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璐;朱雪洁;朱雪琼
回顾分析1例碘海醇外渗致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与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做好患肢肿胀期间治疗,合理摆放患肢体位,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的范围及程度,及时使用50%硫酸镁和土豆片外敷,合理运用脱水剂及止痛剂;正确处理大小水疱;指导患肢功能锻炼;后对包裹积液进行小手术处理.经过20d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苏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药物流产的孕周6~8周的妊娠期妇女497例,根据孕周大小分为孕6周组92例,孕7周组257例,孕8周组148例,比较3组患者的流产效果.结果 孕7周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孕6周组和孕8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6周组不完全流产率和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孕7周组、孕8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多和腹痛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孕7周进行药物流产不仅可以提高完全流产的成功率,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应霄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家属参与分娩过程的家庭产房模式对第二产程时长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探讨推行家庭产房模式的必要性.方法 选择临产进入产程活跃期(宫口3cm)拟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家庭产房模式分娩,对照组采用助产士一对一陪护,无家属陪伴.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长、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分娩结局.结果 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危急重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家庭产房能缩短第二产程,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婉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M2.5氧化应激对变应性哮喘气道上皮固有免疫调控因子表达的刺激作用.方法 将24只BALB/c雌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模型组、PM2.5轻度污染组、PM2.5重度污染组和正常对照组4组,每组6只.其中哮喘模型组、PM2.5轻度污染组和PM2.5重度污染组均利用含卵清蛋白的磷酸盐缓冲液制造哮喘模型,成功后分别用卵清蛋白溶液、90μg/m3的PM2.5和雾化的1%卵清蛋白溶液、200μg/m3的PM2.5和雾化的1%卵清蛋白溶液进行激发.正常对照组注射不含卵清蛋白的磷酸盐缓冲液,激发方法同哮喘模型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4、IL-5、IL-13和IFN-y水平并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PM2.5轻度污染组、PM2.5重度污染组小鼠IL-4、IL-5、IL-13和IFN-y水平均高于哮喘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M2.5重度污染组小鼠血清IL-4、IL-5、IL-13和IFN-y水平均高于PM2.5轻度污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PM2.5浓度的升高,小鼠气道上皮增厚程度逐渐加重,气道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水平也逐渐加重,气道分泌物及官腔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逐渐升高.结论 PM2.5可增加变应性哮喘发病的风险,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气道自身的固有免疫调控因子实现的,且PM2.5浓度越高,该效应也越明显.
作者:鲍志坚;胡旭;沈晓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氧分压(Pct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ctCO2)在不同微循环障碍新生儿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与PaO2和PaCO2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重症新生儿96例,依据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不同,分为微循环正常组36例、轻度微循环障碍组30例和重度微循环障碍组30例.应用经皮氧/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测定所有新生儿PctO2和PctCO2,并同步监测PaO2和PaCO2.分析各组患儿PctO2、PctCO2的表达水平有无差异,对PctO2和PaO2、PctCO2和PaCO2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PctO2、PctCO2对新生儿缺氧及CO2潴留的早期反应性. 结果 微循环正常组PctO2和PaO2、PctCO2和PaCO2均呈正相关(r=0.760和0.589,均P<0.01);轻度微循环障碍组和重度微循环障碍组PctCO2和PaCO2均呈正相关(r=0.728和0.698,均P<0.01),但PctO2和PaO2均无相关性(r=0.316和0.141,均P>0.05).3组新生儿PctO2表达均低于P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PctCO2与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循环正常组、轻度微循环障碍组和重度微循环障碍组PctO2与PctCO2诊断缺氧和CO2潴留的AUC依次为0.88(P=0.012)和0.65(P=0.112),0.58(P=0.348)和0.91 (P=0.001),0.62(P=0.152)和0.89(P=0.008).结论 微循环正常新生儿经皮监测PctO2和PctCO2可较好替代PaO2和PaCO2;轻度及重度微循环障碍新生儿PctO2不能较好反映PaO2,此时需结合动脉血气指标综合判断.
作者:程可萍;陈卫园;郎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关节置换术后发生AKI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 238例,筛选出所有术后发生AKI的患者,以未发生AKI的患者为对照,按1:3配对.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关节置换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关节置换术后发生AKI的患者共71例,发生率为2.2%.高龄(OR=1.055,95%CI:1.014~1.098)、BMI高(OR=1.384,95%CI:1.147~1.670)、高血压(0R=6.646,95%CI:3.251 ~13.587)、术前肾功能异常(OR=8.594,95% CI:2.934~25.168)、围术期输血(0R=4.458,95%CI:1.578~12.597)是关节置换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高龄、高BMI、高血压、术前肾功能异常、围术期输血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应警惕发生AKI,做好预防措施.
