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初步研究

王倩;赵刚

关键词:姜黄素, SMMC-7721细胞, 细胞生长,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SM MC - 7721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10μmol/L、30μmoL/L、9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MMC - 7721细胞48h,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基于AnnexinV - FITC/PI双染的流式细胞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诱导SMMC - 7721细胞的凋亡率;基于AO染色的荧光显微镜方法观察姜黄素对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和诱导凋亡的效应.结果:MTT检测显示,姜黄素对SMMC -7721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姜黄素可诱导细胞凋亡,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癌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O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姜黄素的作用下,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呈现特征性的凋亡形态,凋亡细胞计数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细胞增加,提示姜黄素可诱导SMMC -7721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姜黄素能抑制SMMC -7721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两种作用均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李杲之“阴火”

    李杲内伤学说中提出的“阴火”论点,其内容、治疗、名称等问题,后人时有争论,有必要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探讨.1“阴火”论的来源 李杲的“阴火”论,渊源于《素问》“阴虚生内热”之语.如《调经论》这样讲道:“阴虚生内热奈何……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1].其“阴虚”之义,即内伤脾胃,中气不足.由于中气不足,清气下陷,谷气不得升浮,则心肺无所养.心肺无所禀受,则荣卫不足,不能卫护其外,形成“谷气不盛,上焦不行”的病变.

    作者:李成年;刘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与HBV-DNA相关性研究

    乙型肝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肝的病原体,目前临床上常用乙肝血清标志物(HBV -M)定性检测指导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虽然HBV-DNA定量检测对于确诊HBV感染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因其检测技术条件及成本较高,并未广泛应用.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基因组分别编码S、前S1、前S2 3种蛋白.前S1位于外膜蛋白的前端,其N末端游离,C末端与前S2相连.前S1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完整的HBV颗粒(Dane颗粒)表面,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Pre - S1Ag).研究显示,前S1蛋白能够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感染的状况,可以作为HBV在体内复制的指标[1-2].笔者检测了218例乙肝患者Pre - S1Ag、 HBV血清标志物以及HBV- DNA,同时探讨Pre- S1Ag检测与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莉;许倩倩;姚群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复方香菇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由香菇、人参和丹参组成的复方香菇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以四氧嘧啶200mg/kg剂量腹腔注射,血糖≥20mmol/L为造模成功;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复方香菇提取物组,连续灌胃30d,分别测定小鼠体重、空腹血糖、糖耐量及TC、TG、MDA、SOD.结果:复方香菇提取物组在250mg/(kg·d)剂量下显著降低了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改善了糖耐量;同时显著降低TC、TG、MDA水平,升高SOD水平.结论:复方香菇提取物有拮抗高血糖症的功效.

    作者:王建军;宋成武;柳冬月;萧菲菲;余尚工;方念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泌感宁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探讨泌感宁胶囊的组方研究和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组方研究.运用半浸膏制粒法制备胶囊剂.采用薄层色谱法( thin - layer chromatography,TCL)对处方中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川牛膝radices cyathulae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金钱草desmodium、半枝莲Sculellaria barbat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CL检出黄柏、川牛膝,经专属性、重复性考察,适合二者的鉴别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泌感宁胶囊中山奈素含量每粒不低于40μg/g,有效控制了成品质量.结论:本制剂组方合理,制备方法符合中医传统用药习惯,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泌感宁胶囊的质量标准控制.

    作者:崔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祛风清肺法治疗风咳30例临床观察

    风为百病之长,多兼夹它邪而致病,故临床治疗外感咳嗽多从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论治,单纯从风论治者少见.关于“风咳”的症状,《医学入门·杂病提纲》描述为:“风乘肺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竟而咳.”临床所见,此类咳嗽多见于感冒后期,以咽痒、咳嗽为主症,咳嗽多为阵发性呛咳,可持续数月,常因受风或油烟刺激而加重.2010年3月-2011年3月,笔者采用祛风清肺法,以自拟桑芩沙贝汤治疗“风咳”,取得满意疗效,现就统计资料完整的30例报告如下.

    作者:宋先仁;朱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乌梅炮制前后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法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乌梅炒炭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乌梅炭的凝血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色谱条件:梯度程序,柱温:30℃,流速:0.8mL/min,进样量:10μL,ELSD温度:40℃,气流量:1.5 L/min.结果:乌梅经炒炭炮制后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其中生乌梅经炒炭炮制后一成分显著增加,另一成分消失.结论:采用HPLC - ELSD法可以较好的反映乌梅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为深入研究乌梅及乌梅炭提供依据.

    作者:许腊英;潘新;许康;石琪;余倩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议中医英译的规范化问题

    准确地向世界传播中医药知识,不断提高中医英译的质量,十分重要.笔者在中医院校一直从事翻译工作,深深体会到抓好中医学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必不可少.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1提高译者中医理论水平是保证中医英译规范的基础 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体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儒、道、释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译者首先要有比较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才能使中医英译的表述更加贴近中医的本意.如翻译《素问》时,就必须了解《素问》成书的背景,了解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文化及其在中医学中的渗透情况.<作者简介>=丁冲(1977 -),男,湖北中医药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讲师.

