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吴玮

关键词:心肌梗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左心室功能
摘要: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LVDF)的测定,判断心肌梗死面积和恢复情况,从而了解预后.方法:应用3.25MHz探头对21例AM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MVFP)和肺静脉血流频谱(PVFP)检测.结果:AMI患者MVFP中急性期较恢复期舒张早期流速(E峰)增加,舒张晚期流速(A峰)下降,E/A比值增大以限制性异常(左房压增高)充盈波形表现为主;有14例(66.7%)E/A>1.6,DT和IVRT短于恢复期,提示心梗面积较大,左室顺应性降低,舒张功能异常,病情严重.恢复期E峰较急性期降低,A峰则增加,E/A比值下降以松弛性异常(主动舒张迟缓)充盈波形表现为主,有18例(85.7%)E/A<0.8,说明治疗后随着心肌梗死的恢复,梗死心肌愈合,左室舒张功能逐渐改善,提示病情的好转.PVFP中急性期和恢复期S波均<D波,急性期PA波增大伴时间延长,PA波时限大于MVFP的A峰时限,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恢复期PA波较急性期稍低.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因其无创、重复性好、简单且敏感性高,可作为全面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DF的可靠指标之一.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颅脑B超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总结术中颅脑B超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经验.方法:开颅后在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使用ALOKA型B超,结合术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病变定位,选择手术路径后,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并用B超判断切除程度.结果:32例中,31例定位准确.其中27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术后2例症状加重,其余患者神经功能保留良好.讨论:术中颅脑B超可以实时显示病变的部位与轮廓,有助于病变的术中定位,减少了手术的副损伤.

    作者:吴南;冯华;朱刚;高伯元;王宪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

    气管癌非常少见,医疗工作中极易漏诊或误诊,作者在近3万份CT片中仅发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冉茂昌;罗继元;全清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张螺旋CT扫描在诊断壶腹癌中的应用

    壶腹癌是少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1].尸检发生率为0.2%.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其手术切除率远高于胰腺、十二指肠肿瘤,预后好,因此壶腹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作者:周继良;龚洪翰;肖香佐;陈新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脊髓纵裂并骶尾椎缺如1例

    病例女,11岁,以遗尿就诊.查体:脊柱向左侧弯,L4、L5椎体压痛,腰椎活动正常.左足内翻畸形,双下肢反射正常.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作者:张笑魁;牛淑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男性乳房发育的声像图表现

    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高频探头检查男性乳房发育21例,现将超声图像报告如下.

    作者:俞子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节性硬化症的特殊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特殊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结节性硬化症35例,特殊影像表现9例,其中视网膜错构瘤3例,脑巨细胞星形细胞瘤3例,肾错构瘤2例,头皮下血管纤维瘤1例.CT平扫5例,平扫加增强3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手术病理证实5例.结果:视网膜错构瘤表现为视盘及其周围扁平或结节状向球内突出肿块,多伴有钙化;脑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发生在莫氏孔,向侧脑室内突出,常伴有钙化及脑积水;肾错构瘤表现为肾内含脂肪密度的肿块,多向肾轮廓外突出;头皮下血管纤维瘤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结论:CT及MRI检查对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特点及脑内特征改变对其特殊表现可做出定性诊断.

    作者:许崇永;赵雅萍;陈雪鹏;陈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脾门区表皮样囊肿高密度CT表现1例

    脾表皮样囊肿很少见,CT表现为高密度者更为罕见,国内曾有作者报道1例脾内高密度表皮样囊肿[1].

    作者:代景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双侧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体瘤多见于单侧,发生在双侧的极为罕见.我院近年来应用SPECTRA-PLUS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共发现2例双侧颈动脉体瘤,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军;孟庆江;封兴华;郑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膈肌脂肪纤维瘤1例

    病例男,58岁.右上腹不适半年.无发冷发烧,无恶心呕吐、无黄染.查体:剑下偏右触及一包块,质硬,不活动,有触痛.

    作者:赵艳珍;薛昌永;柴国义;王世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诊断价值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包括脑裂畸形、灰质异位、无脑回畸形和(或)巨脑回畸形及多小脑回畸形[1.在CT、MR问世以前脑神经元移行异常往往是病理学家的工作,曾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畸形[2].

