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霜
近年来本院用克氏针与吸痰管自制甲状腺引流管用于甲状腺术后引流,临床使用12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剑;邵初晓;朱锦德;夏旭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食道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指数和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35例胃镜标本的食道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INEL)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例食道癌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60.0%(21/35);Survivin阳性的食道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放化疗后完全缓解组的Survivin阳性率低于部分缓解组.结论 Survivin基因可能通过抑制食道癌细胞的凋亡对食道癌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并对肿瘤的治疗反应有一定的预见性.
作者:谢聪颖;吴式琇;陈必成;张萍;孙成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诊断.方法 8例小肝癌和1例微小肝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5~35秒、65~75秒和3~5分钟,对比剂用量80~100ml,注射速率3ml/s.结果小肝癌和微小肝癌多期增强表现并不相同,可分为5类.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充分反映出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作者:陈再智;张燕;应申鹏;王森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本院自1991年2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病人4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养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院ICU自2000年3月至2001年10月,对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其中12例并发肺部感染.现将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袁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口腔粘膜感染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常见的并发症,既给病人带来疼痛,影响进食,又延长了治疗时间.由于疾病本身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缺乏,患者极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成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院用碘伏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的口腔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潘美兰;李红;罗柳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心脏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心脏介入术后拔鞘管时发生的血管迷走反射(VVRS),是一种较为少见但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现对本院1998年10月~2002年8月行心脏介入术拔鞘管后发生VVRS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沈国花;吴巧元;孔丽娟;王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并发气胸及肺大疱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2例支气管哮喘并发气胸及肺大疱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气胸和肺大疱均发生在哮喘病程10年以上,发作时多数伴有感染,且病情相互影响,症状无特征性,容易漏诊或误诊.结论哮喘并发气胸和肺大疱与存在气道重构和炎症有关,应仔细体检,提出拟似诊断,及时作X线检查可确诊;治疗时不可偏废,在控制哮喘的同时,及时行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作者:茅月存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总结阑尾粘液囊肿的诊治手段.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11例阑尾粘液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为少见病种,症状以右下腹痛及腹部包块为主.除1例术前诊断明确,余均为术中发现.行手术切除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术前诊断困难,应注意病史采集,钡剂灌肠及B超、CT有一定诊断价值.外科手术是治疗的唯一有效方法.
作者:丁耘峰;顾凤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婴幼儿腹泻病好发于秋冬季节,尤其在农村发病率高.本文收集本院自1992年9月~2002年10月确诊为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并发急性假性肠梗阻32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杜娟;吕瑞利;方锦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成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2例成人UPJO手术资料,27例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其中5例加行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单纯粘连带松解术2例,肾切除术3例.成形术均置支架引流管,其中置双J管21例.结果术后未发生感染、漏尿等并发症,支架管按期顺利拔除.27例成形术者25例获得随访,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肾积水明显好转.结论 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为成人UPJO佳术式.使用双J管内引流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对重度肾积水肾内腔明显扩大者加行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不仅改善外观,更利于引流及功能恢复.
作者:孙百鸣;郁建迪;朱振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nm23-H1基因表达.结果 nm23蛋白弥散于胞浆及胞膜,nm23-H1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有密切关系,有转移性癌组织nm23-H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癌组织(P<0.01).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是一个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陈贵平;张谷;李新德;曹浩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02例,本文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值的变化以探讨对急性胰腺炎分类及预后评估的意义.
作者:王宗立;钟玲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院自1995年5月~2002年10月以来,应用富士能电子胃镜WG-88FP,行上消化道检查7479例,并将十二指肠球后作为常规必查部位,除3例因幽门完全梗阻未进入球后外,余均能完成对十二指肠球后的检查,共发现十二指肠球后各类病变93例,占同期总检人数的1.24%,现将其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傅岳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脑室外引流是一种缓解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应急手术.引流术后对病人的观察和处理是保证引流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将本院52例脑室外引流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林玉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用单克隆抗体(单抗)来治疗恶性肿瘤的设想由来已久 ,开始企图发展一个靶向抗体,它仅对抗肿瘤组织,而不影响正常组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直至1970年杂交技术的发展,可生产大量的鼠抗体而获得希望.但鼠抗体有很多缺点,因其非人类抗体,进入人体后,人体本身就可以对鼠抗体引起免疫反应,即产生抗体来对抗治疗用的鼠抗体(HAMA:人抗鼠抗体).在重复使用鼠抗体时,一旦该免疫反应发生,就会很快地将进入循环的抗体清除掉.为了减少鼠抗体的免疫性,已发展了不少人体化嵌合的单克隆抗体.它是通过融合DNA来形成嵌合体抗体,该技术主要是将鼠抗体中的某一直接和抗原(补体决定部位)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序列结合到人的某免疫球蛋白中具有特异的恒定的区域网络内,从而获得一系列产物[1].
作者:耿宝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种无创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冠心病或疑诊冠心病患者,先行潘生丁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门控心血池显像检查,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依次为:心肌灌注(93.3%)>心血池(87.9%)>运动平板(75.8%),平板运动试验敏感性低.特异性依次为:运动平板(79.2%)>心肌灌注(54.2%)>心血池(33.3%),平板运动试验特异性高.结论同时检查核素显像及平板运动试验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温晓红;黄高忠;李舰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临床少见,本院近期收治2例,报道如下.
作者:邵四海;王伟高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改善急性期颈动脉系脑梗塞的运动障碍及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相比较.方法将78例颈动脉系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奥扎格雷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进行相互与自身对照,并结合血液流变学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血液粘稠度和血脂的下降,两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1),而两组相互对照生活能力评分及血液粘稠度亦有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对治疗急性颈动脉系脑梗塞有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在临床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连妙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破裂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69例(74个动脉瘤)在手术中10例(10个动脉瘤)破裂及其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74个动脉瘤在手术中破裂10个(13.51%):其中5个为复杂形态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分离瘤体时破裂;4个为蛛网膜广泛粘连在解剖时破裂;1个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夹闭时破裂.除其中1例因广泛紧密粘连无法暴露而失败外,余经紧急处理均成功夹闭或包裹.结论术中适当的暴露和主动阻断载瘤动脉能减少破裂机率.
作者:楼林;毛宇震;张卫华;陈书达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