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衰减校正在18F-FDG符合显像中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黄克敏;冯彦林;贺小红;余丰文;刘德军;袁建伟

关键词: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性核素显像
摘要:目的:评价137Cs穿透衰减校正(AC)在氟[18F]同-2-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显像中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行18F-FDG符合显像,衰减校正采用137Cs点源,分别重建有衰减校正和无衰减校正(NAC)图像.统计肺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数目,并对两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4例患者AC图像共检出肺部病灶55个,纵隔病灶154个.NAC图像共检出肺部病灶55个,纵隔病灶127个.所有病例中AC与NAC病灶数目相同者31例(57%),AC病灶数目多于NAC者21例(39%),AC病灶数目少于NAC者2例(4%).AC检出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而NAC未检出者4例(7%).结论:AC图像质量明显优于NAC图像,AC对肺部病灶的检出率无明显改善,但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检出率有较大提高.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能够早期正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图像特征,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13例中男1例,女12例.年龄9~14岁,平均11岁.超声显示肿瘤边界清晰,均可分辨出是来自胰腺,内部回声不均匀,3例以中等偏强回声为主,4例以低回声为主,其中6例可见大小、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囊变区,13例均未见钙化及包绕血管.13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论: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为肿瘤边界清晰,内部为中等或低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回声,内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区,亦可为实性,病理均可见到出血坏死而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囊变为本病的特征.本病为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点的胰腺交界性肿瘤,儿童好发于大龄女孩,AFP阴性.

    作者:贾立群;王晓曼;何乐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介入导管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我院2001年5月~2003年12月应用血管穿刺技术与导管电凝术治疗50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58条患肢),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丹明;王成刚;易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计算机在脑萎缩定量测量中的应用

    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组织细胞的体积和数量的减少.脑萎缩的诊断多凭临床医师经验,需要进一步明确者可行CT定量测量,然而测量数据项目多,且需要运用数据的比值关系,以指数形式表示,故工作量较大,且比较繁琐,因此临床医师多不愿采用.采用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语言编写的脑萎缩定量测量软件可将这项比较繁琐的工作简化,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并为区分生理性脑萎缩和病理性脑萎缩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刘天碧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CT三维重建在口腔颌面部疾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层厚2mm,应用表面遮盖显示法和多层面重建技术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的三维病变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设计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有利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作者:崔敏毅;古向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肾畸形1例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比较常见,由杂乱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组成,组织学上又称错构瘤[1].起源于肾间质细胞的错构瘤称为肾错构瘤,为较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女性多于男性,以单侧多见[2].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双肾盂及双输尿管畸形则属少见,现报告1例我院体检时发现病例的影像表现.

    作者:林洁明;张承惠;于成福;焦书海;刁东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病,以往该病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采用经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治疗子宫腺肌症[1-2],取得了显著效果.我院应用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48例,均随访1年以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蕾;乔秀枝;田桂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视神经管HRCT扫描基线的探讨

    1视神经管正常CT解剖视神经管位于眼眶的底端和眶下裂的内下侧,始发于视神经孔,向后、向上并向内至中颅窝.该管大部为蝶骨小翼的根部构成.其内侧为蝶窦和后组筛窦,中间由一层很薄的骨板相隔.因此视神经管壁极易因冲击而受到损伤.视神经管在眶内部分为垂直卵圆形,中部为圆形,颅内开口部分为扁圆形,长约5~7mm,直径4.9~5.3mm.儿童的视神经管与成人的相比无明显差别,但男性的横径比女性的稍大.视神经被硬脑膜包围,由眶内通过视神经管达到视神经交叉.从颅腔向前、外下突向眶尖,位于眶上裂的内上方.视神经管上壁为蝶平板,内壁为蝶骨体,下壁和外壁为蝶骨小翼根构成,后者即视柱,分隔视神经管和眶上裂,视神经和眼动脉位于管内.

