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林;王莉
临床上由于个别头皮针质量不过关,使用前没有仔细加压检查,造成在穿刺成功后,输液过程中发现头皮针软管有渗漏现象,重新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距针柄10 cm以外的渗漏,无须重新穿刺,采用在头皮针软管上穿刺的补救办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海莉;刘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及护理.方法 46例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予肠内营养4周,每周2次测定所有病人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N),IgA,IgG,IgM及一次脱机成功率.结果治疗2周末,实验组PAB、TFN及IgA,IgG,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实验组所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是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良好细致的护理是保证其成功实施的关键.
作者:翁惠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插胃管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应用硅胶胃管由患者一侧鼻孔插入胃内,将对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使得部分病人害怕甚至拒绝插胃管。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较痛苦的体验反应,因此,减轻胃管插入者痛苦感觉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作者:杨冬仙;吴桂云;李爱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会阴消毒是妇科一般腹部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前的常规护理内容,按教科书中的会阴消毒是采用长柄镊子夹大棉球蘸取消毒液擦洗外阴部,擦洗顺序由内向外,后擦洗肛门,也可根据病人情况增加擦洗次数,直到擦净[1],但教科书的会阴消毒方法是否对病人会阴消毒起到确切的效果呢?在此之前未见过报道.为有效地清洁、消毒会阴及尿道口,防止尿路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现将2000年9月1日~2001年3月31日对我院妇科病区的30例一般腹部手术病人在留置导尿管及拔除导管前均用0.2% pvp-Ⅰ液冲洗会阴部及尿道外口,再用0.5% pvp-Ⅰ液擦洗会阴,并根据病人情况增加擦洗次数的方法作为实验组;同样30例患者用0.5% pvp-Ⅰ液擦洗会阴的方法作为对照组.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鑫芬;朱萍;林莉莉;李辛霞;冯素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静滴高渗溶液,提高透析液钠浓度,减慢透析脱水速度等措施纠正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采用控制脱水速度,低温透析,合理使用降压药和镇静剂,改变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结果维持血液透析病人473例,共行23 782次血透,1 538次(6.5%)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治疗处理后,1 339例次(87.1%)血压升高,可继续血透,199例次(12.9%)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透,无1例死亡.结论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高,及时处理是纠正低血压的关键.
作者:冯婉娜;谢美珍;钟宇芳;李欣;杨艳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从药品的使用、管理、不良反应(ADR)监测、购销中的非法利益问题、临床实验阐述与护理相关的药品管理法规.1 药品的使用1.1 认识合格药品.首先,护士应会确认所使用的药品是合格药品.<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使用单位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产品有批准文号和质量合格的标识,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药品注册证书[1].
作者:严谨;陶新陆;欧阳冬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各种新的诊治医疗仪器和新药物的临床应用,使院内感染日趋严重,不仅造成病人住院日延长,经济支出增加,而且也直接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影响了医疗质量.据报道,美国因医院感染一年支出100亿美元,在我国住院死亡病例中约1/4死亡原因是直接和间接与医院感染有关.
作者:陆水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既减轻了病人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因某些药物的化学性刺激导致血管疼痛、硬化甚至静脉炎的发生,使静脉损伤,留置时间明显缩短.为此,我们采用局部血管贴麝香壮骨膏的方法,保护血管,延长静脉留置时间,效果满意,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邵红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高热惊厥(FC)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5%.本文就我院1998年以来住院的FC患儿98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8~2001年的FC患儿共98例,共中男67例,女31例,年龄5个月~14岁.按FC分型标准[1],单纯型(SFC)59例,复杂型(CFC)39例.初发年龄小5个月,大8岁,初发体温38.5 ℃以下12例,~40 ℃64例,40 ℃以上3例,无具体体温记录19例.有FC家族史者26例,癫痫家庭史2例,出生时有窒息史6例.
作者:桂红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眼科1999年11月~2001年12月对1 045例白内障患者施行了日归式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佳,病人预后良好.日归式手术的特点是它既类似于门诊手术,又包含了住院护理的管理模式.病人当天住院,当天手术,当天出院.现就我们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曲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降主动脉瘤是一种复杂、危重的大血管疾病,如动脉瘤体破裂,死亡率超过50%,手术是其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手术常在左心转流下进行,但其术后并发截瘫的发生率为5%~15%,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10%[2],这与手术中动脉瘤远端器官血液灌注不足有关.我科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逆行全身灌注技术,行巨大降主动脉瘤的人造血管置换术4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伟英;徐晓蓉;顾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疾病常识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不适和痛苦往往大而持久,致使患者长期心神不宁而焦虑重重.为此,护理人员应热情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随时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还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使他们对所患疾病的基本特点及控制方法有所了解,从而使其由被动转为主动接受教育,积极配合治疗,为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打好基础.
作者:吴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产后出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量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往往发病急骤,母婴死亡率高.DIC早期诊断和治疗,文献报道[1]尤其肝素的合理使用,是防止DIC发展的关键.本文对12例失血性休克产妇进行原因分析,2000年成功救治2例失血性休克DIC产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廖华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静脉给药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许多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阿霉素等对局部组织和血管的刺激性大且输液速度较快,常常在局部出现持续性疼痛,疼痛常累及整个穿刺侧的手臂,患儿痛苦难忍,甚至导致化疗中断.因此,如何解决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局部持续性疼痛,是化疗方案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是护理的一个难题.1998年10月~2001年8月,我们采用鲜扶桑叶捣碎外敷30例,并与常规方法处理34例(用40%硫酸镁甘油湿敷)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飞华;施春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长期血透患者并发腕管综合征应用高通量透析(HFD)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长期血透并发腕管综合征的患者,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8个月,透析过程中检测F60血滤器第1、7、12次复用透析前后BUN、β2-MG的指标.观察腕关节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HFD透析器第1、7、12次复用透析后β2-MG、BUN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病人的腕关节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透析中少数病例出现低血压、抽搐等不良反应.结论 HFD可以显著清除β2-MG,显著改善关节疼痛程度;透析器复用12次不影响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降低了透析成本.
作者:夏友雯;杨金芳;张晓良;石正娣;黄平;徐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在非疟疾流行区,输血是传播疟疾的主要途径.我院近几年来,曾发生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因输血感染疟疾,现将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小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根治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达38.1%~53.0%[1].吻合口瘘多发生于术后2~7 d,常引起病人全身中毒症状,加上食管癌病人营养状况差,极易引起循环、呼吸衰竭.因此,护理人员严密观察及正确护理对食管癌术后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方兰花;蒋小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时安放贮血器的高度是否与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有关系.方法对31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即在血液回收中贮血器安放低于手术台10 cm;B组即将贮血器安放高于手术台10 cm.结果 A、B 2组患者在各输入1 000 ml自体血后,尿液颜色出现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患者.结论血液回收时将贮血器安放低于手术台10 cm,可有效减少红细胞的受损程度,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发生率.
作者:山慈明;黄建民;陈莎莉;孙明伟;宋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是以口腔黏膜干燥为主的一组症候群,常伴有外分泌腺慢性炎症,有时亦伴有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甚至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本病可侵犯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被认为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本病只限于外分泌腺者如口干、眼干、鼻干等,可称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临床多见.若同时伴有其他器官损害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呼吸系统等系统性损害者可称为继发性舍格伦综合征,临床少见.本病发病原因迄今不清,治疗方法颇多,但临床效果不佳,本组17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利用局部与全身结合的治疗方法,收到比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安琼;韩卫;刘学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