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诊治分析

王军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抑制性T淋巴细胞
摘要:目的根据临床病例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归纳总结5例甲亢并发ITP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加抗甲状腺药物及多种提升血细胞药物治疗,开始时泼尼松用量为2mg/kg.d,前3d加用丙种球蛋白5g/d静脉滴注,丙基硫氧嘧啶(PTU)300mg/d.然后根据疗效,泼尼松和PTU逐渐减量,激素总疗程6个月,PTU总疗程2~3年.结果5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出血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甲状腺功能明显好转,治疗3~6个月后,血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治疗甲亢并发ITP的关键是治疗甲亢,邢随着甲亢的痊愈而痊愈.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DE-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52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3D DCE-MRA检查,15~20ml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后,采用3DFLASH序列在一次屏气时间内对肾动脉进行冠状位信号采集,将所获得的原始图像行大信号投影(MIP)重建.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3级评价.观察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对肾动脉狭窄显示情况.结果52例图像质量均达到优良,肾动脉显示满意.其中肾动脉正常89条,肾动脉狭窄24条,共113条.结论3D DCE-MRA合理的成像技术和综合的图像分析,能清楚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的狭窄部位和程度作出可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希松;吴渭贤;张露钢;毛明香;刘敏;俎德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作用.方法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与胸腔穿刺在98例胸腔积液患者中临床应用的比较.结果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组在积液抽尽时间、操作所需时间、减少不适反应均较胸腔穿刺组有优越性.结论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实用性及优越性.

    作者:陈军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双额叶脑挫裂伤30例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30例患者根据GCS评分治愈20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3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变化突然,密切的病情观察,动态复查CT及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刘见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4例报告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2例,肿瘤摘除2例.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术前误诊肺癌1例,肺良性肿瘤2例,可疑病变1例.结论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在影像学上主要有肺部圆形孤立的密度均匀阴影,表面光滑,不见钙化、空洞.下叶多于上叶,右肺多于左肺两个特点.术前确诊困难.本病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式以肺叶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作者:陈维;郑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40岁以上经B超和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180例,给予(米非司酮25mg+甲基睾丸素5mg)/d口服连续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血清激素水平、诊刮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并观察月经恢复时间.结果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6.12±1.34)mm和(3.23±0.97)mm;用药后血清LH、T水平显著升高(P<0.01);P、E2显著降低(P<0.01),FSH、PRL无明显改变维持在卵泡早期水平.治疗3个月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腺上皮呈增生早期改变,腺体分泌活动受到抑制;间质致密,水肿消失.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全部闭经,停药后8~67天月经恢复,平均23天;112例进入绝经期;其余68例恢复月经,其中37例(54.4%)月经量减少.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在使用剂量、时间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汪芳;郑华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排螺旋CT在精索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诊断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16例螺旋CT多期扫描,对静脉期横断位睾丸外缘血管增粗病例进行三维血管重建.重建方法采用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结果16例中有11例左侧睾丸、精索静脉曲张,2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其中2例见结节样扩张的静脉,1例伴附睾炎.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对睾丸、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明确曲张静脉的范围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晓;沈小勇;卞颖飞;宣浩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诊治分析

    目的根据临床病例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归纳总结5例甲亢并发ITP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加抗甲状腺药物及多种提升血细胞药物治疗,开始时泼尼松用量为2mg/kg.d,前3d加用丙种球蛋白5g/d静脉滴注,丙基硫氧嘧啶(PTU)300mg/d.然后根据疗效,泼尼松和PTU逐渐减量,激素总疗程6个月,PTU总疗程2~3年.结果5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出血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甲状腺功能明显好转,治疗3~6个月后,血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治疗甲亢并发ITP的关键是治疗甲亢,邢随着甲亢的痊愈而痊愈.

    作者:王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11例报告

    目的探讨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用手助式腹腔镜技术完成脾切除术11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3例,脾多发性囊肿1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无并发症.结论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有利于腹腔镜技术在脾脏疾病中的推广.

    作者:金弢;韩石平;高国栋;司马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黄体酮胶丸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两种黄体酮胶丸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绝经2年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成年女性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双周期、交叉、单剂量口服200mg黄体酮胶丸,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定时采取血样;用放射免疫(RIA)方法测定血清样品中黄体酮的浓度,并对两种黄体酮胶丸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口服两种黄体酮胶丸后,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的血中黄体酮的大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53.28±8.58)和(45.90±11.90)ng/ml,达到大血药浓度时间Tmax分别为(1.50±0.67)和(1.78±0.80)小时,0~72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72分别为(378.55±85.84)和(359.12±108.51)hr×ng/ml,平均滞留时间MBT分别为(13.33±2.17)和(13.75±2.17)小时.结论两种黄体酮胶丸生物等效.