    作者:黄立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衰减校正在18F-FDG符合显像中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137Cs穿透衰减校正(AC)在氟[18F]同-2-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显像中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行18F-FDG符合显像,衰减校正采用137Cs点源,分别重建有衰减校正和无衰减校正(NAC)图像.统计肺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数目,并对两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4例患者AC图像共检出肺部病灶55个,纵隔病灶154个.NAC图像共检出肺部病灶55个,纵隔病灶127个.所有病例中AC与NAC病灶数目相同者31例(57%),AC病灶数目多于NAC者21例(39%),AC病灶数目少于NAC者2例(4%).AC检出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而NAC未检出者4例(7%).结论:AC图像质量明显优于NAC图像,AC对肺部病灶的检出率无明显改善,但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检出率有较大提高.

    作者:黄克敏;冯彦林;贺小红;余丰文;刘德军;袁建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读片窗

    病例男,2岁,腹部包块1年就诊,无发热、腹痛、黄疸等.

    作者:马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模拟负重前后腰椎间盘变化的CT测量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负重前后腰椎及其间盘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连续68例腰腿痛病人分别在模拟负重前、后扫描L3~4、L4~5、L5~S1间隙,对加压前、后各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及L1下缘至S,上缘的前径和后径进行测量,观察各径线的变化.结果:加压后L3~4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31例、29例和34例,L4~5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48例、32例和34例,L5~S1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39例、33例和38例;加压后腰椎前径缩短-1mm46例,后径缩短≤-1mm 38例.P值均<0.01,模拟负重后腰椎间盘各径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模拟负重后腰椎间盘扫描有利于发现轻微的椎间盘膨出和突出,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兰永树;高礼明;黄新文;唐光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无钙化及脂肪密度的肺错构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无钙化及脂肪密度的肺错构瘤的CT特征.材料与方法: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无钙化及脂肪密度的肺错构瘤,19例行普通CT扫描,7例行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肿瘤形态规整,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8例见分叶征象,4例病灶周围可见血管影聚集,3例邻近胸膜的肿瘤有胸膜增厚.动态增强后,平均大强化值为(20.4±13.2)Hu.5例强化值小于20Hu.2例强化值大于20Hu的错构瘤在3~4min达到峰值.病理对照表明强化不明显者,其组织成分以软骨样组织为主,强化显著者均具有丰富的血管结构.结论:无钙化及脂肪密度的肺错构瘤平扫形态上有一定特征,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夏宇;刘进康;周飞;曾纪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门脉高压致胸腔静脉瘤样扩张1例

    病例女,69岁.间歇性咳嗽伴胸闷1月余.咳少量白色粘痰.胸片检查示:左心缘旁见条片状影,部分与心影重叠.考虑为左肺炎性病变,肿瘤待排.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胸主动脉前方及左心缘旁、主动脉左侧见强化的血管影,肠腔样扩张,食管静脉、腹壁浅静脉等扩张,肝硬化样变.考虑为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瘤样扩张,左上腔静脉形成,食管静脉、腹壁浅静脉等均曲张.

    作者:龙德云;陈明安;陈和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肝病的CT表现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肝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具有完整病史资料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脑CT及肝脏CT表现,总结其特点.结果:①长期大量饮酒病史(时间均在10年以上,量超过国际标准大于1120g/月,或大于40盎司/月);②脑CT表现: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脑萎缩及脑内软化灶,大脑萎缩15例,小脑萎缩14例,小脑合并大脑萎缩9例,脑萎缩并脑内软化灶7例;③肝脏CT表现:肝脏密度降低(CT值低于脾脏CT值),脂肪肝23例,肝硬化11例.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肝病的CT表现特点是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软化灶、脂肪肝、肝硬化.

