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灌注、MR灌注成像与MR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恶性病变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比较

史丽静;郭勇;林伟;张燕群;郑奎洪;黄敏华;钱明珠;王建和

关键词:癌, 肝细胞, 胆管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CT灌注、MR灌注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3种功能成像对肝脏恶性病变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组患者共39例进行了DWI成像、CT灌注和MR灌注成像.肝细胞癌15例,胆管细胞癌11例,转移癌13例(来源于结肠癌6例,胃癌3例,胰腺癌4例).DWI扫描,计算各例肝脏或病灶的ADC值并进行组间比较.CT灌注、MR灌注成像,以脾脏的峰值时间为界,分别计算脾脏峰值前后肝脏和病灶的曲线大斜率,以脾脏峰值前后两个斜率的比值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记为[SSr(ct)=SS前/SS后]和[SSr(mr)=SS前/SS后].结果:肝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分别为(1.04±0.13)×10-3mm2/s和(1.11±0.19)×10-3mm2/s]都明显低于胆管细胞癌[(1.33±0.2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细胞癌和转移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24).肝细胞癌组SSr(ct)和SSr(mr)测量结果分别为2.46±0.34和3.09±0.77,胆管细胞癌SSr(ct)和SSr(mr)平均值分别为1.03±0.21和1.12±0.21,转移癌组SSr(ct)和SSr(mr)平均值分别为0.94±0.29和0.99±0.37,胆管细胞癌组、转移癌组分别与肝细胞癌组之间,SSr(ct)和SSr(mr)都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前两组数值明显小于肝细胞癌组;胆管细胞癌与转移癌两组之间,SSr(ct)和SSr(mr)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肝细胞癌和转移癌分别与胆管细胞癌的鉴别,DWI成像比灌注成像更有优势;而在肝细胞癌和转移癌的鉴别上,CT灌注、MR灌注提供的信息较DWI成像的ADC值比较更有优势.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癌宫旁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癌宫旁淋巴结(PLN)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的宫颈癌(临床分期Ⅰa2~Ⅱa期)患者35例,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宫旁组织内淋巴结情况,术后对切除的子宫标本进行局部解剖,从宫旁软组织中分离出PLN送病理检查,后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价宫颈癌PLN转移的经阴道超声诊断价值.结果:35例宫颈癌患者中,有31例经阴道超声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其检测PLN转移的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9.0%,假阴性4例,假阳性0例.其中17例患者存在PLN转移,共检出PLN 35枚,总的转移率为48.6%.结论: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检测转移的PLN,对宫颈癌病情预后估计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志华;王海霞;郑薇薇;薛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率波动患者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相重建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绝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相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及舒张中末期重建3种重建时相与心率波动患者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阶梯状伪影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择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出现心率波动患者20例,平均心率(65.1±5.0)bpm(55~75bpm),扫描过程中心率波动范围≥5bpm.采用64层MSCT进行扫描.使用相对延迟方式选出佳收缩末期及舒张中末期时相.使用绝对延迟方式选出佳收缩末期时相.由2名本专业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双盲情况下对图像的阶梯伪影评价打分.阅片结果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观察者间Kappa检验,如具有较好一致性则进一步进行评价结果的组间χ2检验.结果:对于评价结果两个阅片者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91(P=0.000).3种重建时相阶梯状伪影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延迟及绝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优于舒张中末期重建.相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与绝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绝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优质图像比例高于相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结论:使用绝对延迟收缩末期重建能有效减小M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因心率波动引起的阶梯状伪影,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刘佳宾;李坤成;杜祥颖;李鹏雨;梁志刚;李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多发性硬化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的SWI定量研究

    目的:通过相位值的测量定量评估多发性硬化(MS)脑深部灰质核团的铁含量.材料与方法:25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MS患者进行MR检查,尤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21~58岁,平均(37.28±10.15)岁.根据临床分型,MS组又分为缓解-复发型MS(RR-MS)15例和继发进展型MS(SP-MS)10例.另外2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11例,女15例),进行同样的MR检查.测量每个M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双侧苍白球(GP)、壳核(PUT)、尾状核头(HCN)、黑质(SN)、红核(RN)以及丘脑(THA)的相位值,并在MS组和对照组之间、MS亚型之间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患者的双侧GP、PUT、HCN、SN、RN和THA的相位值均下降,但是只有双侧SN(左侧:1901.37±111.94,右侧:1909.78±128.99)和RN(左侧:1977.44±77.02,右侧:1973.52±76.80)的相位值降低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SP-MS组的双侧GP相位值显著低于RR-MS组(P<0.05).结论:SWI的相位值能够量化脑铁含量,有助于定量评估MS患者脑铁变化.