作者:张虹;张宇;苏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测量黄斑部视网膜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6眼),术前采用SD-OCT测量术眼的黄斑部中心子区视网膜厚度(CST)、黄斑容积(CV)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CAT),术后记录其佳矫正视力,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CST、CV、CAT与术后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佳矫正视力为0.20±0.12,术后1周佳矫正视力为0.54±0.19,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术后1周佳矫正视力与术前CV和CAT呈正相关(r=0.398和0.399,均P<0.01),与术前CST无相关性(r=0.074,P>0.05).结论 术前SD-OCT对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测量对白内障术后的佳矫正视力有一定的预估作用,可作为白内障术前准确评估黄斑部视网膜功能以及术后视力的重要方法.
作者:梁冠璐;刘健;吴震宇;徐洁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4例KD患儿并发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KD并发肠梗阻以呕吐、腹胀为主要表现,通过腹部立位×线片可诊断,根据肠梗阻类型可经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预后良好.结论 KD可引起胃肠道并发症,出现肠梗阻,其有可能成为KD首发症状.在收治肠梗阻患儿时,要密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变化,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翁奉奉;王珍全;吴蓉洲;褚茂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与脑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92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3组患者的血清趋化素、脂联素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MA、NIHSS和Barthel评分),并分析血清脂肪因子波动水平与脑功能程度的关系.结果 高剂量组趋化素低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脂联素、vaspin高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趋化素、脂联素、vaspin、FMA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vaspin和△脂联素呈明显正相关,与△趋化素呈明显负相关.3种脂肪因子波动水平和3项评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相关.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改善趋化素、脂联素和vaspin的异常波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宫丽;曹雄彬;卢振;兰艳;胡智安;刘雅芳;孙元平;邢思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子宫脓肿是一种脓液积聚在子宫腔或子宫组织内的疾病,属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严重类型[1],好发于家畜,人群发病较为少见,发病率约为0.02%~ 1.50%[2],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女性.现将本院收治的子宫脓肿1例报道如下.
作者:朱迎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的肾小管性疾病,于1966年由Gitelman[1]首先报道,由编码远端肾小管噻嗪敏感的Na、Cl共同转运子(Na-Cl cotransportor,NCCT)的SLC 12A3基因突变导致[2].由于NCCT功能缺陷,造成远曲小管对Na+和Cl-重吸收缺陷,导致血容量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激活,出现低血钾、高醛固酮、高肾素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等症状.该类患者血容量偏低,多无高血压现象,常伴有低镁血症、低尿钙症等.目前确诊GS的金标准只有基因检测,但操作复杂,且检测成本较高.
作者:陈丽君;寿成珉;刘颖慧;任昉;邹晓慧;牟利军;牟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也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类少见但是进展迅速、威胁生命的高炎症反应综合征,目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病因众多,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本文对近年来HLH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施清怡;肖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21例青少年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依据骨折愈合情况取钉,平均取钉时间(14.5±1.5)周.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6.5±2.9)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部位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无一例出现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髓内钉断裂、滑脱及皮肤刺激症状.肩关节Constant评分均>91分.结论 弹性髓内钉微创内固定锁骨骨折,无需暴露骨折端,无需扩髓,不加重骨折端的血运破坏,是临床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代风波;缪必成;赵宇;孔晖;吴圣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对浙江地区经常食用的8种鱼类食管鱼刺异物的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取浙江地区经常食用的8种鱼类(鲈鱼、鳙鱼、黑鱼、鲫鱼、带鱼、扁鲳鱼、黄颡鱼和龙头鱼),经煮熟后随机取不同解剖部位的鱼刺(包括椎肋联合刺、肋骨尖刺及叉状刺)各20根,共160根.按鱼种类将鱼刺以任意方向随机置入猪食管中,然后行MSCT平扫,统计显示鱼刺数目,计算鱼刺异物检出率.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和大密度投影.所得图像由2位放射科中级以上职称医师进行阅片,取得一致意见后进行统计.结果 除龙头鱼外的7种鱼各部位鱼刺在CT图像中均清晰显示,表现为条状高密度影.8种鱼鱼刺异物总检出率为76.9%.海鱼(带鱼、龙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为32.5%,其他6种淡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为9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淡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鱼和龙头鱼鱼刺异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是淡水鱼鱼刺异物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浙江地区居民常食用的淡水鱼鱼刺异物均可采用MSCT检出.而海鱼类鱼刺异物MSCT检出率偏低,在CT结果为阴性时仍需要结合更多的临床资料及检查手段确诊.
