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内介入治疗May-Thurner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方伟;陈翠菊;郭曙光;周兴立;尹存平;张鹏;张晓云

关键词:髂静脉, 放射学, 介入性
摘要: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治疗(超声消融术、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治疗May-Thumer综合征(MTS)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16例MTS患者,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12例)后,通过患肢股静脉小切口行超声消融术、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人术治疗.结果:16例MTS患者髂静脉再通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治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随访12~47月,1例术后8个月管腔再闭(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多项介入技术综合治疗MTS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HRCT对眼眶骨折的综合评估

    眼眶骨折是眼外伤中常见的损伤,由眼眶受钝力打击所致,受伤原因多种多样,由于眼眶解剖结构复杂,与副鼻窦、前颅凹底紧密相连,同时不同类型的骨折及骨折程度的不同,在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上均有不同[1-2].随着CT技术的进展,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眶部外伤的检查,既往文献报道眶壁骨折多侧重影像表现,对所造成的副损伤估计不足.本文着重对HRCT扫描的方法及骨折所造成的副损伤作综合评估.

    作者:丁世斌;何巨兰;赵旭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腔内介入治疗May-Thurner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治疗(超声消融术、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治疗May-Thumer综合征(MTS)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16例MTS患者,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12例)后,通过患肢股静脉小切口行超声消融术、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人术治疗.结果:16例MTS患者髂静脉再通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治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随访12~47月,1例术后8个月管腔再闭(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多项介入技术综合治疗MTS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方伟;陈翠菊;郭曙光;周兴立;尹存平;张鹏;张晓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囊肿的MR表现特点,并对其发生及MRI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材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7~59岁,平均32.5岁.MR扫描采用SE序列TaWI、T2W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6例加做MR增强扫描.结果: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按Nabors方法分为3型:I型为不伴神经根纤维的硬脊膜外囊肿,又分2个亚型:Ia型和Ib型.其中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Ia型)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I b型)8例;Ⅱ型为伴神经根纤维的硬脊膜外囊肿(3例);Ⅲ型为椎管内硬膜下脊膜囊肿(4例).椎管内脊膜囊肿可为长条状囊袋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等,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引起椎管扩大,并致脊髓或椎体受压,引起硬膜外脂肪移位.结论:MRI是椎管内脊膜囊肿好的检查方法之一,其影像表现较具特征性,正确认识其MR征象能达到术前诊断,并指导治疗.

    作者:陈大朝;许乙凯;赵云辉;吴元魁;方挺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狄波-普维拉治疗巧克力囊肿(附38例报告)

    巧克力囊肿(OEC)是常见的妇科难治之症,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妇科剖腹手术中约5%~15%患者发现有此病,在不孕患者中约12%~48%有内膜异位存在[1].我们采取超声引导下经阴道注射狄波-普维拉冶疗38例OEC,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红;关辉;张敏;陈亚宾;孟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多灶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15例多灶性骨肉瘤的影像学和临床诊断特点.方法:对1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多灶性骨肉瘤的X线、CT、MRI、SPE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诊断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结果:多灶性骨肉瘤的发病率为6.85%,SPECT对多灶性骨肉瘤的显示率为92.31%.同时性多灶性骨肉瘤多发于青少年,异时性多灶性多发于成年人.结论:多灶性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主要呈成骨性改变,CT、MRI、SPECT扩展和加深了对多灶性骨肉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资料.

    作者:张明华;郝秉香;何立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读片窗及答案

    病例女,12岁.以头痛、口周麻木半年加重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4~5天为主诉来诊.

    作者:景奉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前列腺囊肿1例

    病例男,33岁.双侧腰部疼痛2月余,加重2周.排尿无力、不畅、便后滴沥,偶见肉眼血尿,不伴血精,性生活质量下降.

    作者:陈建中;陈代明;肖承云;夏洪波;汪建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钝性肾损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附39例分析)

    目的:评价肾损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9例钝性肾损伤病人进行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中肾包膜下血肿16例,肾内血肿10例,肾周血肿16例,肾撕裂1例.CT表现为肾实质高密度影,常伴有肾周积血,肾包膜下新月形影,同时伴有睥、肝、肋骨等复合性损伤.32例作保守治疗,7例手术治疗.结论:CT扫描能准确估计损伤范围、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作者:陈小波;陆强;姜兆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化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子宫肌层血流进行观察,以探讨该技术在滋养细胞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判断化疗疗效方面的临床意义.

    作者:喻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腔内超声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

    输尿管下段结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规的检查方法是在适度充盈膀胱的条件下经腹部检查.但是,经腹部超声的结石检出率受受检者腹壁肥厚程度、腹腔肠气干扰、结石的大小等因素影响.本文对5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进行检查、分析,以探讨腔内超声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

    作者:雷志锴;黄安茜;包凌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多发性骨髓瘤骨外软组织摄取骨显像剂的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有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等.核素骨显像常表现为多灶性骨骼异常放射性浓聚或稀疏,以脊柱、肋骨和骨盆常受累[1].国内未见MM患者骨外软组织摄取骨显像剂的报道.本文报道2例MM患者软组织摄取99Tcm-MDP(亚甲基二磷酸盐)的病例,1例为大腿软组织广泛摄取,1例为双上肢肘关节内侧软组织局限性摄取,并对国外类似报道作回顾分析.

