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焱焱;林一均;缪一艇;杨晓国;谢璟;姚琼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130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V级3组,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ApoA-1、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CHF患者ApoA-1与BNP、LVEF、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所有患者随访2年后,记录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或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发生情况.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者定义为心血管事件组,反之为非心血管事件组.对心血管事件组与非心血管事件组间ApoA-1、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ApoA-1与CHF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ApoA-1对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着心功能分级递增,ApoA-1水平递减,BNP水平递增,LVEF水平递减,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poA-1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70,P<0.05),与BNP呈负相关(r=-0.416,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539,P<0.05).随访2年后,130例患者中4例失访.心血管事件组ApoA-1、LVEF较非心血管事件组低,BNP、LVEDd较非心血管事件组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HF患者心血管事件ApoA-1预测的AUC=0.832,95%CI:0.770~0.894,灵敏度75.4%,特异度82.0%.结论 CHF患者血清ApoA-1水平降低,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能较好地反映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对于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严;王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合适的临床前模型对于肿瘤学转化研究至关重要.通过肿瘤细胞系建立的异种移植模型方便易用,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中,但在临床前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存在明显局限性.而患者来源异种移植(PDX)模型直接将患者的肿瘤组织或细胞植入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根据植入部位可分为异位植入和原位植入两类,从而保留其供体肿瘤的主要组织学和遗传特征,在肿瘤研究领域中显示出优势.本文介绍PDX模型的建立方法和特征,并就其在筛选抗肿瘤药物、鉴定生物标志物、共临床试验、个性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
作者:傅佳琦;滕理送;王浩浩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初见王曼教授是在杭州红房子妇产医院的门诊室,虽已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让人感到十分亲切.王曼教授说话时思维敏捷、条理清晰,完全看不出是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在战火中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1927年9月,王曼出生于浙江嘉善一户知识分子家庭,后因父母工作调动,全家来到杭州生活.天有不测风云,抗日战争爆发不久,父亲便得了肺结核离开了人世,母亲只能带着孩子们离开杭州,不久也被乳腺癌夺走了生命,家庭的顶梁柱垮了.当时,王曼才13岁.面对亲人相继被病魔夺去生命,王曼在她小小的心灵中立下要成为一名医生、为人民治病的志愿.她先跟随流亡学生一起到丽水碧湖的一个偏僻山区里读中学.后来日本侵略军攻占华北,沦陷区学生又纷纷失学,流离失所,王曼跟随其他流亡学生一起到了贵阳.为了给流亡学生提供生活条件以及继续学习机会,教育部将从北京等地流亡至西北山区的协和医院师资组织起来,成立了国立贵阳医学院.王曼抓住了这次学习机会,一读就是六年.
作者:严玮雯;沈昱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对前循环大动脉闭塞高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5年3月至2016年12月因前循环血管闭塞(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69例,将年龄≥80岁的17例患者作为高龄组,<80岁的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颅内出血风险及90d良好预后.结果 高龄组90d mRS评分5(3,6)分,高于对照组的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比例,总体颅内出血、症状性出血以及90d良好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80岁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进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
作者:潘婕;史宗杰;施天明;王美萍;郭舜源;耿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SRT1720抗老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建立一种可行的预处理方案.方法 以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通过过氧化应激模型,确定SRT1720预处理方案.之后采用SRT1720预处理和溶剂DMSO预处理,以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显示细胞衰老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衰老相关的p16、p2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衰老相关的p16、p21蛋白表达水平.管腔形成试验分析预处理的细胞上清液重悬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管腔形成情况.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MSCs内活性氧类物质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MSCs细胞内DNA损伤情况.结果 适宜的SRT1720预处理方案为1μM SRT1720预处理老年MSC 24h,在此条件下,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生存率高,48h后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明显下降,细胞衰老相关的p16、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上清液促HUVEC管腔形成能力增强,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含量减少,DNA损伤反应减弱.结论 SRT1720预处理可通过减轻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的产生及DNA损伤而改善老年MSC衰老表型及旁分泌功能.
