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颌面部鼻窦颅底复合伤并巨大异物患者的护理

杨华;凌玲

关键词:颌面部, 鼻窦, 颅底, 复合伤, 巨大异物, 患者, 治疗及护理, 异物存留, 砂轮, 病人, 中面, 眼球, 临床, 机器, 爆炸
摘要:2000年10月10日,我院收治了1例因机器爆炸砂轮击中面部的病人,造成颌面部颅底巨大砂轮异物存留。该病人属严重的颌面、鼻、鼻窦、眼球及颅底复合伤,临床十分罕见,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顺利痊愈。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胸腔镜的手术配合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将胸腔镜经肋间隙插入胸腔内,通过胸腔镜微型摄像系统及高清晰显像系统将胸腔内图象及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在监视器的显示下,用器械完成的胸部疾病的手术。现将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米智慧;刘清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例颌面部鼻窦颅底复合伤并巨大异物患者的护理

    2000年10月10日,我院收治了1例因机器爆炸砂轮击中面部的病人,造成颌面部颅底巨大砂轮异物存留。该病人属严重的颌面、鼻、鼻窦、眼球及颅底复合伤,临床十分罕见,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顺利痊愈。

    作者:杨华;凌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重症肌无力术后多次再发肌无力危象的护理

    重症肌无力是在治疗过程中常由于多种因素如手术、放疗、感染等诱发肌无力危象,导致呼吸肌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术后多次出现肌无力危象者,临床并不多见,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及护理,很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加强护理是保证治疗和抢救成功的关键[1]。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多次再发肌无力危象的护理过程,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王胜花;张玮;王金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急诊血液透析救治急性肾衰,药物、毒物中毒时,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来确保血透和血液灌流。有时因病人水肿、休克、血管硬化等因素,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在临床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抢救过程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及时准确持续血液透析、临床静脉输液及给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通过对528例急诊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华;徐晶;王军辉;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植物粪石性急性小肠梗阻病例分析与护理

    本组23例,年龄21~75岁。原有腹部手术者5例,均为胃大部分切除术,18例无胃肠道手术史。发病前进食山楂史者18例,柿子5例。食用山楂数少者4、5枚,多者十几枚。食后发病时间多为3~6 h。其中4例经手术证实为山楂粪石性小肠梗阻,19例采用以复方大承气汤、发泡剂为主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

    作者:亓月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加拿大医院见闻

    1 管理电脑化 医院中经理级人员每人1只手提电脑,医院布置任务或有什么事情一看电脑就知道。实行电脑联网,不仅医院内部联网还与社区联网,病人的信息全部输入电脑,病史做到无纸化。为了防止病人的隐私外泄,医生多用密码打开。各种检查及化验报告出来后直接输入电脑,医生可以在电脑上看,这样缩短了看病时间。2 急诊设施先进、布局合理

    作者:黄蔚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5例有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的体会

