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加贺;刘东风
病例男,32岁.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呕血,呈咖啡色,每次量约200~800ml,同时伴心慌、头晕、呼吸急促等症状.
作者:刘会生;曹旭升;朱永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电子束CT(EBCT)影像特征及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13例经EB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的主动脉IMH患者,综合分析其EBCT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EBCT所见IMH的直接征象:13例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增厚,无内膜片及真、假腔.7例血肿外缘轻度环状强化.血肿CT值60~108Hu.间接征象:穿透性溃疡征9例,钙化内移3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8例,一侧或双侧胸腔积液7例(2例分别合并叶间裂或心包积液).并发征象:动脉瘤2例,B型主动脉夹层1例.结论:EBCT是检出主动脉IMH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IMH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并发征象,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敏文;孙立军;葛雅丽;赵宏亮;白桂琴;李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动脉化疗与手术序贯治疗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8例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行Seldinger改良法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行肠系膜下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根据肿瘤对盆腔转移、侵袭情况加用肠系膜下动脉化疗药物动脉灌注.化疗后对可以进行手术者行肿瘤切除术或肿瘤减瘤术,术后继续动脉化疗至少 2~3周期.评价化疗疗效、2期手术切除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有效率(CR+PR)为80.88%(55/68).2期手术切除率为39.70%(27/68),其中,卵巢癌2期手术切除率为44.0%(22/50),子宫预癌2期手术切除率为27.8%(5/18),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施行2期手术病例的生存期明显高于单纯动脉化疗而未行2期手术病例,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轻到中度.结论:肠系膜下动脉的造影、灌注应作为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动脉化疗的常规步骤实施.动脉化疗与手术序贯治疗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方法,显著提高了肿瘤的2期切除率、有效率,延长了生存期
作者:梁敏;王晓丽;高文斌;尹良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例男,31岁,上腹部无明确原因隐痛4月,无呕血及便血史.体检:腹部软,未扪及包块,中腹部有深压痛.B超:上腹部囊状液性回声区,怀疑为胰腺假囊肿,胰腺无肿大,肝脏无异常.
作者:杨全;李晓兰;张翱;肖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未专门饮水对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该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采集图像的佳时间.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大量饮水组(饮水组)和未大量饮水组(未饮水组),每组16例;饮水组注药后饮水1000ml以上,未饮水组注药后正常饮食;两组均于注药后3小时开始行全身前位和后位骨显像,未饮水组注药后4、5小时再各完成1次全身后位骨显像;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判断图像结果.结果:饮水组和未饮水组注药后3小时图像质量的差别无显著意义;未饮水组注药后3、4、5小时目测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但半定量分析表明,随时间的推移,骨与软组织的放射性比值有所增加.结论:骨显像时患者不大量饮水是可行的,特别适于不能大量饮水和排尿困难的患者;未饮水组采集图像的佳时间后延,注药后4小时为宜.
作者:高文萍;屈婉莹;姚稚明;朱明;秦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甲状腺手术时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各类并发症中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甲状腺组织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粘连,神经解剖位置的变异,加之操作技术的粗糙所致的并发症很难完全预防.我院普外科1998年至今对预防甲状腺手术时神经损伤进行术前CT检查及一些手术时预防性技术操作改进,报告如下.
作者:冯国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确定磁源性影像(MSI)对颅内肿瘤性病变患者脑初级体感皮质定位的价值.材料与方法:6例颅内肿瘤接近体感皮质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68岁,平均46岁.对患者双侧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刺激.用306通道全头型生物磁仪(MEG)进行脑磁场测量.MRI设备使用GE公司生产的1.5T Signa Horizon成像系统.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出现M20波峰(电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后20ms左右出现的体感诱发磁场)及M35波峰(电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后35ms左右出现的体感诱发磁场),M20波峰潜伏期为21.2+0.9ms.MRI显示病变侧脑沟明显变窄.MSI明确地显示出脑体感皮质与肿瘤的立体关系,借此外科医师很容易地识别出中央沟的位置.结论:MSI对帮助术前制定的手术计划、术中的程序以及提供肿瘤与脑功能区的立体关系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吉林;吴杰;李素敏;吴育锦;刘连祥;冯庆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蒙古族正常成年人的三维头影测量标准,为正颌外科提供诊断治疗设计的定量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正常(牙合)标准的蒙古族成年人105名(男51名,女54名),选择92名(男女各半)运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系统,对颌面软、硬组织进行三维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硬组织三维X线,线距测量有性别差异而角度项目无性别差异;②线距项目在矢状、横向、垂直三维方向与广东人、西安人有显著性差异;③左右相同测量项目结果比较并不完全一致;④颅颌面软组织三维头影测量结果存在性别、民族和种族的差异.结论:通过本次研究获取颌面软、硬组织的三维信息,揭示了蒙古族正常(牙合)成人的骨骼,外貌特征,为临床的正颌、正畸提供了依据.