作者:朱美飞;江荣林;雷澍;吴建浓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股沟斜疝患儿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7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6至11月收治的38例患儿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为对照组;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8例患儿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由专业小儿外科护理小组护理,根据患儿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术前访视,医护患三方协同麻醉诱导,家属参与术后复苏期管理),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前焦虑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清醒时间、家属与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儿在术前访视时焦虑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在手术交接时、麻醉诱导时焦虑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除术中出血量外,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医护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与家属的术前焦虑程度,缩短患儿手术时间与麻醉清醒时间,提高家属、医护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仿琴;颜伟;陆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脾动脉瘤是腹腔脏器动脉瘤中发病率高的,一旦破裂,病死率很高.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瘤腔压力,消除破裂风险.腔内栓塞是目前脾动脉瘤主要的治疗手段.InterlockTM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是临床上常用的栓塞材料,安全有效.对靠近动脉瘤体的近远端完全栓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操作需动作轻柔,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术前需详细计划,控制费用,全盘考量.
作者:吴子衡;何杨燕;李栋林;王晓辉;张鸿坤 刊期: 2019年第04期
总结15例新生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的护理经验.术后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循环功能,及早发现和处理低心排综合征;早期预防和处理肺动脉高压危象;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持出入量平衡;加强呼吸功能的监护;做好延迟关胸护理;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发生.本组患儿有1 2例术后延迟关胸,1 0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9例发生房性早搏,4例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4例保留房间隔缺损.除2例患儿术后早期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13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年,经心脏超声、×线胸片、心电图检查等提示13例患儿均心功能良好,心胸比例较术前明显缩小,肺瘀血消失,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吻合口血流速度正常,生长发育良好.
作者:唐晓敏;诸纪华;金陈娣;韩玉;马月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成功接受巩膜扣带术后发生持续视网膜下积液(PSF)的相关因素以及PSF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功接受巩膜扣带术的累及黄斑的RRD患者66例66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SF发生的相关因素.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SF,分为无PSF组、局限性PSF组和弥漫性PSF组3组,并比较3组患者不同随访时间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情况.结果 性别、眼别、病程、术前屈光度、RRD范围、裂孔形态、裂孔数量、裂孔大小、是否环扎、玻璃体腔是否注气与PSF的发生均无关(均P>0.05),而年龄、裂孔位置、术中是否放液与PSF的发生均有关(均P<0.05).3组患者术后1、3个月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限性PSF组和弥漫PSF组BCVA均低于无PSF组(均P<0.05),弥漫性PSF组BCVA均低于局限性PSF组(均P<O.05).结论 PSF虽不会影响终的视力恢复,但会延缓患者的视力恢复.本研究提倡巩膜扣带术中尽可能行较为彻底的巩膜外放液,以减少PSF的发生.
作者:刘辉;吴苗琴;徐海铭;贺金晶 刊期: 2019年第04期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猜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存在间接或直接地调控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而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趋化因子19(CCL19)与趋化因子21(CCL21)及其受体7(CCR7)已经被证实参与膀胱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并且CCR7被证实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本文旨在对CCR7结构、功能以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郑焱焱;林一均;缪一艇;杨晓国;谢璟;姚琼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DCM患者32例,均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分别监测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F、Scr、eGF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改善老年DCM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同时肾功能也得到改善;左西孟旦治疗老年DCM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何浪;陈志平;陈宇宁;许峥贵;欣明花;钟诚;沈法荣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顽固性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的疗效.方法 于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对5例顽固性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患者采用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患者的游离肌皮瓣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与胸背或颈横血管间断吻合给肌皮瓣提供血供,术后予抗感染、抗痉挛、抗凝等治疗,观察皮瓣成活、创面愈合及脓胸、窦道消失情况.结果 术后游离肌皮瓣均成活,随访(20.04±6.20)个月,均未见原疾病复发,胸部CT或MRI显示脓胸和窦道消失,游离肌皮瓣活性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顽固性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近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志军;何忠良;沈立峰;郭峭峰;张春;陈国兴;何雪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IL-23与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OSAHS患者与非OSAHS患者各98例,分别设为OSAHS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多导睡眠监测完成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的IL-23与IL-17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23、IL-17及PBMCs培养上清液IL-23、IL-17水平;比较经韩式悬雍垂鄂咽成形术治疗后2年随访期内OSAHS组死亡与存活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结果 OSAHS组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BMCs培养上清液IL-23、IL-17水平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年随访期内OSAHS组死亡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均高于存活患者(均P<0.05).