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中北部农村居民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病关系的调查研究

嵇水玉;姚炯;许秀君;陈惠仙;沈泉泉;林波;金炜;陈勇;周连芬;赵湘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横断面调查, 浙江中北部
摘要:目的探讨浙江中北部农村居民代谢综合征(MS)与慢性肾脏病(CK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两者的关系.方法以浙江中北部(磐安县高二乡、海宁市永福村、海宁市许桥村、桐乡市路家园村)4个不同村落、118个村民小组内居住5年以上的18岁以上原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浙江省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乡村地区人口性别、年龄分布计算MS与CKD标化患病率,比较MS患者与未患MS居民基线特征、CKD患病情况.结果在资料完整的1 627例居民中共筛查出MS患者218例,患病率为13.40%(95%CI:12.76~16.20);CKD患者202例,患病率为12.42 %(95%CI:8.03~10.85).MS患者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尿酸、空腹血糖、TG、TC均高于未患MS居民(均P<0.05),HDL-C低于未患MS居民(P<0.05),而年龄、血肌酐、LDL-C与未患MS居民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MS患者CKD患病率高于未患MS居民(22.02% vs 10.93%, P<0.05).结论浙江中北部农村居民MS和CKD流行现状并不乐观,MS患者CKD患病率高于未患MS居民,开展CKD早期筛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尽早对MS进行干预非常必要.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合并有冠心病的早期胃癌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ESD治疗.观察组患者于ESD前2周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100ml/次,1次/d,术后继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功能,包括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E/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肌钙蛋白I (cTnl)、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氧(RO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术后1d和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E/A和LVEF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d和术后2周,观察组血清cTnl、CK、CK-MB、ROS及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SOD和T-AOC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心功能起保护作用,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飞;刘国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犀角地黄汤加减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减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其中50例患者采用外用药膏同时口服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为观察组,30例患者单纯采用外用药膏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 vs 76.7%,P<0.05).结论在外用药膏的基础上,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率高,其可能通过对血清VEGF水平的负调节来发挥作用.

    作者:吴苗;马丽俐;徐唯;方一妙;陈柴棋;丁华强;沈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加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PMRT)有利于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新辅助化疗(NAC)初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以使不可手术切除患者转变为可手术切除患者.近年来,NAC不仅被广泛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早期可手术乳腺患者也可选择NAC.由于NAC降低了术后病理学诊断对放疗的指导价值,NAC后乳腺癌PMRT的应用存在争议.本文就国内外乳腺癌NAC加PMRT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欢;孔玲玲;邢力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自噬在肝癌中的双面性作用及自噬调节剂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一种重要的分解代谢过程,通常由饥饿或其他形式应激引起.研究表明,自噬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自噬被认为是双刃剑,关于自噬抑制或促进肝癌发展的研究均有报道.本文主要就自噬在肝癌中的双面性作用,以及自噬调节剂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单钰莹;陆才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程≥5年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使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IV)评估患者运动并发症(异动症、症状波动及其他治疗并发症),采用UPDRSIV第41条评估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采用剂末现象症状量表(WOQ9量表)评定患者的剂末现象,继而评估患者的症状波动情况.采用14C呼气试验测定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同时测定患者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32例(32%)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倾向性匹配分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组UPDRSIV低于非感染组(4.7±3.2 vs 7.7±3.6),症状波动及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非感染组(71.9%vs 100%、15.6%vs 56.3%),两组左旋多巴等效用量、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差异(均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并发症较少,其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左旋多巴在胃肠道的吸收.

    作者:冯耀耀;张长国;陈静;张强春;周胜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乌司他丁对水下爆炸所致兔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水下爆炸所致兔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清洁新西兰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模型组(A)、低剂量治疗组(B)、高剂量治疗组(C),每组10只.采用水下爆炸制造兔ALI模型,其中B、C组分别注射2.5、10×104U/kg乌司他丁注射液.于爆炸前(0h)、爆炸致伤后4、12、24h分别采集静脉血,24h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部分肺组织标本.ELISA法测定静脉血清及BALF中NF-KB、TNF-α、IL-6的水平.实验结束时测定肺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水下爆炸致兔急性肺损伤,4h A、B、C组血清NF-κB、TNF-α、IL-6表达较N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乌司他丁治疗后,B、C组12h时血清NF-κB、TNF-α、IL-6均较A组下降, 且B、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4h时BALF液NF-κB、TNF-α、IL-6及W/D值,A、B、C组水平均较N组升高(均P<0.05);B、C组均较A组降低,且B、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病理检查可见B、C组肺组织出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较轻,C组效果更好.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水下爆炸所致兔急性肺损伤的肺水肿,其机制为抑制炎症因子NF-κB、TNF-α、IL-6的分泌.

