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惠娟;陈洁;郁秀静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臀部注射药物局部溃烂3个月来我院就诊.病人患支气管哮喘多年,每次哮喘发作时,均需联合注射庆大霉素、氨茶碱、地塞米松等药物,有时注射药物局部皮下出现硬结、疼痛等.查体:左右侧臀部分别有3,4处硬结.大小为2.0 cm×1.5 cm~5 .0 cm ×3.0 cm,触无明显疼痛,不规则,无明显边界,大者局部皮肤溃烂.手术探查: 皮下组织变性坏死,无血运,深达深筋膜,切除坏死组织后,伤口换药,1个月后伤口愈合 (病理证实).
作者:薛俊英;刘建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治疗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多孔敷料负压封闭疗法,对不同深度及大小的急、慢性创面进行处理.结果:经该方法处理创面后创面愈合时间,急性创面1~3周, 平均2周;慢性创面2~8周,平均4周.结论:多孔敷料负压封闭处理创面与传统方法相比较 ,具有操作简单、密闭好、创面愈合速度加快、降低交叉感染等优点.
作者:李玉梅;张翠英;徐小迟;任联;张灵芝;郭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呼吸内科1994~1999年的统计,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占95%,7 0岁以上占85%,老龄化问题中,这一群体不能被忽视,这就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健康问题.
作者:顾惠娟;陈洁;郁秀静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诊时的需求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不仅仅要求就诊时得到疾病的治疗,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但门诊怎样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满足病人的身心整体需要呢?怎样充分发挥门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作用呢?为此,从1999年2月始,我们制定了<健康教育处方>,为门诊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雷红丽;王伟洁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显著的是顽固性低氧血症.有时即使提高吸入氧浓度或用先进的通气技术也不一定能改善低氧血症.我院自1998年ICU成立以来,共收治ARDS病人21例,其中有6例病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后低氧血症不能改善,立即采取了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由于实施了有计划、全面细致的身心整体护理及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等进行监测,使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措施顺利完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娟;邓琼芳;吴志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总结了我院CT室1995年9月~1999年6月1 268例患者应用数控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时的护理体会.本组病例中男性855例,女性413例.小年龄3岁,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5 2.5岁.60~69岁年龄段患者作CT增强检查多,占CT增强总人数的34.5%.1 268例病人中随访除穿刺部位局部渗漏28例,上臂浅静脉炎6例,上肢肿涨2例外,无空气栓塞,无心脑血管病意外发生.说明数控注射器推注造影剂配合CT增强扫描是准确,安全,可靠的. 指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操作方法, 严谨的管道内排气,正确的编程,适当的造影剂注入流量、流速及总量计算,保证了CT增强扫描的成功.
作者:张红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98年10月以来,我院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药物栓塞治疗肺结核空洞的新技术. 这项新技术对肺结核空洞的关闭、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作者:章红宇;方玉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及组织脏器的损伤.因此, 对化疗中病人的全方位护理是完成化疗计划的保证.
作者:李毓馨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医嘱查对工作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措施.然而一人负责宣读医嘱,其他护士根据宣读内容查对处置卡片的惯用查对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传统的医嘱查对方法,查对时间较长,枯燥的宣读声极易使查对人员产生麻木感,思路跟不上宣读内容,造成漏查医嘱是难免的.
作者:付丽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在商场、宾馆、餐厅、酒吧、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播出背景音乐如今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背景音乐进入医院的情况还是较为鲜见,背景音乐应不应该进入医院?具体又应该怎样做?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作者:董杏芳;万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对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对医护人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由于受贯性的工作流程及个别护士的服务意识相对滞后的因素制约,往往导致护患纠纷.因此,怎样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纠纷以及出现矛盾纠纷后如何正确处理,就成为当务之急,需引起各级护理管理者及广大同仁的广泛关注.现就处理护患纠纷中的礼仪问题浅谈如下.
作者:王晶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机械通气治疗是呼吸机抢救重危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以下简称BIPAP )是机械通气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无需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方便.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冬季病人使用BIPAP时,较非冬季更难耐受,一次性成功率降低.我科从1999年至今,随机观察40例使用BIPAP病人,分别用2种湿化方法来说明一种较理想的湿化方法及其意义.
作者:莫慧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确立目标,制订带教计划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医德素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总目标[1]. 根据本科室的工作特点、性质及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分析、估计,拟订以下计划:
作者:梁靖;梁容;卢云媚;邓丽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以提高术后病人的舒适程度 .方法:采用线性模拟标尺,对69例视网膜脱离手术病人计量疼痛程度.结果:不同手术之间疼痛的发生有显著差异性(χ2=5.18,P<0.05),疼痛程度也明显不同,常见的为手术切口疼痛,眼压升高是引起中度以上疼痛的主要因素.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预防性应用止痛药,对因治疗,4种体位交替应用等措施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
作者:陆少庄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在每1 000名新生儿中,大约有1~3名新生儿存在着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听力损失,在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重症监护的新生儿)中这一数字可以高达4%~6%.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我国近几年在一些医院已开展.我院是今年开展筛查工作的.下面就谈谈我们是如何在母婴同室做这项工作的.
作者:姜立荣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据统计,近3年中我国性病发病率分别为21/10万、31/10万、53/10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并有南高北低倾向,如1989年深圳、广州等南方城市的发病率已高达173/万以上[1] .孕产妇中的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也相应有增高趋势.给妇儿专科医院院内感染预防和监测提出了新的内容.
作者:邓庆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由实用护理杂志社主办并召开的全国第三届内科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圆满结束.这次会议录入论文180篇,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作者:李惠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为预防插胃管所致胃内细菌感染和方便插胃管的操作,我们在传统的胃管口加一塑料塞并在距管口10~15 cm处加一止水夹,并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和实验验证.选择了50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胃管有塞组、无塞组,病例各半,抽取胃液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显示:有塞组阳性率16%,无塞组阳性率4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研究表明:改良胃管是适用于内、外科病人的胃肠减压、鼻饲等,具有操作方便,美观实用,且防止胃液外流,减少管口污染,降低条件致病菌感染等优点,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作者:王霞;王红美;杨建英;刘炎玲;廖晚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科室研制的专门用于配制化疗药物的简易隔离箱,使分散在空气中的化疗药物尽可能排到室外,有效地减少了护士在操作中吸入药物,避免对护士身体造成损害.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
作者:尚晓春;王文仪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5 例行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结果:1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结论: 对肺癌患者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可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秀英;郭秀泉;吴剑辉;陆爱英;冯洁枝;周菊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