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新进展

沈海燕;虞朝辉;陈春晓

关键词:
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BD)主要包括2种慢性肠道疾病一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期研究结果显示,IBD的发生是携带易感基因的人体对共生微生物一次不恰当的炎症反应所致[1-2].IBD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内镜检查对诊断、监测和评估疾病活动和程度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及其亚型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PMA)的临床特征、显微手术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9例PA(包括2例PMA)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PA显微镜下见瘤细胞多呈梭形,细胞核为圆或椭圆型,细胞质染色呈淡红色,细胞内一端或两端有毛发丝状的胶质纤维;部分区域细胞排列紧密,肿瘤细胞呈平行波浪状或交错状编织排列,间质内血管丰富;可见典型Rosenthal纤维,网状纤维染色阴性;免疫组化染色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为(+)~(++),波形蛋白(Vim)为(+)~(++);2例PMA显微镜下可见黏液样基质内富含突起呈网状的瘤细胞,呈散在或绕血管周围分布;瘤组织内未见明显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形成;免疫组化染色示GFAP(+).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术后未予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未见肿瘤复发,预后良好;行肿瘤大部切除术10例,术后予以放疗,1例复发;行MRI导向下立体定向活检术2例,术后予以放疗,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 PA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预后良好,对于未全切除患者术后辅以放疗亦能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严玉金;李江;王新东;余建军;励勇;管敏武;楼美清;徐远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阴道残端感染是全子宫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1],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其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易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回顾性分析460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有针对性地控制相关因素,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术后残端感染的发生.

    作者:姚国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静脉输液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研究

    1982年,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Niederhuber等首次应用外科技术将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通过头静脉放入中心静脉;1992年,Morris等通过介入方法完成了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手术;而此项在国外已有30多年应用经验的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于1988年引进并首次被报道[1].本文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概念、临床应用、相关研究及其特点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李曼;盛一平;谢伟群;刘鸿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Aurora-A表达与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Aurora-A的表达与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40只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人胰腺癌细胞株PAN C-1和吉西他滨耐药株PANC-1/R2皮下移植再原位移植的方法构建动物模型(PANC-1组、PANC-1/R2组).采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qPCR)法测定PANC-1和PANC-1/R2中Aurora-AmRNA的表达.建模后第5周处死裸鼠,测定并比较两组裸鼠体重、肿瘤转移情况、肿瘤质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并比较两组瘤体Aurora-A蛋白的表达.结果 PANC-1组、PANC-1/R2组第5周裸鼠体重、肿瘤重量及肿瘤转移率分别为(23.2±1.41)g、(0.453±0.110)g、36.8%及(22.91±1.13)g、(0.564±0.203)g、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urora-A mRNA表达分别为1.002±0.040及1.845±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urora-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及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urora-A高表达与胰腺癌细胞株的吉西他滨耐药有关,新方法构建的PANC-1/R2耐药株Aurora-A高表达,可用于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研究的载体.