作者:徐妍妍;孟秀英;申铁兵;印淑贤;杨秀峰;苏秉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MRI资料,包括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8例,并与超声及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38例卵巢肿瘤中单侧性卵巢肿瘤21例,双侧卵巢肿瘤17例.卵巢病灶共计55个,其中囊性肿瘤33个,实质性肿瘤22个.MRI和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2.7%,87.2%和81.8%,72.7%.结论:MRI对卵巢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较超声优越.
作者:李敏;胡振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例女,42岁.因外伤后小腹剧痛1小时就诊.无停经史及阴道流血.妇科检查:子宫后位增大如孕40天,质软.双附件压痛明显.
作者:韩舞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分析63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转移淋巴结分布,对手术加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者,及术前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常见于2R区、7区及2L区.手术加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及术前有否淋巴结转移,其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若能合理的结合放、化疗,可延长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提高生存率.CT是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有效诊断方法.
作者:郭岗;蔡爱群;周修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蝶窦的变异与颅底外科和内窥镜鼻窦外科的关系密切.术前明确蝶窦变异的情况对手术计划的制订和对手术的向导非常重要.传统的X线平片仅能提供蝶窦变异的大致情况,对手术的意义有限.本文就CT扫描对蝶窦的显示能力及蝶窦变异的CT表现做一探讨,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长友;张玉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郑加贺;刘东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例女,60岁,主诉畏寒、发热两周,体温高达40℃,伴上腹部、剑突下疼痛;有饱胀感,偶有恶心,呕吐物为咖啡色内容物,既往无肝炎病史.外院查血常规:WBC23.3G/L、AFP阴性,B超诊断为肝尾状叶实性占位性病变(原发性肝癌),来我院就诊.
作者:吕仕军;王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大幅缩短,为急症介入救治提供了条件.我院近年来急症介入救冶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宏;翟会琴;吴英;陈庆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受检者在行常规剂量肺部螺旋CT扫描后再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而后对两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显示正常肺部结构方面两组图像无明显差别;在不同肺部疾病中两组图像均可提供相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信息.结论:肺部低剂量螺旋CT是切实可行的,特别适用于大批量体格检查.
作者:张英魁;邓文辉;齐学军;范伟英;杜彤宇;高菲;吕丽;贾绍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肾嗜酸细胞瘤系肾脏的罕见肿瘤,本病术前诊断较困难,我们CT诊断2例,复习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蒋立城;田洪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CT扫描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151例经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儿,CT平扫151例,增强78例,62例患儿复查2~5次.结果:CT正常21例,异常130例,其中脑积水128例,脑沟普遍增宽73例,脑底池闭塞密度增高85例,脑膜血管异常强化56例,脑梗塞54例,结核瘤26例,钙化22例.结论:CT在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中具有重要价值,脑沟增宽可作为脑萎缩早期的唯一征象,基底池变窄密度增高伴脑积水及局灶状脑梗塞为其典型表现,增强CT显示脑膜血管异常强化及结核瘤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平扫CT.
作者:张晓凡;蔡静怡;刘志学;丁凤姝;张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重复肾及其合并畸形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较少见.1998年5月~2001年8月我院诊治18例,现对其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月凤;周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42例均行X线检查,28例CT检查,12例MR检查.结果:①皂泡状或吹气球样膨胀性骨破坏:X线36例,CT 22例,MR 6例;②病灶内骨小梁间隔或骨嵴:X线33例,CT 18例,MR 4例;③邻近病灶端骨质轻度硬化:X线16例,CT 14例,MR8例;④骨壳边缘不全病理骨折:X线9例,CT 8例,MR 4例;⑤骨膜反应:X线2例,CT 1例;⑥软组织肿块:X线1例,CT 3例,MR1例;⑦病灶内单发或多发液-液平面:CT 21例,MR10例.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CT及MR三者结合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孔西建;刘玉可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