    作者:尚玉琨;李舰南;白晶;蔡良;周桂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怀疑前列腺癌(PCA)的患者进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6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结果:86例中,经病理证实PCA 2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27例,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17例,前列腺炎症4例,前列腺肥大伴前列腺炎11例,前列腺结核1例.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确诊前列腺癌的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毛枫;王文平;黄备建;季正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上腹部癌性疼痛的双介入治疗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肿瘤介入治疗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所接受,但对癌性疼痛仍主要采取药物镇痛.我院2000年9月~2003年3月对上腹部癌性疼痛采用CT引导下双侧或单侧腹腔神经丛阻滞(NCPB),结合介入性化疗取得了良好的止痛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戴真煜;姚立正;董从松;李文会;陈龙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MRI在垂体大腺瘤中垂体后叶高信号的术前定位

    目的:评价垂体大腺瘤患者在T1加权MR像上垂体后叶高信号的显现率及其定位,以指导外科手术.材料和方法:回顾6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术前作MR T1加权成像,包括无功能腺瘤23例,多功能腺瘤13例,泌乳素瘤15例,卵泡生成素瘤8例,生长素瘤6例,促黄体生成素瘤3例,促甲状腺素瘤1例.肿瘤高度大于20mm者54例,为A组,小于或等于20mm者15例,为B组.结果:69例垂体大腺瘤中,T1加权像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为35例(50.72%),其中A组显示23例(42.59%),B组显示12例(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6.597,P<0.01).其高信号位于鞍外在A组为23例(69.57%),高信号位于鞍内在B组为11例(91.67%).结论:在垂体大腺瘤患者MR T1加权像上垂体后叶高信号的显示有助于指导外科手术,在较小的垂体瘤,高信号的显示率要高于较大的垂体瘤.

    作者:潘玉萍;李明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

    Tabuse等于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出世界首台微波凝固治疗仪,起初只用于肝切除术中凝固止血[1],后来被应用于术中凝固处理较大的不能切除的肝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肝癌始于1994年[2],现已是当前超声介人肝癌局部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前景看好.在此基础上还发展了腹腔镜微波凝固治疗(LMCT).本文仅就超声引导下PMCT治疗肝癌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何年安;王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CT误诊1例

    病例男,50岁,突发神志丧失,尿失禁1天.查体:BP 130/80mmHg,神志恍惚,呼吸平稳,心、肺无异常,各生理反射存在,右侧巴彬征阳性.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头颅CT平扫:左基底节区见直径约10mm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尚清.CT诊断:左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经询问病史知,患者曾于21天前因一氧化碳中毒住院治疗1周痊愈后出院.临床诊断: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作者:丁峰;王晓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健康猪左室功能MR测定及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MR电影成像评价健康猪左室功能和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方法:对9只健康小型猪行MR电影成像测量左室容量和心肌质量,并比较静息状态和负荷状态下心肌增厚率的变化.结果:在垂直于室间隔的左室短轴MR电影图像上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体重(Bw)为(2.4±0.3)ml/kg,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BW为(1.1±0.1)ml/kg,左室心肌质量(LVM)/BW为(3.03+0.21)ml/kg,射血分数(EF)为(55+3)%.小剂量多巴酚丁胺[5μg/(kg·min),10(μg/kg·Eun)]能增加正常心肌收缩力,使左室收缩期心壁厚度和左室心肌增厚率较静息状态有显著增加.结论:心脏电影MR图像分辨率高,可测定心功能多项指标,小剂量多巴酚丁胺静滴安全,并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

    作者:杨艳梅;刘怀军;付向华;黄勃源;王勇;吴艳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儿童脑型肺吸虫病急性期的CT及MRI表现

    脑型肺吸虫病是肺吸虫感染颅内脑组织引起的一种疾病.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脑型肺吸虫病急性期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

    作者:张连山;蒋代彬;杨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SPECT/CT 131Ⅰ-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在肾上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SPECT/CT 131Ⅰ-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42例拟诊肾上腺疾病的患者SPECT/CT 131Ⅰ-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B超、CT、MRI、尿-香草基杏仁酸(VMA)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42例拟诊肾上腺疾病的患者中SPECT/CT 131Ⅰ-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8例(42.85%),肾上腺髓质增生7例(16.67%).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13例嗜铬细胞瘤和3例肾上腺髓质增生SPECT/CT 131Ⅰ-MIBG显像分别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3例(阳性率100%)及肾上腺髓质增生3例,明显高于MRI、CT、B超及24小时尿VMA.结论:SPECT/CT 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髓质增生具有良好的定位、定性价值,明显优于B超、CT、MRI、尿VMA等检查.

    作者:陈再君;蒋宁一;卢献平;梁九根;刘生;严励;李焱;陈贵兵;张弘;刘幸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核素放射性滑膜切除术后的高频超声影像改变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放射性滑膜切除治疗后的高频超声影像变化,为疗效的判定提供客观的影像学指标.方法:用高频超声观察49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阶段膝关节滑膜积液、滑膜形态及厚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2周,19例(38.78%)滑膜囊积液增加,2例(4.08%)积液减少,31例(63.27%)积液中显示细点状回声,18例(36.73%)显示粗大光点及细带状回声,16例(32.65%)滑膜厚度较治疗前增加,9例(18.37%)滑膜厚度减少.治疗后6~12月,41例(83.67%)滑膜囊积液明显减少至(2.7±0.9)mm,36例(73.47%)滑膜明显变薄,厚度降至(2.1±0.7)mm,绒毛退化或消失,显示为较光滑的线状增强回声.结论:高频超声可敏感而准确地显示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放射性滑膜切除术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可作为其疗效判定的客观指标.

    作者:李锐;方勇飞;郭燕丽;何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