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玲;李海兰
自1972年Rubler[1]等首次提出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病名以来,临床、流行病学、病理学以及实验研究的结果均提示特异性的心肌病变的存在,而并非是继发于冠状动脉的供血障碍.糖尿病心肌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心率失常和进行性的心功能不全.由于其病因复杂,又具有独自的病理生理改变,故临床研究和治疗具有一定因难.本文就糖尿病心肌病研究近况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安潍洲;龚敏;董砚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53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色素,血清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钾、钠、钙、磷,24小时尿蛋白、钙、磷,并与60例无溃疡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血色素,血清肌酐、总蛋白、白蛋白、钠、钙、磷,24小时尿钙、磷、蛋白有显著性差异;而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钾、尿素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钙和低血磷等,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注意合理膳食,补充必要的优质蛋白、营养物质等.
作者:汤绍芳;卫红艳;邱明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关于胰岛素临床应用中的非药物性抵抗问题,在我院2002年10月~2003年10月门诊就诊56例有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做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艳;张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从前,人们认为2型糖尿病(T2DM)主要是中年发病,而近年来由于肥胖及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T2DM越来越多地发生于青少年.近10年来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利比亚、孟加拉等国陆续报道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发病人数较过去明显增多,1992年T2DM还被认为是儿童少见病,1994年儿童T2DM占新发糖尿病人数由过去的2%~5%上升到16%,1999年更达8%~45%,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儿童青少年T2DM已被视为流行病.
作者:刘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糖尿病多死于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紧要,今就儿科几种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述于下.
作者:包美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笔者总结我院门诊及住院120例糖尿病的治疗情况,分析其治疗中存在的误区.一般资料1995年1月至2000年6月我院糖尿病病人120例,病程半年以上,长达28年,男58例,女62例,年龄18~79岁,1型糖尿病6例,余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2例,高血压病2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3例,神经病变46例,糖尿病肾病5例,眼病变18例,糖尿病足2例.
作者:周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内分泌肌病包括由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一组肌病,常见于甲亢肌病和类固醇肌病,少见于糖尿病,本文报道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中突然发生肌病更是少见,称糖尿病神经性肌病.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在糖尿病强化治疗中,采用了便携脉冲式胰岛素泵连续输注给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观察对象均为2003.5~2003.7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型1例,2型3例.男3例,女1例,年龄47~60岁.
作者:方水林;姚智萍;袁静平;沈彦;张峰;俞菊英;茅利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胰岛素综合征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医坛热门的研究前沿之一.胰岛素抵抗(IR)不仅与内分泌、代谢病学相关,而且也与心血管病学、免疫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生物化学、病理学、遗传病学等众多的基础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形成了有广泛学科交叉、渗透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推动着多学科的迅速发展[1].胰岛素抵抗(IR)是人类疾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存在于妇产科领域中.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在某些妇产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妇产科领域的变化及作用.
作者:张雪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多次临床试验证实,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MAU)不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一个标志,而且也是大型微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MAU已被广泛接受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指标.本文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不同水平白蛋白尿患者脂代谢变化及其并发症情况,以了解蛋白尿与脂代谢的关系.
作者:夏雪培;欧小红;陈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几十年来除原来的实验室血糖测定外,应用袖珍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测定已日益普遍,现就毛细血管血糖测定做一简介.1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的原理一般为葡萄糖氧化酶比色反应,此酶催化葡萄糖氧化成为葡萄糖酸及过氧化氢,后者被过氧化物酶催化产生颜色反应,通过与试纸条包装盒上的标准色板进行比较或通过散射仪测出读数,某些可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进行测定,还有的仪器改用已糖激酶或葡萄糖脱氢酶进行类似反应测定血糖.
作者:周景霞;王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80余年的胰岛素进化史,由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由普通结晶胰岛素到单组分胰岛素,无不贯穿胰岛素结构和纯度的变化,使目前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胰岛素,不仅和内源性胰岛素的结构完全相同,而且纯度已达99%,杂质仅含0.01%,但还有一点,不同于内源性胰岛素的是药用性胰岛素是六聚体,内源性胰岛素是单体,如此造成吸收缓慢.
作者:良介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下面对本院健康的28名肥胖职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一年后体重的变化作以总结.对象通过对本院在职职工进行一次健康教育和健康查体,筛选出28名健康的肥胖志愿者.年龄28~50(平均39.7±10.8)岁;男7例,女21例.平均体重为(95.27±22.95)公斤,体重指数均≥28,符合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2002)标准.其中13例合并1级高血压、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3例合并甘油三酯升高.
作者:许光玲;李海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现将我们近年应用胰岛素和654-2联合治疗糖尿病足2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糖尿病足依据wagney分级法.本组二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4~72岁,平均61岁:糖尿病病史7~20年,平均17年;糖尿病分级:0级2例,Ⅰ级7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Ⅴ级1例.
作者:丁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糖适平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分成糖适平组(1组),二甲双胍组(2组),二甲双胍+糖适平组(3组),治疗16周.结果:①三组在FPG、PPG、HbAic均显示明显疗效(P<0.05),尤3组更明显(P<0.01);②将糖适平组又分成肾功能障碍组和非障碍组,结果二组降糖效果均良好(P<0.05),未见肾功不良的副反应;③观察血压、血酯等,虽略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④>60岁老年组疗效同非老年组;⑤未见发生低血糖.结论:糖适平系2型糖尿病治疗的有效和安全的口服降糖药,轻、中度肾功能障碍和老年人使用仍安全有效.
作者:刘国良;赵晓娟;都建;王秋月;张静;郑晓敏;曹翠平;任路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小儿内分泌专业25年,先后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加写作书目10部,获科研成果奖4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糖尿病、生长障碍、性早熟、肥胖病等.2型糖尿病是一种肆虐全球的慢性疾病,令人担心的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正在向儿童、青少年蔓延.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在国际上已呈现流行趋势.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1]:1994年儿童肥胖的患病率是1980年的2倍.
作者:朱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饮食,儿童学习负担的加重,身体运动的时间减少,使生活方式已有了很大变化.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患病率增高.目前全球性的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特别是过去很少发生于儿童的2型糖尿病,近年来国外的报道很多,说明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亦显著增加.美国报道亚利桑那Pima Indian族12~19岁儿童和青少年1979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4.1/1000,女性为男性的5倍;至2000年患病率在15~19岁青少年的患病率增至50.9/1000.美国(弗洛里达)白人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1976~1980为7.3/105,1991~1995为13.9/105,增加了一倍.
作者:颜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过去认为2型糖尿病(T2DM,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主要发生于成年人,儿童少见,近10多年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现代化或西化,饮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儿童增多等致儿童、青少年T2DM和糖耐量受损(impairedglucose tolermce,IGT)发病增多.1994年儿童、青少年T2DM占新发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16%,1999年不同地区调查结果发现儿童、青少年T2DM占新发儿童、青少年糖尿病(DM)的8%~45%.
作者:李秀珍;刘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