结论 IL-23、IL-17可能通过影响炎症反应参与OSAHS的发生、发展,高血清IL-23、IL-17水平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叶华富;李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冠心病进展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以及其在斑块进展中的作用,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斑块破裂和出血等,这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斑块内血管新生可以由诸如低氧和炎症等因素诱导,如果可以抑制或减缓斑块内血管新生来稳定斑块,有望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新策略.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因素、血管新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相关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徐添添;周建庆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膈肌锻炼结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PSF)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4例PS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膈肌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疲劳严重程度量表评分(FSS)、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分、FugI-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MBI、FMA、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膈肌锻炼联合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PSF患者的肺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疲劳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刚;徐前纬;杨开仁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随着介入手段的不断更新,如何降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血管再狭窄率及血栓风险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对于不同解剖结构的分叉病变,所采用的介入手段也有所不同,主要有单支架技术、双支架技术以及药物球囊对吻扩张技术.本文主要围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特点,对这几种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毛方方;陈铁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髓瘤性胸腔积液(MP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例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MPE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MPE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9(39~82)岁,男女发病无差异,轻链型多见,4例结合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FCM)诊断.MPE多出现于MM终末期,治疗疗效不佳,中位总生存期仅2.5个月.结论 MPE作为MM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胸腔积液FCM有助于提高阳性率,系统化疗联合胸腔局部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治疗反应率低,预后极差,新药及细胞免疫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作者:应双伟;胡敏利;邵燕萍;郭群依;罗文达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筛选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表达的差异蛋白,寻找可早期诊断AMI的潜在血清标记物.方法 32条成年比格犬分为假手术组和AMI组(采用冠状动脉注射聚乙烯微球悬浮制剂和凝血酶粉剂制作动物模型),分别收集造模前和造模后1、2、3、6h血清.利用8标iTRAQ技术分析两组血清中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将表达差异倍数>1.2倍(上下调)且P<0.05的蛋白视为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 AMI后1h出现的差异蛋白有51种,上调28种,下调23种.AMI后2h出现的差异蛋白有54种,上调28种,下调26种.AMI后3h出现的差异蛋白有43种,上调24种,下调19种.AMI后6h出现的差异蛋白有54种,上调29种,下调25种.综合分析前6h差异蛋白,查阅文献资料排除未命名蛋白和犬特有蛋白后,共发现15种差异蛋白在AMI后6h内稳定表达,上调7种,下调8种.结论 利用iTRAQ技术筛选出15种与早期AMI相关蛋白,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其中肌球蛋白作为早期诊断AMI的新型血清标记物可能有较大潜力.
作者:娄江杰;翁莹政;曾广忠;刘小伟;金红峰;王亚利;杜常青;徐晨凯;唐礼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痿的危险因素,尤其术前营养风险筛查2002(N RS2002)评分对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369例的临床资料,包括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后血糖情况、吸烟史、饮酒史、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方法(开腹/腹腔镜)、吻合方法(手工/吻合器)、术后有无腹腔感染、术前有无消化道梗阻、肿瘤分期、术前NRS2002评分.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围手术期相关因素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2例(5.9%),术前NRS2002评分≥3分(存在营养风险)87例(23.5%),术后血糖(P=0.014)、消化道重建方式(P=0.036)、术后腹腔感染(P=0.001)、术前NRS2002评分(P=0.024)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非常重要,术前NRS2002评分能预测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风险,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应予以重视.
作者:陈伟克;肖荣耀;蔡皎皓;郑梦梦;陈传志;吴林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浙江省中医药文化进小学课堂现状,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选取浙江省正在开展《中医药与健康》课程的4所小学,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4所小学五年级学生并发放问卷,专人负责回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1 023份.B小学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度高,C小学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高,但课程开展过程中仍存在师资缺乏等问题.结论 中医药文化进小学课堂教育成果明显,但课程内容和形式仍需改革.建议从重视顶层设计、改良教学内容及方式、解决师资问题等方面入手,促进小学中医药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作者:许思佳;苏景阳;陈晓玲;吴昊;姚心怡;孙金权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