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林;吴杰;李素敏;吴育锦;刘连祥;冯庆韬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后外周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28例HCC患者TACE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28天的血清VEGF的含量,并在术前及术后1天测定肝功和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结果:TACE术后1天血清VEGF升高达峰值,之后逐步下降,术后14天又开始升高.术后1天肝功(ALT和AST)升高达峰值,以后下降.术后1天较术前血清VEGF的变化与相应肝功变化,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变化及术中碘化油用量无相关性.结论:TACE术后外周血VEGF含量的变化,反映了HCC患者TACE术后肿瘤组织缺氧及肿瘤血管生成状况,依据VEGF分泌规律,TACE术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有望提高TACE的疗效.
作者:郭吉刚;郭顺林;杜富会;王文辉;王莲初;常香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分析63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转移淋巴结分布,对手术加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者,及术前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常见于2R区、7区及2L区.手术加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及术前有否淋巴结转移,其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若能合理的结合放、化疗,可延长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提高生存率.CT是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有效诊断方法.
作者:郭岗;蔡爱群;周修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例男,31岁,上腹部无明确原因隐痛4月,无呕血及便血史.体检:腹部软,未扪及包块,中腹部有深压痛.B超:上腹部囊状液性回声区,怀疑为胰腺假囊肿,胰腺无肿大,肝脏无异常.
作者:杨全;李晓兰;张翱;肖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重复肾及其合并畸形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较少见.1998年5月~2001年8月我院诊治18例,现对其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月凤;周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CT扫描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151例经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儿,CT平扫151例,增强78例,62例患儿复查2~5次.结果:CT正常21例,异常130例,其中脑积水128例,脑沟普遍增宽73例,脑底池闭塞密度增高85例,脑膜血管异常强化56例,脑梗塞54例,结核瘤26例,钙化22例.结论:CT在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中具有重要价值,脑沟增宽可作为脑萎缩早期的唯一征象,基底池变窄密度增高伴脑积水及局灶状脑梗塞为其典型表现,增强CT显示脑膜血管异常强化及结核瘤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平扫CT.
作者:张晓凡;蔡静怡;刘志学;丁凤姝;张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MRI资料,包括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8例,并与超声及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38例卵巢肿瘤中单侧性卵巢肿瘤21例,双侧卵巢肿瘤17例.卵巢病灶共计55个,其中囊性肿瘤33个,实质性肿瘤22个.MRI和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2.7%,87.2%和81.8%,72.7%.结论:MRI对卵巢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较超声优越.
作者:李敏;胡振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做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心脏分段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在9个心电相位窗上对冠状动脉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45例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佳的相位窗多数为70%,分别占84.4%,77.8%和66.7%.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且能满足影像学评价分别占93.3%,80%,60%和42.2%.在心率<60次/分的16例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且能满足影像学评价分别占93.8%,75%和62.5%.在心率为60~70次/分的21例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且能满足影像学评价分别占85.7%,66.7%和42.9%.在心率>70次/分的8例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且能满足影像学评价分别占37.5%,12.5%和0.在冠状动脉正常或狭窄程度<50%的12例中,二维曲面重建图像显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长度分别为108+15mm,81+26mm和126+16mm.结论:MSCT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方法.
作者:王照谦;夏昆;朱皓;杨志强;王克礼;刘晓枫;方唯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多中心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又称类脂质皮肤关节炎,此病罕见,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练;王荣华;王文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肾嗜酸细胞瘤系肾脏的罕见肿瘤,本病术前诊断较困难,我们CT诊断2例,复习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蒋立城;田洪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确定磁源性影像(MSI)对颅内肿瘤性病变患者脑初级体感皮质定位的价值.材料与方法:6例颅内肿瘤接近体感皮质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68岁,平均46岁.对患者双侧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刺激.用306通道全头型生物磁仪(MEG)进行脑磁场测量.MRI设备使用GE公司生产的1.5T Signa Horizon成像系统.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出现M20波峰(电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后20ms左右出现的体感诱发磁场)及M35波峰(电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后35ms左右出现的体感诱发磁场),M20波峰潜伏期为21.2+0.9ms.MRI显示病变侧脑沟明显变窄.MSI明确地显示出脑体感皮质与肿瘤的立体关系,借此外科医师很容易地识别出中央沟的位置.结论:MSI对帮助术前制定的手术计划、术中的程序以及提供肿瘤与脑功能区的立体关系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吉林;吴杰;李素敏;吴育锦;刘连祥;冯庆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未专门饮水对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该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采集图像的佳时间.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大量饮水组(饮水组)和未大量饮水组(未饮水组),每组16例;饮水组注药后饮水1000ml以上,未饮水组注药后正常饮食;两组均于注药后3小时开始行全身前位和后位骨显像,未饮水组注药后4、5小时再各完成1次全身后位骨显像;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判断图像结果.结果:饮水组和未饮水组注药后3小时图像质量的差别无显著意义;未饮水组注药后3、4、5小时目测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但半定量分析表明,随时间的推移,骨与软组织的放射性比值有所增加.结论:骨显像时患者不大量饮水是可行的,特别适于不能大量饮水和排尿困难的患者;未饮水组采集图像的佳时间后延,注药后4小时为宜.
