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益夫;柳化源;邵初晓;章平禄;单远洲;何永礼
目的提高对肝源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认识,及其在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所占地位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5例中,确诊肝源性溃疡的36例,观察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溃疡部位及出血部位,并予奥美拉唑针(40mg/次,2次/天)加内镜下止血综合治疗.结果肝源性溃疡占本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1.8%,36例患者综合治疗获止血者31例,有效率为86.1%,死亡1例,死亡率为2.78%.结论肝源性溃疡是构成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综合治疗止血率较高,死亡率较低.
作者:徐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DE-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52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3D DCE-MRA检查,15~20ml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后,采用3DFLASH序列在一次屏气时间内对肾动脉进行冠状位信号采集,将所获得的原始图像行大信号投影(MIP)重建.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3级评价.观察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对肾动脉狭窄显示情况.结果52例图像质量均达到优良,肾动脉显示满意.其中肾动脉正常89条,肾动脉狭窄24条,共113条.结论3D DCE-MRA合理的成像技术和综合的图像分析,能清楚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的狭窄部位和程度作出可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希松;吴渭贤;张露钢;毛明香;刘敏;俎德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方法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CT下直接定位,后经颅骨钻孔、引流行尿激酶溶解术,并进行定期CT随访观察.结果49例存活,7例死亡.出院后6个月随访总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9例,Ⅱ级13例,Ⅲ级14例,Ⅳ级5例,Ⅴ级8例.结论CT引导下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可靠、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丁叶鹏;朱岩湘;姚杰;邬剑宏;柯雅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在神经外科系统疾病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L3~L4椎间隙穿刺进入腰大池,置入软质导管5cm,持续引流脑脊液.结果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取得明显效果,无并发症.结论通过微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锦泉;金国良;俞学斌;王建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胶囊对烧伤患者创面疼痛及换药后发热反应的影响.方法观察100例烧伤患者262例次口服尼美舒利胶囊后疼痛程度变化、换药后畏寒、发热反应发生率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口服尼美舒利胶囊后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0.8%,抑制换药后发热反应有效率为75.3%,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尼美舒利能有效控制烧伤创面及换药后与植皮后疼痛,并能缓解烧伤换药后的发热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朱婉红;芦芳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组织CD44v6的表达与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12例胃肠道癌CD44v6的蛋白表达.结果胃肠道癌组织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浆膜浸润、明确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微转移和远处转移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组织分化程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癌组织CD44v6高表达与肿瘤浸润和转移正相关,CD44v6可作为一种评估胃肠道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标志物.
作者:朱杨丽;杨幼萍;林曦;李威;张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内疝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有关临床资料.结果8例术前未明确诊断,本组均行急症手术,其中7例肠坏死予以肠切除,余3例复位成功.结论X线腹部平片对本病诊断有提示作用.如高度怀疑本病,应急诊剖腹探查.
作者:罗斌;王世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作用.方法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与胸腔穿刺在98例胸腔积液患者中临床应用的比较.结果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组在积液抽尽时间、操作所需时间、减少不适反应均较胸腔穿刺组有优越性.结论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实用性及优越性.
作者:陈军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2例,肿瘤摘除2例.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术前误诊肺癌1例,肺良性肿瘤2例,可疑病变1例.结论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在影像学上主要有肺部圆形孤立的密度均匀阴影,表面光滑,不见钙化、空洞.下叶多于上叶,右肺多于左肺两个特点.术前确诊困难.本病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式以肺叶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作者:陈维;郑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早期应用对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32例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5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除用ACS常规治疗外加用氟伐他汀80mg,每晚口服,对照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阿斯匹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ACEI;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不溶栓,其余同STAM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的水平.结果治疗组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CRP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伐他汀在ACS患者中早期应用可显著降低血浆CRP水平.
作者:朱学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症和转移瘤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局麻后,在C形臂X光机透视监控下进行经皮椎弓根穿刺,针尖在椎体中部即停止进针,用碘必乐行椎体造影,后用螺旋加压器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椎体.结果骨质疏松症8例(病椎11节)、转移瘤5例(病椎16节)27节病椎中26节手术成功,术后2个月以上随访,病椎部位疼痛基本消失10例,疼痛减轻3例,其中1例胸4椎体穿刺后出现胸前壁剧痛和穿刺同侧下肢麻木,均经保守治疗1周症状消失.结论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症和转移瘤,能够凝滞病变、强化椎体、缓解疼痛,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微创技术.
作者:张东泉;王炜;吴陈兴;徐石峰;江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3月至11月,本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成A、B两组各20例,A组在腹腔镜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B组经腹式子宫切除术,对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A组手术时间略长于B组(P>0.05),元显著性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病人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少于B组(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何彩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998年2月至200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和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共收治创伤性结肠破裂45例,其中3例为迟发性结肠破裂,现分析如下.
作者:许焕建;徐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冠心病女性住院患者56例,与同期的冠心病男性住院患者100例进行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CAG)对照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P<0.01),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且TET假阳性组ST段下移持续时间、幅度均显著少于真阳性组(P<0.01),ST段下移导联数也显著少于真阳性组(P<0.01).结论女性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平板运动试验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诊断意义较男性小,应结合其它相关指标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钱跃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1例结直肠癌患者癌黏膜的VEGF达情况.结果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9%,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表达率较高.随着Dukes分期的增高,VEGF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结论结直肠癌中VEGF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关系密切,对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司马军;韩石平;金弢;仇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胸片阴性的早期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纤维支气管镜镜下特征和影响病原学、病理检查结果的因素.结果38例中行支气管镜检查毛刷涂片确诊为65.79%,病理活检为76.32%,阴性率为3/38(7.89%).而胸片与CT对早期支气管内膜结核检查的临床意义不大.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确诊胸片阴性的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凌凤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青光眼是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但发生率极低,本院自1992年开展血液透析至今,仅发生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芍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各种抗HCV酶免疫试剂检测效果的比对分析,寻求合适的检测方法.方法抗HCV阳性血清,分别用国产第二代抗HCV ELISA试剂、进口第三代抗HCV ELISA试剂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与分片段试剂及RT-PCR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配对组合,以达到较高的检出率.结果以RT-PCR测定结果为标准,国产试剂平均检出率为65.24%,进口试剂平均检出率为80.32%,两者比较P<0.01;以分片段试剂测定结果为标准,进口试剂与国产试剂对HCV-C区、NS5区检出率比较,P<0.01;二种试剂配对检测提高了检出率.结论进口第三代试剂比国产试剂检出率高,血站进行HCV检测宜用进口试剂;采用二种互补性好的试剂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作者:吴国桥;茹兴龙;鲍红日;吴士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探讨在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预防和诊治中的护理.方法结合腓总神经的解剖特点,分析下肢创伤(除外创伤自身造成的损伤)医源性腓总神经在诊治过程中损伤的因素.结果发生在治疗过程中的11例腓总神经损伤,经及时解除(腓骨小头外后侧)局部挤压后,病人出现的小腿、足背皮肤麻木,足、趾背伸无力等症状消失或好转.结论在下肢创伤病例护理中,了解并及时发现腓总神经损伤的相关症状,可以防止局部或长时间挤压而导致的腓总神经损伤及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腔及心包腔分别注入不同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并心包积液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6例恶性胸腔并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多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及心包腔置管引流及抽吸后,将博莱霉素注入胸腔,顺铂注入心包腔行腔内化疗.结果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经上述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87.50%,毒副反应轻微.结论对恶性肿瘤晚期并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博莱霉素及顺铂分别注入胸腔及心包腔行局部化疗切实可行.
作者:唐猛;陈晓;章雪林;徐晓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