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玄绪军;于扬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肾上腺素盐水和机械通气联合蛇毒血凝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过敏反应、血栓及器官功能性损伤疾病等,对照组患儿1例死亡,观察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蛇毒血凝酶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徐丽;唐文燕;谭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才能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黄筱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用药剂量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舒血宁注射液输注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依据舒血宁注射液说明书推荐剂量20 mL以内进行输注,实验组患者给予说明书推荐剂量21~50 mL治疗,治疗期间共采集2次患者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行临床结局评价。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分析舒血宁应用剂量对ALT、AST的影响。结果倾向性评分前经典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血宁注射液的单次用药剂量对ALT异常变化无显著影响( P=0.237);而对AST变化影响分析中,P=0.513。结论本组实验未发现舒血宁注射液单次剂量21~50 mL对患者肝功能产生影响,证实舒血宁注射液单次应用剂量低于50 mL时不对肝功能产生影响,其应用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作者:王志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 Nrf2)-抗氧化反应序列元件( ARE)通路在子痫前期产妇胎盘组织表达,探讨Nrf2在子痫前期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60例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产妇, ASAⅠ-Ⅱ级,根据病情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P1组,n=30)及重度子痫前期组(P2组,n=30),另外随机选择正常行剖宫产患者为空白对照组( C组,n=30)。胎儿取出后断脐前取脐静脉血检测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断脐后取胎盘组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 HO-1)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 P1、P2组患者脐静脉血TNF-α、MDA活性显著升高, SOD活性显著降低( P<0.05);与C组比较,P1、P2组患者胎盘组织的Nrf2与HO-1表达显著降低( P<0.05);与P1组比较,P2组患者TNF-α、MDA活性显著升高, SOD活性显著降低( P<0.05);与P1组比较, P2组患者胎盘组织的Nrf2与HO-1表达显著降低( P<0.05) 。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颜学滔;郑文忠;程晓莉;袁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球囊扩张及冷冻联合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32例对其进行电子支气管镜球囊扩张及冷冻联合治疗,于术前和后一次球囊扩张及冷冻治疗后当天,对狭窄段支气管直径、FEV1进行测定并进行气促评分、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及冷冻联合治疗后胸闷、呼吸困难及痰不易咳出等症状好转;患者治疗前气道内径为(4.93±1.54)mm,治疗后为(10.03±2.14)mm;气促评分治疗前为(2.75±0.84)分,治疗后为(0.93±0.66)分;FEV1治疗前为(1.56±0.47)L,治疗后为(2.46±0.47)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32例患者均未出现气胸、大出血、支气管壁受压坏死、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支气管镜球囊扩张及冷冻联合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方法安全、操作简便、疗效肯定,避免了大部分患者肺叶切除。
作者:梅永添;方诗容;刘碧翠;李明伟;覃仕鹤;杨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疾病( CKD)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选择300例CKD患者,按K-DOQI指南肾功能分为A( CKD1-2期)、B( CKD3-4期)组,设相应对照组。治疗组除加用杏丁注射液(每日一次,每次20~30 mL,共14~21 d),余治疗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蛋白尿、血脂等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结果三组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等肾功能指标也均有明显改善( 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经治疗后TC、TG、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5),HDL-C无明显变化,促进肾功能的恢复,调节血脂,改善高凝状态中有较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盛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存档5例FDCS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分析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FDCS分别发生在左锁骨上淋巴结、鼻腔、扁桃体、小肠、空肠系膜,发病年龄31~60岁,中位年龄45岁。3例表现为增大的肿块伴有局部不适,2例表现为腹部不适及腹痛。大体上肿瘤呈灰白色,质地中等。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成片状、束状、席纹状或漩涡状,间质中见呈簇状分布的小淋巴细胞,发生于鼻咽者可呈上皮样形态,具有明显多形性,核分裂像易见。5例病例中CD21阳性率100%,CD23阳性率60%,CD35阳性率80%,上皮样类型还可表达CK与EBER等。随访4例,随访9~44个月。2例经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后一般状况良好,1例行手术活检后未行治疗,1例于确诊28个月后死于全身转移。结论 FDCS是一种发生于淋巴结内外的少见病例。虽然诊断困难且组织形态容易与其他肿瘤混淆,但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可予以正确诊断。
作者:陈鹭姗;杨映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VEGF-C(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促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Rho相关蛋白激酶2( Rho-associated kinase 2, ROCK-2)/膜突蛋白( moesin)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株ishikawa细胞,免疫印迹法测定VEGF-C对ROCK-2/moesin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的调控作用。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法观察VEGF-C对Ishikawa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转染moesin siRNA抑制moesin表达后,进一步观察VEGF-C对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 VEGF-C(100 mg/L)处理细胞24 h后,可显著增高ROCK-2蛋白、moe-sin蛋白、磷酸化moesin蛋白的表达。 VEGF-C单克隆抗体阻断可上述作用。以ROCK-2特异性抑制剂Y-27632预处理细胞后,可明显抑制VEGF-C促moesin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作用。 VEGF-C可明显促进Ishikawa细胞的侵袭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其增加幅度为(286.4±25.2)%(n=5,P<0.01)。而在转染特异性moesin siRNA 48 h抑制moesin表达后,VEGF-C促细胞侵袭的能力明显减弱,抑制率为(75.6±9.8)%( n=5,P<0.01)。结论 VEGF-C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能力,这一作用由ROCK-2/moesin信号通路介导。
作者:程杨;顾正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贯穿式教学在医学形态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8班(391人)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试验组(1~4班,197人)和对照组(5~8班,194人),实验组实施形态学贯穿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不同学期组织学与病理学分开教学法,两组均由相同教师带教,教学过程结束1周内进行自我评价式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切片考试成绩及闭卷考试成绩。结果试验组学生对贯穿式教学模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标本及理论考试成绩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P<0.05)。结论医学形态学科贯穿式教学实践不仅加强了形态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而且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授课疲劳阈值,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彭璇;严米娅;陈宗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132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基础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基于对照组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中疼痛感知及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15、30、60 min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分析中,干预组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术中疼痛程度,提高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对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华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5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患者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插管后5 min、拔管时HR、MAP波动、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呕吐、烦躁、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芬太尼麻醉对血氧代谢影响小,术后苏醒快,可作为神经外科麻醉的首选药物。