    作者:何永礼;施福田;严秋亮;朱锦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硫酸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Ⅱ ~Ⅲ级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择期腹部手术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1组(复合硫酸镁10mg/kg)、M2组(复合硫酸镁20mg/kg)和D组(对照组),每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M1组和M2组患者在插管前2min分别静脉推注硫酸镁10mg/kg和20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插管前、插管后1、3、5min时点的心率(HR)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以及心血管不良反应时间和需要药物干预情况.结果 3组患者SBP、DBP、HR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D组插管后HR增快大于M1、M2组相同时点(P<0.05);插管前低血压及药物干预M2组多于M1和D组(P<0.05或0.01),插管后的高血压及药物干预D组多于M1和M2组(P<.005或P<0.01).结论 麻醉诱导期复合应用硫酸镁(10mg/kg),不增加气管插管前低血压的发生,同时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江华勇;周其富;陈忠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真空辅助旋切活检与开放切除活检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应用比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被发现.NPBL是指通过彩色超声、X线、MRI等检查发现而临床体检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有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500 000例NPBL被发现[1].另据统计在NPBL中约有27%为恶性病变[2].随着超声高频探头及乳腺全容积成像在乳腺检查中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了许多NPBL,这些病灶可通过术中超声定位下的真空辅助旋切活检(vacuum assisted biopsy,VAB)或开放切除活检来明确诊断.但对这两种活检方法的优劣尚有不同看法,对此笔者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俊玲;罗华;杨慧芬;胡祖健;苏昆仑;杨欧欧;刘玲琳;蓝天;徐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微出血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术前MRI检查提示有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脑微出血组)和无脑微出血的患者(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认知评价,行常规序列MRI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是否有新发脑微出血.术后3个月有新发脑微出血者再与无新发脑微出血者的临床资料再作比较.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微出血组术后7d、3个月MoCA总分[(22.98±3.43)、(22.12±3.15)分]低于对照组[(24.58±2.20)、(23.62±2.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新发脑微出血组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占比(64.4%)、糖化血红蛋白[HbA1c)[(7.26±1.64)%]多于或高于无新发脑微出血组[26.7%、(6.44±1.41)%],术后3个月MoCA总分[(21.18±2.24)分]低于无新发脑微出血组[(23.88±2.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既往有脑微出血和糖尿病病史、术前脑微出血病灶数均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45.694、63.877、3.762,P<0.05或0.01),术前脑微出血预测认知功能障碍阈值的ROC曲线提示佳脑微出血病灶数阈值为5.5,灵敏度55.1%,特异度77.4%,Youden指数=0.325.结论 脑微出血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微出血病灶数及糖尿病病史均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作者:陈捷;尤丽玲;徐邵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 40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284例)和非感染组(1 122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的感染特征,并应用logistic回归对医院感染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35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21株(63.0%);革兰阳性菌130株(37.0%)],以呼吸道、泌尿系统多见.感染组患者年龄、NIHSS评分、糖尿病、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者所占比例大于非感染组,住院天数多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高龄、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NIHSS评分高、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是神经内科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高龄、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NIHSS评分高、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是神经内科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充分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沈和平;张晓玲;官俏兵;翟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锁骨上臂丛神经的超声解剖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锁骨上臂丛神经的超声解剖学特点及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ASA Ⅰ ~ 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患儿50例,超声检查锁骨上臂丛神经的分布,观察臂丛神经的声像图特点,并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阻滞.结果 50例患者锁骨上臂丛神经超声均清晰显示,在超声引导下以0.2%罗哌卡因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有效率达98%.结论 锁骨上臂丛神经超声解剖结构清晰,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性、可行性高.

    作者:张敏;刘志亚;李清平;郭建军;姜德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的制定手术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及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甲状腺癌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20例.回顾分析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20例患者总体转移率为73例(60.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播散、腺体外侵犯、原发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有统计学差异,而与性别、年龄、是否存在沙砾体、癌灶数目及病灶单、双侧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中,仅有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明显.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中央区或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极为常见,在当原发肿瘤位于甲状腺中部或下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在术前或术中,应仔细评估侧颈部淋巴结,如出现可疑淋巴结转移应积极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谭卓;聂喜林;郑传铭;蒋烈浩;葛明华;王佳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部CT不同性质肺结节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部CT不同性质肺结节在早期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不同CT性质肺结节的早期肺癌患者52例,按肺结节CT性质分单纯磨玻璃结节组(9例)、混合磨玻璃结节组(19例)、实性结节组(24例),比较肺结节CT性质、大小变化、实体成分比例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结果 3种不同CT性质肺结节在4种早期肺癌病理类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x2=17.784,P<0.05).其中,单纯磨玻璃结节组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比例较实性结节组高,腺癌比例较实性结节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24、6.017,均P<0.05).4种病理学类型的肺结节直径差值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节实体成分比例与病理学类型正相关(rs=0.279,均P<0.05).结论 肺结节CT性质、实体成分比例与病理学类型存在相关性.随着肿瘤大小和实体成分增加,肿瘤的侵袭性有增强趋势.术前准确判定肺结节变化并与微创手术结合是患者获益的诊治方法.

    作者:傅晓青;杨勇;董礼文;王军;谢柏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浸润型肾盂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侵犯肾实质而肾盂占位不明显的肾小管逆行浸润型肾盂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9例浸润型肾盂癌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CT平扫、皮髓交界期和实质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 本组患者的患肾位于右侧6例,左侧3例;8例患肾形态无明显改变,另1例患肾隐约隆起;浸润型肾盂癌病灶形态均不规则,肾盂壁与肾实质分界不清,肾窦脂肪均消失.CT平扫病灶呈等高密度5例,等或稍低密度4例;有钙化或结石3例,出血2例,肾盂内均无明显肿块;CT值17.6~31.5Hu,平均24.6 Hu.CT动态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呈相对较低密度,CT值29.4~55.2Hu,平均39.8Hu;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CT值38.2~73.2Hu,平均51.0 Hu.结论 浸润型肾盂癌从肾盂壁向肾实质浸润生长,患肾肾盂、肿瘤和肾实质分界不清,占位效应不明显,病灶呈轻中度进行性持续强化.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姚伟根;孙东方;杨汉卿;王鸿林;黄国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MBL和唾液酸水平的变化研究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和唾液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MPP患儿95例为MPP组,同期参加体检的儿童60例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两组均抽取外周血2ml,用ELISA法检测血清MBL水平,神经氨酸苷酶法检测血清唾液酸水平,分析比较两组MBL和唾液酸水平,探讨两者与MPP的关系.结果 MPP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MB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MPP组急性期唾液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PP组急性期与恢复期MBL、唾液酸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MPP患儿血清MBL和唾液酸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李明勇;庞福珍;陈中件;庞黎华;徐鸯霞;奚旭阳;蒋玲珍;王颖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应用

