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琳娜;叶海慧;王正平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应用,耐药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3]。而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天然或获得性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了解PA的耐药性变化及其趋势,加强对该菌的耐药性监测,对临床治疗PA感染意义重大。故笔者对本院临床分离的116株PA耐药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慧玲;林立;徐晓晓;李昌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HNP 1-3)水平及其在病原判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88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分离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应用ELISA法检测HNP 1-3、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hs- CRP,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血浆HNP1-3为(257.0±150.6)ng/ml,明显高于恢复期的(215.6±104.5)ng/ml(t=2.12,P<0.05),且血浆HNP1-3水平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hs- CRP均明显相关(r=0.283、0.275、0.273,均P<0.01)。结论88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浆HNP1-3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和hs- CRP相关,可能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朱银燕;华春珍;吴光声;李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SOND)和功能性全颈淋巴清扫术(FND)对下颌牙龈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下颌牙龈癌患者,其中采用SOND者30例(SOND组),采用FND者42例(FND组),依据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分期标准及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1991年制定公布的颈部淋巴结Level分区法以及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颈部复发率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同期(术后1、2~3、4~5年)及术后5年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OND组和FND组颈部淋巴结阴性患者复发率分别为8.69%、6.06%,颈部淋巴结阳性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7.14%、66.6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中同期颈部淋巴结阳性与阴性复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合计,临床Ⅱ期与Ⅲ期及Ⅲ期与Ⅳ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Ⅱ期与Ⅳ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D组疼痛、面容外形、活动能力、消遣娱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SON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FND比较,SOND虽不能降低患者术后颈部复发率,但可以提高术后生存质量,若无证据表明肿瘤转移到LevelⅣ、Ⅴ区,可以将SOND作为牙龈鳞癌患者的首选颈淋巴结清扫术式。
作者:段青云;贾暮云;张雄;张存宝;蒋峰;冯红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近年来,二次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我院2010年二次剖宫产占同期剖宫产的比例为26%。未临产而行剖宫产的术中出血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者导致子宫切除,危及母婴安全。如何减少术前无宫缩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是产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院近几年在择期二次剖宫产术前应用葡萄糖酸钙,以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萍;杨春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丘脑、基底核单灶卒中后的空间结构功能损害特点。方法选择具有单一卒中病灶的丘脑、基底核损害患者88例与健康对照者34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画钟试验、Rey- 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等神经心理测验评估其空间结构功能。结果皮质下单灶卒中患者的空间结构有明显损害,CFT模仿分析总分、CFT回忆总分和画钟试验(CDT):4个卒中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CFT模仿消耗的时间:左丘脑卒中组明显长于左基底核卒中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结论丘脑或基底核受损后空间结构功能广泛受损,项目工作耗时延长,以左丘脑受损后空间功能损害更严重。
作者:王江;龚文苹;周新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重要的作用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重吸收和钙在骨骼的沉积[1]。维生素D在肝脏中被羟化为25羟胆骨化醇,然后在肾脏中进一步羟化为1,25-二羟胆骨化醇,后者作为一种激素发挥作用。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细胞,不仅与钙代谢相关,在维持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能在降低许多慢性疾病风险中发挥作用[2]。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是评价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佳指标[3]。为了解舟山海岛地区入园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我们对2011年07-09月入园(幼儿园)儿童进行25羟维生素D3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莉芳;胡妙君;周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股骨多处骨折系指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和(或)股骨远端骨折,常为高能量的间接或直接暴力所致,治疗具有一定的困难,治疗方法也存在争议。使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大,钢板附着段皮质骨血管损伤率可达90%[1],骨不连发生率高。单根髓内钉(长重建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倒置髓内钉)治疗上具有较大优势,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对技术和设备要求极高,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此外,部分靠股骨近端或远端不能满足锁定要求的骨折或长骨折线、开口部位破裂的多段股骨骨折,无法满足坚强固定的要求。也有医师联用两种内固定方法,如股骨颈空心钉+髓内钉、股骨颈空心钉+钢板、双钢板等,但对合并远端骨折的股骨干多处骨折不适用。而长锁定加压钢板可以满足此类骨折固定长度的需要,是一种内支架固定,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实施,较普通钢板优越,是髓内钉的替代或补充,近年来临床使用增多,疗效满意,现将我院37例使用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曙峰;刘欢乐;叶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ASA I~Ⅱ级择期行单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部及上肢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组)。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成功后,D组注入内含1μg/kg右美托咪啶的0.5%罗哌卡因25ml,C组仅注入0.5%罗哌卡因25ml。观察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D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均短于C组(P<0.05),持续时间均长于C组(P<0.0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比较,前者起效更迅速,维持更持久,镇静作用良好,但须注意发生心动过缓。
作者:赵剑;孙柜刚;周光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006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曾制定了“急性胰腺炎(AP)实践指南”,时隔7年,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再次发布了“新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现就该指南的结论、证据及新旧版指南的差异进行简要解读。相关指南:美国胃肠病学会急性胰腺炎临床处理指南(2013版)病因与2006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对病因的寻找作了更为详细和具体的阐述,强调所有的AP患者应行腹部超声检查(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对酒精性胰腺炎的定义是,既往有饮酒史5年以上且每日摄入酒精在50g以上的胰腺炎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的定义:血清甘油三酯>26mmol/L的胰腺炎患者(有条件的推荐,中等质量证据)。新指南认为,急性特发性胰腺炎患者的内镜检查应限制使用,这是因为目前内镜检查确定病因的风险和获益尚不清楚,特发性胰腺炎患者应转给专业诊疗中心以明确病因。
