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A联合全脑血流灌注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临床应用

李响;李春志;李松柏;卑贵光;蒋宝国;徐克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SAH病人29例,通过双源CT全脑血流灌注(PBV)检查,重建CTA图像和PBV图像,在检出动脉瘤等同时,以灌注参数评估SAH后脑血管痉挛及其所致的脑缺血改变情况.结果:29例病人中检出27例的28个动脉瘤.额、颞、顶、枕叶及小脑PBV值SAH组分别为11.17±3.13;10.92±2.91;11.08±2.53;9.88±3.01;19.83±5.12,对照组分别为17.10±3.60;15.98±5.03;15.84±3.53;16.14±1.86;23.54±4.64,额、顶、枕叶差异显著(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各脑叶PBV值均未见显著性差异;优势出血侧和非优势出血侧低灌注出现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A联合全脑PBV灌注成像能够在诊断SAH出血原因的同时显示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改变.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封堵未成功的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外科手术对比研究

    目的:回顾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未成功病例,从而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封堵术前筛选中的作用.方法:临床主张外科修补而患者自愿要求试封堵的16例ASD患者的,TTE及TEE检查结果与心胸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6例ASD患者TTE及TEE结果与手术结果大致相同,其中9例巨大型ASD;7例边缘不全型ASD.TTE、TEE测量ASD大值与外科手术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48,P<0.01;r=0.928,P<0.01),其中TEE值与手术值相关性更高(r=0.928,P<0.01).结论:TTE及TEE可以明确ASD的部位、大小及缺损残缘情况等,为ASD介入封堵筛选合适病人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熊祎玭;刘燕娜;程应璋;黄敏;李沿江;胡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结果:分布在右肺16例,左肺10例.单发囊肿23例,多发3例.球灶型(即液囊肿)13例,空腔型(即气囊肿)11例,软组织肿块型2例.形态以圆形为主,可呈分叶状、葫芦型或不规则形.1例含有曲菌球,囊壁钙化5例.囊壁见有轻-中度强化.6例见囊肿周围透亮度增高影,6例见周围条状实变影,3例见周围节段性肺压缩不张.结论:大部分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作者:杨凯;赵俊功;何鸿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MRI表现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临床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表现.结果:胰腺肿大,T1WI上信号减低,T2WI上信号稍增高,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延迟均匀强化.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其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龚霞蓉;戴敏方;毕国力;吴昆华;赵英;王波;任丽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双源CT前置门控及回顾性门控扫描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比

    目的:评价双源CT前置门控与回顾性门控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者120例.6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60例行回顾性扫描.前置门控根据心率分为A(≤70次/分)、B(>70次/分)两组,分别采用步进一点射式扫描和适应性扫描.回顾性门控根据心率分为C(≤70次/分)、D(>70次/分)组,选取冠脉显示好的期相进行重建.采用4分法分析冠脉节段及图像质量,同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年龄、性别、BMI、平均心率、心率变异率、图像噪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2801段冠状动脉进行分析,A~D组合格率分别为95.9%(702/732),83.8%(547/653),97.1%(720/742),86.9%(586/674),其中A组与C组、B组与D组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28±0.23)mSv,(5.49±1.31)mSv,平均(4.35±1.44)mSv,C、D组分别为(15.29±0.55)mSv,(13.44±1.11)mSv,平均(14.51±1.32)mSv,分别降低78.55%和59.16%,平均降低70.03%.A、B组间辐射剂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源CT前置门控扫描能够对冠脉检查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因此能够用于可疑冠脉疾病的筛选.

    作者:庄莹莹;董光;耿海;张涛;季乐新;郭荣;聂家秋;孙希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MRI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PA的MRI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位于中线结构9例(视神经及视交叉5例,脑干2例,下丘脑1例.第四脑室1例),小脑5例,大脑半球4例.病灶大径为2.1~5.9cm.在影像上,10例呈实性,伴囊变、坏死或微囊形成,实质不规则明显强化;8例呈囊实性,壁结节和囊壁均明显强化4例,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无强化3例,壁结节和囊壁均轻度强化1例.瘤周无水肿13例,瘤周轻度水肿5例.结论:PA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术前诊断,同时对其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阎静;成官迅;朱晓军;刘国顺;虞康惠;张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吕佛琉纤维增生性心内膜炎超声表现1例

    病例 男,27岁.因双下肢水肿4月,呼吸困难2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4月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以右下肢为著,未经任何诊治.2月前突然感胸闷气短,伴口唇青紫、心悸、活动时明显,渐进性加重.1周前出现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无发烧,咯血.既往体健,无慢性支气管炎史,无哮喘史.

