分较舍曲林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度洛西汀组有效率亦优于舍曲林组,有显著性差异(x2=4.019,P<0.05).两组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起效快,且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药物选择.

    作者:陈文斌;汤义平;赵群峰;范爱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膝关节损伤中Segond骨折的诊治(附13例报告)

    目的 探讨膝关节损伤中Segond骨折合并伤诊治及相关处理.方法 13例Segond骨折,其中9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2例单纯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例单纯Segond骨折.分别根据不同的损伤予以处理,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膝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年,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评分有明显差异.其中1例前交叉韧带以及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查体直向不稳,但患者行走功能无障碍,总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Segond骨折多存地合并伤应根据损伤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外科处理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刚;陈明;赵小平;韩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Shell”区弹性应变率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估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周围“Shell”区域的弹性应变率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价.方法 选取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用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结节(A)、正常组织(B)、结节周围区域(Shell)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周围区域(Shell2)的弹性应变率,获得B/A、A/Shell、B/Shell、B/Shell2数值,并进一步获得每个病例的病理结果.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块61例,恶性肿块41例,其中B/A、A/Shell、B/Shell比值,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组A/Shell与B/Shel2比值,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中23例为乳头状癌,18例为非乳头状癌,B/A、A/Shell比值,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恶性肿瘤病灶周边的组织硬度明显高于良性病灶,良性肿块周边的组织也存在着组织硬度增高的现象;乳头状癌本身与其“Shell”的硬度差异(A/Shell)明显高于非乳头状癌.甲状腺结节“Shell”区域的检测有助于评估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情况.

    作者:章瑾;钱纪江;刘祖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外科治疗及术后颅内压变化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及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方法 6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CT复查分为无再出血组和再出血组,术后3、5、7天腰穿测量颅内压,比较两组颅内压.结果 术后3个月按照GOS预后评分,1分8例,2分4例,3分10例,4分29例,5分15例;术后3、5、7天再出血组颅内压均高于无再出血组(均P<0.01).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时降低颅内压可降低再出血发生.

    作者:彭思民;刘锦霞;章卫康;杨岳炜;揭芳剑;黄俏春;陈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Z350纳米树脂修复前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Z350纳米树脂与卡瑞斯玛树脂修复前牙的疗效.方法 收集前牙龋齿或缺损的活髓牙246例共565颗,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Z350纳米树脂修复,对照组用卡瑞斯玛树脂修复,观察修复后2年的疗效.结果 2年Z350纳米树脂成功率94.87%;卡瑞斯玛树脂成功率72.93%.结论 Z350纳米树脂是前牙理想的修复材料.

    作者:潘昳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依托泊苷联合洛铂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依托泊苷联合洛铂方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入选符合标准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69例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EP方案)化疗,另一组采用依托泊苷联合洛铂方案(EL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依托泊苷联合顺铂组RR 67.5%,1年生存率35%.依托泊苷联合洛铂组RR 72.4%,1年生存率37.9%.两组间有效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依托泊苷联合顺铂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依托泊苷联合顺铂组有1例发生肾功能损害,依托泊苷联合洛铂方案组无1例发生,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液学毒性,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与依托泊苷联合洛铂方案化疗治疗初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相当;毒副反应,依托泊苷联合顺铂组消化道反应明显且有肾功能损害发生,依托泊苷联合洛铂组毒副反应较小,耐受性好.