    作者:苗延巍;蔡兆诚;宋清伟;郎志谨;伍建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健康成年人大脑皮层MRI弥散加权像的信号差异研究

    目的:测定健康成年人大脑皮层是否有区域性MRI弥散信号差异.材料和方法:使用Signa HDe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评定47名神经系统健康的自愿者(男27名,女20名,年龄31~82岁)大脑皮层各区域的弥散加权像(DWI)信号强度(SI)、信噪比(CNR)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大脑皮层扣带回和岛叶DWI SI与年龄无关,经检验与年龄和左右大脑半球差别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皮层CNRs在不同皮层区域信号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扣带回和岛叶内信号明显比其他部位高(P<0.01),大脑皮层各部位皮层ADC值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大脑皮质弥散图像扣带回和岛叶常显示为高信号,有助于避免将正常脑组织的弥散高信号误诊为病理异常信号.

    作者:朱建忠;赵雷;秦健;程玉卉;刘军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囊性小肾癌与复杂肾囊肿的CT鉴别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囊性小肾癌与复杂肾囊肿CT鉴别征象的诊断意义.方法:搜集病理证实的囊性小肾癌与复杂肾囊肿病例各12例,统计囊壁厚度等CT鉴别征象的阳性率.结果:12例囊性小肾癌囊壁增厚10例(83.3%),壁结节显示11例(91.7%),囊内分隔显示2例(16.7%),无病灶肾实质内部分与肾锥体的形态一致性病例;12例复杂肾囊肿囊壁增厚8例(66.7%),壁结节显示1例(8.3%),囊内分隔显示4例(33.3%),病灶肾实质内部分与肾锥体的形态一致性5例(41.7%).结论:螺旋CT对壁结节的显示及病灶与肾锥体外形一致性可在囊性小肾癌与复杂肾囊肿鉴别诊断时提供有力的帮助,但因占位体积较小时,不能仅依据囊壁厚度及囊内分隔进行正确诊断.

    作者:刘栋;蒋兆贯;顾光官;张涌;沈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灌注、MR灌注成像与MR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恶性病变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并比较CT灌注、MR灌注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3种功能成像对肝脏恶性病变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组患者共39例进行了DWI成像、CT灌注和MR灌注成像.肝细胞癌15例,胆管细胞癌11例,转移癌13例(来源于结肠癌6例,胃癌3例,胰腺癌4例).DWI扫描,计算各例肝脏或病灶的ADC值并进行组间比较.CT灌注、MR灌注成像,以脾脏的峰值时间为界,分别计算脾脏峰值前后肝脏和病灶的曲线大斜率,以脾脏峰值前后两个斜率的比值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记为[SSr(ct)=SS前/SS后]和[SSr(mr)=SS前/SS后].结果:肝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分别为(1.04±0.13)×10-3mm2/s和(1.11±0.19)×10-3mm2/s]都明显低于胆管细胞癌[(1.33±0.2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细胞癌和转移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24).肝细胞癌组SSr(ct)和SSr(mr)测量结果分别为2.46±0.34和3.09±0.77,胆管细胞癌SSr(ct)和SSr(mr)平均值分别为1.03±0.21和1.12±0.21,转移癌组SSr(ct)和SSr(mr)平均值分别为0.94±0.29和0.99±0.37,胆管细胞癌组、转移癌组分别与肝细胞癌组之间,SSr(ct)和SSr(mr)都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前两组数值明显小于肝细胞癌组;胆管细胞癌与转移癌两组之间,SSr(ct)和SSr(mr)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肝细胞癌和转移癌分别与胆管细胞癌的鉴别,DWI成像比灌注成像更有优势;而在肝细胞癌和转移癌的鉴别上,CT灌注、MR灌注提供的信息较DWI成像的ADC值比较更有优势.

    作者:史丽静;郭勇;林伟;张燕群;郑奎洪;黄敏华;钱明珠;王建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4排螺旋CT对16例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瘘(CAF)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AF患者的CT资料,所有图像均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进行图像重组,观察瘘的起源、走行及引流位置.结果:全组病例CAF的起源、走行、引流位置均清晰显示.单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6例(37.5%),左冠状动脉4例(25%),起源于左、右冠状动脉6例(37.5%).引流至左心系统者6例(37.5%),引流至右心系统者3例(18.75%),引流至肺动脉者7例(43.75%).瘘管呈管状的6例,蚯蚓状的4例,丛状的6例.结论:64排冠状动脉成像可以准确、直观的显示CAF的情况和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

