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容;陈克芳;廖燕
机械通气治疗是呼吸机抢救重危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以下简称BIPAP )是机械通气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无需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方便.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冬季病人使用BIPAP时,较非冬季更难耐受,一次性成功率降低.我科从1999年至今,随机观察40例使用BIPAP病人,分别用2种湿化方法来说明一种较理想的湿化方法及其意义.
作者:莫慧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头皮下积液积血是颅脑手术后及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易导致感染.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有效地清除头皮下血肿及积液,及时闭合死腔,防止感染.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用无菌针抽出积血积液,然后加压包扎,由于加压包扎效果不理想,导致积血积液复发 ,反复抽吸,易增加感染机会,故治疗效果不理想.自1998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负压持续引流效果较前满意,现将负压引流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爱华;付新爱;安玉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妇科腹腔化疗是循卵巢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一种具针对性的特殊疗法,但在冬春季节,大量(2~3 L)冷的灌注液可导致病人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增加了治疗间的痛苦.为此 ,在冬春季节亟需改良腹化灌注液.我科1997年~1999年的冬春季节期间对46例卵巢癌患者在腹化时,灌注液采用保温和不保温的前瞻性临床对照副反应的观察,提出了腹腔保温化疗的重要性.
作者:温彩琼;李振炎;袁秀红;黎丽婵;吴燕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2000年1月~2000年4月,我科用布洛芬(又名异丁苯丙酸)降温患者43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俊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由实用护理杂志社主办并召开的全国第三届内科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圆满结束.这次会议录入论文180篇,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作者:李惠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据统计,近3年中我国性病发病率分别为21/10万、31/10万、53/10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并有南高北低倾向,如1989年深圳、广州等南方城市的发病率已高达173/万以上[1] .孕产妇中的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也相应有增高趋势.给妇儿专科医院院内感染预防和监测提出了新的内容.
作者:邓庆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血粘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情况.方法:对79例输液患者采用静脉套管留置针,并在输液前测血粘度.结果:血粘度异常者,套管留置的时间显著低于正常(P<0.05),而留置时间与性别、年龄、输液的部位和合作程度无关.结论:高血粘度者静脉套管针留置需慎之.
作者:孙克莎;王秋颖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在每1 000名新生儿中,大约有1~3名新生儿存在着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听力损失,在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重症监护的新生儿)中这一数字可以高达4%~6%.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我国近几年在一些医院已开展.我院是今年开展筛查工作的.下面就谈谈我们是如何在母婴同室做这项工作的.
作者:姜立荣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制轨道,人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常识.笔者从11起涉及护理工作的投诉中发现护士法制意识颇为淡漠,致使无意间造成侵权行为,引发投诉.
作者:盛华丽;陈姣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材料与制作:取12号或16号注射器针头,在砂轮机上磨去针尖斜面使成一平头即可.2 操作步骤:(1)将患儿置辐射保温台上的无菌区内仰卧;(2)根据注药多少选用合适型号注射器吸取药液后接平头针;(3)碘酒酒精消毒脐带断端;(4)将平头针插入脐静脉,以止血钳固定后注药.
作者:周明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确立目标,制订带教计划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医德素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总目标[1]. 根据本科室的工作特点、性质及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分析、估计,拟订以下计划:
作者:梁靖;梁容;卢云媚;邓丽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5 例行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结果:1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结论: 对肺癌患者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可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秀英;郭秀泉;吴剑辉;陆爱英;冯洁枝;周菊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总结了我院CT室1995年9月~1999年6月1 268例患者应用数控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时的护理体会.本组病例中男性855例,女性413例.小年龄3岁,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5 2.5岁.60~69岁年龄段患者作CT增强检查多,占CT增强总人数的34.5%.1 268例病人中随访除穿刺部位局部渗漏28例,上臂浅静脉炎6例,上肢肿涨2例外,无空气栓塞,无心脑血管病意外发生.说明数控注射器推注造影剂配合CT增强扫描是准确,安全,可靠的. 指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操作方法, 严谨的管道内排气,正确的编程,适当的造影剂注入流量、流速及总量计算,保证了CT增强扫描的成功.
作者:张红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在商场、宾馆、餐厅、酒吧、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播出背景音乐如今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背景音乐进入医院的情况还是较为鲜见,背景音乐应不应该进入医院?具体又应该怎样做?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作者:董杏芳;万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治疗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多孔敷料负压封闭疗法,对不同深度及大小的急、慢性创面进行处理.结果:经该方法处理创面后创面愈合时间,急性创面1~3周, 平均2周;慢性创面2~8周,平均4周.结论:多孔敷料负压封闭处理创面与传统方法相比较 ,具有操作简单、密闭好、创面愈合速度加快、降低交叉感染等优点.
作者:李玉梅;张翠英;徐小迟;任联;张灵芝;郭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缩短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时间的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贲门癌行近端胃次全切除术34例,胃窦癌行远端胃次全切除术38例,一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44例,3种病人各随机分为2组,围手术期分别用传统方法或短程方法给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与传统用药组相比,短程抗生素组病人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及腹腔感染无显著差异;抗生素用量、护理工作量、护理工作强度均明显下降;病人卧床时间缩短,抗生素费用明显降低. 结论:围手术期短程用抗生素的预防效果好,可明显降低抗生素用量、护理工作量和护理工作强度以及病人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病人康复.
作者:钱火红;邱群;徐琴;滕月芳;葛小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但其并发症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常导致临床治疗上的困难.现通过对我院ICU 30例行呼吸机病人的呼吸管道细菌污染情况及下呼吸道定植或感染的细菌进行培养观察,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连芳;魏朝霞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为预防插胃管所致胃内细菌感染和方便插胃管的操作,我们在传统的胃管口加一塑料塞并在距管口10~15 cm处加一止水夹,并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和实验验证.选择了50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胃管有塞组、无塞组,病例各半,抽取胃液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显示:有塞组阳性率16%,无塞组阳性率4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研究表明:改良胃管是适用于内、外科病人的胃肠减压、鼻饲等,具有操作方便,美观实用,且防止胃液外流,减少管口污染,降低条件致病菌感染等优点,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作者:王霞;王红美;杨建英;刘炎玲;廖晚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98年10月以来,我院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药物栓塞治疗肺结核空洞的新技术. 这项新技术对肺结核空洞的关闭、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作者:章红宇;方玉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及组织脏器的损伤.因此, 对化疗中病人的全方位护理是完成化疗计划的保证.
作者:李毓馨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