    作者:吴海燕;黄勍栋;唐婷玉;李志军;郝建;马宏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肝星状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人肝星状细胞LX-2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肝星状细胞LX-2条件培养基(HSC-CM)与肝癌SMMC-7721细胞共培养,设为HSC-CM组;人正常肝细胞LO2条件培养基(LO2-CM)与肝癌SMMC-7721细胞共培养,设为LO2-CM组(阴性对照);1% FBS培养基与肝癌SMMC-7721细胞共培养,设为1% FBS组(空白对照).采用CCK-8法检测3组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培养48h后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SC-CM组、LO2-CM组、1%FBS组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PCNA、VEGF、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O2-CM组、1% FBS组比较,HSC-CM组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均增强(均P<0.05);PCNA、VEGF、NF-κB、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结论肝星状细胞可促进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CNA、VEGF、NF-κB、MMP-2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段建文;陈永胜;吴雯斐;张启瑜;熊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41例外耳道色素痣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外耳道色素痣的诊治特点,以期为临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外耳道色素痣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方法与随访结果.结果无痛性外耳道肿块与听力下降是本组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41例患者中行耳道内肿物切除16例,行耳轮脚与耳屏切迹处切口肿物切除加筋膜移植术11例,行经耳内切口肿物切除加耳后游离皮瓣移植术10例,行外耳道肿物切除加耳垂局部U形皮瓣转移修复4例.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均为外耳道皮内痣,术后随访3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外耳道色素痣应积极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应视肿物大小、基底范围,决定是否在耳轮脚与耳屏间切迹处做切口及皮瓣移植,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吴娇娇;吴国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铬酸烧灼治疗Little区鼻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铬酸烧灼治疗Little区鼻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1例Little区鼻出血患者行铬酸烧灼止血治疗, 统计1次治愈率及并发症情况,分析再出血原因.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1次治愈率96.3%(78/81),2次治愈率3.7%(3/81),未见黏膜糜烂、肉芽增生或粘连、鼻腔感染、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3例患者再出血原因与创面痂皮过早脱落有关.结论铬酸烧灼止血操作方便、起效迅速,对于门急诊治疗Little区鼻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邹亚平;尤慧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沙利度胺治疗顽固性克罗恩病的临床应用

    我国顽固性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因此其治疗也备受瞩目.沙利度胺作为一种较廉价的抗炎及免疫抑制剂,具有抗TNF-α作用,可用于治疗IBD.本文就沙利度胺治疗CD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慧芳;段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三腔融合与黏膜移植技术治疗后鼻孔闭锁5例分析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三腔融合与黏膜移植技术治疗后鼻孔闭锁的经验,减少再闭锁与狭窄的发生.方法对5例后鼻孔闭锁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三腔融合与黏膜移植技术行后鼻孔成形术,术中行鼻中隔后缘前移、蝶窦前下壁切除、游离黏骨膜瓣修复创面、纳吸棉后鼻孔填塞,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黏骨膜瓣生长良好,创面光整,其中4例患者术后鼻腔通气良好,鼻内镜检查见后鼻孔光整,无粘连及再狭窄,另外1例患者因为伴有鼻咽部狭窄,鼻腔通气改善有限.结论鼻内镜下三腔融合与黏膜移植技术治疗后鼻孔闭锁,术后扩大了闭锁的后鼻孔空间,同时切除闭锁组织后,创面覆盖黏骨膜瓣,减少了创面间瘢痕的形成与粘连,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涛;毛振宇;胡建道;曹澄;廖建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重度OSAS患者脑白质扩散张量成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脑白质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变化,探讨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56例临床确诊的重度OSAS患者(重度OSAS组)与56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当的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DTI检查,分别于MRI后测量相应脑白质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检查前采用蒙特利尔认知测量表(MoCA)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分析感兴趣区FA值与MoCA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度OSAS组MoCA评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双侧额叶白质、双侧顶叶白质、双侧颞叶白质、双侧半卵圆区、右侧枕叶白质、右侧内囊后支、右侧外囊、胼胝体压部FA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其余各区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侧额叶白质、双侧顶叶白质、右侧枕叶白质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右侧额叶白质、右侧外囊、左侧顶叶白质FA值与AHI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DTI能发现重度OSAS患者脑白质的异常,有助于判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OSAS的严重程度.

    作者:赵育英;毛新峰;沈健;张惠美;姚丽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沉默β-catenin表达对胃癌MGC-80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下调对胃癌MGC-80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RNA干扰慢病毒(β-catenin-RNAi慢病毒)及空载体慢病毒(β-catenin-Neg)分别感染MGC-803细胞,分为实验组(MGC-803-RNAi细胞)、阴性对照组(MGC-803-Neg细胞)、空白对照组(未处理的MGC-80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验证转染效率;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单染流失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ax、Bcl-2、cyclin D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GC-803-RNAi、MGC-803-Neg细胞中显示绿色荧光的细胞约占80%,MGC-803细胞不显示荧光;与MGC-803-Neg、MGC-803细胞相比,MGC-803-RNAi细胞β-catenin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出现G1/S期阻滞现象P<0.05),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Bcl-2、cyclin D1及MMP-7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P<0.05),而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沉默β-catenin表达可促进胃癌MGC-803细胞凋亡,阻滞其细胞周期进程,减弱其侵袭转移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潘安萍;朱建伟;王忻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鲍温样丘疹病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与MCP-1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目的检测鲍温样丘疹病(BP)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分布与数量变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探讨它们在B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BP患者皮损组织中CD1a+ LC及MCP-1的表达情况,以皮损旁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并对CD1a+ LC密度与MCP-1表达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D1a+ LC主要见于表皮棘层的树突状细胞,MCP-1蛋白主要表达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与皮损旁正常皮肤组织相比,BP皮损组织中CD1a+ LC密度降低,分布不规则,胞体树突减少;MCP-1染色变弱,表达强度降低.BP皮损组织及皮损旁正常皮肤组织中CD1a+ LC密度与MCP-1表达强度均呈正相关(r=0.372、0.384,均P<0.05).结论BP皮损表皮组织中LC密度下降,形态呈现变性改变,推测可能与皮损局部趋化LC并促进其分化成熟的趋化因子MCP-1表达降低有关,进而影响皮损局部LC的抗原递呈功能.

