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皮下积液积血采用负压引流治疗60例

张爱华;付新爱;安玉华

关键词:头皮下积液, 负压引流, 治疗方法, 加压包扎, 防止感染, 颅脑手术后, 治疗效果, 引流效果, 皮下血肿, 脑外伤后, 理想, 并发症, 无菌, 死腔, 染机, 清除, 复发, 处理, 闭合
摘要:头皮下积液积血是颅脑手术后及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易导致感染.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有效地清除头皮下血肿及积液,及时闭合死腔,防止感染.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用无菌针抽出积血积液,然后加压包扎,由于加压包扎效果不理想,导致积血积液复发 ,反复抽吸,易增加感染机会,故治疗效果不理想.自1998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负压持续引流效果较前满意,现将负压引流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8754例住院产妇性传播疾病调查

    据统计,近3年中我国性病发病率分别为21/10万、31/10万、53/10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并有南高北低倾向,如1989年深圳、广州等南方城市的发病率已高达173/万以上[1] .孕产妇中的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也相应有增高趋势.给妇儿专科医院院内感染预防和监测提出了新的内容.

    作者:邓庆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母婴同室的开展

    在每1 000名新生儿中,大约有1~3名新生儿存在着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听力损失,在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重症监护的新生儿)中这一数字可以高达4%~6%.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我国近几年在一些医院已开展.我院是今年开展筛查工作的.下面就谈谈我们是如何在母婴同室做这项工作的.

    作者:姜立荣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以提高术后病人的舒适程度 .方法:采用线性模拟标尺,对69例视网膜脱离手术病人计量疼痛程度.结果:不同手术之间疼痛的发生有显著差异性(χ2=5.18,P<0.05),疼痛程度也明显不同,常见的为手术切口疼痛,眼压升高是引起中度以上疼痛的主要因素.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预防性应用止痛药,对因治疗,4种体位交替应用等措施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

    作者:陆少庄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1例脑干出血并发眼炎后导致眼球摘除的教训

    脑干出血患者由于昏迷或面瘫等,可出现眼裂闭合不全.此时,如果不注意眼的防护,就可引起角膜炎、角膜溃疡,甚至更严重的后果.现将1例脑干出血患者并发眼炎后导致眼球摘除的教训总结如下.

    作者:张军;杜芳;卫金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后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提出紧急处理意见和具有预防作用的护理措施,使护士能有预见性地护理、观察病人,从而减少危重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 15例气管切开后并发呼吸道梗阻的病例进行分析,根据其原因不同分类,并对各类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结果:根据15例病人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将他们分成5类,经急救除1人因凝血功能障碍呼吸道大量出血而死亡外 ,其余病人呼吸道梗阻均迅速解除.结论:气管切开后并发呼吸道梗阻是一种紧急意外情况 ,需正确及时处理,否则将危及病人生命;并认为采取正确卧位,加强气道湿化,适时正确吸痰,防止气道粘膜长期受压,预防和积极治疗切口感染,适当镇静能有效地预防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梗阻的发生.

    作者:刘容;陈克芳;廖燕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头皮下积液积血采用负压引流治疗60例

    头皮下积液积血是颅脑手术后及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易导致感染.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有效地清除头皮下血肿及积液,及时闭合死腔,防止感染.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用无菌针抽出积血积液,然后加压包扎,由于加压包扎效果不理想,导致积血积液复发 ,反复抽吸,易增加感染机会,故治疗效果不理想.自1998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负压持续引流效果较前满意,现将负压引流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爱华;付新爱;安玉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如何把不良的病情转达给癌症患者

    我科自1997年起对癌症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一般由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参加,负责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激发患者潜在的生存意识,提高肌体抗病能力[1],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金宗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医嘱查对新方法

    医嘱查对工作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措施.然而一人负责宣读医嘱,其他护士根据宣读内容查对处置卡片的惯用查对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传统的医嘱查对方法,查对时间较长,枯燥的宣读声极易使查对人员产生麻木感,思路跟不上宣读内容,造成漏查医嘱是难免的.