    作者:李晓兰;杨全;张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的介入溶栓治疗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治疗不换及时易造成肢体缺血坏死,随着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普及,及时有效地进行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保住患肢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2年以来共用介入法治疗肢体动脉血栓2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欣;梁则霞;于黄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超声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中的应用价值

    米非司酮现已被广泛用于终止早期妊娠,虽然此药物临床已证实安全无痛、有效,但个别孕妇产生不全流产引起出血过多或出血时间过长.为此,我们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372例药物流产患者进行超声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彩霞;王显芝;李英梅;李华兴;陈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期间卵巢动脉返流的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与卵巢动脉之间的交通特点,防止栓塞剂逆流造成误栓形成永久性闭经.材料与方法:75例子宫肌瘤病人在栓塞治疗前血管造影有22例出现造影剂逆流入卵巢动脉,占29.33%.结果:22例造影卵巢动脉逆流的病人中,子宫肌瘤的平均缩小率为34%,小于患子宫肌瘤而造影中无卵巢动脉返流的平均缩小率47%.4例(18.18%)卵巢动脉部分性栓塞而闭经.其中3例为暂时性(13.64%),1例(4.55%)为永久性.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存在卵巢动脉逆流造成永久性闭经的可能.

    作者:葛东庆;赵铁男;高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99Tcm-MIBI硝酸甘油介入显像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研究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后损伤区心肌细胞血流灌注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36例行支架置入术患者,分别在置入术前、后进行99Tcm-MIBI心肌静态和硝酸甘油(NTG)介入显像,对比分析损伤区心肌细胞血流灌注与功能改善程度.结果:36例术前静态显像异常173个节段,其中NTG介入显像70个节段转为正常,支架置入术60个节段转为正常,支架置入术后NTG介入显像84个节段转为正常.支架置入术后静态显像的113个放射性分布异常节段中,10个是由正常节段转变的新增异常节段.结论:99Tcm-MIBI心肌静态和NTG介入显像是评估支架置入术后心肌血流灌注与功能改善情况的方法之一;在支架置入术后,损伤区血流灌注改善,稀疏缺损区消失,微循环通路建立的不完善或有微动脉血栓形成时稀疏缺损区变化不明显或在正常节段中出现新的稀疏缺损区.

    作者:陈宪英;张国旭;王治国;张兆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和亚急性脑挫伤后脑血容量变化的脑灌注MR研究

    目的:评价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及亚急性脑挫伤的价值,确定PWI能否检出脑挫伤病人的局部脑血容量(rCBV)下降.材料和方法:对30例急性和亚急性脑挫伤病人和10例健康自愿者行常规MRI和PWI检查,计算病人脑挫伤和脑挫伤周围区与对侧正常表现白质(NAWM)的rCBV比值、双侧NAWM的rCBV比值以及正常对照组双侧额顶区rCBV的比值.伤后6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对病人进行评分.结果:所有病例的脑挫伤区rCBV都有下降(0.42±0.02,P<0.001);急性期脑挫伤周围区与对侧NAWM的rCBV比值升高(2.12±0.07,P<0.001);10例双侧NAWM的rCBV比值在正常对照组范围之外病人的临床预后较差.结论:PWI是评价急性和亚急性脑挫伤rCBV变化的有效手段;双侧NAWM的rCBV比值异常可能预示着临床预后较差.

    作者:艾林;戴建平;高培毅;李健;李少武;陈红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盆腔腹膜后神经鞘瘤误诊卵巢肿瘤1例

    病例女,35岁.妇科检查发现盆腔肿块2周入院.月经规则,经量正常,无腹痛及其它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子宫右后方可扪及6cm肿块,质中,欠活动,无压痛.B超检查示右盆腔囊性肿块,考虑为右侧卵巢囊肿.

    作者:卢瑞梁;高明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定性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489例可疑胆管梗阻性疾病及正常人行MRCP检查,原始图像作三维重建,然后分析其影像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MR-CP能清晰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对胆道梗阻程度和梗阻部位判断的确诊率达100%.恶性梗阻的胆管扩张程度较良性梗阻重.结合MRCP原始图像和常规MRI能明确显示肿瘤大小及范围.MRCP鉴别良恶性梗阻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7%,准确性为95%.结论:MRCP检查的成功率高,胰胆管解剖结构显示清晰,适用于各种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可为恶性胰胆肿瘤术前可切除性提供评价,可作为该系统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吉;金银华;朴明淑;郝鑫;张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