作者:何文华;吕农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同时具备以下3项条件者方可署名为作者:(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研究项目资金的获得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其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稿,在题名下列出署名单位,于文末列出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作者的具体排序应在投稿前即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50例重度-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其中对照组(25例)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分别于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1、4、12周检测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通气量(MVV)、大中期呼气流速(MMF)的预计值及残气量/肺总量(RV/TLC)的实测值,并测定6min步行时间(6MWT)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评价Borg呼吸困难程度(Borg指数),观察12周内两组急性加重的患者数。结果与0周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4、12周6MWT、Borg指数及SpO2均发生显著变化(均P<0.01);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4、12周6MWT、Borg指数及SpO2均发生显著变化。与0周比较,对照组仅治疗后1、4周FEV1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后1周FVC、FEV1、MVV均发生明显变化,治疗后4、12周各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周MVV显著升高,治疗后4、12周FEV1、MVV、MMF、RV/TLC均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期间,治疗组急性加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BiPAP更能在短期内改善重度-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增进氧合,提高活动能力,减少急性发作。
作者:盛怡俊;涂军伟;赵建平;朱景倩;盛琳;王赛斌;周亮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刊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不宜采用ng/kg-1·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血压仍以mmHg表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病变,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可以自愈,但部分患者仍可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需终身服药。为有效预防亚急性甲状腺炎提供依据,笔者调查了兰溪市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流行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余晓军;霍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槲皮素培养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槲皮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变化;通过倒置显微镜、Heochst33258荧光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于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24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与剂量呈依赖关系。15、30、60μmol/L的槲皮素作用于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24h后,细胞阻滞发生在G2/M期;凋亡率分别为(7.24±1.73)%、(12.57±2.7)%和(26.02±1.67)%,与浓度为0的凋亡率[(2.67±2.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从形态学上观察到肺癌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随着槲皮素作用浓度的增加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槲皮素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株有抑制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及抑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晓;刘进;张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产后出血迄今仍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居首位,占总数的70豫~80豫。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量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多先采取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卡前列甲酯栓或米索前列醇等,效果不佳时采用进口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欣母沛,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产品)。我们采用国产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安列克,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治疗40例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取得了同样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惠芬;李茂宇;王鹏飞;邵才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胎儿期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临床意义及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产前检查中发现胎儿心律失常的57例孕妇资料,分析孕妇病史、胎儿心电图、胎儿超声心动图、妊娠结局等。结果胎儿心律失常中胎儿心动过速、胎儿心动过缓和不规则胎儿心律的发生率分别为7.0%、3.5%和89.5%。经期待疗法,孕期胎儿心律恢复正常的有21例(36.8%),出生后新生儿心律迅速恢复正常的有15例(26.3%),产后7d新生儿心律恢复正常的有14例(24.6%)。4例胎儿(7.0%)发现心脏结构异常。结论大部分胎儿心律失常与胎儿的心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有关,约91.2%在分娩前或出生后心律恢复正常;胎儿期心律失常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为胎儿水肿、持续性心律失常。
作者:董琳娜;叶海慧;王正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系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其CT表现具有多样化特点,易于误诊。现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纵隔及肺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及CT表现作一回顾分析,探讨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沈训泽;赵振华;蔡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妇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严重的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及影响下肢功能,其预防和早期诊治十分重要[1]。DVT多由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等因素所引起,多发生在术后,主要症状为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困难[2]。国外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DVT发生率达12%~33%[3]。现我们通过对12例老年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DVT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孙春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为推进科学、客观、公正的社会化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尽快实施,满足职称制度改革和考生的双重需要,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社)和中华医学会共同组织医学各学科权威专家,编辑、出版了本套“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列指导用书。目前已经出版20余分册,涉及近40个专业。本套书的编写内容紧扣卫生部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的不同层次要求编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并配有多媒体光盘,模拟人机对话考试场景,包含各章节训练试题和综合性模拟试题,是晋升高级和副高级职称考试人员的必备书。本套书编写人员权威,内容实用、先进,也是高年资医务人员难得的案头工具书。为更好的服务全省医务工作者,全国包邮。欢迎订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患者接受放疗时颈部通常被包括在放射野内,因此颈部的各种组织均受到了放射损伤。放射性颈动脉狭窄作为放射损伤的一种类型,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放疗后颈部血管狭窄逐渐出现,可引起脑卒中,从而影响患者生存率。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2007-03-2012-07我院神经内科对8例因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实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建平;吴承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