    作者:付丽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数控注射器在CT增强时的护理操作体会

    总结了我院CT室1995年9月~1999年6月1 268例患者应用数控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时的护理体会.本组病例中男性855例,女性413例.小年龄3岁,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5 2.5岁.60~69岁年龄段患者作CT增强检查多,占CT增强总人数的34.5%.1 268例病人中随访除穿刺部位局部渗漏28例,上臂浅静脉炎6例,上肢肿涨2例外,无空气栓塞,无心脑血管病意外发生.说明数控注射器推注造影剂配合CT增强扫描是准确,安全,可靠的. 指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操作方法, 严谨的管道内排气,正确的编程,适当的造影剂注入流量、流速及总量计算,保证了CT增强扫描的成功.

    作者:张红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健康获得观念需求调查

    我院呼吸内科1994~1999年的统计,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占95%,7 0岁以上占85%,老龄化问题中,这一群体不能被忽视,这就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健康问题.

    作者:顾惠娟;陈洁;郁秀静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标准鞘内SEMM式子宫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标准鞘内SEMM式子宫切除术(CISH)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 我院在前几年开展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的基础上,近2年妇产科用于子宫切除.通过对27例C ISH病人的护理,我们拟出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就学于同行.

    作者:叶林英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冬季使用BIPAP呼吸机湿化方法的改进

    机械通气治疗是呼吸机抢救重危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以下简称BIPAP )是机械通气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无需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方便.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冬季病人使用BIPAP时,较非冬季更难耐受,一次性成功率降低.我科从1999年至今,随机观察40例使用BIPAP病人,分别用2种湿化方法来说明一种较理想的湿化方法及其意义.

    作者:莫慧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浅谈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护理会诊

    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会诊中去,针对院内危重、疑难、病情复杂需要跨专业解决问题的病人,开展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护理会诊,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李霞;侯凤芝;霍文贤;王清;刘显云;周仁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布洛芬解热过程的观察及护理

    2000年1月~2000年4月,我科用布洛芬(又名异丁苯丙酸)降温患者43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俊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改良胃管的临床应用观察

    为预防插胃管所致胃内细菌感染和方便插胃管的操作,我们在传统的胃管口加一塑料塞并在距管口10~15 cm处加一止水夹,并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和实验验证.选择了50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胃管有塞组、无塞组,病例各半,抽取胃液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显示:有塞组阳性率16%,无塞组阳性率4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研究表明:改良胃管是适用于内、外科病人的胃肠减压、鼻饲等,具有操作方便,美观实用,且防止胃液外流,减少管口污染,降低条件致病菌感染等优点,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作者:王霞;王红美;杨建英;刘炎玲;廖晚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呼吸机管道细菌污染的观察与护理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但其并发症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常导致临床治疗上的困难.现通过对我院ICU 30例行呼吸机病人的呼吸管道细菌污染情况及下呼吸道定植或感染的细菌进行培养观察,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连芳;魏朝霞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5 例行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结果:1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结论: 对肺癌患者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可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秀英;郭秀泉;吴剑辉;陆爱英;冯洁枝;周菊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手术室中护生带教模式改革的探讨

    1 确立目标,制订带教计划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医德素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总目标[1]. 根据本科室的工作特点、性质及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分析、估计,拟订以下计划:

    作者:梁靖;梁容;卢云媚;邓丽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健患侧卧位对结核性单侧胸腔积液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多年来,教科书及临床护理人员都让结核性单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患侧卧位,利于健侧肺扩张及进行气体交换.随着呼吸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些学者认为健侧卧位可使通气/ 血液比率(V/Q)佳,临床上也观察到若按常规让患者患侧卧位,有部分病人则明显感到胸闷、胸痛,为探讨一种适合病人治疗和护理的体位,制定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计划,我们观察了结核二科20例结核性单侧胸腔积液患者健患侧卧位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作者:杨梅英;张爱民;崔兆芹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血粘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了解血粘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情况.方法:对79例输液患者采用静脉套管留置针,并在输液前测血粘度.结果:血粘度异常者,套管留置的时间显著低于正常(P<0.05),而留置时间与性别、年龄、输液的部位和合作程度无关.结论:高血粘度者静脉套管针留置需慎之.

    作者:孙克莎;王秋颖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