    作者:胡敬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瘤合并冠脉狭窄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1例

    冠状动脉瘤合并冠脉狭窄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比较棘手,国内罕有报道.作者对1例左前降支近端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瘤的患者行瘤腔弹簧圈栓堵,并置入支架扩张狭窄病变,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智永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肿瘤样钙质沉着症1例

    病例女,57岁.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大腿胀痛.8年前发现左大腿肿物,质软,无明显疼痛,初为鸟蛋大,缓慢增长.

    作者:邓戡;陈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少见部位骨肉瘤的临床X线表现

    目的:探讨苏丹人少见部位骨肉瘤的临床X线表现特点.方法:分析9例少见部位骨肉瘤(跟骨、跖骨、腕骨、胸骨、骨干)的临床X线表现.结果:发病年龄偏大,多数为青年成人.临床病程较长,进展较缓慢.成骨性骨破坏占绝大多数.常出现各种骨膜反应,以单层骨膜反应为主.出现不同程度软组织肿块或肿胀,其内多有斑片状肿瘤骨.可有不典型表现.结论:临床X线表现较有特点,但尚需与慢性骨髓炎、骨巨细胞瘤、马杜拉足等相鉴别.

    作者:郭琪;陈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下肢静脉曲张症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及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和评价超声在下肢静脉曲张疾病中的显像特征、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6条经临床及X线造影确诊的患肢静脉血管进行探测,对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不同病因、病损程度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并与X线造影对照.结果:静脉瓣功能不全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和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组各自具备不同的超声特征,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曲张其2DE、CDFI显像及PW波形与测值亦不同.结论:与临床物理诊断及X线造影相比较,CDFI无创、简便、安全、可靠.对较大静脉的病变、机能状态的实时、动态观察更具优势.

    作者:周立明;陈文卫;周青;郝力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肠梗阻二维超声图像特征与X线、手术病理对比分析

    近年来,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及诊断水平的提高,B超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并打破了以往超声不能诊断空腔脏器疾病的观点,尤其在诊断肠梗阻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夏夏;胡桂芳;侯晓斌;付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病例女,2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颈部右侧一蚕豆大小包块,质中等,可活动,无压痛,伴胸部疼痛并放射到右肩部.

    作者:高德培;丁莹莹;苏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LVDF)的测定,判断心肌梗死面积和恢复情况,从而了解预后.方法:应用3.25MHz探头对21例AM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MVFP)和肺静脉血流频谱(PVFP)检测.结果:AMI患者MVFP中急性期较恢复期舒张早期流速(E峰)增加,舒张晚期流速(A峰)下降,E/A比值增大以限制性异常(左房压增高)充盈波形表现为主;有14例(66.7%)E/A>1.6,DT和IVRT短于恢复期,提示心梗面积较大,左室顺应性降低,舒张功能异常,病情严重.恢复期E峰较急性期降低,A峰则增加,E/A比值下降以松弛性异常(主动舒张迟缓)充盈波形表现为主,有18例(85.7%)E/A<0.8,说明治疗后随着心肌梗死的恢复,梗死心肌愈合,左室舒张功能逐渐改善,提示病情的好转.PVFP中急性期和恢复期S波均<D波,急性期PA波增大伴时间延长,PA波时限大于MVFP的A峰时限,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恢复期PA波较急性期稍低.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因其无创、重复性好、简单且敏感性高,可作为全面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DF的可靠指标之一.

    作者:吴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声对乳头溢液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探头对乳头溢液性病变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用7.5MHz电子线阵探头对32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腺超声检查,记录病变部位及导管或腺体内异常,同时常规行乳腺专科查体和钼靶X线检查,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比较.结果:32例中导管内病变27例、导管外病变4例、囊性增生1例.超声对乳头溢液性病变的检出率为90.6%,诊断符合率为75.9%,与钼靶X线的检出率(37.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对导管内病变更显著.结论:超声可作为乳头溢液性病变尤其是导管内病变的无创性首要检诊手段.

    作者:钱正子;李秀英;朱鹰;忻晓洁;朱晓琳;曲澜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超诊断髌上囊血肿1例

    病例男,34岁,主因右膝关节肿痛6月,加重半月入院.患者因训练过度出现右膝疼痛,未引起重视,后发现肿胀,自认为是关节炎,口服消炎药,效果欠佳,即入院.

    作者:杨海军;王福领;程良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咽喉部肿块螺旋CT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共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2~76岁.正常11例,喉癌3例,乳头状瘤2例,声带息肉15例,会厌肿块2例.

    作者:孔阿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