    作者:张美云;黄雅琴;孙丹利;蒋海瑛;邵庆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双管路血泵进行膜式-重血浆置换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采用双管路血泵进行一重血浆置换(PE)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一只血泵进行血液体外循环,另一只Nipro MP-300血泵同时安装两副血路管,其中一副连接到血浆分离器的分浆出口,控制血浆的分离速度,另一副连接到血液回路的静脉壶与置换液袋,控制血浆的补充速度,两副血路管由同一台血泵同步控制,进行1~2小时PE治疗.结果8例患者进行PE治疗22例次,治愈6例,死亡2例(死于原发病);双管路血泵进行PE治疗分离血浆的速度和补充血浆的速度相差极少,低血压的发生率低;可以同步进行较快速度的分离血浆和补充血浆,治疗时间缩短,抗凝剂的用量减少.结论采用双管路血泵进行PE治疗不依赖价格昂贵全自动血浆置换机,设备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连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液制品抗HCV酶免疫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通过对各种抗HCV酶免疫试剂检测效果的比对分析,寻求合适的检测方法.方法抗HCV阳性血清,分别用国产第二代抗HCV ELISA试剂、进口第三代抗HCV ELISA试剂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与分片段试剂及RT-PCR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配对组合,以达到较高的检出率.结果以RT-PCR测定结果为标准,国产试剂平均检出率为65.24%,进口试剂平均检出率为80.32%,两者比较P<0.01;以分片段试剂测定结果为标准,进口试剂与国产试剂对HCV-C区、NS5区检出率比较,P<0.01;二种试剂配对检测提高了检出率.结论进口第三代试剂比国产试剂检出率高,血站进行HCV检测宜用进口试剂;采用二种互补性好的试剂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作者:吴国桥;茹兴龙;鲍红日;吴士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例创伤性迟发性结肠破裂诊治分析

    1998年2月至200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和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共收治创伤性结肠破裂45例,其中3例为迟发性结肠破裂,现分析如下.

    作者:许焕建;徐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肠套叠26例误诊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肠套叠的误诊原因.方法对26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18例行空气灌肠,成功11例,成功率61.1%;1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坏死肠段切除,本组痊愈25例,死亡1例,因伤口裂开及水电解质失衡、多脏器衰竭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对不典型病例应耐心询问病史,仔细检查腹部并行肛门指检,必要时行B超或空气灌肠,可减少误诊.

    作者:毛春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单侧甲状腺结节腺叶切除术的诊治分析

    目的观察单侧甲状腺结节腺叶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证实48例为甲状腺良性病变,9例为甲状腺癌:随访6个月~5年,均未出现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9例甲状腺癌患者均存活,无癌复发.结论腺叶切除术是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安全合理的术式.

    作者:徐光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胃间质细胞瘤2例报告

    胃间质细胞瘤临床较为少见,本院收治2例并进行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3月至11月,本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成A、B两组各20例,A组在腹腔镜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B组经腹式子宫切除术,对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A组手术时间略长于B组(P>0.05),元显著性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病人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少于B组(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何彩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先天性腹内疝10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内疝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有关临床资料.结果8例术前未明确诊断,本组均行急症手术,其中7例肠坏死予以肠切除,余3例复位成功.结论X线腹部平片对本病诊断有提示作用.如高度怀疑本病,应急诊剖腹探查.

    作者:罗斌;王世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乌司他汀治疗烧伤脓毒症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Ulinastatin,UTI)对烧伤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经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UTI治疗.测定两组确诊脓毒症时以及确定后第7天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脓毒症持续时间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率.结果乌司他汀治疗后,脓毒症患者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均P<0.01).治疗组脓毒症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发生MODS 3例,对照组4例).结论乌司他汀对烧伤脓毒症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庆洋;赵仲农;孙建平;张水良;陈高才;孟朝辉;刘文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欢迎订阅《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应用(附68例报告)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在神经外科系统疾病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L3~L4椎间隙穿刺进入腰大池,置入软质导管5cm,持续引流脑脊液.结果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取得明显效果,无并发症.结论通过微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锦泉;金国良;俞学斌;王建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