    作者:吕国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多层CT仿真内镜和电子肠镜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对大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2例大肠癌患者经肛管注入气体1000~1500ml后行全腹快速容积扫描,横轴位数据传送至同机Volume Wizard工作站行CTVE成像,结果与电子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大肠癌192例,CTVE检出182例,检出率94.8%,分型符合率为94.8%.肠镜检出171例,检出率89.1%,分型符合率为89.1%.CTVE对右半结肠癌的定位符合率高于肠镜,CTVE对肿块型和混合型的判断符合率高于肠镜.结论:CTVE成像技术安全、方便、快捷、无痛苦、患者易接受,可以从任意角度及远、近两端分别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定位准确,并可判断肿瘤浸润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彪;陈刚;韦璐;曹治婷;刘正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USPIO增强MR黑血及白血成像序列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超小顺磁性氧化铁(USPIO)增强MR黑血及白血成像序列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用球囊导管损伤腹主动脉内膜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兔AS模型,对照组不作干预.MRI检查包括平扫、USPIO增强MR黑血和白血序列.比较两种成像方法显示斑块形态、数目和成分的差异,与病理结果行对照研究,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兔AS模型成功建立,USPIO增强黑血序列T2WI及T2*WI扫描斑块中央信号减低,USPIO增强白血序列表现为管壁点状充盈缺损.扫描范围内普鲁士蓝染色阳性斑块共67个,MR黑血与白血序列对阳性斑块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黑血成像序列对于区分AS斑块成分较白血序列好.结论:USPIO颗粒可以被兔AS模型斑块中的巨噬细胞特异性吞噬并引起MRI信号的改变.USPIO增强MR黑血成像序列能敏感检出并反映兔AS斑块成分,有望用于对AS病变诊断及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作者:李勇刚;朱默;戴颖钰;陈剑华;倪健坤;郭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二维超声显像,明确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取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图像,在超声引导下对60例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53例1次穿刺成功,5例2次,2例3次,无一例出现误穿颈动脉或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在超声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显像实时直观、安全有效的方法,必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纯西;刘俊;王琦;张寒冰;包梅芳;陆月华;何海波;杜建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99mTc-MIBI清除在评价心肌细胞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显像剂,可用于冠心病、肿瘤、甲状旁腺增生等疾病的诊断,尤其在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作为临床应用主要的心肌灌注显像剂,99mTc-MIBI在心脏的应用并不仅限于心肌灌注显像,心肌99mTc-MIBI清除的变化用来评价心肌细胞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也多次被报道,并被认为可能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用来评价心肌细胞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1 99mTc-MIBI在心肌细胞中的动力学机制

    作者:杜补林;李娜;李亚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实验组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包括延迟发生脑梗塞3例)和7例对照组病人进行CT灌注成像,比较各脑叶CT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有10例病人在灌注图上发现肉眼可见的低灌注区,CT平扫未见低密度改变.在实验组中发生延迟脑梗塞组CBF值为21.35±3.42,不发生组为23.37±2.29,对照组为26.59±2.47,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延迟脑梗塞组TTS值为32.26±12.08,无延迟脑梗塞组为19.14±4.88,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灌注参数在各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李响;李松柏;李春志;卑贵光;蒋宝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单脐动脉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单脐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产前超声诊断的22例单脐动脉及其伴发畸形,并追踪其相关临床情况、妊娠结局.结果:在22例胎儿单脐动脉病例中发现合并胎儿畸形的8例,其中染色体异常1例.超声定期监测发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2例,其他12例胎儿出生后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单脐动脉可引起胎儿较高畸形率,系统的超声检查能准确判断单脐动脉及其结构畸形,并可通过对单发单脐动脉胎儿的定期超声检测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王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骨梗死全身骨显像1例

    病例男,55岁.左肺癌术后2年半、感冒后发热、双下肢疼痛半个月、体重下降约4kg,要求进一步诊治入院.该患者于2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左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术后用药紫杉醇+顺铂化疗4个周期.该患者酗酒20余年,有大量应用激素病史.入院查体:T 36.4℃,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身高175cm,体重70kg.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壁切口愈合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及水泡音,心音纯、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无浮肿.专科检查:双膝关节压痛(+),行走困难,但局部无红、肿、发热等表现.

