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症和转移瘤

张东泉;王炜;吴陈兴;徐石峰;江涌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脊柱, 骨质疏松症, 转移瘤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症和转移瘤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局麻后,在C形臂X光机透视监控下进行经皮椎弓根穿刺,针尖在椎体中部即停止进针,用碘必乐行椎体造影,后用螺旋加压器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椎体.结果骨质疏松症8例(病椎11节)、转移瘤5例(病椎16节)27节病椎中26节手术成功,术后2个月以上随访,病椎部位疼痛基本消失10例,疼痛减轻3例,其中1例胸4椎体穿刺后出现胸前壁剧痛和穿刺同侧下肢麻木,均经保守治疗1周症状消失.结论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症和转移瘤,能够凝滞病变、强化椎体、缓解疼痛,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微创技术.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置换术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对5例化疗无效的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进行TPE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液黏度明显降低,血清IgM浓度明显下降(均P<0.01),血沉减慢(P<0.05),血红蛋白浓度和骨髓中淋巴样浆细胞数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 TPE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波;金秀国;方汉波;庄晓玲;刘晓光;方国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应用(附68例报告)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在神经外科系统疾病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L3~L4椎间隙穿刺进入腰大池,置入软质导管5cm,持续引流脑脊液.结果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取得明显效果,无并发症.结论通过微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锦泉;金国良;俞学斌;王建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11例报告

    目的探讨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用手助式腹腔镜技术完成脾切除术11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3例,脾多发性囊肿1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无并发症.结论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有利于腹腔镜技术在脾脏疾病中的推广.

    作者:金弢;韩石平;高国栋;司马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及预后探讨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及其预后.方法选择出生后3~10d有临床症状的患儿作第1次CT检查.选取颅脑内有异常改变的患儿78例.分别作多次CT复查,并均摄取15至20幅图像存档.结果HIE病灶范围广,伴出血预后差,病灶密度低,发生后遗症机率高.结论CT检查对HIE病灶范围、密度、有否合并颅脑出血及预后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估.

    作者:虞敬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毒症长期血透并发青光眼1例

    青光眼是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但发生率极低,本院自1992年开展血液透析至今,仅发生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芍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源性溃疡36例诊治分析

    目的提高对肝源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认识,及其在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所占地位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5例中,确诊肝源性溃疡的36例,观察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溃疡部位及出血部位,并予奥美拉唑针(40mg/次,2次/天)加内镜下止血综合治疗.结果肝源性溃疡占本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1.8%,36例患者综合治疗获止血者31例,有效率为86.1%,死亡1例,死亡率为2.78%.结论肝源性溃疡是构成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综合治疗止血率较高,死亡率较低.

    作者:徐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3月至11月,本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成A、B两组各20例,A组在腹腔镜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B组经腹式子宫切除术,对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A组手术时间略长于B组(P>0.05),元显著性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病人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少于B组(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何彩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欢迎订阅《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宫颈病变.方法对656例轻度以上宫颈糜烂、有接触性出血的门诊患者及本人自愿要求检查者宫颈行TCT检查分析.结果656例患者TCT检查结果,宫颈病变发生率达75.76%.其中良性细胞改变320例(占48.78%),宫颈上皮内病变177例(占26.98%),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病率31~40岁为高发年龄阶段,20~30岁为第二高发年龄阶段.结论宫颈疾病趋向年轻化,发病率高,新柏氏TCT系统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测率及准确性.

    作者:沈秀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全胃切除改良Schlatter消化道重建106例报告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采用改良Schlatter消化道重建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6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胃切除后,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将食管断端与距Treitz韧带下50cm处空肠行端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30cm处行Braun式吻合,吻合口长径为10cm,将距Braun's吻合口3.0cm输入襻,用7#线穿过肠系膜结扎阻断空肠,距Braun's吻合口3.0cm输出襻处行浆肌层纵向间隔2.0cm缝合1周,以形成一套叠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89例患者随访3个月~1年,均未发现返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且代胃功能良好.结论全胃切除改良Schlatter消化道重建术是全胃切除术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作者:吴益夫;柳化源;邵初晓;章平禄;单远洲;何永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作用.方法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与胸腔穿刺在98例胸腔积液患者中临床应用的比较.结果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组在积液抽尽时间、操作所需时间、减少不适反应均较胸腔穿刺组有优越性.结论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实用性及优越性.

    作者:陈军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例创伤性迟发性结肠破裂诊治分析

    1998年2月至200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和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共收治创伤性结肠破裂45例,其中3例为迟发性结肠破裂,现分析如下.