    作者:张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上腔静脉先天变异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43例经心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上腔静脉先天变异的超声特点.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永存左上腔静脉35例,其中双上腔静脉3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2例;主动脉弓后左头臂静脉8例.结论:上腔静脉先天变异有一定的超声特点,无创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许敬华;雷建明;邹凯华;李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检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29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26例和正常人30例,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组、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左心室壁各节段SRs均小于正常组相应节段(P<0.05或P<0.01),且正常组、舒张性心力衰竭组、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各组SRs逐渐减小(P<0.05或P<0.01).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检测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姜海燕;王志斌;聂晶;李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胰腺淋巴管瘤1例

    发生于胰腺的淋巴管瘤非常少见,国内仅有几例报道[1-2],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报道如下.病例 男,47岁,上腹不适来院就诊,B超发现胰腺体部占位.无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明显消瘦病史.实验室检查:肿瘤指标AFP、CA19-9(-).CT检查:胰腺体部椭圆形囊性肿块,约3.3cm×2.1cm大小,边缘清晰,水样密度,无钙化,胰管无扩张,远端胰腺无萎缩,相邻血管无受侵改变,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

    作者:林成武;张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于X线断层融合技术对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愈合的研究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比较,探讨X线断层融合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进程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分别于术后3月、6月和12月均行断层融合成像和普通X线成像.评价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股骨颈图像质量和对骨折愈合的诊断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断层融合成像和普通X线的优秀图像率分别为91.67%和58.33%(P=0.0001).结论:X线断层融合技术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是X线平片及CT、MRI检查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作者:王兴宇;尹芸生;苏晋生;郑振雨;荆波;穆景博;陈晓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频探头探查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血流形态动力学改变

    目的:高频探头探查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提高临床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随访治疗效果.方法:测量肿大淋巴结的大小,数目,纵横比例(L/S),对纵径在6mm及其以上的淋巴结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淋巴结内血流分布情况,根据血流形态分4级:0级:淋巴结内无血流信号;Ⅰ级:淋巴结内可见点状或短棒状血流;Ⅱ级:淋巴结内1~2个短棒状或条状血流;Ⅲ级:淋巴结内多条或环状血流.测淋巴结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Ⅰ).结果:肿大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串珠状圆形、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很少融合,肿大数目均大于2枚以上.血流形态:0级血流2例,Ⅰ级血流41例,Ⅱ级血流39例,Ⅲ级血流14例,以静脉频谱为主,动脉频谱的连续性差,收缩期Vmax 15.1~22.9cm/s,RI 0.51~0.67.结论:高频探头探查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不仅可以提供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形态、L/S,还可以观察血流形态分布情况及动力学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能准确地判断治疗的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咏梅;嵇雪芹;吴锦凌;贾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右心房脂肪瘤1例

    心脏原发肿瘤少见,右心房脂肪瘤更是罕见.1856年Albers先报道1例心房脂肪瘤.之后,McAllister和Fenoglio 统计533例心包及心脏原发肿瘤,其中脂肪瘤占8.4%.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384例心脏及心包原发性肿瘤中,脂肪瘤占2.34%.国内外的统计数字表明心脏脂肪瘤的发病率较低.我院近诊治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莉平;王小丛;张艳丽;毕丽荣;于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双源CT灌注参数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诊断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参数BV、BF、Patlak P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双源CT对98例胃癌病人行灌注扫描,获得BF、BV、Patlak P值并以其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估,以确定该灌注参数的评估价值.结果:双源CT灌注参数BF对无远隔转移组的诊断灵敏度为72.13%,特异度为64.52%,阳性预测值为81.67%.阴性预测值为52.63%,正确率为70.41%.BV对无远隔转移组的诊断灵敏度为68.66%,特异度为51.61%,阳性预测值为75.41%,阴性预测值为43.24%,正确率为63.27%.BV对癌组织局限于浆膜内的诊断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69.57%,阳性预测值为86.54%,阴性预测值为34.78%,正确率为62.24%.Patlak P值对癌组织局限于胃壁肌层内的诊断灵敏度为61.54%,特异度为75.86%,阳性预测值为69.57%,阴性预测值为68.75%,正确率为69.09%.Patlak P对癌组织突破浆膜的诊断诊断灵敏度为14.29%,特异度为69.23%,阳性预测值为60%,阴性预测值为20%,正确率为27.27%.结论:双源CT灌注参数BF、BV、Patlak P能够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估,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李春志;徐荣天;于晓晶;张元元;金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肌间沟臂丛阻滞效果的CT评价

    目的:应用CT观察局麻药在臂丛鞘内的分布与扩散状况,评价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非异感组(NPAR组)、神经刺激组(PNS组)二组,每组35例,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每组随机10例行CT检查,扫描范围自C3至T3平面,并行注药侧的冠、矢状面CT重组,测量臂丛三干周围局麻药的扩散范围.结果:局麻药局限性分布于臂丛鞘内,肌间沟水平为完整的鞘样结构,其以下有明显的分隔,局麻药的分布范围在臂丛上干、中干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下干PNS组高于NPAR组(P<0.05);二组患者中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评分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NPAR组明显高于PNS组(P<0.05).结论:臂丛鞘是一多腔结构,局麻药注射的位置和深度直接影响阻滞效果.偏向尺侧的手术采用PNS定位为佳.

