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萍;杨春仙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包括运动和行为调整在内的心脏康复项目,不仅是实施个案管理的有效环节,而且可以帮助患者持续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从而达到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目标。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心脏康复服务的内容和实施发生了很多变化,目前心脏康复已得到普遍认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的美国心脏康复指南[1]指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目标就是提供住院、过渡场所及院外持续性心脏康复。临床资料[2]表明,参与心脏康复程序的患者更有可能达到AHA-ACC治疗指南中规定的治疗目标值。临床医生必须认识到支持指南的证据是如此之强,未能履行这些指南会降低患者获得佳治疗效果的可能性。
作者:郭航远;何益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ASA I~Ⅱ级择期行单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部及上肢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组)。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成功后,D组注入内含1μg/kg右美托咪啶的0.5%罗哌卡因25ml,C组仅注入0.5%罗哌卡因25ml。观察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D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均短于C组(P<0.05),持续时间均长于C组(P<0.0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比较,前者起效更迅速,维持更持久,镇静作用良好,但须注意发生心动过缓。
作者:赵剑;孙柜刚;周光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Tol 样受体(TLRs)2、3、4、9在不同孕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方法选择自发性早产患者的胎盘样本38份作为早产组(其中孕28-34周和孕35~36周各19份)。选择同期正常妊娠自然分娩产妇的胎盘样本38份(孕37-40周)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两组胎盘中TLR 2、3、4、9 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胎盘中TLRs 2、3、4、9蛋白的表达,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孕产妇胎盘组织中均可检测到TLRs 2、3、4、9的表达。(2)早产组胎盘组织TLR 2、3、9 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R4 mRNA的表达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早产组TLR 2、3、4、9的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早产组中,28~34孕周组和35~36孕周组胎盘中TLRs mRNA表达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早产患者胎盘组织中TLRs过度表达,提示TLRs介导的母胎界面的免疫反应可能是启动自发性早产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坚;王珏;林珍云;商宏恺;马林;卓广超;冯国芳;张治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1]。COPD多见于老年人,急性发作常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重症,临床治疗更为棘手[2]。以往常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撤机较困难,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依赖等多种并发症,患者也常因治疗费用高、创伤大而拒绝行此治疗。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指患者经鼻面罩或口鼻面罩等无创方式连接患者与呼吸机进行正压辅助通气。近年来,NIPPV在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救治方面已取得了肯定疗效[3],其S/T模式经面罩通气,是目前认为适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有效选择[4]。但无创通气的效果除了与通气技术相关外,还与高质量的护理密切相关[5]。现将我院对2012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给予NIPPV无创通气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其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燕;冯国和;吴立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008年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发生时,当年9-11月上虞市共筛查婴幼儿10043例,发现肾结石79例,其中单纯肾结石47例,肾结石伴积水32例。为了解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对婴幼儿泌尿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对该32例患儿进行了4年随访,并与健康儿童进行了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标;王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患者接受放疗时颈部通常被包括在放射野内,因此颈部的各种组织均受到了放射损伤。放射性颈动脉狭窄作为放射损伤的一种类型,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放疗后颈部血管狭窄逐渐出现,可引起脑卒中,从而影响患者生存率。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2007-03-2012-07我院神经内科对8例因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实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建平;吴承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为推进科学、客观、公正的社会化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尽快实施,满足职称制度改革和考生的双重需要,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社)和中华医学会共同组织医学各学科权威专家,编辑、出版了本套“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列指导用书。目前已经出版20余分册,涉及近40个专业。本套书的编写内容紧扣卫生部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的不同层次要求编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并配有多媒体光盘,模拟人机对话考试场景,包含各章节训练试题和综合性模拟试题,是晋升高级和副高级职称考试人员的必备书。本套书编写人员权威,内容实用、先进,也是高年资医务人员难得的案头工具书。为更好的服务全省医务工作者,全国包邮。欢迎订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近年来,二次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我院2010年二次剖宫产占同期剖宫产的比例为26%。未临产而行剖宫产的术中出血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者导致子宫切除,危及母婴安全。如何减少术前无宫缩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是产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院近几年在择期二次剖宫产术前应用葡萄糖酸钙,以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萍;杨春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妇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严重的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及影响下肢功能,其预防和早期诊治十分重要[1]。DVT多由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等因素所引起,多发生在术后,主要症状为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困难[2]。国外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DVT发生率达12%~33%[3]。现我们通过对12例老年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DVT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孙春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槲皮素培养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槲皮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变化;通过倒置显微镜、Heochst33258荧光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于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24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与剂量呈依赖关系。15、30、60μmol/L的槲皮素作用于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24h后,细胞阻滞发生在G2/M期;凋亡率分别为(7.24±1.73)%、(12.57±2.7)%和(26.02±1.67)%,与浓度为0的凋亡率[(2.67±2.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从形态学上观察到肺癌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随着槲皮素作用浓度的增加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槲皮素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株有抑制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及抑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晓;刘进;张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构建低氧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方法5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低氧组、高脂组、低氧高脂组4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腹腔内注射亚硝酸钠、高脂饮食、腹腔内注射亚硝酸钠+高脂饮食。检测4组大鼠生化指标(ALT、AST、AKP、TG)、透明质酸(HA)、动脉高铁血红蛋白及氧分压,并行肝组织HE与Masson染色及NASH评分。结果低氧高脂组大鼠的ALT、AST、AKP、TG、HA明显升高,NASH评分明显增加,肝组织可见明显的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结论高脂饮食大鼠诱导单纯脂肪肝基础上给予腹腔注射亚硝酸钠能够建立低氧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