    作者:朱宁;周强;韩睿;程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生物补片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生物补片应用于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效果.方法回顾行TEP的腹股沟疝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EP,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疑似复发1例(2.9%),血清肿1例(2.9%),术后长时间发热2例(5.7%),异物感2例(5.7%),无出血及慢性疼痛病例,术后随访4~60个月,均未见慢性疼痛、缺血性睾丸炎、睾丸萎缩、迟发性补片感染、补片移位、肠痿等远期并发症.结论生物补片应用于TEP安全、可行, 无远期并发症,应用于腹壁缺损较小的有生育要求的男性患者是较为适宜的.

    作者:叶志宇;陈晓岗;吴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双氢青蒿素对MRL/lpr SLE小鼠CD4+T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MRL/lpr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CD4+T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从MRL/lpr SLE小鼠脾脏获取CD4+ T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双氢青蒿素干预培养.通过CCK-8实验检测双氢青蒿素的细胞毒性,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CD4+ T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4+ T细胞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基因a(Gadd45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双氢青蒿素对SLE小鼠CD4+ T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62μmol/L.双氢青蒿素可抑制CD4+ T细胞增殖,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对CD4+ 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双氢青蒿素干预后,CD4+T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且双氢青蒿素浓度越高,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越高.双氢青蒿素干预培养后,SLE小鼠CD4+ T细胞DNMT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而Gadd45a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其作用与浓度有关.结论双氢青蒿素可能通过DNA甲基化调控机制发挥治疗SLE的作用.

    作者:陈红波;项晓骏;范军芬;郭小文;寿旗扬;马红珍;范永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胰腺癌组织中Plexin-B1、Gli1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从蛋白B1(Plexin-B1)、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69份胰腺癌组织标本为胰腺癌组,胰腺癌旁3cm的34份正常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标本中Plexin-B1、Gli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Plexin-B1、Gli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胰腺癌组织中Plexin-B1、Gli1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均P<0.05).胰腺癌组织中Plexin-B1与Gli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85,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Plexin-B1、Gli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与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有关.

    作者:周海萍;沈忠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门静脉成像评估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胃镜下硬化剂治疗效果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门静脉CT成像(CTP)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因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行胃镜下硬化剂治疗的患者49例,均于治疗前后行CTP、胃镜检查.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治疗前、后CTP检查与胃镜检查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TP检查与胃镜检查诊断治疗前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分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一致性较好(Kappa=0.791、0.768),诊断治疗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分型一致性较好,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一致性一般(Kappa=0.768、0.653).结论CTP可用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后效果评估,效能与胃镜检查相近.

    作者:闫昆;陈国平;张宏彬;华奇峰;郑建军;丁忠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低温等离子刀与电凝钩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刀与电凝钩切除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治疗的会厌囊肿患者98例,其中49例(研究组)采用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刀切除,另49例(对照组)采用电凝钩切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变部位黏膜修复时间;随访6个月~3年,观察并比较囊肿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变部位黏膜修复时间短,囊肿复发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治疗会厌囊肿手术时间短,手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较电凝钩切除治疗更有优势.

    作者:汪红明;姜顺明;刘艳锋;周详;谢鼎骏;吴胜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预防性覆膜食管支架用于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预防性覆膜食管支架用于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5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中放置预防性覆膜食管支架,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成功,在第19~92天取出完整的支架,疗效良好.6例发生胸骨后疼痛和异物感,予以止痛对症处理后好转;3例术后出血,予以禁食制酸治疗后好转;4例发生向下移位,在内镜下重新调整到位;1例因无法耐受在术后第19天取出支架,后出现食管狭窄,予以探条扩张2次;3例支架脱落掉入胃腔,重新放置后再次脱落,分别在术后第25、29、41天取出支架;1例因反复呃逆4周而取出支架;6例支架上下缘肉芽组织增生,术后第8周取出支架.除了以上11例患者提早取出支架,其余24例患者约在术后90d取出支架,均有较好的食管塑形和黏膜愈合时间,均未再发食管狭窄.术后随访24个月,3例患者术后早期食管癌复发再行ESD,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行ESD时放置预防性覆膜食管支架,可以有效防止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勤;方从诚;何必立;王玲玲;季新荣;邵颖颖;罗华荣;叶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