作者:高文萍;屈婉莹;姚稚明;朱明;秦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例男,32岁.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呕血,呈咖啡色,每次量约200~800ml,同时伴心慌、头晕、呼吸急促等症状.
作者:刘会生;曹旭升;朱永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大幅缩短,为急症介入救治提供了条件.我院近年来急症介入救冶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宏;翟会琴;吴英;陈庆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42例均行X线检查,28例CT检查,12例MR检查.结果:①皂泡状或吹气球样膨胀性骨破坏:X线36例,CT 22例,MR 6例;②病灶内骨小梁间隔或骨嵴:X线33例,CT 18例,MR 4例;③邻近病灶端骨质轻度硬化:X线16例,CT 14例,MR8例;④骨壳边缘不全病理骨折:X线9例,CT 8例,MR 4例;⑤骨膜反应:X线2例,CT 1例;⑥软组织肿块:X线1例,CT 3例,MR1例;⑦病灶内单发或多发液-液平面:CT 21例,MR10例.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CT及MR三者结合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孔西建;刘玉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电子束CT(EBCT)影像特征及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13例经EB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的主动脉IMH患者,综合分析其EBCT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EBCT所见IMH的直接征象:13例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增厚,无内膜片及真、假腔.7例血肿外缘轻度环状强化.血肿CT值60~108Hu.间接征象:穿透性溃疡征9例,钙化内移3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8例,一侧或双侧胸腔积液7例(2例分别合并叶间裂或心包积液).并发征象:动脉瘤2例,B型主动脉夹层1例.结论:EBCT是检出主动脉IMH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IMH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并发征象,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敏文;孙立军;葛雅丽;赵宏亮;白桂琴;李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腐生型肺曲霉菌病的CT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经病理活检、手术证实的6例腐生型肺曲霉菌病的CT进行分析,其中结核继发曲霉菌病3例,慢性肺脓肿、糖尿病肺大泡和包虫囊肿各1例,常规CT扫描,病变区变换体位扫描.结果:6例CT分别于肺结核空洞、慢性脓腔、肺大泡空腔及包虫囊腔内见结节状曲霉菌球,变换体位曲霉菌球游离于空腔或空洞内,其周围有新月样透亮影.讨论:结节样均匀的高密度曲霉菌球,其周围有新月样透亮影,曲霉菌球随体位的变化游离于空腔或空洞内是腐生型肺曲霉菌病的CT特征.结合原发病史,变换体位进行病变区扫描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彦;候中和;田萍;孙逢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例女,60岁,主诉畏寒、发热两周,体温高达40℃,伴上腹部、剑突下疼痛;有饱胀感,偶有恶心,呕吐物为咖啡色内容物,既往无肝炎病史.外院查血常规:WBC23.3G/L、AFP阴性,B超诊断为肝尾状叶实性占位性病变(原发性肝癌),来我院就诊.
作者:吕仕军;王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蝶窦的变异与颅底外科和内窥镜鼻窦外科的关系密切.术前明确蝶窦变异的情况对手术计划的制订和对手术的向导非常重要.传统的X线平片仅能提供蝶窦变异的大致情况,对手术的意义有限.本文就CT扫描对蝶窦的显示能力及蝶窦变异的CT表现做一探讨,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长友;张玉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受检者在行常规剂量肺部螺旋CT扫描后再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而后对两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显示正常肺部结构方面两组图像无明显差别;在不同肺部疾病中两组图像均可提供相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信息.结论:肺部低剂量螺旋CT是切实可行的,特别适用于大批量体格检查.
作者:张英魁;邓文辉;齐学军;范伟英;杜彤宇;高菲;吕丽;贾绍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例女,42岁.因外伤后小腹剧痛1小时就诊.无停经史及阴道流血.妇科检查:子宫后位增大如孕40天,质软.双附件压痛明显.
作者:韩舞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