作者:张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蒽环类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室旋转及扭转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主化疗方案的患者30例,依据蒽环类药物在体内累积量的不同分为A(化疗前)、B(120~340 mg/m2)、C(360 mg/m2)三组,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常规测量及存储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水平短轴切面动态二维图,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水平短轴切面各节段的旋转角度值及扭转角度值,比较随着蒽环类药物体内累积量的增加时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及左心室旋转扭转参数的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B组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旋转角度呈减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明显减低(P<0.05)。与A组比较,C组左心室基底部前间隔、前壁及心尖部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后间隔旋转角度明显减低( P<0.05);左心室基底部、心尖部总体旋转角度及左心室扭转角度明显减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左心室心尖部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及后间隔旋转角度明显减低(P<0.05);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总旋转角度及左心室体扭转角度明显减低( 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在早期更准确反应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所致局部心肌旋转及扭转的异常变化。
作者:刘琨;张玉红;喻林;胡卯秀;袁玉玲;黄玲;雷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辅助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镇静效应及安全性。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D组,M组( n=30)。神经阻滞后,M组予以芬太尼1.5μg/kg+咪唑安定0.05 mg/kg;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静脉注射后,予以0.5μg/( kg· h)维持。监测并记录观察麻醉前( T0)、给药后10(T1)、30(T2)、60min(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T0比较,D组、M组T1~T3时MAP、HR降低,BIS值均下降(P<0.05),两组各时间点BIS值、MAP与HR差异无显著性。 M组T1~T2时SpO2下降( P<0.05),D组SpO2无显著变化,D组与M组SpO2在T1~T2时点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镇静,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鑫;杨柳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1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60例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 A组),60例采用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B组)。结果 A组手术平均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 B 组(36.7%)(P<0.05);A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93.3%)明显高于B组(81.7%)(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够明显缩短手术平均时间,提高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目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技术。
作者:周珍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血吸虫病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吸虫病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05例,回顾性分析影响血吸虫病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出血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为(22.34±3.09)s,超声下门静脉主干内径(1.38±0.41)cm,重度食管静脉曲张31例,曲张静脉瘤样病变率达71.43%(45例),与非出血组患者结果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凝血酶时间延长、门静脉主干内径扩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曲张静脉瘤样病变均为血吸虫病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高危因素。
作者:鲁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气腹体位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手术类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体位进行手术治疗,采集两组患者气腹前(T0)、气腹后10min(T1)、体位改变后15min(T2)、体位改变后30min(T3)及撤除气腹并恢复体位10min (T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并进行比较。结果 T1、T2、T3时点两组患者MAP、HR、Ppeak及PETCO2与T0期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2、T3时点MAP、Ppeak、PETCO2明显高于对照组,T4时点观察组MAP及H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体位是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手术操作选择为适宜的体位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作者:向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Bcl-2基因是Bcl-2家族中重要的抗细胞凋亡基因,它能够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寿命。 Bcl-2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相关。本文就Bcl-2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在肿瘤诊治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国富;高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6例SAP患者,给予CVVH 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保护血管通路、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结果23例SAP中,痊愈19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19例SAP患者护理后血清总胆红素、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心率、呼吸、MA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结论 SAP患者CVVH治疗中,给予恰当的护理,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率变异率( HRV)及疼痛耐受的影响。方法96例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临床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包括个性化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采集两组患者术前24 h中HRV指标,并应用计算机处理获取低频带(LF)、高频带(HF)、总频带(TP)及低、高频带比值(LF/HF)数据指标,术后清醒状态下评估患者的疼痛耐受情况并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前24 h动态心电图及计算机处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频域LF、LF/HF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HF及TP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24 h 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可使患者保持平衡状态,从而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张凤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