    作者:杨振刚;何映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一个正常且必要的结构,一般在婴儿出生后不久自发关闭,在出生几周后仍开放则为异常现象.动脉导管未闭对生理及临床的影响主要是由导管的大小和病人自身心血管基础状态决定的.多数研究表明及早处理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可改善患儿预后,药物治疗有肯定效果,但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故目前主张对该病的治疗应有选择性.因此,预测新生儿动脉导管自发性关闭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病例、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余瑕;刘志聪;蔡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癌患者DNT细胞和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DNT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43例肝癌、36例健康人外周血中的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及统计学检验.结果 肝癌患者DNT细胞百分比(9.1±5.5)%高于正常对照组(4.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Th细胞、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Tc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肝癌患者DNT细胞百分比升高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提示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为肝癌发病机制研究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筱凡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丁螺环酮对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的增效作用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对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的增效作用.方法 100例首诊均符合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5-HT再摄取抑制药物,按药物说明书给予常规逐渐加量治疗;治疗组采用丁螺环酮联合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入组即刻及治疗后第1、2、4周分别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丁螺环酮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第1周和第2周HA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第4周两组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效果达到相同水平;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丁螺环酮15 ~ 30mg/d的常规剂量可以作为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的增效剂使用,在临床上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并且其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红波;杨君祥;陈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低剂量CT扫描在腰椎间盘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在腰椎间盘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同一患者行常规剂量(280mAs)扫描,并根据体质量指数(BM)进行低剂量扫描,设置如下:BMI≤20为70mAs,BMI 21 ~ 25为100mAs,BMI26~ 30为130mAs,BMI> 30为160mAs,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并比较两种扫描剂量指数和图像噪声.结果 低剂量扫描比常规剂量扫描图像噪声高(P<0.01),但不影响诊断,各组间图像质量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BMI之间以及它们与常规剂量组之间辐射剂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根据BMI设置不同低剂量在腰椎间盘CT扫描中是可行的,既能获取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又可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作者:黄强;徐志根;胡利荣;侯洪涛;杨光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3例液体栓塞剂Onyx栓塞颅内远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3例颅内远端动脉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颅内远端动脉瘤均获得100%栓塞,术后头颅CT提示局部小范围脑梗塞,均未出现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患者恢复良好,造影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具有微创、简单、安全且有效等优点,并能降低复发率;由于存在闭塞动脉瘤以远载瘤动脉分布区的血运,造成局部脑梗塞难以避免,对于位于功能区的动脉瘤应当谨慎.

    作者:孙成丰;陈茂送;陈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2例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2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资料,肠系膜上动脉栓塞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结果 6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均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2例术中行坏死小肠切除术,2例术中行尿激酶溶栓术,治愈2例,死亡4例.6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治疗,4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住院期间死亡4例,8例出院患者随访6~18个月,2例失访,2例于随访期间死亡.结论 腹部增强CT或者CTA是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降低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死亡率至关重要.

    作者:解旭品;方欣;林乃弓;刘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效优泌林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效优泌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中效优泌林,均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记录3组低血糖发生率、日血糖波动、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水平(空腹、餐后2小时、10PM、2AM).结果 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低、日血糖波动小、达标时间短,地特胰岛素组日胰岛素用量较甘精胰岛素、中效优泌林组大(P<0.05或P<0.01).结论 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较中效优泌林更安全、有效,有利于血糖稳定,依从性高,地特胰岛素日胰岛素用量较甘精胰岛素和中效优泌林大.

    作者:汤胜杰;干正琦;方立曙;郭如雅;邵一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典型Todd瘫痪2例误诊分析

    Todd瘫痪早由法国Bravais在1827年进行了首例病例报道,继而在1849年由伦敦生理学家Robert Bentley Todd对该现象进行了定义:在癫(癎)发作后,特别是一侧及某个肢体抽搐的病例,同侧肢体可发生半小时以上、甚至数天(多小于1周)的瘫痪,但终会有完好的恢复[1].因为这种瘫痪是可逆性的,因此该病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该病显著的临床意义是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诊断,甚至涉及是否静脉溶栓的决策.现将本院2012年4月~ 2012年5月收住的2例不典型Todd瘫痪误诊经过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潘小玲;陈红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重点.方法 对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儿手术切除瘤体后治愈出院.结论 充分做好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后的观察及护理,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楼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笑气吸入清醒镇静法+涡轮钻拔牙法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中临床观察效果.方法 选择拔牙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笑气吸入镇静局麻下涡轮钻拔牙)、B组(局麻下涡轮钻拔牙)、C组(传统拔牙),记录三组方法的拔牙完成时间及患者在麻醉前、局麻时和拔牙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和拔牙感受.结果 AB组较C组拔牙时间明显缩短,A组SBP、DBP、HR变化平稳,A组较BC组感觉痛苦小,三组SpO2无差异.结论 吸入笑气清醒镇静下涡轮钻拔除阻生牙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军;张文云;肖玉鸿;杨立斗;徐默菡;李明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面部汗管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和评价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对汗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对79例汗管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回顾性地选取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电凝治疗的68例汗管瘤随访患者(对照组)作对照研究,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显效以上率97.47%,对照组的显效以上率92.6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后色素沉着和萎缩性瘢痕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的电凝治疗相比,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汗管瘤更安全有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是治疗汗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可明;胡小琴;叶才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改善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口腔舒适度新进展

    总结国内外改善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口腔舒适度常用方法.目前常用方法为: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物理、医疗器械、手术等.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各种口腔并发症,导致口腔舒适度下降影响进食甚至无法坚持放疗,如能通过早期、针对性的预防及积极、合理的治疗可减轻口咽黏膜反应,改善其口腔舒适度,使患者耐受放疗而顺利完成治疗,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王亚平;李卫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