    作者:袁新平;徐华强;何绍明;邵艳波;曹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原发肾脏尤文氏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

    病例 男,36岁.因间隙性肉眼血尿10天入院.无外伤史,否认长期放射线接触史.该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解全程肉眼血尿,伴长条状血块,呈间隙性.无尿频、尿急,无腰酸、腰疼.体检:腹软,无压痛,未扪及明显肿块,双侧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辅助检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阴性,血沉6.0mm/h,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

    作者:舒仁义;邵法明;叶孟;周浩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AQP4表达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利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研究DAI发生后脑干部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像特点,对照病理形态学表现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探讨DAI大鼠脑干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FA值与AQP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头部重物打击,5组为实验组,采用Marmarou自由落体致伤模型造成弥漫性轴索损伤,分别于致伤后3h,6h,12h,24h,72h行MRI扫描,随后立即处死行病理学检查.6组均行常规MRI检查、弥散张量成像、HE染色、嗜银染色及AQP4免疫组化染色.比较DTI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病理检查显示DAI后大鼠脑干部水肿、轴索肿胀、轴索收缩球出现.DAI后AQP4表达上调,于24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ADC值先升高后降低,12h达到顶峰,各向异性FA值持续下降.AQP4表达与ADC值在12h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12~24h内未有相关性.24~72h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AQP4表达与FA值在72h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DTI可以在活体水平无创的观察DAI后脑水肿变化情况及轴索的病理改变.DAI后AQP4的表达随时间变化,提示DAI后脑水肿变化情况.大鼠DAI后脑干ADC值与AQP4表达具有相关性,联合AQP4表达及ADC值能够为DAI后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类型鉴别、发生机理及演变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马春林;郑文斌;詹伏兰;孔令梅;张海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胆管黏液性乳头状腺瘤1例

    病例女,66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痛2个月入院,为绞痛伴后腰背部放散痛,进油腻食物可诱发.体格检查: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余无特殊体征.化验结果:ALT 174U/L,AST 106U/L,Tbil 156.4umol/L,Dbil 120.6umol/L.彩超见肝内外胆管扩张,伴结石影,胆总管内絮状回声.ERCP见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黏液栓,胆管造影见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内见多发充盈缺损,网篮捞出大量白色黏液团块,插入胆道镜见肝管内大量白色黏液.

    作者:李巍;郭启勇;孙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2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和DW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b值为0、500和0、800s/mm2,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于发病后48h内完成检查.测量胰腺ADC值,比较不同b值下,急性胰腺炎组、志愿者组的ADC值差异.结果:①健康志愿者胰腺DWI呈中等信号,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7例呈弥漫均匀性高信号,5例呈不均匀高信号,3例呈中等信号.②急性胰腺炎组、志愿者组在b值为0、500s/mm2时,二组的ADC值分别为(1.52±0.287)×10-3、(1.84±0.233)×10-3mm2/s;b值为0、800s/mm2时,二组的ADC值分别为(1.23±0.128)×10-3、(1.64±0.273)×10-3mm2/s.二组的ADC值差异在b值为0、500及0、800s/mm2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显示急性胰腺炎的病灶及范围,结合ADC值测量,对于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黄伟鹏;陈洁容;陈卫鹏;许建生;姚沛旭;陈丽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跟骨侧位X线片在跟骨骨折临床中的应用及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跟骨侧位X线片上跟骨交叉角(Gissane's角)、跟距角(B(o)ehler's角)和跟骰角(跟骰关节与跟骨下缘的夹角)在正常跟骨和跟骨骨折时数值改变,从而在跟骨侧位X线片上更多的了解跟骨骨折.方法:测量53例正常跟骨侧位X线片,其中右足25例,左足28例,男25例,女28例.分别得Gissane's 角、B(o)ehler's角和跟骰角的数值.再测量16例跟骨骨折的跟骨侧位X线片,其中男16例,右足11例,左足5例.分别得Gissane's角、B(o)ehler's角和跟角的数值,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Gissane's角、B(o)ehler's角和跟骰角男女、左右(均P>0.05)无明显差异,正常跟骨与骨折病例相比,跟骰角(P>0.05)无明显差异.Gissane's角和B(o)ehler's角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情况下,Gissane's角、B(o)ehler's角和跟骰角无性别和左右侧差异.骨折情况下与正常情况下,跟骰角无统计学差异,Gissane's角和B(o)ehler's角有显著差异.跟骨关节内骨折时,Gissane's和B(o)ehler's两角的存在有利于跟骨的修复.虽然跟骰角无统计学意义,但它是足弓的一部分,说明跟骨骨折对足弓的影响是有限的.

    作者:孔德海;冯德香;刘万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半月板大小与X线片上胫骨平台骨性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半月板大小与X线片上胫骨平台骨性标志物大小的相关性,为临床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一组四川省正常成年人的新鲜膝关节标本的研究,将所测量的半月板大小数据及相应X线片骨性标志物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了内、外侧半月板的大矢状径与X线片上胫骨平台前后径以及外侧半月板大横径与X线片上外侧胫骨平台横径的相关性显著.结论:半月板大小与X线片上胫骨平台骨性标志物大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为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的移植物判断、选择提供了一种既相对准确又简单实用的方法.

    作者:蒋欣;李箭;岑石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