    作者:丁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本咳喘片中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固本咳喘片中白术内酯Ⅰ和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HC -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2%磷酸溶液(5:52:43),检测波长为222nm,柱温为35℃,流速为1.0mL/min.结果:白术内酯Ⅰ和Ⅲ分别在0.8 - 15.0μg/mL(r=0.9995)和1.7 - 33.0μg/mL(r=0.9997)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2%,97.90%;RSD均小于2.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志浩;瞿京红;刘菁;郑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玉屏风颗粒联合泛福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2007年3月-2009年6月,我院运用中药玉屏风颗粒联合西药泛福舒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1.6)岁,病程(26.4±8.2)个月,每年反复感染(13.2±2.8)次.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0±1.6)岁,病程(22.8±8.6)个月,每年反复感染(11.6±1.7)次.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高学清;雷福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耐受的机理与治疗现状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一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是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类型[1].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B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机制是宿主对HBV各种抗原产生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即免疫耐受.HBV感染机体后,机体免疫强度的高低,可能成为决定急性自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标志.成人、儿童、幼儿感染HBV后分别有5%、30%、95%的患者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免疫耐受与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程度有关,成熟程度是决定HBV持续感染的重要因素[2].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免疫耐受机理的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殷小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在祖国医学中 称为“痹证”、“历节”或“鹤膝风”.中医典籍中很早就有对其 病因的探讨,如《素问·评热病论》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八正神明论》曰:“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 气至骨,人则伤五脏”.由此可见,本病发病的原因首先是正气 虚,感受异常的虚邪,轻则病在骨部.又如《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灵枢·百病始生》日:“风雨 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 虚相得,乃客其形.”《素问·逆凋论》日:“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主寒甚至骨也……,病名为骨痹,是人当挛 节也”.从上述经文的论述可知,痹证的病因是人体正气虚而 易感六淫.

    作者:余炜;万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的Meta分析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西医多从运动、控制饮食、降血糖、调节血脂、降压、透析、换肾等方面治疗.虽然效果肯定,但不能完全控制其发展,疗效仍不满意.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药治疗DN主要从补肾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方面着手,在控制血糖、尿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作者:梅莎莎;宋恩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槐杞黄颗粒对婴幼儿肾病复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婴幼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预防反复感染的作用机理.方法:56例婴幼儿肾病综合征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观察两组治 疗后临床指标及1年内感染及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1年内感染及复发次数,尿蛋白转阴时间均较时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ALB、IgG、IgA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P<0.05,P<0.01).两组CD3+、CD4+、CD8+、CD4+/CD8+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槐杞黄颗粒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有明显调节作用,对婴幼儿肾病综合征有辅助治疗作用.能有效地预防感染性合并症及反复 发生.

    作者:王筱雯;栾江威;李弢;王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川芎嗪对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 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肺癌A549细胞低氧环境下进行培养,并使用川芎嗪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检测川芎嗪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 - PCR法检测川芎嗪对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HIF -1α表达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对肺癌A549细胞缺氧环境下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时间、剂量有关;川芎嗪能够使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HIF - 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减少.结论:川芎嗪能够抑制低氧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下调A549细胞HIF - 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等有关.

    作者:胡家才;李清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湖北省宜昌地区正常人骨密度调查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研究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和骨强度下降,并易于发生骨折、骨性炎症等全身性骨骼疾病[1-5].双能X线分析仪(pDEXA)是测量骨密度及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检查方法[6-10],使用方便,比较实用,有较好的推广前景.我们采用法国DMS CHALLENGER全身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湖北省宜昌地区本地人群进行了骨矿含量(BMD)及骨密度(BMC)正常值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覃勇;樊继波;李莎;鄂建设;丁小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消旋卡多曲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建立顶空进样和直接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消旋卡多曲原料药中的残留溶剂.方法:乙醇、正己烷、四氢呋喃采用直接进样;三氯甲烷采用顶空进样,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结果:本方法对待测溶剂具有良好的分离度,各被测物的检测限在0.6×10-5%-1.45×10 -2%之间,精密度均小于8%,符合药典要求.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消旋卡多曲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作者:雷咪;陈晶晶;杨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穴位贴敷结合拔罐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为主[1].我们应用穴位贴敷结合拔罐疗法治疗本病40例,与西药方法治疗本病40例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畔;石拓;时昭红;张江春;石亮;李浩然;徐燕琴;徐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药复方药动药效相关性研究的方法与思考

    药动学(Pharmacokinetc,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PD)相关性是结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体内药物按时间、浓度和效应三相同步进行的动力学行为.PK - PD的研究在为各类药物研究开发中阐明药物作用机理、能动设计药物剂型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PK-PD相关性研究还有助于解决药物临床反应的个体差异,用于探讨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以及临床试验的模拟等.PK - PD相关性研究已被广泛关注,在化学药的研究中甚为多见,但用于复方中药的研究较少,笔者现就复方中药PK - PD相关性研究作一简略概述.

    作者:袁瑾;钮英杰;王莹;安叡;王新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龙胆泻肝汤内外合治急性湿疹临床观察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瘙痒、糜烂、流滋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多形性损害,皮损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有湿润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笔者对20例急性湿疹患者采取龙胆泻肝汤内服加外敷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治疗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大者70岁,小者17岁;病程长者19天,短者5天.

    作者:汪继敏;胡华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针灸学学科全面发展

    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备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2008年,我校《针灸学》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年11月,又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和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主持的第六届学术年会上,获得优秀课程一等奖.在课程负责人王华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借助课程建设,不断推动学科建设,带动了整个针灸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作者:孔立红;陈邦国;孟培燕;梁凤霞;周华;徐珉;曾晓玲;沈峰;廖正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