    1997年以来,我科先后用无肝素透析法和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法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效果较好,避免了出血加重。现将2种抗凝方式治疗病例的结果和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期)患者,在透析间期合并有出血倾向,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为无肝素透析,B组为低分子肝素透析。A组8例(心包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阑尾切除术后1例,重度鼻衄1例)。B组7例(心包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阑尾切除术后2例)。2 基本情况及结果:A组,男4例,女4例,年龄(46±12)岁。透析32次,血流量250~280 m l/min,透析3 h,透析器完全凝血发生率8%。B组,男4例,女3例,年龄(43±10)岁。透析2 8次,血流量220~250 ml/min,透析3~4.5 h,透析同时输血8次,透析器复用4~5次。3 方法:A、B 2组均用美国产COBEⅢ型血透机,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 A组:(1)肝素冲洗:用含肝素钠3 000 U/L的生理盐水预冲动静脉管路及透析器,开始透析,放掉预冲液。(2)高血流量:至少250~300 ml/min。(3)定时生理盐水冲洗:每15~30 min 用100~200 ml生理盐水快速冲洗透析器1次。冲洗的目的是检查空心纤维透析器有无凝血,同时降低透析器凝血倾向。(4)调节超滤量:去除冲洗透析器进入体内的液体量。 B组:按常规透析方法透析,每次透析开始时应从血管通道动脉端注入5 000抗Xa因子国际单位低分子量肝素钙,透析过程中不追加肝素用量。4 体会:2种方法均能有效预防出血倾向加剧的发生,但A组透析时需反复冲洗透析器,增加工作量,且增加费用。透析时血流量一般>250 ml/min,老年人及心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仅适用于容量控制型血透机,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一般在5%~10%,且透析器不能复用。透析过程中不能输血及补充脂肪乳等药物。而B组能按常规方法透析,透析时间可延长至4.5 h ,不易发生透析器凝血,透析器可常规复用4、5次,透析过程中能进行输血等治疗,血流量可调节在250 ml/min以下,老年人及心功能不良者适用,适于各型血透机。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赖丽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运用“十字”方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我院在整体护理实践中,运用“十字”方针,即规范、提高、发展、改革、创效。使护理质量有了全面的提高。1 规范:(1)护理部首先制定切实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及三级管理负责制,使各级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2)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作了全面的部署,不断健全和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3)转变观念,做好换位思考,与医院同呼吸、共命运,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发展医院融为一体。2 提高:(1)举办护士长管理培训班,使护士长通过系统培训,增长了护理管理意识和能力,为整体护理的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责任护士竞争上岗,择优选用责任护士,使整体护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3)召开全院护理系统整体护理工作研讨会,从不同角度畅谈整体护理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对全院护士起到了启迪、指导作用。 (4)坚持在护理队伍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和社会文明道德准则,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3 发展:(1)运用激励的护理方法,采用灵活的协调技巧,配合礼貌的服务,促使病人生理疾患的痊愈,促进了满意率的提高。(2)配合医疗进行专科新技术新任务的开展,护士长高度重视,组织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演练,使护士能够保证质量地完成院内开展新手术的护理任务。(3)护理队伍知识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参加大本、大专高护学习的人员已达到总人数的42.5%。4 改革:(1)充分发挥护理部职能作用,实行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三级管理,不断探索医院护理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2)护理部人员坚持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护士长在实施工作中的方法、效果和困难,及时协助解决。(3)实行弹性排班,床边护理,合理利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病人及家属感到方便、舒心、满意。(4 )继续医学教育采取学分制,全年50学分,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院内外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的撰写等内容,考评领导小组认真对待每1次考试、考核,综合考评低于34分者,取消其2年晋级资格及年终兑现奖。5 创效:(1)护理安全达到了历史上的好水平,全年无1例严重差错。(2)各项护理指标全年达标。(3)在铁道部及各项检查中,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扎实,健康教育体现个性化、阶段性,病人满意率创历史好水平。(4)配合医疗,吸引病人,完成了床位利用率,使经济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

    作者:房雪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知识和生活方式的研究

    目的为了给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护理寻求依据。方法调查了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保健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1)知识问卷的得分率为59.70%,表明患者对骨质疏松的保健知识了解不够;(2)患者在健康责任和营养两个生活方式亚类中得分率分别为58.82%、66.46 %,说明患者在这两方面做得较差;(3)患者的知识与其健康生活方式呈密切正相关关系(r=0 .6 3,P<0.001)。表明提高患者的骨质疏松保健知识,能促使他们采取有利于骨质疏松症康复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而延缓骨质疏松症恶化和减少其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是骨质疏松症护理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素珍;徐世兰;刘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35例以腹部绞痛为首发症状的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报道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中男15例,女20列,年龄18~62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5例,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肺炎5例,牙周炎2例。1.2 给药方法:青霉素G钠48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每日2次。1.3 临床特点:用药前青霉素皮试阴性,其中30例以130滴/min的速度静滴,静滴10 min, 病人感腹痛、恶心、头痛,即调节速度为50滴/min,10 min后症状消失。第2天输液时一开始以 70滴/min速度静滴,5 min后出现上述症状,即调节速度至50滴/min,10 min后症状缓解。3 例病人输液2~3 min(滴速为70滴/min)即出现腹痛、恶心、腰痛、头痛,继而出现心慌、外阴部及全身皮肤瘙痒,血压正常,即将滴速调节为45滴/min,给予地塞米松2 mg莫菲氏管入,5min后症状消失。2例病人输液后5 min出现腹部下坠疼痛、喉头发痒、头痛,继而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皮疹、颜面潮红、心慌,立即给予地塞米松2 mg莫菲氏管入,更换液体(生理盐水),平卧位,吸氧,10 min后无缓解,给予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30 min后症状缓解,口服抗过敏药3 d,皮疹消失。