    作者:张文红;宋丽萍;马贺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急性颈内动脉闭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经颅多普勒(TCD)结合MRA筛查急性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56例,用TCD、MRA评价颅内动脉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颈内动脉闭塞发生在颅外段46例,颅内段10例.后交通动脉显示率MRA高于TCD(P<0.05);眼动脉参与的侧支循环显示率TCD高于MRA(P<0.01);TCD联合MRA显示侧支动脉与DS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均明显低于健侧(P<0.001).结论:超声与MRA能够很好显示急性ICA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侧支循环状态.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作为首选方法.超声联合MRA可替代或减少使用有创的DSA.

    作者:孟璇;王欣;李兴杰;童明辉;周俊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MRI表现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患者均于伤后2h~4d接受CT及MRI检查.结果: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表现为关节囊内特征性的液-液平面,26例表现为单液-液平面,19例表现为双液-液平面,且上层均表现为脂肪密度或信号.45例均存在关节内骨折.结论: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在CT和MRI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作为关节内骨折的可靠征象.

    作者:孙骏;吴晶涛;陈文新;沈德娟;孙继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颈部少见部位副神经节瘤1例

    病例男,54岁.无意中发现右颈部包块入院.查体:右颈部甲状腺区触及一大小约4cm×6cm长形包块,分叶状、界尚清、随吞咽运动、质中等硬度、喉内窥不清.影像学检查:CT示甲状腺右叶区软组织肿物,形态不规则,向上沿右侧甲状软骨外间隙生长,上缘达右舌骨大角水平,增强后肿物明显均匀强化,位于颈总动脉内前方,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以下,并与颈总动脉分界清楚,甲状腺右叶呈受推挤改变,右侧喉咽腔略变形,右侧咽隐窝变浅.

    作者:王婕妤;邹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59例脊柱单发椎体病变的骨显像分析

    目的:探讨59例脊柱单发椎体病变的骨显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单发椎体病变骨显像资料,将脊柱单发椎体放射性异常分布情况分成5种:椎体局部点状浓聚、椎体半侧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整体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扁平状放射性异常浓聚、椎体放射性稀疏缺损.结果:59例单发椎体病变中,椎体转移瘤29例,其余30例为椎体良性病变.10例(100%,10/10)椎体局部点状浓聚者均为良性病变(椎体局部增生退变);12例(100%,12/12)椎体半侧浓聚者全部为椎体转移瘤;21例椎体整体浓聚者中,椎体转移瘤13例(61.9%,13/21);15例椎体扁平状浓聚者中,12例(80%,12/15)为良性压缩骨折,3例为转移瘤所致的病理性骨折;1例椎体放射性稀疏、缺损为转移瘤.结论:脊柱单个椎体病变的骨显像具有一定影像特点,掌握其特点有助于其良恶性鉴别诊断.

    作者:李剑明;李亚明;裴著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月经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例

    病例女,45岁.月经前3d开始至行经第5d,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剧烈疼痛、反复发作、疼痛难忍、休息后无缓解,口服止痛药后时有缓解.查体:子宫前位增大,如新生儿头大,质硬、活动好、压痛阳性.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9.4cm×8.4cm×8.2cm,于宫体前壁见6.7cm×6.4cm肌瘤结节,边界清、形态较规则、有包膜、内回声显著不均,中心部见范围3.2cm×3.0cm回声增强区,近周边部见散在分布不规则小的无回声区,其内未查及血流信号,周边见少许血流环绕.

    作者:吴凤霞;陈菲;韩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TrueX与OSEM重建方法对肿瘤病灶SUV测量的比较

    目的:探讨目前常用的两种重建方法(TrueX和OSEM)对肿瘤病灶SUV值的影响,为PET/CT显像技术操作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材料:NEMA IEC Body Phantom Set模型及40例确诊全身多发病灶肿瘤病人(肿瘤及其转移病灶>10处),行PET/CT扫描后分别采用TrueX和OSEM重建.每个病人选取10~15个实性病灶(CT显示),利用TrueD软件测量SUV值和体积.结果:模型与40例肿瘤病人两种重建方法总体上对于SUVmax(t=-0.145,P>0.05)和SUVavg(t=-0.141,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427个病灶中有65%的病灶显示TrueX的SUVmax小于OSEM.在TrueX重建方法所测得的VOI50%<1cm3时两者所得的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3,P<0.05).在TrueX中SUVmax>15时(21个病灶),两种重建方法SUVmax的差值为3.09±1.48,两者的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48,P<0.05).结论:TrueX与OSEM重建方法相比,对于较小肿瘤病灶及较高SUV时的肿瘤病灶,SUV平均值和大值存在差异.因此应用PET/CT对肿瘤病人进行疗效监控及随访时,应保证重建方法的一致性.

    作者:张慧玮;赵军;左传涛;华逢春;黄喆慜;管一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