    作者:许焕建;徐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40岁以上经B超和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180例,给予(米非司酮25mg+甲基睾丸素5mg)/d口服连续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血清激素水平、诊刮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并观察月经恢复时间.结果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6.12±1.34)mm和(3.23±0.97)mm;用药后血清LH、T水平显著升高(P<0.01);P、E2显著降低(P<0.01),FSH、PRL无明显改变维持在卵泡早期水平.治疗3个月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腺上皮呈增生早期改变,腺体分泌活动受到抑制;间质致密,水肿消失.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全部闭经,停药后8~67天月经恢复,平均23天;112例进入绝经期;其余68例恢复月经,其中37例(54.4%)月经量减少.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在使用剂量、时间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汪芳;郑华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尼美舒利对烧伤患者镇痛解热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胶囊对烧伤患者创面疼痛及换药后发热反应的影响.方法观察100例烧伤患者262例次口服尼美舒利胶囊后疼痛程度变化、换药后畏寒、发热反应发生率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口服尼美舒利胶囊后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0.8%,抑制换药后发热反应有效率为75.3%,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尼美舒利能有效控制烧伤创面及换药后与植皮后疼痛,并能缓解烧伤换药后的发热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朱婉红;芦芳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损伤与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肝组织损伤程度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慢性乙肝病例的肝活检及血清学指标资料,按病理分级分期分为4组,比较肝组织损伤程度与血清学的关系.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肝功能中的ALT和AST相关(r=0.666和r=0.655),与Alb无相关(r=0.273).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纤维化指标HA、PC-Ⅲ和Ⅳ-C相关(r=0.528、r=0.458和r=0.387),与LN无相关(r=0.206).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HBV DNA含量无相关(r=0.220).结论肝组织损伤与血清学ALT、AST、HA、PC-Ⅲ和Ⅳ-C相关,与HBV DNA含量无相关.

    作者:黎新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诊治分析

    目的根据临床病例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归纳总结5例甲亢并发ITP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加抗甲状腺药物及多种提升血细胞药物治疗,开始时泼尼松用量为2mg/kg.d,前3d加用丙种球蛋白5g/d静脉滴注,丙基硫氧嘧啶(PTU)300mg/d.然后根据疗效,泼尼松和PTU逐渐减量,激素总疗程6个月,PTU总疗程2~3年.结果5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出血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甲状腺功能明显好转,治疗3~6个月后,血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治疗甲亢并发ITP的关键是治疗甲亢,邢随着甲亢的痊愈而痊愈.

    作者:王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蚕豆病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并总结蚕豆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蚕豆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蚕豆病的发病可见于各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为9岁以下儿童(83%);全年均有发病,5月份蚕豆上市时多发(49%);潜伏期为4小时~8天;多为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92%).结论蚕豆病目前无根治方法,蚕豆病患者或有蚕豆病者家族史,应禁食蚕豆或蚕豆制品,以防发病.治疗以反复输血、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成分输血安全可靠.

    作者:包森和;陈丽娟;周云飞;陈高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液制品抗HCV酶免疫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通过对各种抗HCV酶免疫试剂检测效果的比对分析,寻求合适的检测方法.方法抗HCV阳性血清,分别用国产第二代抗HCV ELISA试剂、进口第三代抗HCV ELISA试剂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与分片段试剂及RT-PCR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配对组合,以达到较高的检出率.结果以RT-PCR测定结果为标准,国产试剂平均检出率为65.24%,进口试剂平均检出率为80.32%,两者比较P<0.01;以分片段试剂测定结果为标准,进口试剂与国产试剂对HCV-C区、NS5区检出率比较,P<0.01;二种试剂配对检测提高了检出率.结论进口第三代试剂比国产试剂检出率高,血站进行HCV检测宜用进口试剂;采用二种互补性好的试剂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作者:吴国桥;茹兴龙;鲍红日;吴士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纤支镜引导放置鼻胃管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附23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发生插管困难的解决方法.方法经纤支镜引导经鼻置入胃管.结果23例患者均1次成功、2例鼻腔有少量出血,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纤支镜引导放置鼻胃管引起的疼痛及不适较常规方法插管轻、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不失为传统插管失败的一种补救方法.

    作者:叶俊;王桂芳;张铁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胸片阴性的早期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纤维支气管镜镜下特征和影响病原学、病理检查结果的因素.结果38例中行支气管镜检查毛刷涂片确诊为65.79%,病理活检为76.32%,阴性率为3/38(7.89%).而胸片与CT对早期支气管内膜结核检查的临床意义不大.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确诊胸片阴性的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凌凤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