    作者:黄叶莉;苏国书;郑芳;李筝;王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新护理实证

    每年有三分之一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二分之一8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可以归咎于很多原因,如原有外伤、肢体退行性疾病、环境、年龄、神志状况、原发疾病、所服药物、住院时间等。尽管每年有很多预防跌倒研究陆续发表,但跌倒仍然是困扰医院护士的主要问题之一。有鉴于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住院病人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显性指标。本文将从跌倒危险因素、跌倒高危人群评估及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徐建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小儿腭裂术后的SpO2监测

    全麻下小儿腭裂修复术后,因全麻药及手术部位的影响,可能出现呼吸缓慢或呼吸道梗阻,造成严重缺氧。为了能早期诊断,临床上应用SpO2监测很有必要。现将我院18例小儿腭裂术后的SpO2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英;刘灿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血管内神经外科栓塞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0年11月~2001年1月共对51例患者进行了栓塞治疗,男33例,女18例,年龄6~64 岁;34例脑血管疾病病例中,脑动静脉畸形(AVM)1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8例,椎动静脉瘘(V-AVF)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7例,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动脉瘤样扩张(VGAD) 6例,脊髓血管疾病17例,其中脊髓血管AVM 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9例。

    作者:孟蕾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200次血透机报警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和终末期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血透(Hemodialysis)是目前治疗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靠方法之一,使成千上万病人得以存活或延长生命[1]。在血透期间,由于病情复杂、严重、多变及人为因素、机器故障等多种原因均会引起血透机报警。为了能够有效判断并及时准确处理各项报警,我们重点对临床常见的 200次血透机报警原因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晓莉;张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活检的护理观察及对策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经皮肾活检的并发症,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294例患者连续3个月血清肌酐值(Scr)>178 μmol/L(2mg/dl),诊断为CRF ,并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就其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肾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为27.5%,其中肉眼血尿2.38%,肾周血肿需输血处理1.70%。结论对CRF患者,除采取传统肾活检常规护理,更应重视肾活检24 h后的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加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吕桂兰;赵闽;樊荣;吴春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280例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

    不论创伤、战伤或灾害损伤,抢救能否成功,经验证明:时间是重要因素。据美国马利兰急诊研究所的经验:威胁生命的损伤,伤后初60 min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1]。有人称之为严重创伤急救的“黄金1小时”。为此,我科自1998年6月~2000年6月,在对280例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中,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使严重创伤急救的3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构成严重创伤急救的基本护理工作程序,从而为病人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松云;于秋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输血泵替代人工外周同步换血方法及护理

    介绍10例患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颞动脉、桡动脉穿刺放血,大隐静脉、额静脉穿刺输血,并用输血泵控制进出血量速度,替代了脐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换血疗法,替代了用注射器反复抽吸的方法,减少了感染机会,减轻了护士工作量,防止血液动力学变化,减少并发症发生,操作简便。

    作者:伦丽芳;张愫芬;李锐钦;邓皓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门诊病人大剂量持续灌注化疗46 h的研究与护理

    1999年12月~2000年4月,我院内科在门诊对20例鼻咽癌病人采用DDP(顺铂)/CF(醛氢叶酸)+5-Fu持续灌注46h治疗,其结果显示,较传统给药方法疗效有明显提高,且副作用较低,现将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丹丹;郑丹苗;饶小红;刘玉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小儿肺螨病与环境污染及护理

    近5年来,我院对常年治疗咳嗽并多次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的16例患儿进行了尘螨对呼吸系统感染的确诊及他们居住、玩耍环境的调查,对感染情况做出针对性地护理及出院指导,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学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一次性复合膜输液袋的使用体会

    现代输液已逐渐由封口式瓶装液体转变为更加安全密闭的一次性复合膜输液袋,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输液时穿刺处发生液体渗漏和输液完毕时袋中仍然残留15~20 m l 液体。由于目前医疗体制的改革,这些损失的费用与患者密切相关,患者也经常为此提出意见。为此,我们向大家介绍2种临床简易的补救方法,经200例输液应用,效果十分满意,现将方法和应用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牛小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