作者:吴磊;赵沈阳;冯雨;刘万顼;杨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国内外诊断标准的差异与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甲状腺激素正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阴性的孕妇911例.按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标准,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3.0mU/L的孕妇148例为国外标准组,TSH水平≤3.0mU/L的孕妇763例为对照组.按照2012年国内制定的《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建议各地区建立自己的孕妇TSH参考值,以本院TSH的95%上限即TSH >5.530mU/L的孕妇22例为国内标准组,TSH水平介于3.0~5.530mU/L的孕妇126例为中间组.比较国内标准组、国外标准组和中间组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比较国内标准组、国外标准组、中间组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代谢综合征(GMS)患病率,比较TSH在HDCP、GDM、GMS 3组与正常组的高低.结果 国内标准组孕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为2.4%,国外标准组为16.2%,中间组为13.8%,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国内标准组、国外标准组和中间组HDCP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国内标准组与对照组GDM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CP患者TSH值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HDCP存在相关性,而与GMS关系不明显.按我国2012年标准诊断亚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过于谨慎,不利于孕期管理;按ATA标准诊断亚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孕期管理更加安全,有利于获得更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周庆调;郑建琼;胡雪艳;陈凌翔;许林敏;张红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28例、卵巢畸胎瘤恶变患者7例及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术前、术后及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术后血清AFP、鳞癌抗原(SCC)、CA19-9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3个疗程后血清AFP、癌胚抗原(CEA)水平较化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差(复发+死亡)组与未复发组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是第3次化疗后未复发组血清AFP水平低于预后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SCC、CA19-9可作为手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AFP、CEA可作为化疗敏感性的评价指标.治疗后(术后+化疗后)AFP的变化趋势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文娟;陆婕;许胜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足底筋膜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尚无根治办法,已证实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足底筋膜炎确有疗效,ESWT治疗骨与肌组织疾病历史并不长,是一种新兴的介于药物和手术之间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无手术相关风险.ESWT治疗老年人足底筋膜炎具有无创、有效且患者易耐受等特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轻微.本文就ESWT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基础与临床相关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丁莹;余波;杨荣;缪芸;吕晓;廉磊;李跃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2014年,“7·5”公交车燃烧事件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伤员救治中,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浙江省烧伤救治技术指导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医二院)烧伤科成了这场“战斗”的核心战场,19例重症烧伤患者都收治于此,半年后,这些患者陆续康复、出院,患者零死亡.这一事件,让浙医二院烧伤科名声大振,“成批重度烧伤患者零死亡”的生命奇迹,再次证明中国的烧伤医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而这背后,有一位专家,在浙医二院烧伤科的学科建设乃至整个浙江省烧伤外科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他就是丁岳梁教授,故事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说起.
作者:陆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IncRNA)线粒体RNA处理核糖核酸内切酶RNA组份(RMRP)在不同患者胃液中的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结合临床病理因素探讨胃液RMRP作为胃癌筛查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胃液GAPDH为参照,采用qRT-PCR法检测并比较45例正常或轻度胃炎患者胃液、30例胃溃疡患者胃液、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和39例胃癌患者胃液中RMRP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结合临床病理因素探讨胃液RMRP水平与胃癌的相关性,构建ROC曲线确定胃液RMRP作为胃癌筛查标志物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通过联合检测胃液RMRP、血清癌胚抗原(CEA)和胃液CEA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探讨胃液RMRP的临床价值.结果 相对于正常或轻度胃炎患者,胃溃疡患者胃液RM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RMRP水平明显降低,胃癌患者胃液RMRP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胃癌患者胃液RMRP水平与患者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均有关(均P<0.05).ROC曲线显示胃液RMR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6和0.75.胃液RMRP联合血清或胃液CEA筛查胃癌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血清CEA水平(均P< 0.05).结论 胃液IncRNA RMRP是潜在的胃癌筛查标志物,为临床诊治胃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周善学;朱春霞;陆蓉丹;邵永富;叶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发现,给乳腺癌一开始就是全身性疾病提供了有力证据.动态监测血液中CTC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的远处转移和疾病进展情况,为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提供依据.随着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CTC研究的深入开展,CTC检测有望成为评价肿瘤生物学变化的指标,更有利于个体化治疗.本文就CTC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及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盖希;范凤凤;李占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