作者:刘江;吴巍;何卫美;朱伟华;刘春燕;董权;邹伟华;李伟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男,1岁。因“面色苍白近1年,加重伴气促1d”于2013-08-20入院。G2P1足月社会因素剖宫产,喂养无殊,父母体健。6个月大时患儿因“重度贫血,肝功能异常”曾在我院及外院血液科住院治疗。骨髓涂片染色提示:骨髓环铁粒幼细胞12%(正常参考:未见或偶见,不超过5%);骨髓活检提示:三系造血细胞轻度减少,红系减少明显,伴巨核细胞减少。诊断不明,每月输血1次,护肝对症支持。此次入院体检:体温37.8℃,心率178次/min,血压122/80 mmHg。呼吸40次/min,神志清,精神软,面色苍黄,巩膜轻度黄染,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心肺听诊无殊,腹软,肝肋下5cm,质中,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辅助检查:血白细胞7.1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9.1%,Hb 37g/L,平均红细胞体积93fL,平均血红蛋白量30.8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32g/L,Plt 55×109/L,网织红细胞比例0.7%,超敏 C 反应蛋白5mg/L;ALT 161U/L, AST 151U/L, TBIL 167.3μmol/L, DBIL 142.8μmol/L, LDH 225U/L;动脉血乳酸11.4mmol/L,静脉血糖正常;血肝炎全套、EB病毒抗体及抗核抗体无殊,血清铁蛋白、血清维生素B12、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均明显上升;红细胞脆性试验、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血红蛋白电泳均正常;血串联质谱分析提示游离肉碱和部分酰基肉碱下降。
作者:陈振杰;张晨美;宁铂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病变,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可以自愈,但部分患者仍可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需终身服药。为有效预防亚急性甲状腺炎提供依据,笔者调查了兰溪市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流行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余晓军;霍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男,39岁。2年前出现阵发性咳嗽,以刺激性咳嗽为主,有少量白色黏痰,服用止咳化痰药物及抗菌药物无明显效果,1个月前症状加重,咳剧时伴轻度气急,无畏寒、发热、胸痛、心悸、痰中带血,2011-12-05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鼻窦炎病史10年,吸烟史10余年。入院查体:体温36.8益,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5/99mmHg;神志清晰,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啰音。心率78次/min,律尚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双侧巴氏征阴性。肺部CT检查提示:气道管壁的结节突向管腔,部分伴钙化影,两肺散在渗出病灶(图1)。初步诊断为慢性咳嗽,原因待查。为明确病因行气管镜检查术,术中可见从声门开始至气管及左右支气管多发、散在的黄白色结节样突起(图2),活检病理提示支气管黏膜慢性炎,伴骨化生(图3),确诊为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racheobron原chopathia osteochondroplastica,TO)合并感染。经抗感染、止咳化痰,联合抗鼻窦炎治疗后好转出院,继续门诊治疗,持续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300μg,2次/d,目前仍在进一步随访治疗中。
作者:何飞;徐俭朴;鲍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肾绞痛发作时合并尿路感染的可能和使用抗生素的依据,避免滥用抗生素。方法将290例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3例在使用解痉药物(间苯三酚)和止痛药物(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同时加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对照组147例仅使用解痉和止痛药物。使用UF-1000i尿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中段尿WBC、细菌数和亚硝酸盐,并测体温和血WBC。统计并比较两组有发热、血WBC增高和中段尿检测尿路感染指标阳性患者的比例、治疗有效率和72h内肾绞痛再发率。结果290例患者中,有发热和血WBC增高者各占10.0%和20.7%;中段尿检测中尿路感染指标为阳性的患者占32.6%;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和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72h内肾绞痛再发率各为25.6%和28.4%,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肾绞痛发作时只有小部分患者合并尿路感染;治疗肾绞痛应以解痉、止痛为主,绝大部分患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作者:武卫;吴海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系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其CT表现具有多样化特点,易于误诊。现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纵隔及肺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及CT表现作一回顾分析,探讨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沈训泽;赵振华;蔡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同时具备以下3项条件者方可署名为作者:(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研究项目资金的获得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其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稿,在题名下列出署名单位,于文末列出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作者的具体排序应在投稿前即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50例重度-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其中对照组(25例)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分别于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1、4、12周检测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通气量(MVV)、大中期呼气流速(MMF)的预计值及残气量/肺总量(RV/TLC)的实测值,并测定6min步行时间(6MWT)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评价Borg呼吸困难程度(Borg指数),观察12周内两组急性加重的患者数。结果与0周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4、12周6MWT、Borg指数及SpO2均发生显著变化(均P<0.01);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4、12周6MWT、Borg指数及SpO2均发生显著变化。与0周比较,对照组仅治疗后1、4周FEV1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后1周FVC、FEV1、MVV均发生明显变化,治疗后4、12周各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周MVV显著升高,治疗后4、12周FEV1、MVV、MMF、RV/TLC均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期间,治疗组急性加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BiPAP更能在短期内改善重度-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增进氧合,提高活动能力,减少急性发作。
作者:盛怡俊;涂军伟;赵建平;朱景倩;盛琳;王赛斌;周亮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应用,耐药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3]。而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天然或获得性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了解PA的耐药性变化及其趋势,加强对该菌的耐药性监测,对临床治疗PA感染意义重大。故笔者对本院临床分离的116株PA耐药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慧玲;林立;徐晓晓;李昌崇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