    足部软组织缺损是足外科的常见创伤,常伴肌腱、骨与关节外露,需用皮瓣进行修复.传统的带蒂皮瓣、皮管以及各种岛状皮瓣虽可达到修复创面的目的,但修复后功能与外形均不理想[1-2].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笔者对本院10例足部创面患者采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创面全部Ⅰ期愈合,保留了良好的外观和功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44例诊治分析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凶险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致残、致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对动脉瘤的诊治水平虽已有很大提高,但对Hunt-HessⅣ、Ⅴ级重症动脉瘤性SAH患者的处理依然是难点,其预后往往不佳.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44例,现对其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周海航;沈健;朱坤灿;褚闻来;沈建国;褚正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目的 研究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 纳入接受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患者29例(35眼),治疗前后予以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检测佳矫正视力、眼压及3、6mm瞳孔下全眼、角膜像差.并对治疗前后的佳矫正视力、像差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3、6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像差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mm瞳孔直径下全眼的Z4(离焦)、Z12(球差)术后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眼的Z5(散光)术后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m瞳孔直径下全眼的Z5(散光)、Z13(二级散光)术后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视力显著提高;6mm瞳孔直径下全眼球差的像差减少,6mm瞳孔直径下全眼散光以及3mm瞳孔直径下的散光、二级散光像差增大.

    作者:徐栩;林长鹏;谭美迪;陈峰;冯晓芬;赵泽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在基层医院哮喘管理初期的应用

    在基层医院,儿童哮喘管理初期往往依从性较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1]强调在哮喘临床控制的同时,鼓励患儿和家长积极参与哮喘疾病评估管理,推荐使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评估哮喘控制程度[2].为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我们建立了患儿和家长及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管理模式,在哮喘管理初期即应用C-ACT结合肺功能来监测哮喘病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旭升;刘瑜;王辉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湖州地区基层医院推广选择性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成本-效用优等特点,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1-2],目前已在基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及.为了能在缺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ERCP)条件下避免胆总管探查,防止胆道残余结石、胆管损伤的发生,笔者结合以往经验制定选择性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selectivity laparoscopic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SLIOC)入选条件,对湖州地区3家基层医院6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行LC+ SLIOC.目前国内对胆石症患者手术方式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主要是成本-效果评价法[3],本文采用等量效果评价法[4]比较分析LC+SLIOC与LC的医疗成本与治疗效果,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讨在基层医院推广SLIOC的价值.

    作者:王大禹;魏锋;魏云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联合检测CTGF和PAI-1对原发性IgA肾病病情评估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对原发性IgA肾病(PIgAN)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ELISA法检测50例PIgAN患者(PIgAN患者组)血清CTGF和PAI-1水平,并根据病理Lee氏分级法将PIgAN患者组分为轻度组(Ⅰ~Ⅲ级)和重度组(Ⅳ ~Ⅴ级),采用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TGF和PAI-1在PIgAN病情评估中的价值.另设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PIgAN患者组血清CTGF和PAI-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CTGF和PAI-1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血清CTGF和PAI-1单独评估患者病情时,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44(95%CI:0.736 ~ 0.995,P<0.05)、0.900(95%CI:0.811 ~ 0.988,P<0.05),而两者联合检测评估病情时,其AUC为0.927(95%CI:0.856~ 0.998,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TGF和PAI-1对PIgAN患者病情评估有较高价值.

    作者:施颖;沈卫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浙江省动态血压监测操作及诊断规范(试用版)

    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诊断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创新.在我国,动态血压监测从无到有、由粗放转精细已经走过了20余年.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测量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因而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血压整体情况.为使动态血压监测的操作及诊断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更加规范,并在高血压病诊治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组织省内从事该项检查的相关专家多次讨论,拟定了浙江省动态血压监测操作及诊断规范(试用版),以促进临床实践中动态血压监测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